博主资料

留言短消息 加为好友 收藏

用户ID:  1699
昵称:  beatrice
来自:  海外 北美

日历

2011 - 7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2011 - 7 «»

日志分类

最新评论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1年07月24日 11:58:43

在北大对比中西家庭教育

北京大学的校园很漂亮,到处都有很多树和花儿,有些地方又幽静得似乎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北大真是一个念书的好地方。在北大,我每天都要上四个小时的中文课。我的老师热情又有魅力,他很关心我们班同学的汉语水平有没有进步。每个星期他都出不同的题目让我们讨论,这些题目一般也都跟中国文化有关。这些讨论让我对北大学生更加了解,也帮助我反思为什么McGill的学生许多行为和北大的学生会大相径庭。

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讨论中国父母培养孩子的方法和西方的异同。这场讨论让我意识到加拿大和中国学生想法的很多差异大概扎根于父母培养孩子方式的不同。西方父母一般很早就把孩子看待成平等的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喂孩子吃饭。孩子尚未成人,父母已经不愿意给孩子买衣服和东西或出去玩的钱。西方父母一般觉得如果孩子从小得不到生活自理的机会,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强烈的压抑。剥夺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就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孩子的自信也就会丧失殆尽。如果父母经常靠连哄带骗来照顾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成被宠坏的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而只会依靠父母,这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对大多数的西方父母来说,在培养孩子的方面,首要的是培养孩子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否则孩子的自信很容易被压抑。从小被父母喂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事事等待别人的安排。从小自己吃饭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么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父母来说这个办法还有个好处就是他们不必总是忙忙碌碌地陪孩子。

有一天,我跟一个刚认识的北大朋友在未名湖畔散步。这个朋友从来没有去过西方国家,所以对加拿大年轻人的情况很好奇。我努力地尝试让他明白为什么西方父母不愿意一直给钱给孩子,为孩子买房子等等。听我这样说,他认为西方父母那样做是不愿意为了孩子努力或牺牲。在他看来,西方社会难以理解。而在我看来,西方人所有培养孩子的办法不表示西方父母不在乎孩子,只表示西方的社会是个人主义为主的,西方社会更看重孩子的独立能力。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生活的环境同我所说的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在孩子长大的每个阶段都要陪孩子。作为回报,孩子一定要满足他们父母的要求,否则根据中国人的道德观,孩子会被认为不孝。对我朋友来说,苦果就是毕业的时候,像他这样的中国学生缺乏工作经历,很多人从来没真正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也没有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朋友的话让我回想起每天早上在北大食堂看到很多学生在我的身边努力学习,学英语或预习功课。我问我的朋友:“在北大,学生们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劲头去努力学习呢?”他的回答让我更加明白加拿大和中国学生有那些不一样的的地方。他说,“你先告诉我,你们加拿大学生是怎么选择你们想上的课程呢?”按我的经验,加拿大的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如何找到合适的课程。这些课程要既能满足自己的兴趣也能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看重的是满足父母的愿望,家庭的需要。

中国的父母看重给孩子安排好一生。加拿大的父母看重孩子从小能够独立。虽然我觉得相比中国父母,加拿大人教育孩子的办法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也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就拿我来说,偶尔我自己也会感到很孤独,也会希望父母能够一直在照看我。这个时候,我也会羡慕那些中国年轻人,虽然我能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做,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359) |  收藏
2011年07月24日 11:57:47

北大的生活

    北大的校园其实很漂亮,似乎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哪里都有很多树和花儿,真是一个安静与和平的环境。在北大,我每天都上四个小时的中文课。我的老师又热情又有人格魅力,他很关心我们班同的汉语水平。每个星期他让我们讨论关于不同的题目,一般跟中国文化有关。这个练习让我明白北大学生的行为,也帮助我了解一些原因解释为什么McGill大学的学生的行为会大相径庭。


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讨论中国父母培养孩子的方法。这次练习让我意识到很多加拿大和中国学生的想法的差异大概扎根于父母培养孩子方式的差异。西方父母一般尽早把孩子看待成平等的人。从很小的时候,西方父母不愿意喂孩子吃饭,孩子尚未成人,父母已经不愿意给他们钱买衣服和东西或给孩子钱让他们出去玩。西方父母一般觉得如果孩子从小得不到生活自理的机会,他的心理会受到强烈的压抑。剥夺孩子生活的自理,也就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他的自信也就丧失殆尽。如果父母一再连哄带骗地照顾孩子,他们就会变成宠坏的成人。在社会上这所有的办法有可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尤其很多年轻人从来有没有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努力。对大多数的西方父母来说,在培养孩子的方面,首要的是父母确定孩子有很强的自理的能力,否则孩子的自信很容易被压抑。从小被父母喂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事事等待别人的安排。从小自己吃饭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么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父母来说这个办法也有好处:他们不必须要忙忙碌碌地陪孩子。
有一天,我跟一个刚认识的北大朋友在绕湖散步,他从来没有去过西方的国家,所以对加拿大年轻人的情况很好奇。我努力地尝试让他明白为什么西方父母不愿意一直给钱给孩子,为孩子买房子等等。他一听我说就感到伤心因为他觉得西方父母不愿意为了孩子努力或牺牲。在我朋友看来,西方社会的情况是难以理解的。所有培养孩子的办法不表示西方父母不在乎孩子,只表示加拿大的社会是个人主义安排的,社会更看重孩子的独立能力。我的朋友告诉我他生活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在每个生命阶段都要陪孩子。作为回报,孩子一定要满足他们父母的要求否则根据中国社会上的道德孩子会被认为不孝。对我朋友来说,苦果就是毕业的时候,中国学生没有工作经历,从来没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也没有学会如何照顾自己。
听他讲之后我回想起每天早上在食堂很多北大学生在我的旁边努力复习,学英语或预习功课。我问我的朋友:“在北大,学生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动机去努力学习来满足父母的要求呢?”他的回答就让我了解加拿大和中国学生的斗争有那些不一样的的地方:“你先告诉我,你们加拿大学生是怎么选择你们的理想呢?”加拿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方面,最痛苦的就是找到合适的课程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也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幸福,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最痛苦的就是如何成功满足父母为了让整个家庭,包括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幸福的愿望。
在我看来,虽然加拿大培养孩子的办法在我们社会上很顺利,但是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即使西方年轻人懂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要这样做,偶尔我自己也会感到很孤独,常常希望父母一直在照看我。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830) |  收藏
2011年07月09日 11:20:11

烹饪课


在中国,我发现不同的地方菜肴的味道不同,人们吃饭的习惯也不一样。山西人爱吃酸,四川人爱吃辣,无锡人爱吃甜,广东人什么都喜欢吃!一个中国朋友曾经告诉我“中国文化就是吃的文化”。正因为如此,专业是东亚文化的我一到中国就开始学习怎样做中国菜。上个星期,我在上海参加了我的第五次烹饪课。这节课的学生都是外国人,其中两个是美国人,一个是荷兰人,还有我,加拿大人。虽然我们这些人做西餐都有一手,但说到中餐我们都知之甚少。那天我发现我的朋友说的话很对: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你就得好好学习中国人怎么吃和怎么做菜。
上课开始的时候,厨师首先给我们介绍菜品。我们学的第一个菜叫金银蛋米苋(编者按:俗称上汤苋菜,里面有皮蛋),广东人喜欢吃的菜之一。厨师知道我们西方人不习惯吃皮蛋,所以他先要让我们尝一尝。他把皮蛋切成小块,然后跟香油和酱油一起调味。我们那两个美国学生互相看了一下,然后都表示不愿意试。这让我就想起很多‘老外’不愿意吃一些“奇怪”的中国菜。在蒙特利尔,我每次去中餐厅都看到很多魁北克人点菜时从来只点炒面,猪肉炒米饭或者麻辣豆腐。在我看来,到一个地方就应该入乡随俗。我鼓起勇气吃了那些皮蛋,结果发现虽然皮蛋的味道有点怪,但也很好吃。
接下来我们按照厨师的指导来做菜。煮苋菜的时候,那个荷兰人问:“可不可以把苋菜用别的蔬菜代替?”厨师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那时候我觉得厨师一定在想:“我的天!你们老外什么都不明白!”厨师最后终于回答她:“绝对不行!如果你把苋菜替代成别的蔬菜,那就不是金银蛋米苋了。”在我看来,那位厨师的回答可能表现出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西方人非常热衷于对传统文化的改进从而获得新的文化。而中国人认为遵循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我们学的第二道菜是‘八宝辣酱’。这个菜比较难做,据厨师说是烹饪学校的考试内容之一。我按着厨师的指导来做:“先把猪里脊,熟猪肚,鸡胸肉,鸭肫肝切成同样的大小”。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道菜是厨师考试要考的。因为每一块都应该是完美的,一样的,如果有一块跟别的不一样,那这盘菜就不好看,就不算成功。我突然觉得这跟写汉字有一个相同点:如果你一个部分写得不好,别人可能就看不懂,每个部分都必须准确很重要。
做中餐和西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做中餐时你一定不能分心。可是在做西餐的时候,食物一进烤箱你就可以做别的事儿。有一个同学,对这一点非常不习惯。我们在用大火炒菜的时候,她却在查她的手机。厨师那时候有点儿生气,告诉她这样很不安全。等到我们把炒好的菜放在桌子上,又有一些同学抱怨说菜太多,一个人吃不了。我知道她们还没懂得中国人吃饭的风俗,便向她们解释在中国文化里,吃饭的时候你从来不是只为一个人做饭。中国人往往是亲人朋友一起吃一桌菜。当你为别人做饭的时候,代表你是在照顾他们,把菜放在桌子的中间,代表一个人愿意跟其他人共同分享。在加拿大和别的西方国家,大概因为家庭比较小,人也少,人们性格比较独立,生活比较注重隐私,所以我们都自己只吃自己盘子里的菜。说到西餐和中餐的区别,厨师还告诉我们,在就餐顺序上一般中国人喜欢先吃凉菜,然后吃热菜,最后喝汤。我告诉他,“如果中国人去西餐厅吃饭还是按这一套,他们就会碰到很多麻烦:我们一般先喝汤,然后吃主菜,吃沙拉,最后吃甜点。”
下课以后别的同学离开后,我跟厨师又谈了谈。我希望他能明白虽然西方人就餐时不经常和人分享,但他们不一定不接受中国人的看法,不学习中国人的文化。厨师非常认可我的话。他相信今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联系和交流会越来越紧密:“放心吧,今后,外国人吃中餐不会只会点炒面,我们中国人去西餐厅的时候也不会只点意粉的!”他说。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051) |  收藏
2011年07月09日 11:14:19

烹饪课

2011年7月4日提交
在中国,我发现不同的地方菜的味道不同,人们吃饭的习惯也不一样。山西人爱吃酸,四川人爱吃辣,无锡人爱吃甜,广东人什么都喜欢吃!有一天,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中国文化就是吃”。由于我的专业是东亚文化,我就开始学习中国菜。上个星期,我在上海参加了我的第五次烹饪课。这节课都是外国人参加的,其中两个是美国人,一个是荷兰人,还有我,加拿大人。我们做饭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我们也都不太习惯处理好中国菜。那天我发现我的朋友说的话很对: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你就得好好儿学习中国人怎么吃和怎么做菜。

上课的时候,厨师先给我们介绍菜品。我们学的第一个菜叫金银蛋米苋,广东人喜欢吃的菜之一。因为厨师知道我们西方人不习惯吃金银蛋,所以他先要让我们尝一尝。他把金银蛋切成小块,然后跟香油和酱油一起调味。两个美国学生看了对方,然后都表示不愿意试。那时候我就想起很多‘老外’不愿意吃一些奇怪的中餐。在蒙特利尔,我每次去中国饭馆儿看到别的魁北克人点菜,他们从来只点炒面,猪肉炒米饭或者麻辣豆腐。在我看来,应该入乡随俗, 所以我就很高兴得把金银蛋吃了。之后,厨师解释,在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喜欢先吃凉菜,然后吃热菜,最后喝汤。我就告诉他,如果中国人去西餐馆儿吃饭,他们就会碰到很多麻烦:我们一般先喝汤,然后吃主菜,吃沙拉,最后吃甜点。
我们按照厨师的指导来做菜。煮苋的时候,那个荷兰人问:“可不可以把苋用别的蔬菜代替?”厨师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那时候我觉得厨师一定在想:“我的天!你们老外什么都不明白!”他终于回答她:“绝对不行!如果你把苋替代成别的蔬菜,那就不是金银蛋米苋了。”那位厨师的回答表现出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西方人非常热衷于对传统文化的改进从而获得新的文化。而中国人认为遵循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我们学的第二个菜是‘八宝辣酱’,这个菜比较难做。厨师告诉我们八宝辣酱是烹饪学校的考试内容之一。我跟着厨师给我们的指导来做:“先把猪里脊,熟猪肚,鸡胸肉,鸭肫肝切成同样的大小”。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种菜是厨师考试要考的。因为每一块都应该是完美的,一样的,如果有一块跟别的不一样,那这盘菜不好看,所以就不算成功。我觉得这跟写汉字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如果你一个部分写得不好,别人可能就看不懂,每个部分都必须准确很重要。

做中国菜和西方菜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做中国菜时你一定要一直看着它,可是在做西方菜的时候,你可以一边用烤箱一边做别的事儿。一个同学,对这个不同非常不习惯。我们在用大火炒菜的时候,她看着她的手机。厨师有点儿生气,告诉她这样不安全。炒完以后我们把菜放在桌子上。一些学生说他们准备的菜太多,一个人就吃不了。我知道她们还没学会中国人吃饭的风俗。我开始向她们解释在中国文化里,吃饭的时候你从来不是只为一个人做饭。中国人觉得一份菜分享的人越多就越幸福。在加拿大和别的西方国家,家庭比较小,大概人也少,性格比较独立,生活比较注重隐私,所以我们都有自己的盘子,自己吃自己的菜。当你为别的人做饭的时候,代表你是在照顾客人,把盘子放在桌子的中间,代表一个人愿意跟一起吃饭的人共同分享。

下课以后别的学生离开了,我跟厨师谈了谈。我希望他能明白虽然西方人比较独立,吃自己的菜,不常常和人分享,但他们不一定不接受中国人的看法,学习中国人的文化。他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他相信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联系和交流会越来越紧密:“放心吧,我们中国人去西餐馆儿的时候只会点spaghetti!”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468) |  收藏
2011年07月09日 11:12:14

一个蒙特利尔女孩在中国的三次成功

发表于2011年7月1日华侨新报修订版

去年我在麦吉尔大学开始中文学习的时候,我对中国还没有太清晰的印象。我只知道自己非常喜欢中国菜,中国电影,中国字画等等。今年五月二号,为了提高我的汉语水平,我自己一个人离开加拿大到中国去旅行。刚到中国的时候,一个新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要学习中文?”当时我真的回答不出来。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连我自己也不太知道我学习中文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
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我发现中文很难学。虽然中文没有我的母语法语有那么多复杂的语法,但是汉字的书写和声调发音我一无所知。对我来说,学英语和学汉语很不一样。学英语认识了二十六个字母,大部分生词读得出来,但是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相反,看到汉语的词汇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可是读不出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尽管我碰到了不少难点,但是我的中国朋友们都鼓励我多多说多多写多多练,这让我把汉语的学习坚持了下来。
虽然在蒙特利尔的时候我学习汉语很努力,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发现跟中国人交流还是非常困难。第一他们说得太快,第二他们的发音都不一样,第三他们总是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去饭馆时碰到了很多麻烦。我不认识菜单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菜的名字,结果就是我常常不知道我点的菜是什么。虽然当时我只会说“你好”“谢谢”,中国人依然对我非常客气。餐厅,商店里的人们都说我的汉语非常好。尽管如此,我一度非常灰心,我感觉很难过,几乎想要放弃学中文了!“我以后能跟中国人正常交流吗?”我问自己。
几个星期之后,我已经去过了中国很多地方:香港,深圳,武汉。五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到了南京。我跟两个中国朋友一起去鸡鸣寺喝茶。我们聊起关于中国和西方年轻人有什么不同。朋友问我:“在西方教育的文化里,学生对教授有没有尊重?”我告诉她:“当然有啊!你们对西方文化的印象是看电视得出来的,跟现实不一样!”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是用汉语回答的,那天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说汉语成功了。在中国过的几个星期,不知不觉中,我的汉语水平确实渐渐地提高了。我终于明白了如果想把中文学好,非每天都读,说和写不可。
从那天之后我的心情越来越好,我一天比一天说得更多,也更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可是我知道我的中文学习还刚刚开始。六月初,我到了上海。在那里我决定选一个烹饪课去上。我第一次学的菜叫“砂锅鱼头汤”。老师告诉我这个菜是最有名的中国菜之一,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我就告诉他加拿大的鲤鱼都不好吃。上课的时候别的中国学生都盯着我这个老外怎么炒鱼头,切笋和豆腐,发黑木耳。我大胆地按照厨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做。课快结束了,厨师来我的旁边尝了尝我做的汤。他高兴地表扬我说:“你的汤又好吃又好看。”那天我实现了在中国的第二次成功。我发现学做中餐跟学汉字一样,每个程序都很重要,要注意顺序。
几天之后我和一个朋友一起看了有名的中国电影“非诚勿扰“,一部讲述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的电影。这部电影是由两个著名的中国演员演的。我很高兴发现自己能听懂其中的一些台词。后来出去吃饭的时候,在地铁里,旁边的乘客都惊奇地看着我和朋友用汉语聊天。虽然我的朋友有的时候得用比较简单的词或故意说得很慢,但是她说的很多话我都听懂了。虽然有时有点痛苦,但我们一起说了一整天汉语,这是我的第三次成功。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我想学汉语了。我的中国之旅渐渐地让我意识到学中文对一个人的好处。中国文化不仅特别博大精深,而且中国人很热情友好。现在我确定有一天我一定能跟中国人流利地交流。另外,在学中文的时候,我还发现了我自己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我想要成功,我就会努力,从来都不放弃。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4005) |  收藏
2011年07月09日 11:10:45

一个蒙特利尔人的东游记

去年我在麦吉尔大学开始了中文的学习,当时我对中国没有太清楚的印象。我只知道我非常喜欢中国菜,看中国电影,中国字画等等。今年夏天五月二号,我自己一个人离开加拿大到中国去,最大的愿望就是提高我的汉语水平。刚到中国,一个新的中国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中文?”当时我回答不出来。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自己不太知道这个兴趣是如何提出来的。
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我发现中文很难学。虽然中文没有我母语法语有那么多复杂的语法,但是汉字和声调发音我什么都不会。英语和汉语很不一样,学英语认识了二十六个字母,大部分生词读得出来但是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汉语的词语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可是读不出来。尽管我碰到了一些难点,但是我的中国朋友们都鼓励我多多说多多写多多练,所以我继续好好儿学习。
虽然在蒙特利尔的时候我学习很努力,但是刚到中国的时候,我发现跟中国人交流非常困难。第一他们说的太快,第二他们的发音都不一样,第三他们什么时候都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去饭馆儿碰到了很多麻烦。我不认识菜单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菜的名字,结果就是我常常不知道我点的菜是什么。虽然当时我只会说“你好”“谢谢”,中国人依然对我非常礼貌,商店里的人都说我的汉语非常好。不过,当时我非常灰心,几乎想要放弃学中文了!我感觉很难过,我以后能跟中国人交流吗,我问自己。
几个星期之后,我已经去过了很多地方:香港,深圳,武汉。五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到了南京。我跟两个中国朋友一起去鸡鸣寺喝茶。我们聊关于中国和西方年轻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朋友问我:“在西方教育的文化里,学生对教授有没有尊重?”我告诉她:“当然有啊!你们对西方文化的印象是看电视得出来的,跟现实就不一样!”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是用汉语说的,那天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说汉语成功了。在中国过的几个星期,我并没有意识到,可是我的水平确实渐渐地提高了。我终于明白了如果想把中文学好,非每天都读,说和写不可。
从这天之后我的心情越来越好,我一天比一天说得更多,也更听得懂别的人说的话,可是我知道学习还没有结束。六月初,我到了上海。在那里我决定选一个烹饪课。我第一次学的菜叫“砂锅鱼头汤”,那边的厨师告诉我这个菜是最有名的中国菜之一,每个中国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我就告诉他加拿大的鲤鱼都不好吃。上课的时候别的中国学生都盯着我这个老外怎么炒鱼头,切笋和豆腐,发黑木耳。我大胆地继续按照厨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做。课快结束了,厨师来我的旁边尝了尝我的汤。他高兴地表扬我:“你的汤又好吃又好看。”那天我发现了第二次的成功。我发现做中餐跟学汉字一样,每个程序很重要,要注意顺序。
几天之后一个在蒙特利尔认识的好朋友来上海看我,我们一起看了中国电影,关于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是由两个很有名的中国演员演的。我能听懂其中的一些台词,我非常高兴。出去吃饭的时候,在地铁里,我们旁边的人都惊喜地看着我们用汉语聊天。虽然我的朋友有的时候得用比较简单的词或说得很慢,但是很多话我都听得懂了。我们一起说了一整天汉语。虽然有时有点痛苦,但是这是我的第三次成功。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我想学汉语了。我的中国旅程渐渐地让我意识到学中文对一个人有什么好处。不仅中国文化特别丰富,而且中国人很热情。现在我确定有一天我一定能跟中国人流利地交流。再说在学中文的时候,我还发现我自己有一个特点:如果我想要成功,我就会努力从来都不放弃。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151)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