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资料

留言短消息 加为好友 收藏

用户ID:  23
昵称:  闪来闪去
来自:  广东 深圳

日历

2007 - 1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 2007 - 10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07年10月22日 23:07:30

游清华

    今天去拜访了一位清华的博导。

    走在清华的校园里,可能是上课的时间,感觉不到很浓厚的高校气息。反而给人一种生活小区的风味,老人们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很是悠闲。

    在心目中,清华一直是很神圣的。(当然芙蓉姐姐就不要说了。)从南门进去,一条林荫马路直闯闯的横贯整个学校的南北。我没有去北区,但是根据清华的平面图和我实际步行的时间来看,清华还是没有华工或者武大的领地大。(可能是有点孤陋寡闻,因为我就去过除了我母校之外的这三个学校。去武大和华工的时候基本都是步行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由于事先就有预约,所以拜访的过程很顺利。在下午3点的时候就完成了拜访任务。在返程的路上还是没看到太多的学生。让人不免心生遗憾。(有人说,大学里学生下课回寝室是大学里独有的一道风景)

   食堂、美女、这两个词组是在大学校园内男同学使用率比较高的。

   可惜我走出校门的时候才不到4点,只有下次再来膜拜清华的食堂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 |  浏览(14119) |  收藏
2007年10月22日 02:22:36

由手机无信号引发的联想

    这几年3G在圈子里闹的沸沸扬扬,中国信产部、联通、移动、电信、网通这些个部门之间的暧昧关系,分分合合的闹剧早已成为了行内人士饭后的聊资。咱们先不说3G上不上,就说说这北京地铁隧道里的手机信号问题。

    今天闲来无事,去了天安门.

    由于在来北京之前就对北京堵车现象有所耳闻,所以特意的选择了地铁.(又见地铁,似乎在北京没有话题能离开它)

    在地铁里等车时和家人通着电话,上了地铁,车开着开着就没信号了.耐心的做了几个实验,才发现当地铁靠站的时候,手机才会有信号,一旦进入隧道那么手机只能当MP3用了.

    按级别,这北京是一国之都,中央首脑办公的地方。按年纪,这北京从周口店就出名了。按GDP,别扯了吧,北京的GDP增长从没掉出全国前十。按形象,国际大都市,08奥运的举办地。如此现实的问题都没法解决么。不说外国人的想法和感受,就谈谈中国人的想法,至少我是很难接受——在首都的地铁隧道里手机是无法正常接收到信号的。

   移动和联通真的就没发现这个盲区么,还是发现了而置之不理呢。我无从得知。

   趁着车靠站的工夫,给家里去了条短信说了一下电话断线的原因。然后就看着车载电视里的节目,刚好听到葛大叔在里面傻笑着说,神州行在哪都有信号,神州行我看行。我当时就觉得葛大叔是否真的用神州行,或者是他没坐过地铁……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3) |  浏览(33805) |  收藏
2007年10月21日 01:56:40

北游记

     19号结束了3天的AOE,匆忙的登上了北上的火车。13小时的颠簸,20日早上9时许,终于踏上了首都的土地。

     在火车上,回忆了一下历史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和我们闲扯了一段关于北京这个城市的历史。北京上溯到七国中的燕国(大家想不到吧,当年荆轲也是老北京人啊)所以在很多古装戏里都可以听到说燕京,也是就说北京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北京没现在这么大而已。到了唐朝,北京被称为幽州,以作为抵抗游牧民族侵略之用,所以在唐朝北京人过得很不滋润。后来在辽国入侵以后,北京又改成南京(这个南京和现在江苏的南京不一样。)在辽国入侵的那段时间北京人口达到了历史新高30多万人。后面100年里女真族人打退了辽国,定名为中都。直到这刻就确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后来成吉思汗打下中原,定北京为都,取名为大都。(到现在都还有遗址哦,不过门票很贵就是了)朱元璋义气,打退蒙古人的后代,定都在现在的南京,北京也就改成了北平(一个延用到解放军时代的名字),并派他儿子朱棣镇守于此封王为燕,后来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把首都牵回了北京。(北京这个名字也是朱棣定的)。到后面的满洲人的清朝、新中国的成立一直都以北京为都。

     北京的早上比南国要来的激烈,一下火车就感觉到了北方独有的寒冷。或许是我在南方呆的时间太长了,不习惯秋风阵阵的北方早晨。或许在秋天,北方的早晨就是如此的“凉爽”。或许我赶上了寒流……。

     在宾馆安顿好了后,第一件事就是出门找了个商场随便买了件毛衣套在身上,感觉温暖了许多。

     下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去拜访了在北京的亲戚。

     感觉北京的地铁真的很乱,可能是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发展。地铁的转乘竟然要步行十多分钟。地铁车辆的老旧也就按下不表了(地面上正在开着十七大,我在地下说地铁不好,有点找抽的感觉。)行文至此总结一下北京地铁的特点:

     第一、便宜。两块钱,哪里都去得,转乘是不用另买票的。大有一种,一票在手,北京任我走的感觉

     第二、和谐。车上给老人,小孩,行动不方便人士让座的行为的却是很多。不论人多还是人少,一旦有人需要帮助,总有人站出来。

     第三、爱意。只要一对爱侣一起上车,如果没有座位必然在车开动后,两人是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女孩把头埋在男生的胸口,默默不语,一直到下车。摇晃的车厢,拥挤的人潮,吵杂的环境,两人世界的片刻安宁。真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古人诚不欺我也。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2) |  浏览(27321) |  收藏
2007年10月12日 10:05:44

谈谈电信的“涨价”

前两天,浙江那边有个朋友在Q上和我闲聊时,告诉我他们那的电信开始忽悠百姓了。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他说出了原委。

他们家装的是嘉兴电信提供2Mbps的ADSL宽带服务,98元包月,从今年8月实行上网时间限制后,普通用户为240小时/月,VIP或者是E家园用户可以多30个小时。也就是说98元=240个小时。那么这240个小时使用完了以后,不会断线也不会减少带宽,只会是单独以2分/分钟计费,每月48元封顶。

那我大概的计算了一下,也就是说,保持他目前的使用时间大概每个月那48块是肯定要出的。也就是每月网络费用从以前98元变成现在的146元。我这朋友属于那种下载狂人类型的,机器每个礼拜重起一次,基本就是24小时在下BT。(接近500G的硬盘里充满了电影,电视剧。)

我问他为什么电信要这么做,就不怕客户跑了么。他说了一句让我疯狂的话“他们限制每天上网8小时的原因是希望大家不要沉迷网络游戏。”

OMG。又是一个戴着圣洁的光环,来圈钱的人。既然要配合国家防沉迷那么为什么要超出部分多收钱呢。似乎有着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气势啊。不禁的为那边的游戏玩家感到悲哀啊。如今玩点游戏容易么。

其实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也就是希望明年早点到来,国外的网络运营商早日进来,虽然都是流氓,但是有了竞争,咱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不是!期待明年,期待2008.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4) |  浏览(45449)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34:17

八卦新闻

TVB 四十年

邵氏之后,无线之初

1967年11月19日,TVB正式在香港开台,到今天风风雨雨已经40年下来。作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世界第二大的中文节目制作公司,TVB的影响绝对不止是在东方之珠了。邵氏电影在70年代已有颓势,而蒸蒸日上的则是创办人同样是邵逸夫的TVB的发展。

早期TVB电视剧,现在看来仍然有粤语长片的味道,一方面是家里长家里短的现实题材,另一方面则是诸如《西施》《武则天》之类早已被搬上过银幕的古代传奇。而很多我们到今日都耳熟能详的演员此时已在TVB耕耘,比如当年的郑少秋、汪明荃、黄淑仪、沈殿霞等。进入数年的摸索之后,TVB的戏剧部门在70年代越来越开阔,最值得一提的是《狂潮》。

《狂潮》于1976年播出,长度达120集,播足半年,动用了过百演员拍摄的家族题材时装剧,自此带动长剧热潮。周润发也靠这部剧脱颖而出,大红大紫,为日后的巨星地位奠定基础。随之而来的是《家变》、《奋斗》、《大亨》、《强人》等剧的先后开播,每部都无一例外阵容强大、长度约百集,题材背景倒是各异,既有大家族的你争我夺,也有市井人物的奋斗历程。同样是在1976年,TVB制作出第一部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视剧《书剑恩仇录》,自此改编武侠名著小说的电视剧逐渐成为TVB的看家法宝。

最绚烂的十年

“浪奔,浪流……”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恐怕很多观众都会为之心头一振。穿风衣的许文强,扎小辫的冯程程,是TVB的初印象。这之后是谁也不能略过的,《射雕英雄传》。“依稀往梦似曾见……”那个时候,多少人都做过绚烂的武侠梦,想去武林之中与众高手厮杀一场。

80年代,TVB的戏剧制作已经明显成熟,这十年间经典名剧不断,香港未来20年来最重要的巨星也是在这段时间展露头角的。这十年是TVB彻底赢得收视战建立起香港电视业霸主的十年,这十年是TVB的电视剧形成其固定风格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们对TVB感情最深厚的十年。

民装戏在80年代初期大放异彩,《万水千山总是情》、《京华春梦》、《千王之王》、《香城浪子》等等,不少在内地播放的时候也曾经引起巨大反响。而这类剧的普遍特点是较为鸳鸯蝴蝶,情节流畅、以言情为主。又因为所讲述的时代的特殊性,故事往往甚是迂回曲折、引人入胜。更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武侠剧,TVB从70年代末翻拍武侠名著取得不俗反响之后,在80年代更是再接再厉,几乎将金古的著作翻了个遍,其中经典层出。82版的《天龙八部》、83版的《射雕英雄传》、83版的《神雕侠侣》、86版的《陆小凤》、86版的《倚天屠龙记》、88版的《绝代双骄》、89版的《侠客行》等等,都是不可忘却的经典,即便被翻拍再翻拍,也难以忘记当年剧中所展现的侠骨柔肠。

值得一提的是,由韦家辉编剧的《流氓大亨》,在1986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家族剧的风行,从此兄弟情仇成为家族剧中不可磨灭的一笔,在接下来的十数年中,这个模式在许多TVB经典剧集中都可以看到。而到了1989年,韦家辉正式成为监制,推出了《义不容情》,一样是以豪门争斗为背景,讲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斗争,50集的篇幅比起《流氓大亨》的30集,有着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这两部剧,都可以列入TVB最好看作品的名单之中,并且为即将到来的90年代大拍特拍家族剧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80年代,群星灿烂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香港娱乐圈最绚烂的明星,大部分都来自80年代的TVB。TVB这十年间一哥一姐的起起落落,不仅是电视台内部的受宠记忆录,更是众多演员在各行各业跳来跳去、香港娱乐业蒸蒸日上的写照。

周润发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早中期是当之无愧的一哥,只要有他的剧集,势必是大众关注的目光所在,而他和郑裕玲合作了《网中人》、《亲情》、《火凤凰》等总集数超过200集的电视剧,成为史上最经典最深入民心的情侣档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中人》,不但周润发和郑裕玲数量和长度都超出以前所有电视剧的吻戏成为大众谈资,幕后更是高手云集,该剧的监制乃是日后香港电影圈呼风唤雨的娱乐之王王晶。进入80年代中期之后,周润发转向电影圈发展逐渐淡出,顺势而生的是“五虎将”。“五虎将”指的是梁朝伟、苗侨伟、刘德华、黄日华和汤镇业5位当时十分得令的小生,而5人各有专长,是TVB全面开花年代的代表人物。梁朝伟在《新扎师兄》中是冲动青年,扮演韦小宝、小鱼儿的时候,丝毫看不出日后会成为王家卫镜头中的忧郁电眼影帝。苗侨伟的古装扮相堪称TVB史上最俊美,尤其是杨康一角,让无数观众至今念念不忘。刘德华在《猎鹰》中的警察形象深入民心,随后他的杨过也成为了经典角色。黄日华的靖哥哥自不用多说,《过客》、《义不容情》、《碧血剑》等也是口碑收视双赢之作。汤镇业则是五人中星途最不济的一位,皆因翁美玲事件损伤了人气。

“70年代看阿姐,80年代看嘟嘟。”这似乎是港人的共识,虽然80年代TVB美女层出不穷,但是最拿的出手的,还是这两位至今仍然在电视圈地位高企的超级阿姐。汪明荃是TVB这4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女艺人,不仅因为她在60年代已经加入演艺圈且一直屹立不倒,关键的是她的形象气质,非常符合观众的口味。当年TVB与丽的的收视大战,汪明荃立下汗马功劳,有丽的的高层说过,单是汪明荃一人已经可以拉来差不多10点的收视率,足见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号召力。而郑裕玲则更能代表80年代整体的审美趋势,她并不以漂亮,但是非常聪慧精明。她的角色也多是坚定勇敢的现代女性,在剧集中的作用往往不输男主角,暗合了整个年代女权主义渐起的倾向。而80年代中的“五丽人”张曼玉、陈玉莲、曾华倩、黎美娴、戚美珍,以及先后成为当家花旦的刘嘉玲、邓萃雯、邵美琪、周海媚等人,也是不可不提的亮色。

我们最熟悉的面孔和我们最熟悉的情节

1992年,可以算的上TVB历史上最精彩的剧集《大时代》横空出世。在这之前,有《今生无悔》、《火玫瑰》也都走的写实题材,讲述仇恨与情爱交织的故事,但是没有一部有《大时代》来的彻底,之后的《笑看风云》、《天地豪情》、《天地男儿》也无法与之媲美。《大时代》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出了人性中美好与邪恶共存的特质,并且从中找到了平衡点,放到了社会的大环境中,黑暗中不乏浪漫,让人欲罢不能。即便是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看,这部剧还是有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在90年代,虽然有了新一轮的武侠翻拍风,但是更为出众的则是现实题材。而其中的代表作则是长度与阵容都非常可观的家族剧的拍摄,其实之前的家族剧只是初具雏形,真的形成模式,还是从《大时代》开始。而家族剧的最高潮则是在跨越千禧年时拍摄的《创世纪》,该剧投资过亿,由戚其义监制,里里外外的阵容可以说出动全台精英。该剧105集的长度,从1999年播到2000年,造成了全城话题,尔后引进内地之后在CCTV播出,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论是之前的大剧,还是之后的大剧,没有一部能有这样的气势。

与家族剧的大气磅礴形成对比的,则是小制作规模的职业题材剧的流行。其中邓特希担任监制的《一号皇庭》系列和《妙手仁心》系列、潘嘉德担任监制的《刑事侦缉档案》系列、邝业生担任监制的《陀枪师姐》系列等等,都是一拍再拍,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而这些剧中,最扎眼的名词就是“职业”。剧中的主角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做着特例的职业,是在某个领域中如鱼得水的一群人,他们都是白领、在社会中属于中产阶级,又因为职业之故,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比如《一号皇庭》系列前前后后有数不清的主人公,除了基本不变的几位主角,其他的都是在一部或者两部中扮演角色然后就消失了。在剧情中担任主线的往往是案情的走向,而主角们的感情走向穿插其中,整个故事严肃中不失轻松,可观赏性很高。

而90年代起TVB的各位一哥一姐,不少至今仍然是台柱,也最为我们所熟悉。这十数年来,最能称得上“一哥”的人是罗嘉良,不仅因为他在台庆中曾经蝉联视帝,更重要的是他在家族剧中的顶梁柱作用以及在各种小制作中游刃有余的发挥。他的身上兼有丈夫、情人、哥哥、父亲等各种特质,戏路十分宽广,这是很多别的小生都无法比拟的。罗嘉良一度离巢,如今又回到TVB拍剧,对于TVB的观众来说,这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古天乐、郭晋安、林保怡、欧阳震华等人也相当受欢迎,先后可以算上是“一哥”级别的当家小生。近年来,年轻的林峰、吴卓羲、黄宗泽等人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TVB的新希望。相比较起小生,TVB的花旦方面竞争要激烈得多,那部红火一时的《金枝欲孽》,更被看为是TVB花旦争宠的实录。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花旦是“四大花旦”,即宣萱、蔡少芬、郭可盈和陈慧珊,进入新千年之后,这个名单中又加入了张可颐和佘诗曼,成为“六大花旦”。随着各位花旦的先后离巢,TVB的“一姐”之争又轰轰烈烈起来,《金枝欲孽》让邓萃雯和黎姿大红大紫,而辈份小的多的胡杏儿也从小花旦中顺利跑出升为一线,普遍认可的现任一姐是2006年台庆上双视后加身的佘诗曼。至于杨怡、钟嘉欣、徐子珊之类的新生代女星,还需要多多锤炼。

走过这40年的风风雨雨,TVB的电视剧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们现在看着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TVB和CCTV首次合作的《岁月风云》里,有着从老到少的阵容,很多演员是我们小时候就耳熟能详的,如今我们都已长大,而他们还在演,不由地会心一笑。是的,这40年,谁可取代,不能磨灭。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1) |  浏览(18147)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23:38

07年最后的哈利

我的预言实现了

             还是关于哈利的消息。

             哈利之母——罗琳决定写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名字暂时先这么定)书里要把前几部故事里出现的人物的前因后果都要叙说一下。

             我也在罗琳今年出完哈7以后就说过,哈利会出前传。

             现在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已经高过了,哈7的中文版。谁不喜欢八卦呢,呵呵。特别是哈利的魔法世界里的八卦,太让人期待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5616)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23:08

依然是哈利

哈利波特--观后感

昨天终于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5。剧情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发发杂而已,要看剧情的自己去网上看。这部片子我从前年看完火焰杯以后就开始等了。可能是期望太大了吧,昨天看了以后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凤凰社的由来没有交待清楚,没有了魁地奇,没有了“格兰分多是我们的王”,整部电影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哈利终于长大了。从第一集到第五集第一个湿吻终于出现了。梁凯蒂也把握的不错,呵呵。完全的表现了一个心理很矛盾的女孩子该有的特点。

早在去年的场景照片中我就有说过,爱玛·沃特森越来越漂亮了。在这部戏里爱玛·沃特森饰演的赫米延续了早几部的冷静,客观。虽然这部戏里少了他和罗恩的斗嘴,但是也体现出了,在逆境中女人的坚强(邓不利多军就是她的建议)

哦,对了。在结尾本文之前,表扬一下本集的导演大卫·叶慈,一个拍电视剧的导演。整部电影的主题色彩被他很清晰的表达了出来,伏地魔回来后的阴暗,人们心理的阴暗都表露无遗。根据华纳和罗琳的消息,后面两部电影混血王子和最终篇都会由他来执导。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明年暑假哈利波特6!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4459)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22:44

还是哈利

哈利波特---期盼

    终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今年要上映了。并且罗琳也写完了哈利最后一部。

    据说罗琳是非常的郁闷,因为根据大部分哈迷的要求,哈利三人组最后都活下来了,死的那个究竟是谁呢?这个就要等中文版的哈利7出来以后才能知道了。

    哈利在中国上映的时间是8月份,但是北美已经开始放映了。根据北美市场的票房反应,让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值得一年多的等待。

    往后数数还有两年,到2009年电影版的才能拍完。

    不知道,罗琳会不会写哈利的前传。可能罗琳没有这么八卦,但是我还是比较关心哈利父母和伏地魔的恩怨。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7584)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22:09

哈利资料2

前线传来关于哈利的消息

图书馆一角,但我觉得有点像黑魔法的教室。或者是药剂教室

吃早餐的地方。基本每一部都会在这里有几个镜头

这个和上面那个餐厅一样。基本都每部都会出来。我个人记得这个好象是五楼的走楼也就是去淘金娘那洗澡的地方。

这个应该是老师的宿舍或者是办公室了。前几部好象没注意有这么个地方。看看这部会不会有。

哇。这个地方大家应该有印象了。。第一部里那个充满奇异蔬果的教室就是这个了,

恩。。这里基本是每一部。小哈都要来的地方。。医护室。。

黑魔法防御课的教室。或者其他课的教室。

这个应该是凤凰社的厨房了。呵呵。小天狼星的家。。

有点像海格的家。。但是海格的家似乎没这么整洁。。

这里大家还记得吗。。。9又3/4站台。。通向霍格沃滋的火车就是从这开出的。。每年就两趟。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5174)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21:22

哈利,我的最爱之一啊(资料06年初)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演员提前告之

扮演马人贝恩的Jason Piper,(是个芭蕾舞演员)

(在哈5中将会扮演哈利的占卜课老师)

 

在哈5里出现的为保护神奇生物课代课的格拉普兰教授日前也已选定由Apple Brook扮演,她有超过25年的舞台和影视表演经验。

由于海格出去执行邓不利多的任务,所以神奇生物保护课程有该女士暂代

 

卢娜扮演者_Evanna Lynch

 

这个女孩在哈5中,没什么太多戏份。不过个性很鲜明。

 

唐克斯扮演者_Natalia Tena

深爱着小天狼星,但是在哈5中小天狼星死了。此角色戏分不多。

贝拉(也就是卢修斯的表姐)扮演者_Helen McCrory

标准的配角演员。

费格太太扮演者_Kathryn Hunter

同样也是配角

乌姆里奇扮演者_Imelda Staunton

本片中最大的女反派之一。我个人认为这个女人的结局太过于仁慈。到时候大家看到了电影就知道了。

詹姆斯·波特(年少版的,在斯内普的回忆中参演)的扮演者Robbie Jarvis

哈利波特爸爸年轻的时候很帅吧。早期的凤凰社成员之一

海格弟弟格洛普扮演者_Tony Maudsley(右边的那个)

这个人和海格有点像呵呵。巨人血统

 

年少版的莉莉.波特扮演者_Susie Shinner

哈利波特的妈妈,很漂亮吧。但是在这集里只出现了几个镜头而已

 

艾米莉·博恩斯扮演者_Sian Thomas

我也不太记得这个角色是干吗的了。似乎是个老师。

主角们来了

 

感觉赫米又长漂亮了,我要成为赫饭了。

 

 

差不多就这些吧。。还有些角色以前出现过,现在就不说了。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6149)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19:37

资料二

显卡数年发展回顾(一)

显卡发展历史浅谈
   纵观显卡发展史,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永远站在显卡技术的最高峰。逆水行舟的竞争道路上,技术的落伍、决策的失误都随时会被市场所遗弃。十年前S3无情地将Trident打败,而3dfx让霸主S3明白了什么叫3D加速;八年前nVIDIA让不可一世的3dfx俯首称臣,让业界明白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六年前厚积薄发的ATi开始冲击王座,不断蚕食巨人nVIDIA打下的巩固江山。

   都说竞争促使进步,其实竞争也能带来乐趣。如果说没有了AMD,那么Intel的光芒恐怕没有那么耀眼;同样地,如果没有了ATi,nVIDIA的独脚戏势必不会那么精彩。除了独立显卡这两大主角,S3、XGI、Matrox等厂商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即便是已经被收购的Trident和3Dlabs也都依然没有离开这一领域。PC显卡发展的近代史犹如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

一切源于游戏--显卡为游戏而生

??对于老一代玩家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为了游戏,玩家们必需要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而这种精神正是DIY精神的鼻祖。从286时代的《警察抓小偷》、386时代的《大航海时代》,到486时代风靡亚太地区的《仙剑奇侠传》,乃至586时代的《命令与征服》,PC游戏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随后3D游戏的兴起,则不断激励最新技术的发展,也因此造成了显卡行业的重新洗牌。

从最初简单的显示功能到如今疯狂的3D速度,显卡的面貌可谓沧海桑田。无论是速度、画质,还是接口类型、视频功能,显卡在这十年里的革新甚至已经可以超越CPU。了解显卡的发展历史对于理解这十年来的厂商们的疯狂竞争将会很有帮助,更是硬件爱好者必备的知识。

??从EGA到VGA:来之不易的绚丽世界

??显卡早期称显示适配器,在“黑底白字”的DOS年代时,对显示的要求是极低的。然而随着各种软件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于PC图形界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才出现了彩色显示。最早的显示类型是EGA,只能认别出黑白两色。早期使用8080、8088一直到80286都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显示适配器,功能极为简单,一般集成16K显存,并不为人关注。

??到了20286时,PC上出现了一些和图形相关的软件,开始有人在PC上设计一些图形,最早的就是CAD。那时的程序员们为了自己闲暇的消遣也开始编写一些小游戏,或是移植一些游戏机上的Game到PC上来。因此出现了一种四色适配器,能认别三元色和黑白。当时这种适配器的效果是很差的,你能想像出只有三元色和黑白的图像效果是什么样吗?不过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大的进步了。由于这是第一种彩色的显示适配器,所以称为CGA。CGA时代对显卡的要求已经大幅度提高,但是当时的制作工艺仍然远远高于显卡芯片的需求,因此CGA显示适配器依旧整合在主板上,以一块单芯片的方式来实现。

??VGA标准可谓是如今显示标准的雏形,我们的显卡也是从这一时代开始独立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显卡,而不仅仅是一块默默无闻的芯片。最先的VGA标准可以现实16色,要求显卡具备512KB显存。VGA时代的代表产品是Trident 8900/9000系列。

512KB显存的Trident 9000

SVGA是VGA标准的衍生产物,这种改良过的图形适配器已经能够技持16Bit的彩色,并且逐渐过渡到如今的32Bit。最早的SVGA显卡芯片是CirrusLogic的GD5428/5429,它直接集成了1~2MB显存,支持16Bit的彩色。不过GD5428/5429依然没能逃出老迈的VESA总线,因此卡身特别长,成本也不低。事实上,真正将SVGA发扬光大的还是S3 735(Tr64V)以及Trident 9680,它们能够达到1024×768的分辨率,并且在低分辨率支持32Bit真彩色

PCI时代经典的Trident 9680

惊人的巨变:显卡接口发展过程

??显卡接口也不断制约着显卡技术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瓶颈。为了加快显示芯片与总线之间的传输速度,使用高带宽的接口总线势在必行。在民用市场,显卡接口的起点便是最普通的ISA接口,事实上ISA接口包含ISA总线、EISA总线和VESA总线,ISA接口是一种统称。

??当我们来到VGA标准时代之后,ISA接口就开始力不从心,PCI接口取而代之。不过PCI接口也并未持续多少时间就被更为先进的AGP淘汰。与PCI相比,AGP不仅在带宽上突飞猛进,更是可以有效利用系统内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GP的发展之路并不像PCI那样平坦,半开放性的格局使之不断面临兼容性的困扰。从最早的AGP 1X到如今的AGP 8X,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只有AGP 4X。而如今AGP 8X也逐渐走下神坛,PCI Express x16取而代之。下表是对各种显卡接口的技术对比:

总线规格 ISA EISA VESA PCI AGP 1X AGP 2X AGP 4X AGP 8X PCI Express x16
工作电压 5v 5v 5v 5v 3.3v 3.3v 1.5v 0.8v 3.3v/12v

时钟频率 8MHz 16MHz 33MHz 33MHz 66MHz 66MHz 66MHz 66MHz 100MHz
工作频率 8MHz 16MHz 33MHz 33MHz 66MHz 133MHz 266MHz 533MHz 533MHz
理论带宽 4MB/s 16MB/s 66MB/s 133MB/s 266MB/s 533MB/s 1066MB/s 2100MB/s 8GB/s
带宽位数 8~16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32Bit
向下兼容 全兼容 无 AGP 1x AGP 1x AGP 2x AGP 4x PCI Express

现在这一代用户恐怕只知道nVIDIA和ATi,老一代的骨灰级玩家应该能记住S3与Trident。在十年前,PC显卡正经历从ISA到PCI的一场巨变,而主宰这一舞台的并不是当今的两位霸主,S3和Trident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硬汉。

??回到十年前,当时并没有疯狂的3D效果、完美的硬件级DirectX支持、更没有什么实用的视频功能!当时的显卡还远没有达到小康水准,高人一等的2D速度以及基本令人满意的VCD软解压就已经足以让众多用户欢呼雀跃了。

  如果说nVIDIA是如今显卡市场的龙头老大,那么当时的S3就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的霸主,其市场份额到了令人诈舌的地步,在显示领域甚至可以与业界大哥Intel齐名。为S3开创这一时代的大功臣当数S3 765。当显卡正式进入PCI总线时代之后,2D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此时,S3 765最多支持2MB EDO显存,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现实,这可是当时价格不菲的高端显卡才能做到的。平滑的2D速度以及不错的画质表现令这款芯片大受欢迎,而价格上的平民化也使之在短时间内普及。在S3 765时代,在电脑上播放VCD还需要借助专用的解压卡。不过,通过S3 765的解码补偿功能,只要CPU的主频在66MHz以上就可以实现令人满意的软解压效果。如果有Pentium处理器以及大容量内存的配合,那么其软解压效果完全可以与硬件解压卡相媲美。也就是从此片芯片组开始,S3不断地向Trident施加压力,无情的排挤Trident的市场。

S3压倒Trident的标志

作为ISA时代的霸主,Trident在进入PCI时代之后并没有立即溃败。Trident 9685是一款不逊于S3 765的显示核心,而且在视频输出功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然而正如很多用户所知道的那样,很多时候技术不仅仅是绝对成败的关键,渠道支持同样十分重要。S3凭着强大的市场操作手段,几乎得到当时所有板卡厂商的支持,技术上突破困难的Trident最终落败。

S3 765的成功并没有让S3冲昏头脑,继S3 765后马不停蹄地推出S3 VirgeDX,但是S3 VirgeDX只能算是S3 765的升级产品,这款显示芯片将2D速度几乎发展到了顶峰,同时具备了初级的3D功能。与S3 VirgeDX同时代的处理器是Pentium MMX,当时的CPU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多媒体能力。而S3 VirgeDX也顺应了这一潮流。通过2~4MB的高速度显存,S3 VirgeDX已经完全不用担心VCD软解压,而且在2D速度方面几乎已经无可挑剔。更加值得关注的是,S3 VirgeDX为Microsoft的第一代DirectDraw进行优化(并不是Direct3D),因此在游戏中的速度表现相当不错,也能简单处理一些伪3D画面。当S3 VirgeDX发展到后期,AGP总线开始流行,采用AGP接口的S3 VirgeDX在速度上也稍有提升。

S3 VirgeDX让人记忆犹新

当S3还在为自己的市场份额沾沾自喜的时候,另一场风暴正在悄悄地酝酿着。那就是3D革命风暴的到来,这场风暴造就了一代枭雄3dfx的辉煌王朝。其实,在3D概念还未完全成形之时,3dfx就以第一代Voodoo加速卡刮起一阵旋风。为了使Voodoo加速卡能够更加专注地做好3D工作,3dfx使这款显卡只具备3D能力,而不具备2D显示功能。客观而言,3dfx的这一做法十分聪明,这样既能降低技术难度,又可以不与当时的S3、Trident、Matrox等形成正面冲击。

  没有谁会估计得到这样的3D子卡会大受市场欢迎,S3更是将没有2D显示功能的显卡视为另类的非对手之列。但是疯狂的游戏迷们视这种3D加速卡为宝,在Quake2、Doom等经典游戏中,当时的Voodoo1几乎是玩家们唯一的选择,毕竟众多3D游戏都为3dfx专用的Glide3D函数进行优化开发。Voodoo1的巨大成功使3dfx的势力迅速壮大。而令众多玩家翘首期盼的Voodoo2延续了3dfx的辉煌,众多3dfx的死敌更是难以望其项背。Voodoo2芯片的速度非常快,大约是Voodoo1芯片的三倍。Voodoo2芯片除了提供一般3D加速卡的全部3D功能之外,还提供一些特殊的效果,例如抗锯齿边缘修补、三线过滤、深度Buffering等等。
  
老吴
在游戏迷们欢呼声中,S3才在梦中惊醒,决心进军之前不太重视的3D游戏市场。但是为时已晚,3dfx打下的3D江山坚不可催,当时的玩家甚至以拥有一块3dfx的显卡为荣,3D游戏也因Only for 3dfx而大行其道!甚至乎3dfx就是显示业界的标准,刹那间3dfx如雷贯耳般地响彻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其说是3dfx给我们带来了激动人心的3D游戏,不如说是3D游戏成就了3dfx的一代神话!

??3dfx的另一杀手锏自然是至今还为老玩家津津乐道的SLI工作模式。其实现在nVIDIA所宣传的近期炙手可热的SLI模式早就在3dfx上的Voodoo2产品上应用过了。当时的SLI技术允许在一台电脑中同时使用两块Voodoo2,它们之间通过一条传输电缆相联,两块卡分别处理屏幕上的奇偶线级信号,令理论速度直接增加一倍。在Voodoo1以及Voodoo2盛行之时,3dfx曾先后推出具备2D显示功能的Voodoo Rush以及Voodoo Banshee,不过这两款芯片并没有像其前辈们那么成功。

可以SLI工作的Voodoo2风靡全球

其实,当年的S3 VirgeDX也具备一定的3D能力,但是与Voodoo系列相比还是微不足道。不过由于3dfx初期的Voodoo没有2D功能,所以部分高要求的发烧友将其作为Voodoo2搭配的2D显卡,所以S3还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因此而退出市场。与S3 VirgeDX同时代的产品还有Matrox G100,但过高的价格使之普及率远不如S3 VirgeDX,更不用与3dfx相比了。

面对3dfx的巨大成功,无论是S3还是Trident都无力抵抗,不可一世的3dfx已经无视来自其它厂商的威协。而此时另一位默默耕耘的新兴力量正在悄悄出现,这就是我们熟悉的nVIDIA。其实,早在Voodoo2独步天下之时,nVIDIA就以性能表现不俗的Riva128和TNT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果说TNT只是nVIDIA攻击3dfx的试探,那么TNT2则是真正挥向3dfx的一记重拳。

??客观而言,TNT2绝对是nVIDIA的成名之作。也许是3dfx的一意孤行惹火了Microsoft,在Direct3D的帮助下,TNT2异军突起。尽管Voodoo系列也具备Direct3D加速能力,但是当游戏开发商开始倾向于Direct3D之后,Voodoo系列的Glide优势尽失。凭借极高的象素填充率以及显存带宽,TNT2成为3D时代的新明星。在OpenGL性能方面,TNT2的表现也令人满意。除了在画质上能与TNT2比拼之外,3dfx其实已经没有任何竞争的筹码。

TNT2成为3dfx的恶梦

在万众期待之下,3dfx终于推出了Voodoo3,但是在nVIDIA TNT2面前的软弱表现让3dfx陷入了巨大的尴尬境地,而此时性能上占优的nVIDIA清楚地知道真正能赚钱的是中低端产品及OEM市场,聪明的nVIDIA就把TNT2产品线按高中低端市场进行细分,使得其市场占有率大大提升。此时3dfx只能对其FANS说:请等待Voodoo4/5的到来!

数次交手惨败之后,VSA100可谓是3dfx的最后赌注,这也是一款充满着争议的产品。但是上市日期一拖再拖,被喻为历史上最难产的显卡产品之一。直到此时,3dfx还是没有觉醒过来,在DirectX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还是坚持不开放Glide源代码,更斥巨资收购了STB来闭门造卡,使得昔日的盟友纷纷改投nVIDIA的门下。而最终产能严重不足的VSA100无法挑起拯救3dfx的大梁,江郎才尽的3dfx作出最后一击,收购Gigapixel公司企图获得Microsoft将要推出的X-BOX的图形芯片订单。但是兵败如山倒,Microsoft最终却选择了竞争对手nVIDIA,这个噩耗使得3dfx的股票大跌,奄奄一息的3dfx最终被nVIDIA收购,一代王朝宣告灭亡。

3dfx最后的绝唱

3dfx的失败发人深思,纵看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3dfx输掉的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一连串企图独霸市场的错误策略,过分高估自身实力,Glide本身是一个很好的API但却因为3dfx想独霸技术而随它一起灭亡了;且不说它收购STB闭门造卡而得罪众多的板卡制造商,就连致力发展DirectX的Microsoft和大力推广AGP规范的Intel也不放在眼内,逆势而行及固步自封的短见策略令到一意孤行的3dfx一步一步走上了绝路。

收购了3dfx后的nVIDIA无疑是迎来了其高速发展的第二春。但是如日中天的nVIDIA并没能在市场上只手遮天,因为此时一位强有力的挑战者顽强地登上了竞技舞台,这就是与nVIDIA针锋相对的ATI。作为资格较老的图形显示芯片公司,ATi有着它的生存之道,多年的征战也使得ATi累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3dfx时代,ATi的3D Rage系列芯片虽然3D性能并不是十分特出,但是它却提供了很好的DVD回放加速功能,配合其低价策略使得它在OEM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位。而且凭着出色的视频及多媒体性能,使得ATi避免了与3dfx和nVIDIA在3D游戏性能方面的正面交峰,即使在零售市场,采用3D Rage系列芯片的显卡也一直是用户的“第三方”选择。

??而此时显卡技术中的T&L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一款支持T&L功能的显卡是GeForce 256, 随后发布的GeForce2基本上可以说是提速版本,除了速度快了很多以外,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技术上提升。而经过了较漫长的摸索后,ATI也推出了DX7时代下的强有力的挑战武器:Radeon 7500。


GPU与CPU功能对比

其实ATi先前推出的Radeon 256以及Radeon LE已经展现出相当不错的实力,只不过在nVIDIA的GeForce 256光芒下没能提起人们太大的注意。而Radeon 7500终于积厚薄发,一举成为性能最好的DirectX7显卡。与早先的Radeon 256相比,Radeon 7500最大的改变就是生产工艺,从原来的0.18μm改进到0.15μm,因此拥有更小的核心。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热量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芯片的核心速度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和GeForce2 GTS系列的产品比较,ATi的Radeon 7500在芯片频率和显存频率这两个方面占据着较明显的优势,这意味这它拥有更高的执行性能和显存带宽。

被称为DX7最强卡的Radeon 7500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牛气冲天的nVIDIA在板卡厂商合作方面出现问题,而ATi也从3dfx身上吸引了经验,有意开放显卡制造权。正是这一进一出之下,不少二、三线品牌开始支持ATi,采用Radeon 7500图形核心的产品大面积铺货。从实际对比来看,nVIDIA在提高频率后推出的GeForce2 Ti并不逊色于Radeon 7500,但是此时的较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Radeon 7500的出现标志ATi在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完全赶上nVIDIA的脚步,正式与nVIDIA展开正面的技术交锋。

速度表现不错的GeForce2 Ti

但是无可否认,ATI在技术上的主动并没有为其市场表现的被动带来太大的帮助。在及时发现来自于ATi的威胁之后,nVIDIA不仅仅是提高GeForce2 频率来仓促应付,而是动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eForce3。在大约半年不到的时间内,GeForce3主宰了高端市场,而GeForce2 MX继续帮助nVIDIA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ATi顽强应战,在Radeon 7500在核心技术方面无法对抗GeForce3的情况下,及时推出了Radeon 8500,成为其救命稻草。作为DirectX8级别显卡,支持Pixel Shader与Vertex Shader是最主要的功能,而Radeon 8500不仅继承这些特性,还融入TRUform、SMARTSHADER、SMOOTHVISION及HYPER-Z II等新技术。

Radeon 8500让玩家们认识了ATi的真正实力

面对ATi的挑战,GeForce3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即便是最高频率的GeForce3 Ti500也只能勉强与Radeon 8500打个平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nVIDIA又一次展现出其产品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GeForce4 Ti凭借出色的表现捍卫了王者的尊严。GeForce4 Ti在T&L单元方面采用nfiniteFX II引擎,它加入了第二个Vertex Shader(顶点处理单元)流水线。在高工作频率下,使得GeForce4 Ti的处理能力有可能高于GeForce3将近三倍。而在全屏反锯齿方面,GeForce4 Ti采用新的Accuview AA技术,改善了取样方式并且优化了渲染的过程,可以进一步保证在高分辨率下的显示速度。显存带宽也一直是制约显卡性能的瓶颈,GeForce4 Ti为了摆脱瓶颈的限制,引入了LightSpeed Memory Architecture II(LMA II)光速显存构架II技术,它的原理就是优化渲染过程和压缩技术的采用。

??
老吴
GeForce4 Ti的出现应该说令ATi哑口无言,因为Radeon 8500已经量产,而且ATi的产能暂时不允许研发同级别新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微软即将公布DirectX9标准,ATi已经无暇顾及DirectX8平台的竞争。不过平心而论,Radeon 8500败给GeForce4 Ti更多的是面子问题,让ATI信心大收打击的是面对GeForce4 MX的束手无策,其后果相当严重,中低端利润大量流入竞争对手的口袋。ATi甚至找不到一款同级别的对抗产品。

捍卫nVIDIA尊严的GeForce4 Ti

饱受挫折的ATI并没有因此而延误其产品研发进程。Radeon 9XXX系列产品正是其处心积虑要给nVIDIA致命一击的产品。在nVIDIA的GF4 Ti系列风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ATI高调发布了支持DirectX 9的R300核心的Radeon 9700,无可争议地坐上了显卡性能王者的宝座,更重要的是重新点燃了ATI与nVIDIA决战的信心。

  面对ATI的进攻,nVIDIA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还击,但一直以六个月为产品开发周期的nVIDIA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跟不上自己制定的步伐。原计划在2002年秋季发布的NV30一拖再拖,直到11月份才发布芯片,但是却因为一些细节问题甚至直到2003年才推出成品。NV30核心的GeForce FX5800系列史无前例地配备8条渲染管线,这也自然表现出比FX5600/5700等更好的性能。然而对比同时代的ATi Radeon 9700系列,nVIDIA并没有什么优势,关键原因就在于显存配置方面,渴望时刻保持领先的nVIDIA在GeForce FX5800 Ultra中选择了尚未普及的DDR2显存。然而遗憾的是,这也成为NV30的一大败笔。GDDR2不仅因为成本问题难以普及,其自身的技术也并不成熟。

入GDDR2泥沼的FX5800

在GeForce FX5800 Ultra中,8枚GDDR2显存芯片需要消耗28W功耗,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发热量。撇开为了散热而带来的成本问题不谈,即便是恼人的噪音问题都已经让nVIDIA尴尬不已,这也注定NV30不会取得类似于其前辈们的成功。当我们见到带有水冷散热以及外置电源的GeForce FX5800 Ultra显卡时,或许更多的感觉不是赞叹,而是一种莫名的悲哀。如果说GDDR2显存为NV30带来出色的性能也就罢了,然而位宽仅仅128Bit的GDDR2显存很大程度上成为性能发挥的瓶颈。在使用频率为1GHz的GDDR2显存时,16GB/s的带宽却是令人难以完全满意,与ATi Radeon 9700 Pro相比落下不少。

Radeon 9700让ATi坐上了显卡性能王者宝座

尽管GeForce FX5800并不算成功,但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GeForce FX5200以及FX5600等一系列面向中低端的产品还是能让nVIDIA保持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而ATI9700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其Radeon 9系列产品就一定叫座,这个与CPU的情况不同,在CPU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多么昂贵的产品,最终都会迅速平民化。然而这种情况却很难出现在GPU上。由于厂商在产品设计时过分追求主频、晶体管集成度等成本敏感点,因此即便是整条产品线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依旧无法大幅度降价,也使得最新的技术无法普及,只能利用简化产品来应付低端市场,GeForce4 MX便是最好的例子。

FX5200的速度表现很一般

不过,这回的GeForce FX5200/5600还是有一些特别,因为它们在硬件上支持DirectX 9.0 API,这与GeForce4 MX连DirectX 8.0也不能支持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尽管我们可以批评GeForce FX5200因为速度问题而根本无法实现DirectX 9.0的3D特效,但是这至少表明了厂商的技术普及信心。ATi也有针对Radeon 9700系列的简化版产品,那就是被无数DIY用户十分推崇的Radeon 9500。从技术角度而言,Radeon 9500的确表现不俗,甚至部分版本采用256显存位宽而且可以开启被屏蔽的另外4条渲染管线。然而Radeon 9500的成本实在太高,导致其市场普及度远不如GeForce FX5600。

颇受DIY用户欢迎的Radeon 9500

GeForce FX5800和Radeon 9700的交锋让双方充满了火药味,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重整旗鼓。FX5800显然是让人的失望的。面对Radeon 9800Pro的Smoothvision 2.1,FX5800显得较为单薄,似乎在吃GeForce4时代Accuview 抗锯齿引擎的老本。

??坐吃山空自然就会被动挨打,因此nVIDIA为最新的FX5900装配了Intellisample HTC技术,有效改善了全屏抗锯齿以及各向异性过滤的效果。与FX5800所使用的Intellisample 技术相比,Intellisample HTC技术增加了更多的高级纹理、色彩以及Z轴压缩算法以提升图象质量,1:4的无损压缩技术也在显存带宽提升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此外,Intellisample HTC技术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显存带宽的利用率,这一点与ATi的HyperZ技术十分类似。事实上,如果NV35不对Intellisample技术进行改进的话,其改用256Bit GDDR1之后的显存带宽提升将被无情地浪费。如果说Intellisample HTC技术令人难以信服的话,那么Ultra Shadow光影技术绝对没有任何猫腻,可谓是FX5900真正让人眼睛一亮的闪光点。Ultra Shadow光影技术可以进行大量阴影处理的硬件加速功能,从而改善3D画面的效果。而且已经有多款游戏采用了这一技术,并获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FX5900帮助nVIDIA迅速走出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光源前面只要有物体遮挡就会有阴影。而在3D游戏中,为了表达这一“简单”的现象就不得不用去程序员大量的尽力以及硬件资源,这也直接造成3D游戏画面不够真是,缺乏动感。精确上的阴影表现效果是创造真实场景的关键因素,多光源与数量众多的对象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需要多次循环编程,而且更为复杂的方面还在于每一帧中的每一个光源都必须根据每个对象进行计算。Ultra Shadow技术的魅力在于能够大大加快这一实现过程,程序员能够在场景内定义一个固定区域,计算此区域内光源对物体产生的效果,预先排除不需要进行计算的区域。由于Ultra Shadow技术提高了光影计算的速度,同时又将程序员从繁琐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因此这项技术很被看好,业界甚至将其地位与经典的T&L、VertexShader以及PixelShader相提并论。GeForce FX5900 与Radeon 9800应该说打成平手,即便是后期的GeForce FX5950 Ultra 与Radeon 9800XT也仅仅是主频上的低层次较量。

频率惊人的Radeon 9800XT

相对而言,更为让人关注的还是Radeon 9600与GeForce 5700系列的对抗。同样作为面向中端市场的简化版产品,Radeon 9600在频率相同时有着比GeForce 5700系列更好的性能。此外,ATi还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Radeon 9550,再加上显卡厂商的鼎立支持,超频之后甚至达到超越Radeon 9600XT的性能。Radeon 9550第一次让nVIDIA感受在中低端市场的切肤之痛,GeForce 5700 Ultra的成本没能很好地控制,因而很难对抗Radeon 9550。

Radeon 9550让nVIDIA在中国市场感受到了什么是切肤之痛

从nVIDIA对待GeForce FX5700系列的态度不难看出它已经提前放弃了NV3X,GeForce 6阵营才是其真正看重的产品。客观而言,GeForce 6系列确是成功的产品,也让继3dfx后的新一代霸主nVIDIA保住了颜面与市场。而且拿出了3dfx时代的SLI技术让GeForce 6系列的高端产品轻易地登上了平台性能的宝座,就算中低端产品也对解禁了对SLI的支持,无疑增加了更多的噱头。

而竞争对手ATi则将产品线拉得很长,Radeon 9550演变而来的X300、X550以及X600进驻中低端PCI Express平台,而X700作为高端X800系列的简化版来与nVIDIA进行中高端的角逐。而这些战役发生的时间已经进入到了2004年,整个系列的对抗可以说是独立显卡竞争的“现代史”,正面我们来详细了解:

??低端竞争:GeForce 6200系列Vs X300系列

??GeForce 6200除了内核仅有4条像素渲染流水线外,其架构与GeForce 6800系列相比所发生的变化还算不是很大。最明显的区别应该是其显存控制器不支持Color-compression(色彩压缩)和Z-compression(Z压缩)压缩技术。色彩压缩功能可以实时将色彩数据以6:1的比例做无失真压缩,在很多情况下,所有多边形边缘的色彩数据都能够彻底进行压缩,缺少这一功能对于整体性能的影响还是有一点。与此同时,Z压缩技术对于减轻显存负担也有很大的帮助,缺少这一功能导致GeForce 6200在启用全屏抗锯齿或是各向异性过滤时的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GeForce 6200系列支持CineFX 3.0引擎,而且Shader Model 3.0、64位纹理混合过滤、32bit象素着色渲染精度也一应俱全,甚至第二代UltraShadow阴影渲染优化技术也融入其中,并且完整支持DirectX 9.0c。与上一代的GeForce FX5200相比,GeForce 6200系列的缩水程度显然不是很明显,因此其性价比还是值得肯定。相比之下,RV350尽管也是四条渲染管线,但是核心技术已经落后GeForce 6200整整一代。

具备TurboCache技术的GF 6200TC

在频率以及显存位宽相同的情况下,GeForce 6200的整体表现还是强于Radeon 9550。在PCI Express平台,所谓的“X300-X550-X600”阵营其实仅仅是主频变化,而nVIDIA的GeForce 6200系列则衍生出只能支持64bit显存位宽的GeForce 6200A以及具备Turbo Cache显存优化技术的GeForce 6200TC。从这一层面来看,nVIDIA显然更为灵活。也许目前nVIDIA的GeForce 6200还没能展现出性价比优势,但随着价格逐步调整,今后的市场表现力将会得到加强。

“X300-X550-X600”阵营的RV350核心

中端竞争:GeForce 6600系列让nVIDIA称霸中端

??如果说2004年的9550让ATI称霸低端市场的话,那么GF6600则是2005年nVIDIA的中端之王。GeForce 6600系列分为三大版本:GeForce 6600LE、GeForce 6600标准版以及GeForce 6600GT,其中最特殊的当属GeForce 6600LE。NV43-V核心的GeForce 6600LE只有4条渲染管线,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GeForce 6200级别的产品,应该说面向中低端的定位会更加合理。但是GeForce 6600LE最大的特色是nVIDIA不再对核心显存规格进行限制,花样尽出的厂商可以把GF6600LE武装成多种角色,这也使得GF6600LE具有相当复杂的产品线,同时也会因此而拥有较强的生命力。

可以SLI工作的GeForce 6600LE

NV43核心GeForce 6600有两种规格:GeForce 6600GT和GeForce 6600标准版。其中GT版性能更强,其核心显/存频率达到500/1000MHz,采用GDDR3显存。而GeForce 6600标版频率为300MHz/500。在目前发布的产品,两者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GeForce 6600GT可以硬件支持nVIDIA SLI技术。

但是nVIDIA在面对ATi近期发布的CrossFire技术时也开始有所改变,近阶段正式宣布GeForce 6600标准版可以驱动支持SLI技术,也有可能授权VIA的DualGFX芯片组(PT894 Pro与K8T890 Pro)。而厂商们也开始采用不同显存规格产品的6600,使得6600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nVIDIA的SLI技术令ATi疲于应付

ATi不可能使用“X300-X550-X600”系列对抗GeForce 6600系列,由旗舰级产品简化而来的X700系列成为最主要的资本。X700具备8条渲染管线,显存位宽为128bit。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大量X700标准版就采用高频率的GDDR3显存,整体表现与GeForce 6600系列不相上下。

X700核心用以对抗GeForce 6600

更为重要的是,ATi也意识到“X300-X550-X600”系列的薄弱环节,X700SE将能够弥补这一缺陷。X700SE将渲染管线减半至4条,但是保留128bit显存位款,因此可以与GeForce 6200以及GeForce 6600LE直接竞争。

采用X700SE核心的显卡

研发实力一直强劲的nVIDIA在上个月推出了GeForce 7800,正式宣布7系列产品进入市场。而与此同是,ATI的竞争对手产品R520还在难产,遮遮掩掩的CrossFire也因为一些技术细节而迟迟没有投放市场。这样一来,在高端之争中nVIDIA无疑就拥有了制动权。

G70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与其前辈GeForce 6800作为高端的竞争者。稍显老迈的6800是nVIDIA NV4X产品线中的旗舰,采用0.13微米制造工艺,分为6800 Ultra、6800GT、6800标准版和6800 LE四个型号。6800 Ultra和6800GT基于NV40U芯片,核心频率为400MHz和350MHz。作为顶级的显卡,内部的16条渲染管线自然是搭配256MB 256bit的GDDR3高速显存。6800标准版和6800 LE基于NV40芯片,6800标准版屏蔽了4条渲染管线,核心频率也降到了325MHz,显存位宽虽然没有缩水到一半,但容量却减少到128MB。6800 LE的核心频率进一步降低到320MHz,渲染管线也只开启了一半。

目前服役中的三大旗舰产品

而目前ATI还只能用Radeon X850来进入高端的对抗,X850系列采用最新的R480核心,取代此前的X800XT PE及X800XT成为ATi新一代的旗舰产品。很显然,ATi对换汤不换药的伎俩已经掌握得驾轻就熟了,在架构上它们与核心代号为R423的Radeon X800XT PCI-E完全相同,同样采用0.13微米工艺并且最高配备了16条Pixel流水线,特效方面支持SmartShader HD、Smothvision HD、HyperZ HD及3Dc技术,区别只在于频率有所提升。


用R480核心的X850系列显卡
技术角度而言,对比GeForce 6800系列与X800系列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与以往的显卡相比,如今nVIDIA和ATi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很小,特别是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显卡的速度表现几乎差不多,仅仅是nVIDIA保持了OpenGL优势,而ATi在D3D速度上略微占优。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目前nVIDIA的技术研发进度还是略微领先于ATi。SLI技术一度将ATi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在高端之战上我们更关心近期即将出炉的ATI R520以及骨灰级玩家非常期待的CrossFire技术。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3632)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10:18:05

最近很多朋友都想买电脑,给你们点学习资料

电脑配件----CPU篇

1)前端总线:英文名称叫Front Side Bus,一般简写为FSB。前端总线是CPU跟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处理器必须通过它才能获得数据,也只能通过它来将运算结果传送出其他对应设备。前端总线的速度越快,CPU的数据传输就越迅速。前端总线的速度主要是用前端总线的频率来衡量,前端总线的频率有两个概念:一就是总线的物理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外频),二就是有效工作频率(即我们所说的FSB频率),它直接决定了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由于INTEL跟AMD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所以他们之间FSB频率跟外频的关系式也就不同了:现时的INTEL处理器的两者的关系是:FSB频率=外频X4;而AMD的就是:FSB频率=外频X2。举个例子:P4 2.8C的FSB频率是800MHZ,由那公式可以知道该型号的外频是200MHZ了;又如BARTON核心的Athlon XP2500+ ,它的外频是166MHZ,根据公式,我们知道它的FSB频率就是333MHZ了!目前的Pentium 4处理器已经有了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而AMD处理器的最高FSB频率为400MHZ,这一点Intel处理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2)二级缓存:也就是L2 Cache,我们平时简称L2。主要功能是作为后备数据和指令的存储。L2的容量的大小对处理器的性能影响很大,尤其是商业性能方面。L2因为需要占用大量的晶体管,是CPU晶体管总数中占得最多的一个部分,高容量的L2成本相当高!所以INTEL和AMD都是以L2容量的差异来作为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分界标准!现在市面上的CPU的L2有低至64K,也有高达1024K的,当然它们之间的价格也有十分大的差异。

  3)制造工艺:我们经常说的0.18微米、0.13微米制程,就是指制造工艺。制造工艺直接关系到CPU的电气性能。而0.18微米、0.13微米这个尺度就是指的是CPU核心中线路的宽度。线宽越小,CPU的功耗和发热量就越低,并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上了。所以0.18微米的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比0.13微米CPU能够达到的最高频率低,同时发热量更大都是这个道理。现在主流的CPU基本都是采用0.13微米这种成熟的制造工艺,最新推出的CPU已经已经发展到0.09微米了,随着技术的成熟,不久的将来肯定是0.09微米制造工艺的天下了。

  4)流水线:流水线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CPU的流水线指的就是处理器内核中运算器的设计。这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处理器的流水线的结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运算分解成很多个简单的基本运算,然后由专门设计好的单元完成运算。CPU流水线长度越长,运算工作就越简单,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就越高,不过CPU的效能就越差,所以说流水线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的。由于CPU的流水线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所以现在INTEL为了提高CPU的频率,而设计了超长的流水线设计。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的流水线长度是20工位,而如今上市不久的Prescott核心的P4则达到了让人咋舌的30(如果算上前端处理,那就是31)工位。而现在AMD的Clawhammer K8,流水线长度仅为11工位,当然处理器能上到的最高频率也会比P4相对低一点,所以现在市面上高端的AMD系列处理器的频率一般在2G左右,跟P4的3G左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处理效率并不低。

  5)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写为HT):这是Intel针对Pentium4指令效能比较低这个问题而开发的。超线程是一种同步多线程执行技术,采用此技术的CPU内部集成了两个逻辑处理器单元,相当于两个处理器实体,可以同时处理两个独立的线程。通俗一点说就是能把一个CPU虚拟成两个,相当于两个CPU同时运作,超线程实际上就是让单个CPU能作为两个CPU使用,从而达到了加快运算速度的目的。

 

CPU,Intel

  Intel的处理器在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方面相比于AMD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赢得不少行业用户的青睐。现在在市面上主要有针对低端市场的Celeron4系列处理器,和面向中高端的Pentium4 A/B/C/E系列处理器。

  1、Willamette-128核心的Celeron4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
技术 电压 
Celeron4 1.7G Willamette
-128 Socket 478  0.18
微米 1.7G 100MHZ 17 400MHZ 128K 不支持 1.75V 
Celeron4 1.8G Willamette
-128 Socket 478  0.18
微米 1.8G 100MHZ 18 400MHZ 128K 不支持 1.75V 

  简单点评:Willamette-128核心的Celeron4系列,现在常见的是1.7G跟1.8G的CPU,不过工艺用的是比较落后一点的0.18微米工艺,而且只有128K的L2,性能一般,甚至不如以前超频后的图拉丁CELERON,不过价格也不高,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端用户使用。 
2、Northwood-128核心的Celeron4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Celeron4 2.0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0G 100MHZ 20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Celeron4 2.1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1G 100MHZ 21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Celeron4 2.2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2G 100MHZ 22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Celeron4 2.4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4G 100MHZ 24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Celeron4 2.5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5G 100MHZ 25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Celeron4 2.6G Northwood-128 Socket 478  0.13微米 2.6G 100MHZ 26 400MHZ 128K 不支持 1.525v 

  简单点评:该系列处理器是属于INTEL的低端主打产品,基本上采用P4架构,把L2缩减到只有128K,因此性能远落后于同频率的P4系列,功耗跟P4 A/B系列差不多。Northwood-128核心低频的处理器超频性能还可以,不过INTEL的都是锁了倍频的,超频只能超外频!这个系列只有128K的L2,性能平平,但作为INTEL低端产品,相对P4来说,售价还是比较低廉的,是喜好INTEL处理器的低端用户的理想选择,但性能一般,即使超频后也没什么惊人的表现! 

3、Northwood核心Pentium4 A/B系列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1.8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0G 100MHZ 18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v 
Pentium4 2.0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1G 100MHZ 20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2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2G 100MHZ 22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4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4G 100MHZ 24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5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5G 100MHZ 25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25v

Pentium4 2.6A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6G 100MHZ 26 400MHZ 512K 不支持 1.525v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2.26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26G 133MHZ 17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4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4G 133MHZ 18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53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53G 133MHZ 19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v/1.525v 
Pentium4 2.66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66G 133MHZ 20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25v 
Pentium4 2.8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8G 133MHZ 21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25v

Pentium4 3.06B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3.06G 133MHZ 23 533MHZ 512K 不支持 1.55v 

  简单点评:Northwood核心的P4 A/B系列,凭借0.13工艺,512K的L2,400/533MHZ的前端总线,性能比前一代的WILLAMETTE核心的P4有较大的提高,性能不错。不过现在的Athlon XP完全有能力跟它对抗!功耗也不低,跟Athlon XP比没太大优势。该系列低频版本的超频性能还是不错的。一直以来,价格基本没太大变化,性价比一般,该系列比较适合对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喜好INTEL产品的中端消费者选择! 

4、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4 C系列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2.4C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4G 200MHZ 12 800MHZ 512K 支持 1.5V  
Pentium4 2.6C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6G 200MHZ 13 800MHZ 512K 支持 1.5V  
Pentium4 2.8C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2.8G 200MHZ 14 800MHZ 512K 支持 1.5V  
Pentium4 3.0C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3.0G 200MHZ 15 800MHZ 512K 支持 1.55V  
Pentium4 3.2C Northwood Socket 478  0.13微米 3.2G 200MHZ 16 800MHZ 512K 支持 1.55V 


  简单点评:该系列是INTEL的中高端产品,跟P4 A/B系列比,依然是Northwood核心,不过版本升到D1-STEPPING,最大的不同就是前端总线提高到800MHZ,并且加入了超线程技术,这些改动使P4 C系列的性能比P4 A/B系列增强不少,总体水平领先于AMD同PR值的Athlon XP,具有极大的竞争力。而且这系列的超频能力比较强,低频的版本更明显,比如P4 2.4C,一般超到3.0G以上也没什么问题。该系列的价格还算合理,虽然性价比不及Athlon XP,但跟P4 A/B系列相比还算超值。不过最大的缺点就是功耗比较大,比同频率的P4 A/B系列和Athlon XP都高,发热较大,所以得准备好一个比较好的风扇!该系列凭借着高性能、出色的超频能力,以及合理的价格,是现阶段INTEL产品中最值得购买的处理器! 
5、Prescott核心的最新Pentium4系列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2.4A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2.4G 133MHZ 18 533MHZ 1024k 不支持 1.385V 

  简单点评: 这款Prescott核心的处理器出人意料地采用了P4 A系列差不多的命名,让很多人分辨不清。不过跟P4 A系列的参数有很大不同,133MHZ的外频,跟P4 B系列一样,不同的是采用了0.09微米的制造工艺,而且二级缓存增大到1024K,是P4 A/B系列的两倍。虽然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性能跟P4 B系列相当,没很明显的提高,不过价格并不贵,而且超频能力不错,性价比还可以。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超线程技术 电压 
Pentium4 2.8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2.8G 200MHZ 14 800MHZ 1024k 支持 1.5v 
Pentium4 3.0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3.0G 200MHZ 15 800MHZ 1024k 支持 1.525v 
Pentium4 3.2E Prescott  Socket 478  0.09微米 3.2G 200MHZ 16 800MHZ 1024k 支持 1.525v 

  简单点评:Prescott核心的P4 E系列跟P4 C系列差不多,还是采用Socket 478的接口类型,一样是200MHZ外频、800MHZ的FSB。采用了更先进的0.09微米的制造工艺,核心面积由Northwood核心的131平方毫米降低到112平方毫米,体积大为减少。 L2也增加到1024K。 还采用了第二代超线程、SSE3等等新技术。但由于缓存的响应时间被延长,这导致了Prescott宝贵的1024K L2缓存没能发挥出预想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整体性能跟P4 C系列差不多,甚至有所不如,不过价格也不算贵,跟P4 C系列基本持平。这款处理器最大的缺点就是功耗比较大,发热量恐怖,一定要注意散热。唯一比较突出的是超频能力比同频率的P4 C系列的要好,如果在散热做好的前提下,超频潜力很大。 

 

AMD cpu

一、CPU产品之AMD篇 

  一提起AMD的CPU,许多DIYer的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低廉的价格、强劲的性能和极佳的超频潜力。目前市场上AMD所生产的处理器主要有面向高端的AMD Athlon 64、主流的AMD 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的Duron处理器。AMD的命名大部分采用PR值,只有Duron系列是采用实际频率来命名的,这一点大家要分清楚。 

  1、Appelbred核心的Duron 

规格 核心 
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 
缓存 电压  
Duron 
1.4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4G 133MHZ 10.5 266MHZ 64K 1.5v  
Duron 
1.6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6G 133MHZ 12 266MHZ 64K 1.5v  
Duron 
1.8G Appelbred Socket A  0.13微米 1.8G 133MHZ 13.5 266MHZ 64K 1.5v  

  简单点评:这是AMD在2003年中出人意料地推出的新毒龙系列处理器,跟以前的老毒龙比,规格变化不大,L1还是128K,L2也是64K,区别主要是前端总线从老毒龙的200MHZ提升到266MHZ!而制造工艺也从0.18微米换成0.13微米,总体性能提升不少!新毒龙还继承了Barton核心Athlon XP的SSE指令集,动态分支余取和感温二极管等技术。另外,它还跟前辈Morgan核心的老毒龙一样,超频性能强劲。默认电压是1.5V,功耗最大不过57W,所以发热量十分低,可以说是现在市面上发热量最小的处理器了。笔者有朋友甚至在新毒龙上面只加了一个散热器就可以使其正常工作。早期出的那些的还可以有机会改造成L2为256K的Athlon XP。新毒龙的最大特点是价格十分便宜,如今的Duron1.4G跟Duron1.6G的市场价格都在300以下。价格低、超频性能好、功耗低、发热量不高加上还有可能改造成Athlon XP的特点,该系列绝对是低端的超值首选!  

2、Thoroughbred-AO的Athlon XP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17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47G 133MHZ 11 266MHZ 256K 1.5v  
Athlon XP18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53G 133MHZ 11.5 266MHZ 256K 1.5v  
Athlon XP19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6G 133MHZ 12 266MHZ 256K 1.5v  
Athlon XP20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67G 133MHZ 12.5 266MHZ 256K 1.6V  
Athlon XP21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73G 133MHZ 13 266MHZ 256K 1.6V  
Athlon XP2200+  Thoroughbred-AO Socket A  0.13微米 1.8G 133MHZ 13.5 266MHZ 256K 1.65V  

  简单点评:Thoroughbred-AO(简称TB-AO)核心的Athlon XP采用0.13微米的制造工艺,256K的L2。该系列处理器的性能不错,价格也比较便宜,不过相对它的继承者Thoroughbred-BO(TB-BO)核心的Athlon XP开说,超频能力一般。所以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选择TB-BO核心的Athlon XP。现在市面上的TB-AO也基本被淘汰了,被TB-BO核心的Athlon XP完全取代,不过市场上面还有少量的留存,大家买的时候注意区分一下。TB-AO跟TB-BO核心的两种Athlon XP的区分下面将会介绍到  

3、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17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1.47G 133MHZ 11 266MHZ 256K 1.5v  
Athlon XP18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1.53G 133MHZ 11.5 266MHZ 256K 1.5v  
Athlon XP20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1.67G 133MHZ 12.5 266MHZ 256K 1.6V  
Athlon XP21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1.73G 133MHZ 13 266MHZ 256K 1.6V  
Athlon XP22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1.8G 133MHZ 13.5 266MHZ 256K 1.65V  
Athlon XP24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2.0G 133MHZ 15 266MHZ 256K 1.65V  
Athlon XP26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2.13G 133MHZ 16 266MHZ 256K 1.65V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26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2.08G 166MHZ 12.5 333MHZ 256K 1.65V  
Athlon XP27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2.16G 166MHZ 13 333MHZ 256K 1.65v  
Athlon XP2800+  Thoroughbred-BO Socket A  0.13微米 2.26G 166MHZ 13.5 333MHZ 256K 1.65V  

  简单点评:Thoroughbred-BO(TB-BO)核心的Athlon XP,采用0.13工艺,是TB-AO核心Athlon XP的升级版。核心面积从TB-AO的80平方毫米增大到84平方毫米。大多采用266MHZ的FSB,不过有部分高频版本也采用了333MHZ的FSB。此系列性能不错,跟相对应的Intel的P4 A/B系列的处理器的性能处于同一水平,功耗也跟P4 A/B系列差不多,但价格相对P4 A/B系列来说,超级便宜,性价比很高!而且大部分都是不锁倍频的,超频能力惊人,尤其是低频版本。如此低廉的价格加上不错的性能、出色的超频能力,绝对是少花钱,多办事的超值选择,如果你对处理器没有品牌的成见,该系列会是一个相当理想的选择!  

4、Throton核心的Athlon XP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 2000+ Throton Socket A  0.13微米 1.67G 133MHZ 12.5 266MHZ 256K 1.65v 
Athlon XP 2200+ Throton Socket A  0.13微米 1.8G 133MHZ 13.5 266MHZ 256K 1.65V 
Athlon XP 2400+ Throton Socket A  0.13微米 2.0G 133MHZ 15 266MHZ 256K 1.65V 

  简单点评:这个系列应该是最受争议的型号之一了,尤其是Athlon XP 2000+,因为有了它的出现,让不少JS有了可乘之机,把它改成BARTON核心的CPU来卖,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型号的CPU外观跟BARTON核心的CPU是一样的,其实就是用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屏蔽了256K二级缓存而变成了这个Throton核心的Athlon XP。它的技术参数跟Thoroughbred-BO/A0的XP是一样的。在不超的情况下,性能也几乎一样,差别是这种核心有机会把那屏蔽了的256K L2重新打开,从而变成拥有512K L2的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除此之外,它的超频性能也很强,因为它也算低频版本的BARTON核心的CPU,超频性能当然不错了。价格比一般的Thoroughbred-BO/A0的Athlon XP要贵上几十元。是否值得,就要看你个人的衡量了。 

5、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规格 核心
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 25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1.83G 166MHZ 11 333MHZ 512K 1.65V 
Athlon XP 26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1.9G 166MHZ 11.5 333MHZ 512K 1.65v 
Athlon XP 28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2.08G 166MHZ 12.5 333MHZ 512K 1.65V 
Athlon XP 30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2.17G 166MHZ 13 333MHZ 512K 1.65V 

规格 核心
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thlon XP 30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2.1G 200MHZ 10.5 400MHZ 512K 1.65V 
Athlon XP 3200+  BARTON Socket A  0.13
微米 2.2G 200MHZ 11 400MHZ 512K 1.65v 

  简单点评: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应该是Athlon XP系列最后一代的处理器,是现阶段AMD的主流和中高端处理器,跟TB-BO最大的不同就是L2容量增大一倍,L2由256K提高到512K,前端总线也由266MHZ提高到333MHZ,部分高端型号的FSB是400MHZ,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其核心面积比TB-BO核心的核心稍长一点。该系列还是保持着AMD一贯的高性价比,是现在最值得购买的中低端产品之一。功耗比TB-BO核心的 Athlon XP稍高,不过比P4 C系列的功耗要低不少!超频性能虽然比不上TB-BO核心,不过低频率的2500+一般轻易上到3200+!如果后期工艺更成熟的话,超频性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6、AMD Athlon 64 系列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MD Athlon 64 2800+  Newcastle Socket 754  0.13
微米 1.8G 200MHZ 9 400MHZ 512K 1.5V  
AMD Athlon 64 3000+  Newcastle Socket 754  0.13
微米 2.0G 200MHZ 10
400MHZ 512K 1.5V  
AMD Athlon 64 3200+  Newcastle Socket 754  0.13
微米 2.2G 200MHZ 11 400MHZ 512K 1.5V  

规格 核心代号 接口
类型 制造
工艺 主频  外频  倍频 前端
总线 二级缓存 电压 
AMD Athlon 64 3200+  Clawhammer Socket 754  0.13
微米 2.0G 200MHZ 10 400MHZ 1024K 1.5V  

  AMD的Athlon 64处理器是全球首款64位PC处理器,采用基于X-86指令体系的64位架构,也就是X86-64架构。该处理器最大亮点就是支持64bit寻址位宽,并提供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支持32bit。除了采用x86-64架构之外,该系列处理器的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改进。如整合支持双通道和单通道的DDR SDRAM内存控制器;采用针对芯片组独立的Hyper-Threading总线连接技术,在Athlon 64系统实现AGP 8x和I/O功能。该系列采用的是Socket754针脚设计,L2缓存分别有1MB和512KB两个版本。采用的是0.13微米的工艺,不过即将推出采用更先进的0.09工艺的产品。得益于新架构,这系列的处理器性能十分强劲,当然,价格也不算便宜。但在Athlon 64在高性能的同时能保持着低功耗,最大功耗比P4 E系列低不少。如果价格能够得到进一步下调,该系列将成为高端处理器中最理想的选择。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8069)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09:41:27

节前与节后

     说点什么呢,刚刚来的第一天

     说说国庆节吧

     在过节之前呢,大家都是知道的。连续7天的工作,让人身理和心理都要到了崩溃的边缘。和挚友在疯狂的工作之余约好,国庆期间去肇庆偷得几日闲时。

     可能今年真的是流年不利吧,就在离放假的前两天接到了儿时死党在QQ上的通知。

    “自去年君婚宴一别,如今以半载有余。心中甚是挂念。君是否与吾同感?此逢国庆佳节,内子欲往粤南鹏城一游,吾思君心切自然也一同前往叨扰数日,望君准备一二。”

    从这一刻开始,我就彻底的进入了暴走状态,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0月5日下午。(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也就4小时不到)

   10月6日,休息半日。下午挚友家内做寿,我携夫人共同出席了晚宴。一直喧嚣到午夜时分才回到家中。

   于是乎,2007年唯一的一个国庆就这么结束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2007年的国庆就这么结束了。我不甘心啊。

   “I WILL BE BACK。”这个是7号晚上做梦时,国庆节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又有了新的期待——明年国庆,我是不是也和夫人一起去祸害一下别人呢。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8951) |  收藏
2007年10月10日 09:11:44

闪闪来开博了

  恩。在这里首先要批评一下,RAY和APPLE。两位美女朋友,CFOL上能够开博了。竟然没人通知我一下,实在是可气啊。
  无意中看到了这里,所以进来划个圈。MZONE人,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地盘了。
  欢迎大家常来,踩踩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2) |  浏览(31049)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