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3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2024 - 3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2011年01月31日 09:33:11

Vincent Lacroix:  从13年到15个月

Vincent Lacroix, 前魁北克Norbourg信托基金公司的创始人,因为涉嫌金额高达1.15亿加元的投资欺诈,两年前被判罪名成立而入狱13年。27日星期四那天,在仅仅15个月的监狱生活之后,他就假释出狱了。不过这次他的假释还不是完全的假释,是所谓的白日假释(Day Parole)。根据网上找到的材料,这个白日假释是1970年代逐渐引入加拿大司法实践的,在服刑期满六分之一刑期的时候可以执行。白日假释,意味着Lacroix每天晚上还是要回到监狱里。他被监禁的地方在蒙特利尔西北的Saint-Anne-des-Plaines。那座监狱号称是加拿大保安最严密的监狱。不过由于那个地方距离蒙特利尔市中心比较远,Lacroix可能不需要每天回到监狱,而是回到一个中间地点。(所谓的halfway概念我还是不太懂)。Lacroix正式完全假释的时间要到2014年2月。
对于Lacroix的假释,假释委员会给出的说法是“让他去进行更多的社区工作,更多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现在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假释委员会为此特别驳回了Lacroix原来要求在假释地点继续读书的要求,而要求他多从事社会服务。
Lacroix被指控的罪名多达200多项,受害人达到9200名之多。据称这些受害人最终都能从魁北克证券委员会,魁省税务局以及破产清理中拿回自己的损失。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对于Lacroix的假释,这些人可能还不会有太多意见。否则,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面对Lacroix的出狱持什么样的心情。这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关于财务欺诈案件的报道多了起来。魁北克有,多伦多也有。我真的怀疑是不是所有这些投资人的损失都能从政府那里拿回来。
学法语的时候,听老师也谈过魁北克这个假释的问题。在魁北克,即便杀人犯,也可能只要在监狱里呆几年就能放出来。这对我们这些中国人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再说到死刑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一再问我们,你们认为人死了,就能解决问题吗?他对他的中国学生们清一色赞成死刑感到也是不可思议。说到文化差异,这件事情也算个典型。不过,就看Vincent Lacroix这个例子,坑了这么多人,中间许多还是吃退休金的老人家,最后只在监狱里呆一年多就能出来,造成的损失还有政府埋单。这种好事情天下是不是在哪里都不多。
加拿大的政府不仅对自己人好,对外国人也不差。这几天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也影响到这里。该国逃亡的总统的一担挑Belhassen Trabelsi持加拿大的枫叶卡乘私人飞机来到魁北克。尽管加拿大政府随后以不符合枫叶卡管理规定为理由吊销了他的枫叶卡。但是30日星期日一早,联邦政府外交部长Cannon已经正式表示,Trabelsi已经申请以难民资格留在加拿大。换句话说,一场旷日持久的难民官司又要开始了。另一方面,突尼斯政府驻加拿大的外交官已经向加拿大提出了引渡的要求。
网上对这件事情的评价看起来还是反对的居多。CBC新闻上的一条评论说:“这些人对待加拿大就像一个大旅馆一样。他们利用了我们来到这里,接下来他们又用我们纳税人的钱利用我们的律师继续浪费我们的钱。可以想象,今后二十年,他都可以舒舒服服在加拿大过日子。”有人质疑当Trebelsi的私人飞机降落在加拿大的时候,哈珀政府难道提前不知道吗?海关官员难道没有上飞机检查吗?难道查不出他们任何不合法的地方吗?不过也有人持支持态度。一个评论这样写道:“我们可以给那些斯里兰卡船民难民资格,我们很早就知道他们要来这里。相比他们,Trebelsi不仅有很多钱可以支付移民官司,他也没有什么恐怖嫌疑,为什么不能将他和那些斯里兰卡人同等待遇呢?”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039) |  收藏
2010年08月30日 22:38:04

加拿大版的三轮车和网监局

8月30日星期一,移民到一个新社会,那些最令人惊喜的发现往往就是这个新社会与你所来自那个社会有一些类似的东西,这种发现往往会引起对比和思考。比如移民到魁北克的华人都知道,法裔魁北克人和中国人一样吃猪皮,吃猪内脏,吃鸭子。仅在吃这一点上,也是农业文化的法兰西文明还真和中国人有得一比。
那天从社区图书馆出来,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各骑一辆带着拖车的自行车。这种拖车不是我们常看到的汽车用的拖车,也不是那些用来带孩子的车,而似乎是专门给自行车用的载货的拖车,颇有点中国三轮车的味道。而且我注意到两辆拖车上还都写着“搬家”的字样和电话号码,看起来还真是用来运货的。不同于中国街头那种人力三轮车,我看到的这两辆三轮车要迷你一些,大概只有中国三轮车的一半大小,拉拖车的也是普通的自行车。车主更是两个运动型的年轻人,也不是中国那种明显的劳动人民。于是,同样是用人力三轮车拉货的营生,到了魁北克,到了加拿大,就变成某种不那么下里巴人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看到这两辆三轮车的那一天,本地的英文公报商业版登了一篇也是有关三轮车的文章。不过这是价钱赶得上一辆电单车的豪华三轮车。从公报的文章和图片看来,和我看到的自行车拖车不同,那里的才是真正的三轮车,而且是载货载人的箱子在车把手的前方。小一点带两个孩子没问题,大一点甚至可以搬冰箱。这种车据说是最早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丹麦的哥本哈根流行,到那里旅行的蒙特利尔夫妇Frederik Froument和日本妻子Yuko Toda(户田优子)2007年从巴黎来到蒙特利尔时带来了一辆这种三轮车。每当他们在街头骑着这个车总是被很多好奇的人问,这让他们动了自己经销这种车的念头。不过这种车实在不便宜,文章里说好一点的欧洲品牌的每台要3000多加元,质量不那么好的中国制造的也要每台1500加元。最后这对夫妇选择了进口丹麦出产的赢得丹麦政府公开设计竞赛的型号Cycle 3,每辆车价格3500加元,可以在骑车人之外承重100公斤,据说设计要求就是能带两个孩子加一箱啤酒。想买这种车可以到Frederik夫妇在Mile End地区的咖啡店去,或者发邮件cafefalco@gmail.com
一辆在中国售价不过千元人民币的人力三轮车经过西方人的改造,价格涨了几十倍,这说明了什么。在中国,那是谋生的手段,在这里是时尚的体现,人的思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写到这也只能为同胞感到无奈。
中国有的东西到了加拿大变得档次高一点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报纸上读到,这几天轰动一时的渥太华恐怖袭击8人团伙的破获,据说和加拿大情报局CSIS的一个特别机构有关系。这个机构在我们中国大陆就是网监局,专门监视网民在网上发言的,这被看成是政府钳制舆论的象征。在加拿大,这个机构叫做“Communication Security Establishment”(CST)。熟悉该机构运作情况的人说,在这个国家,你同有恐怖主义嫌疑的人,机构,国家每接触一次,你就有一面小红旗登记在CST那里,等到红旗多了,你自然也就会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你看这个做法,悄悄在后台,遇到问题才出面,是不是比中国处理得要漂亮,既保护了国家安全,也不会被乱扣帽子。看起来,我们该向加拿大学习的东西还真不少。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621) |  收藏
2010年08月27日 22:20:05

关于安乐死的讨论

关于安乐死,永远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魁省大导演Denys Arcand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野蛮的入侵”最后一个场景就是主人公在朋友的簇拥下自己选择了安乐死。
8月25日星期三晚,在蒙特利尔南岸小镇St-Bruno举行的一场关于安乐死的辩论会上,许多医学学者表示了他们对这一现象的担忧。
今年秋天,魁省政府将在全省11个城市举行一场有关安乐死问题的公众咨询,了解魁北克人对要求医生协助让绝症病人离世这一做法的态度。不久前一次公共调查显示多数魁省人支持执行安乐死合法化的政策。魁省医生联合会也公开表示支持政府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开放安乐死合法化,他们说安乐死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已经合法。
在星期三的这场讨论会上,一些蒙特利尔的医生却公开表示了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担忧。St-Justine医院儿科神经专家Paola Diadori就说:“病人需要照顾,那是医生的天职,让医生结束病人的生命不是好主意。开放安乐死,那注定是一条下坡路。”还有人担心开放安乐死会影响医患关系。老年病专家Jose Morais说:“当医生有权决定结束患者的生命,很可能发生的就是病人们随时随地在猜测医生的真实意愿。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好好照顾他们就是最好的办法。”医生们还担心民众是在并不真正知情的情况下表示了对安乐死的支持。肿瘤病专家Joseph Ayoub说开放安乐死的政策开始可能会发生一些作用,但是随后可能作用就会变得很琐碎,就如同在荷兰发生的一样。
魁省政府将从9月7日开始正式进行有关这一问题的公众调查。自由党省议员Geoff Kelley担任这个调查委员会主席。目前在魁省,无论安乐死还是协助自杀都是非法的。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271) |  收藏
2010年07月24日 22:52:33

好心的年轻人

7月24日星期六,本来要上课,结果因为英语理解的问题,人家通知不上课自己却没有立刻明白。
说起英语理解,来加拿大4,5年其实也没有完全精通英语。前几天在街上骑车,碰到一个也是骑车的年轻人。他问我是不是听得懂英语。我以为他想问路,结果他要说的是我骑车的姿势不正确,会弄伤膝盖。实际上我当时没有完全理解他,和我每次采访人家一样,我只能是理解大致的意思,无法完全明白对方每句话。这一次也是一样,我只知道他让我注意膝盖受伤,但是具体什么原因,什么吗姿势导致膝盖受伤,当时一下子并没有完全明白。我还以为他建议我戴上护膝。可是我看他自己也没有护膝,还是有点诧异。
那个骑车的小伙子自己全身车手打扮,骑的也是运动车。不过他看起来稚气未脱。在蒙特利尔,自行车运动很普及。这里有着北美最好的自行车道之一。这里的BIXI自行车租赁服务也是北美独一不二的。在蒙特利尔,我没少因为骑车不守交通规则被人骂,想想也有点难堪。对于我,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不是运动工具。在中国,多少年骑车也是这样,从来没有人提醒过我什么。大家都习惯了。
在国内一个自行车网站上查到,如果骑在车上,脚踏板在最低的位置时,腿不能完全伸直,长期这样骑车,膝盖就容易受伤。从我家到市中心我常去的那些地方,有很多上下坡。每逢上坡,我总是猛力踩上去,时间长了,这大概也会带来问题。
不说没有感觉,这两天膝盖一直不舒服。本来以为是风湿,现在想想也是自行车的问题。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446) |  收藏
2010年07月17日 05:52:12

年薪13万加元的蒙特利尔公交司机

7月16日,雨转晴,满地可日报第17版,对于一些本地公交公司的司机来说,他们捧得是一个金饭碗。通过加班,一些司机的年薪竟然高达13万,比大学教授,医生赚得还多。这是TVA电视台通过加拿大信息获得法拿来的资料显露的。这份资料显示蒙特利尔公交公司有44位司机的年薪超过了13万加元。他们的年薪平均是58000加元。
对此收入,公车司机工会负责人Claude Benoit说加班不是他们自己要加的,是公司要求他们的。在他看来,这也反映了公交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
其实不仅仅只有公交公司的工人才拿高薪,还有其他一些工会的工人有拿到年薪15.7万的。负责修车的工人年薪平均7.1万,他们有人收入大大高于13万。还有在行政人员中有22人收入在11.6万到13.6万之间。37位负责维修的工人收入在12万到13.9万之间。他们的正常收入低于每年6万。
过去一年,蒙特利尔公交公司用在加班费上的开支达到了4800万加元。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160) |  收藏
2010年07月16日 11:21:35

翻检垃圾为哪般?


7月15日星期四,闷热,这是等在昨天满地可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Eric-Yvan Lemany,原文标题On fouille les poubelles (他们翻检垃圾箱)。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读报的时候,几次都试图跳过这篇文章,但是几次又都被这篇文章吸引回来。吸引我的是,这些人不是拾荒者,为什么要做这样恶心的工作(tache ingrate)?
原来是为了环保,为了垃圾回收。这些人属于满地可北面的Laval市Cite de la sante医院和一个名叫Synergie Santé Environnement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做这件事已经有几个月了,其目的就是准确了解医院病人和员工丢弃垃圾的情况。医院负责卫生的官员表示:“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一颗坚定的心,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玻璃瓶,擦手纸,纸尿裤,更要面对腐臭的食物。”从事这样的工作,手套,工作服,口罩缺一不可。
Jerome Ribesse是从事这个工作的其中一员。他说,尽管这个工作很脏,但是他们还是有所发现。比如通过观察洗手间擦手纸的大量出现,就可以知道洗手间干手机如果性能更高,能够更好在冷气房工作,就可以减少擦手纸的浪费。
在医院的垃圾里还有大量的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纸尿裤。利用一种加热设备可以将这些垃圾转化为能量。但是要保管它们却需要冷冻。这会带来另外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会被今后的机构利用。已经有更多的医院准备借鉴他们的经验管理好垃圾。未来医院的垃圾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工作获得更多的回收。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391) |  收藏
2010年07月13日 00:29:12

印第安人的节日Pow-wow

7月11日星期日,Pow-won是每年印第安人聚会的时节,人们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跳舞,交友,聊天,做生意。每年Powwow的时候,不同部落的人会利用这个时机达成联盟。Powwow据说在印第安Algonquin语里面就是医生和神职人员聚会的意思,通常都是在每年春天的时候举行。发展到现在,Powwow已经成为所有印第安人,对印第安文化有兴趣的人聚会的场合。
来加拿大近5年,一直对印第安人的事情很感兴趣,也听说这个距离蒙特利尔最近的Kahnawake保留地的一些事情,但是却一直没有前往。一则是路途不熟,一则也是担心那里治安不太好,经常看到新闻说印第安人因为和政府的矛盾封路。曾经看过反映20年前的OKA危机的CBC的一个纪实电影。那里反映出来的景象活像中国农民起义反对腐败官府。这一次终于下定决心趁这个Pow-wow的机会去看看这个印第安保留地到底怎样。
实际上这个保留地离市区很近,过了号称法裔加拿大人修建的第一座横跨圣劳伦斯河的铁桥Mercier桥就看到一路有路标指向Pow-wow的举办地点,倒是很方便,只用了30多分钟就来到了那里。
刚一到Pow-wow的地点,就看到有两个白人妇女拿着篮子要求捐赠零钱,顺便给来客指路。从进门到停车的地方,沿途还有许多义工指路。这些义工的许多看起来不太像印第安人,更像白人。路上我们顺便也参观了一下这个印第安保留地。这里的房子其实和魁北克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多是木头的独立房。我们也看到社区医院,青年中心等公共设施,但没有发现图书馆,体育设施,还有路上有许多卖烟的地方(一直说保留地内走私烟泛滥)。沿途看到一些人家挂出了美国的星条旗,却没有加拿大或者魁北克的旗帜。这里的停车牌也没有使用法语,而是使用英语和大概他们本民族的一种语言。
走到Pow-wow的会场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地方。这个会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露天集市,有许多摆卖印第安传统工艺品的摊子,还有售卖食物和饮料的地方,会场中间是一个围起来的露天剧场,Pow-wow期间要举行传统舞蹈比赛。
那些摆卖商品的摊子首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里的东西有着浓郁的印第安特色,但是价格并不便宜。比如一个鹿皮做的成人穿的鞋子要价125加元,即便给刚出生的小孩穿的鞋子也要价40元。太太看中了一个玳瑁做的项链要价54元。还有一个用鹿角雕刻的艺术品要价120元,一件印第安传统式的风衣要价440元。这里的东西一大特色就是基本上都是很多商品都是利用动物皮毛的制品。另一大类就是石头雕刻的各类艺术品。我们也看到一家卖类似我们艾草之类的熏香草药。
来这里摆摊的印第安艺术家们好多都是从外地来的。像卖玳瑁项链的那一家来自安省的Kingston,还有卖鹿角雕刻品的Steve John来自美国纽约州。这位John很健谈,和我们介绍了好多印第安人的知识。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语速之快让我们很多时候听不懂。他的面孔与其说是典型的印第安人,不如说是典型的东方面孔。身材健硕的他看起来像足了蒙古勇士。他的儿子除了身材高大一些之外,也和普通的中国北方少年没有多大差别,脸上还长有许多本地白人少年不多见的青春痘。
这位万多年前的中国人的亲戚显然对于印第安的文化很骄傲。他说北美许多的文化传统归根到底都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那里。白人从他们那里学来就变成了白人的东西,其实根本上还是印第安人的东西。他说自己是Mohawk-Turtle部族的人,他们属于林地印第安人,是易洛魁人的一支。他说他们部族的头领一直都是部族里受尊敬的老年妇女选出来的。他还细心向我们介绍他们部族旗帜的意义,介绍到哪里去找寻印第安文化的知识,建议我们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文化。他说20年前曾经有两个华人女孩前往他们的社区学习印第安文化,还用中文写了一本有关他们的书。
中午十二点多,舞蹈比赛的环节正式开始了。可是出人意料的,第一项活动却是邀请参加过历次战争的印第安老兵代表出场,全场观众一起缅怀这些老兵们的功绩。这让我想起了吴宇森的电影“风语者”。这些印第安老兵参加了加拿大,美国近现代史上的历次对外战争,白人社会实在没有理由把他们置之不理。
今天的天气很热,场地中那些老兵身着传统印第安盛装,许多都是皮革的衣服,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忍受下来。场下还有许多一样身着盛装等待出场的人们。他们成了我们追求合影的最佳对象。看起来有些印第安女孩子穿的那个服装和蒙古人,满族人的民族服装还是有几分相像。最后,终于轮到所有的舞蹈演员出场了。在特有的呵呵哈的口号伴奏下,一队队印第安男人,妇女,孩子陆续登场,他们有的踏着特有的舞步慢慢走,有的一边走一边表演射箭,还有一位边走边看起来在吹灶台的火,具有十足的生活气息。
在离我们30分钟车程的世界里,生活着曾经这片大陆的主人,如今被称为第一民族但是许多时候却被社会边缘化的印第安人。他们与我们这些东亚来客看起来那么相像,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未来他们的路又在哪里呢?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5942) |  收藏
2010年07月10日 02:02:18

高温来袭下负责任的魁北克政府

7月9日星期五,一场暴雨赶走了持续一个星期的酷热,不过回顾这一周高温天气下魁北克政府的表现,让我对这个政府的运作多了一些了解。
其实在习惯了中国南方的酷热的我看来,这几天的天气并不算很热,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并不难过。加上我住在一楼,时不时还可以到地下室纳凉。不过对很多住公寓的人来说,尤其是不习惯夏季高温的加拿大人来说,这几天可能的确很难忍受。昨晚去陪朋友买空调,只看到FutureShop门口,许多人都推着一台空调往外走。朋友是个胖子,我劝他再忍忍,他说,保命要紧,空调不能不买了。
与高温相对的是这几天频发游泳池溺死儿童事件,一个多星期来已经有3个孩子在游泳时发生不幸。这几天的报纸,电视上新闻主要也是围绕高温天气。CBC上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
7月8日星期四,魁省紧急服务委员会昨天下令要求蒙特利尔的消防员行动起来逐门逐户地拜访那些老弱民众,看看他们是否有办法多过高温。这一举动是政府许多避免高温天气导致民众死亡的许多举措中的一个。社区门诊的护士们已经提前开始走访孤寡老人。省紧急服务委员会之所以有这条命令,实际上是因为消防员工会反对执行这一命令,他们说根据他们的条例,零度以下和3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执行预防性的工作。不过省紧急事务委员会驳回了他们的反驳。消防员们已经同意救人要紧,他们会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
这几天我一直在社区图书馆看书纳凉。图书馆的门口早早就摆放着政府告诫民众如何应对高温天气的宣传卡,上面写着比如多喝水,前往政府专用的纳凉中心等等建议。一张小小的卡片,让我对这个政府的好感油然而生。 截止目前,这次高温天气,在魁北克没有一人因为天气原因直接导致死亡。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807) |  收藏
2010年06月11日 11:58:15

歌手Jean-Pierre Ferland跻身省庆游行巨人之列

6月10日,小雨,在院里放了一天的绿萝刚刚拿进屋里的时候分外的翠绿。而今天早上意外发现老鼠的痕迹,明早鼠夹上会不会有收获呢?
每年的6月24日,是魁北克的省庆日。每年这一天魁北克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而在游行的队列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些巨人木偶。这些木偶中有魁独运动的开创性人物,前省长Rene Levesque, 有蒙特利尔的创始人Paul Chomedey de Maisonneuve和Jeanne Mance, 有19世纪上半期魁北克爱国者运动的代表人物Louis-Joseph Papineau,有著名民歌手Felix Leclerc, 有传奇冰球手Maurice Richard, 有不知疲倦的小提琴手Ti-Jean Rigodon(代表音乐界,尤其是传统音乐),有代表农业的Marie Moisson, 有会找水的魔法师Amaro(魁北克一家矿泉水公司的品牌),还有记者,编辑的代表Ludger Duvernay,他也是19世纪上半期爱国者运动的代表。
今年又有一些新巨人加入到上述的队伍中。还在世的民歌手Jean-Pierre Ferland也因此成为第一个活着成为游行巨人的魁北克人。笔者在Youtube上找到他的歌,真得很好听。
此外今年新加入的巨人还有魁北克历史上知名的大力士Louis Cyr, 第一位法裔加拿大女医生Irma Levasseur, 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教育工会活动者Laure Gaudreault,Sieur St-Laurent和Dame Cap Diamont等。
这些新做的巨人木偶每个高达15英尺,需要12000到14000加元的制作费。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401) |  收藏
2010年06月04日 05:51:19

你怕因纽特人来到你身边吗?


6月3日,晴,包括因纽特人在内的北美原著民的新闻是笔者一直非常感兴趣的。在加拿大和这些原著民相关联的新闻总是堵路抗议,走私香烟之类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碰到的印第安人少之又少。不过笔者最近上的一个“开创小企业”的课的任课老师倒是有不少印第安血统,他说自己还会说一种只有几千人使用的印第安原始语言。不过单从外表来看,他和普通白人长相没有多大分别。他说他的母亲是印第安人,祖母也有印第安血统。
今天CBC报道说,在蒙城北部的Villeray社区,政府准备将St Denis街上荒废的一座原来华人医院改建为拥有150张床位的因纽特人医疗中心,为临时来到这里的因纽特人提供医疗服务。不过这一善举却遭到当地社区的反对。
反对者们散发传单说,因纽特人的到来,意味着吸毒者的到来,未来这里的犯罪率会增加,社区的居住品质会降低。该区区长Annie Samsons也在反对者之列。她担心的不仅是犯罪率的问题,还担心区政府为这些因纽特人的到来要花更多的钱。她认为应该把这个医疗服务中心修在距离这些因纽特人看病的主要英语医院的附近。目前来到蒙城看病的因纽特人分散住在7个不同的地方。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474) |  收藏
2010年04月28日 06:42:27

魁北克最贵的住宅物业

4月27日,雪,魁北克最贵的房屋,也是加拿大第二贵的房屋,位于蒙特利尔西岛西边的Bizard岛上的这栋物业价值2700万加元,如今正在挂牌出售。

这座房产的准确地址在1903 Bord-du-Lac路,仅靠Deux Montagnes湖南岸。整个房屋包括50间房,拥有自己的泳池,其车库可以同时停下28辆车,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根据负责销售的地产经纪表示已经至少有2名客户对这栋住宅表示了兴趣,其中一位是投资移民。不过他没有透露卖家的情况。

加拿大目前最贵的住宅物业位于温哥华,价值2980万加元。



真想不到以蒙特利尔房价之低,竟然有着加拿大第二贵的豪宅。其实这所城市还有不少宝贝,像位于蒙城东部的Très Saint nom de Jésus 教堂(1465, rue Desjardins coin rue Adam )里面的管风琴也号称北美第六大的管风琴。只不过由于经费问题这所教堂去年停止对外开放,那个管风琴据说也要卖到多伦多去。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2941) |  收藏
2009年12月21日 09:07:12

用男性笔名的魁北克博客女作者

12月20日星期日,晴,昨天晚上家里请客,多喝了点酒,弄得到现在还有点头疼,什么都不想做。
今天的CBC网站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知名的魁北克博客作者公开宣布自己为了获得更高的写作收入而在博客Men with pens上给自己起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James Chartrand。她说以往她用自己的女性名字写作,可是总是找不到自由作者的工作,赚到的钱少之又少。2006年,这位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决定给自己起一个男人的笔名,结果却是让他吃惊的好。她说客户对她充满尊敬,总是在听她的意见,也不同她讨价还价,她的收入也直线上升。
这条消息一出笼就引起了魁北克其他博客作者和自由撰稿者的争论。有人说男性比女性作者赚得多早已经不是新闻,有人却认为这条新闻很有新意,对她们有借鉴意义。还有人说以后应该给新生女孩起个中性化的名字以免他们今后遭受性别歧视。
Chartrand自己则说她纯粹是为了赚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收入才想到这个主意。现在市面上工作不好找,她只有这样做。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461) |  收藏
2009年12月13日 22:30:20

驱赶松鼠的有趣故事

12月13日,星期日,晴。突然想起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在这样沉重的日子里不忍心去说一些轻松的事情。愿那些冤魂安息吧。

在北美生活,松鼠差不多是最常见的小动物。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妇女在公园里逗松鼠玩,那小家伙顺着她的裤子向上爬,一边爬眼睛还迪迪碌碌转,表情很像一个一两岁的孩子。

不过松鼠并非总是讨人喜欢。为了找东西,对于那些有院子要种花种草的人们来说,松鼠简直就是有害的动物。因为松鼠每天都在刨土找东西吃,你头天种下去,第二天它就给你刨出来吃掉,尤其是那些根茎植物的种子。

这不,一位作者在昨天的La Prees报上记述了他和松鼠做斗争的有趣故事。文中写道,冬天来了,松鼠总算可以消停了。因为地表的土有几厘米都被冻住了,松鼠刨土没有那么容易了。为了和松鼠对抗,他试过人们建议的各种办法。有人曾经建议他用白葡萄酒洒在松鼠出没的地方,结果没有效果。还有人说,头发能阻止松鼠刨土。他就到理发店找来成堆的头发或者放在地表,或者和刚种下去的种子埋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埋放方式都试过了,松鼠还是该来照来,该吃照吃。最后他决定采用绥靖路线,买来大堆松鼠爱吃的坚果洒在院里,他以为这下子松鼠有的吃就不会刨土挖种子。可是这下结果更糟。他忘了松鼠还会把食物埋起来留到过冬吃的习惯。只见一夜之间他的院子里被大大小小打了几百个洞。这一年的冬天,他的院子里是少不了松鼠了。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654) |  收藏
2009年11月30日 05:11:17

贝宁人怎样吃鱼?

11月29日,星期日,昨天在NDG新开的那家富泰超市,看到一位非洲妇女在挑鲜鱼。只见她掀开每一条鱼的腮盖左看右看。我忍不住好奇问她看什么。她告诉我她要看那些腮是否还是红的。她说在她们国家,她们都是吃新鲜鱼的,那种活蹦乱跳的鱼,她一边说还一边比划,很形象的样子。我问她来自哪里,她说来自贝宁,靠近尼日利亚的西非国家。
在蒙特利尔有一个好处,世界各地哪里的人都有,可以从中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白人自己很少吃新鲜的鱼,游水鱼,只有这些来自亚非拉的人。中国人的超市从这个方面也便利了这些人的生活。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779) |  收藏
2009年10月14日 02:28:15

锐舞派对,魁北克人的根

10月13日星期二,又是雨天,据说明天早晨气温会低到零下,冬天不可避免地正在向我们逼近。
今天要想说的有三件事。第一,靠近唐人街的蒙特利尔会议中心11日周日晚上9点到周一中午举行一年一度的为对抗艾滋病筹款的通宵锐舞派对“Black and Blue”(取自滚石一张唱片名),竟然吸引了7000人之多,直到第二天中午结束前还有很多人在狂舞不止。这个数字据说还是因为经济危机减少了不少,可要知道一张普通门票要95加元这么多,即便学生票也要75元。一如既往,警察还是在跳舞的人群中找到不少瘾君子,这一次抓了13个人。怎么看来这里跳舞的疯狂人们,过去我们可以解释为资本主义的颓废,现在呢,我不知道。
第二件事,这个周末,蒙特利尔的Impact足球队很可能为这个城市赢得今年第一个重大体育比赛的冠军。在USL第一区的冠军争夺战中,10日晚上他们在客场3-2击败了温哥华白帽队。可是似乎很多人对于Impact的胜利无动于衷。以往我的香港人同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眼里,这里的足球比赛水平太低。在这个城市里,肯定有不少人都和我的那位同事抱有同样的观点。La Presse报今天的体育版发表Ronald King的专栏谈的就是这件事。他把那些只关心欧洲足球的蒙特利尔人成为Euro-Snobs(只知道追赶欧洲足球潮流的人们)。对于Impact的教练Marc Dos Santos来说,这位葡萄牙移民的后代很遗憾地看到他的老乡们关心葡萄牙国内俱乐部和葡萄牙国家队的比赛远胜过他的Impact队。几十年前,当葡萄牙移民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被要求融入这片土地。几十年过去了,Santos自己也许是融入了,可是他的许多同乡仍然没有,至少在对足球的热爱上。
第三件事,特立尼达裔的魁北克钢琴师,68年2月出生的歌手Gregory Charles 从9月底到11月中在法国巴黎举行演出。今天本地的法语报纸不约而同称赞他的演出征服了巴黎的观众。他自己对Metro报说:“我以为法国的观众很难征服,但这一次我的每一次演出都获得了极为热烈的反应。”制作人Gilbert Rozon在La Press上说“在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看过像他这样精彩的演出。Gregory Charles在魁北克的成功一定有机会在法国复制。他一定会在法国成为一名巨星。”我在Youtube上找了这位歌手的演出,他的声音的确很令人难忘,长相也很帅气。他在加拿大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望,在法国能否成功还要看了。有意思的是魁北克的媒体总是把本地艺术人在法国的成功视为更大的荣誉,看来他们真是很难忘自己在旧大陆的根。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503) |  收藏
2009年10月13日 05:06:25

魁北克的新型集体农庄

10月12日星期一,加拿大的感恩节,在蒙特利尔东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距离Lac Broom湖不远,那里有一个名叫Bromont的小镇。在这里的乡下,在一片占地150英亩的土地上,毗邻而居三栋房子,住着三户人家,组成了一个魁北克新时代特色的“集体农庄”。
说叫“集体农庄”是因为这些居民互相签署了一份“copropriete divise”的协议。这种协议的意思有点类似城市居民共建公寓,但是在这里,居民们还特别添加了农业生产的内容。他们共同组建了一个名叫Le Hameau de la colline du Chene(Chene山庄)的小村落。
负责提供公证的蒙特利尔大学教授Christine Gagnon表示之所以采用“copropriete divise”这样的形式是因为这样的形式法律上定义最清楚,财务上操作最简单。
Li Harnois和Pierre Vinet夫妻俩最早在2002年买下这块原来是农业规划,后来又改成城镇规划的地,随后其他3个家庭加入他们的阵营。从一开始,喜欢土地的Pierre和Li就决定建成一个具有生态特色,继续保留农业的新家园。2004年6月16日,经过Bromont政府的批准,农庄正式成立。她的宗旨就是探索这样的小农庄对于城镇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保护环境。如今,5年过去了,这个小农庄已经可以生产大量的蔬菜,禽蛋,甚至还可以出产羔羊。
著名环保健康型房屋建筑师Andre Bourassa设计的房屋也别具环保特色。利用地热取暖的设计可以每年为屋主节省大量的电费;特殊的防潮设计基于了特殊的墙体材料;背靠北边的主厅可以最大限度的采光等等。
一个名叫乡村,遗产行动与反应(GRAPP)的组织负责人Patricia Lefebvre指出Chene山庄是一个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家居的典型。这样的典型需要具有农业本地化,生态化等特色。这样的农庄的出现可以在确保城市化的同时不会令人类失去土地和森林。实际上,Chene山庄并不是魁北克唯一的生态化城镇的例子,魁北克政府已经选择了8个类似的范例。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098) |  收藏
2009年09月26日 01:26:44

庆祝毕业的方式


9月25日星期五,网络视频的流行带来一种很流行的庆祝毕业的方式,那就是拍视频。在蒙特利尔,已经有好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样做。来自HEC和UQAM学生的两段毕业视频在Youtube上更是获得了4.8万多和7万多的点击量。
这两段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组织一帮学生通过对口型的方式配合背景歌曲边舞边唱,载歌载舞,看起来很有动感。UQAM(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的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OFN_VBVo&feature=related  采用了加利福利亚歌手Black Eyed Peas的“I gotta feeling”。而HEC(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科学校)的则采用了Bryan Adams的歌曲“Summer of 69”。(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Zb_eXsNkc
Marie-Eve Hebert和Luc-Olivier Cloutier,今年都是22岁,他们都即将从UQAM的电视专业毕业。在看到HEC学生的作品后,他们也想拍摄一段自己的类似作品。于是他们在网上征集了117名学生,在一天下午用了2个多小时最后拍摄完毕。总成本不过200多加元。这段视频让两个学生一举成名,电台,报纸纷纷前来采访他们。他们甚至已经接到了拍摄圣诞晚会的合同。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毕业方式实在是太过瘾了。
在那段视频中,两位制作人并没有机会露面。不过如果你眼睛尖,可以在UQAM的Judith Jasmin大楼那一场中的一个镜子中的影像中找到他们。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169) |  收藏
2009年09月01日 11:30:38

无家可归者的报纸

8月31日星期一,在蒙特利尔,一份由无家可归人创建,也是部分由他们参与工作的社区报纸明天就要迎来15周年。这份报纸的名字叫L'Iitinéraire。
明天这份报纸将要出版一份150页的特刊。特刊的内容一方面回顾那些因为这份报纸而生活发生了改变的人们,另一方面去关注那些仍然在努力解决这所城市的贫困现象的人们。
51岁的Gabriel Bissonnette是因为这份报纸而生活发生了改变的人之一。他曾经流落街头十年之久。作为这份报纸最早的员工,他如今是这份报纸的销售人之一,他也早已告别了流浪街头的生活。
另一位销售员,54岁的Michel Desjardins估计这份报纸90%的曾经是无家可归者的员工都因为这份报纸的收入而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去租房子。现在,Desjardins夸耀他认识自己所有的客户,他每天都在和这些客户聊天。他曾经是Malartic金矿的一名矿工,离过两次婚,因为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他一度无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为此吸毒过。
报纸的编辑,总经理Serge Lareault说关于这份报纸有着许多爱的故事。报纸的文章有1/4来自那些无家可归者,写作对于他们也是一种治疗过程。许多读者喜欢这样的文章的真实性。他夸耀说这份双周刊报纸每次可以销售6万份以上,报纸的读者很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类似本地发文大报Le Devoir的那些读者。过去半年来,这份报纸每次都出版2页英文内容。Lareault说,过去人们买这份报纸是因为要帮助穷人,现在更多人是喜欢她的内容。
L'Iitinéraire每份2元,全市的地铁站,咖啡店,药店等处都有售。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090) |  收藏
2009年08月31日 11:16:02

猜一猜他们在做什么:18世纪的集市


8月30日星期日,昨天和今天,在蒙特利尔的老港的Point a Calaiere历史博物馆门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18世纪的集市在那里举行。我们拍摄了一些图片,可以到这里去看
http://picasaweb.google.ca/jacquesliu/MontrealInTheTimeOfNewFrance#

其中一些图片如果没有人解释,估计你很嫩猜得到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找到哪一个人是在做麻绳?你看那个小壶是用来喝还是用来当乐器的呢?(乐器,可以吹出动听的声音,一定要加水)。还有那个帽子,不是给人的,是给壶保温的。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356) |  收藏
2009年08月28日 05:11:57

不仅中国有这些事情


8月27日星期四,没有来过北美的人总把这里想成一切都很好。其实中国发生的那些你看不惯的事情这里一样也会发生。下面我就列举近期本地报纸上登出的三件事。
Chateauguay居民不让移动基站进驻
Chateauguay镇是蒙特利尔南岸靠西边的一个小镇。这里的居民自发组织了一个名叫Concerned Citizen Chateauguay的组织试图阻止移动通信运营商Rogers在当地安装天线铁塔。到目前为止Rogers的天线的确没能进入这个地区。在加拿大还有许多地方也在和这个镇一样做着同样的抗争。他们抗议联邦政府没有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和制度,而允许Rogers在他们的地方建造天线塔。当然他们的理由就是担心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伤害。不过,一位学者写信给本地报纸指出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低量的无线电波没有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证据。为此他还制作了一个网站www.emfandhealth.com

自行车撞人逃逸
蒙特利尔的皇家山是一处民众休闲的好地方,许多市民都喜欢在这里散步。但是自行车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骑车。由于山路比较陡,自行车的车速通常很快,导致不少事故发生。几天前一位读者投诉自己在皇家山上被撞伤送院,但是撞人者仅仅说了句对不起就逃之夭夭。她的遭遇遭到许多读者的同情,纷纷介绍自己类似的事情。对于骑车人的规范问题成了许多读者热议的话题。

文人相轻
“Gazette最近对我的新书“摘去面罩,迈克尔杰克逊的最后15年”的评价很难说友好,有些人甚至认为很恶毒。”说这话的是这本书的作者Ian Halperin。他指责的是发表在Gazette的一篇书评,作者是Anne Sutherland。
那篇评论的开头是这样的:“关于已故的天王巨星杰克逊的第一本书终于来了,但是却有午餐便当的味道。在大肆宣传,各种曝光之后,满地可作者Ian Halperin的所谓的爆炸性的新书终于面世了。在读过一段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实在不怎么样。”
Ian的观点作为唯一的作品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非小说类第一名的蒙特利尔作者,作为一个 坚持留在蒙特利尔的作家,自己受到这样的攻击实在不值得,何况Sutherland的许多指责根本不成立。他说本地的媒体一贯喜欢打压本地人的成就,这不是因为嫉妒就是仇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媒体都给了这本书好评,这本书的作者却在家乡受到攻击。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1) |  浏览(37511) |  收藏
« 1 2» Pages: ( 1/2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