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4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 2024 - 4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 文化

2012年01月25日 03:42:17

在AMC看奥斯卡电影

84届奥斯卡电影节候选作品新鲜出炉。魁北克电影“Monsieur Lazhar”成功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后候选名单。这部以在魁北克小学当老师的阿尔及利亚移民为背景的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魁北克的人和事。衷心祝愿这部电影能为魁北克电影增添新的荣誉。
MonsieurLazhar”的导演PhilippeFalardeau 1968年出生于渥太华河畔的Hull市。他最初学的是国际政治,第一份工作也是政治分析师。1991年他在魁北克市Laval大学念硕士期间首次接触电视业,开始为Radio Canada工作。最初他参加拍摄的都是纪录片,描述华人移民生活的“PateChinois”(1997)是他执导的第一部作品。2000年,他执导了自己第一部长片“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了2001年加拿大Genies电影节的Claud Jutra奖。2007年他的第二部长片Congorama又为他赢得5Jutra大奖。Monsieur Lazhar这部电影此前在2011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加拿大电影奖。在听到自己的作品最后入围的消息时,Falardeau用难以置信和无法形容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为这样一部原汁原味的魁北克电影能够在好莱坞与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同台竞争感到激动。他还称“这部电影也是魁北克电影在英语加拿大最好的一次市场宣传。希望有一天魁北克的法语电影不用再凭借奥斯卡提名来获得英语加拿大院线的放映机会。”今年的奥斯卡和“Monsieur Lahzar”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还有伊朗电影“一次分离”,以色列电影“脚注”,比利时电影“顽固”和波兰加拿大合拍电影“黑暗中”。
说起Falardeau这个姓氏,这可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魁北克的姓,维基百科上有关Falardeau的几条都和魁北克有关。2009年去世的Pierre Falardeau可能被更多的魁北克人所熟悉。他是著名的电影导演,还是知名的魁独运动活动家。他在1980年代拍摄的ElvisGratton系列电影深受魁北克人喜爱。我第一次知道Pierre Falardeau还是他去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本地的英文公报上发表了许多纪念他的文章,表彰他对魁独,对工人运动的贡献。
今年奥斯卡提名中另外一部和加拿大有关的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战马”。这部电影以一匹加拿大出生的战马的经历为主线,以一战为背景,讲述了人和马,马和马之间动人的感情。我是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才去看的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初打动我的是战场上万马齐奔的壮观场面。斯皮尔伯格不愧是拍惯大场面的大导演,这部电影中许多镜头的壮丽和摄人心魄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说句题外话,对于一次大战我一直是持比较排斥的态度。我不太能理解加拿大人为什么对于一战如此着迷。几年前的另外一部电影“帕斯尚尔战役” 也是围绕一战中的法国战场。可能加拿大人至今对一战的惨烈耿耿于怀,可能加拿大人对于能够为大英帝国二战至今感到光荣。其实,对于加拿大来说,二战中加拿大军队解放荷兰的战斗不是更精彩?
战马这部电影,我是在At WaterAMC电影院看的。我对这家电影院一直情有独钟。除了价钱贵一点,论条件,论规模,在我见过的电影院中这家差不多都是最好的。而且,很多叫好不叫座的艺术电影,好莱坞以外的电影,都能在这里找到放映机会。“Monsieur Lazhar”现在也是在这家电影院上映。
上个星期在AMC,我还看了另外一部也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铁娘子”。这部电影里,Meryl Streep把撒切尔夫人演绝了。首先是妆画得好,其次当然是演得好。难得她能把一个老太太演得这样活灵活现。在那一瞬间让我想起自己去世的外婆。我一向对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太多好感,但这部电影让我改观。电影一开场,年迈的撒切尔夫人独自出门买牛奶,竟然没有人认得出来,让人不胜唏嘘。她亲笔写信给被击沉的谢菲尔德亲王号的阵亡将士家属那一幕,让我感慨良久,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知道撒切尔夫人出身社会底层。她的父母靠开杂货店为生。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撒切尔夫人竟然成为保守党党员,而不是工党党员,是不是值得思考。也许底层的生活让她养成了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反映马岛战争那一段,面对来访的美国国务卿放弃马岛的建议,撒切尔夫人反问,二战中美国人为什么不放弃夏威夷,那里离美国本土不也很远。面对复杂的局面,撒切尔夫人表现除了不让须眉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和绝不妥协,表现了杰出的领导才能。这样一部电影仅获得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多少让我有点遗憾。
写了这么多,有没有让您动起去AMC看场电影的念头。如果哪一年的春节,华人社区能在AMC那里组织集体观看中国的春晚,是不是能让这里的年味更足一点。祝读者诸君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452)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04:31:23

我的第一篇译作:种树人

2011年1月2日,历时三天,我终于翻译完这篇小说。阅读这篇小说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是这学期在UQAM学习法语的LAN3602课的内容之一。上课的时候太忙没有仔细看。趁着元旦假期有机会再看一次,翻译出来。说实话限于我的法语水平,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请看到这篇译作的读者多多指正。这本小说的法语原版可以在蒙特利尔的很多图书馆借到,网上也有相关的动画片。

种树人 (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

原著Jean Giono
Jean Giono (1895年3月30日-1970年10月8日),法国作家,编剧。他的作品大都和普罗旺斯省有关。192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Colline出版后,他辞掉了银行的工作成为专业作家。种树人是他在1953年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法国以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Giono授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部作品,无需版税。
根据作者在1957年一封信,Elezard Bouffier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他只是希望藉此提倡人们多种树。

1 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要真得能显示出真正特别的地方,需要有一个机会经年累月地进行观察。人们要看这个人的举动是不是完全摒除了自私,其背后的想法是不是完全无私的,是不是完全不求报偿,至多是想在世界上留下一点标志性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完全做到这样,我们可以没有风险地说,这一定是一个非凡的人。
2 大约四十年前,我在阿尔卑斯山里通向普罗旺斯省的一个旅行者罕至的古老山区长途步行。
3 这片地区东南和南边是Durance河流域Sisteron和Mirabeau两市之间的地方;北边是Drome河流域地区,一直到其在Die的源头;西边是Comtat Venaissin高地以及Ventoux丘陵山区,包括整个下阿尔卑斯北部地区,Drome河南边以及Vaucluse谷地的一部分。
4 在我所经之地,到处是1200米到1300米的荒凉山地,山野间只有野生的薰衣草。
5 三天之后,我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我宿营的地方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山村。自从前一天晚上,我就没有水喝了,附近也找不到能喝的水。我本来以为,在这蜂窝一样的废墟中能找到一口井或者一眼泉。泉倒是有一眼,但早已干涸。五六间房子在长期的风雨侵袭下早已经没有了屋顶。这些房子,还有村里教堂的钟楼,还像以前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只是已经找不到一个活物。
6 六月天,太阳很大。在这无遮无挡的高原上,风吹得很厉害。风呼啸着刮过这片废墟的声音就像野兽在食物面前的嚎叫。
7 该启程出发了。走了五个小时还是找不到水,我都快绝望了。到处都是一样的单调,一样的荒凉。突然我似乎在远处看到一个小小的黑色的身影。那不过是一棵树罢了,这样想着,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向那个方向走去。这是一位牧羊人,附近他的羊蜷缩在滚烫的地上休息。
8 牧羊人把他的水壶递给我解渴。接着他又把我带回他在这片大山里的家中。他从一个很深的天然泉眼中用一个很原始的绞盘打水。那个水好喝极了。
9 这个人话很少,但却给人一种可信赖的感觉。这是一种这个国家久违的感觉。虽然在深山之中,他的房子一点都不简陋,而是一幢真正的石头房子。看得出来主人来到这里之后做了很多打理的工作。房子的屋顶非常结实,也不漏水。大风吹过屋瓦的声音就像海水冲刷岸边一样。
10 所有的东西都放置得井井有条,碗碟洗得干干净净,地板扫过了,猎枪上过油,火上有热汤在煮。我还注意到他的胡子刮得很净,扣子扣得严严实实,他的衣服用心修补过,一点都不露痕迹。
11 他让我喝他的汤。我递给他我的烟斗,不过他说他不抽烟。他的狗,和他一样安静,表现得一直很和善。
12 他早已做好了让我在那里过夜的准备。离这里最近的一个村子也要再走一天半才能到。我对这片地方的荒凉了解很深。在这片荒凉的山区分布着四到五个小村子,每个村庄都在公路尽头的矮矮的橡树林中。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是靠烧木炭为生的樵夫。人们的日子过得很苦。这里的夏天和冬天一样难过,大自然的残酷迫使人们一家家紧靠在一起在与世隔绝中艰难求生。人们想的只是如何能早一点逃离这个地方。
13 男人们有时候会开着卡车将木炭送到城里去卖然后再回来。在这样的像苏格兰冷热水浴一样的考验下,最坚强的人也会感到挫折。妇女们同样有怨气。无论是出售木炭,还是在教堂中争夺座位,男人女人们总是在明争暗斗。在这样的氛围下,自杀的人很多,还有不少人发疯,而且总是很厉害那种。
14 不抽烟的牧羊人找出一个小包,并从里面倒出很多种子到桌子上。他开始仔仔细细查看起这些种子,把好的和坏的分开。我一边抽着烟斗,一边试图提供帮助。但是他说这是他的事情。实际上,看他检查种子那份精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我们之间再没有交谈。牧羊人在挑出好的种子后,又把挑选出的种子分成十个一组,再去掉那些较小的,表面有轻微裂纹的。他挑得那么仔细,一直到他在面前找出100个他认为完美的种子才停下来,肯去休息。
15 和牧羊人的交往让人感到很平静。我向他请求让我在他家再休息一整天。他很自然地同意了。他给我的印象是没有什么能打扰他的平静。其实我并不是一定要再休息一天,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第二天一早,牧羊人赶着羊群去牧场。在出门之前,他把昨天晚上挑好那些种子浸泡到一个水桶中。
16 我注意到他带了一根拇指粗,一米五长的铁棍当做拐杖。牧羊人走后,我悄悄地跟在后面在远处观察他。他的牧场在一个背斜谷里。他让他的狗看着那些羊吃草,自己却走向我这个方向。我担心他是过来责备我,但是并非如此。他请我走近他,如果我没有其他事情好做的话。他爬到一个两百米高的山坡上。
17 等到了他的目的地,牧羊人开始用他的铁棍在地上钻出一个洞来,再把他准备好的种子放进去。接下来他再把土填上。他种的是橡树。我问他这片土地是否属于他。他说不是。我再问他是否知道这片土地属于谁。他还是说不。他说这里应该不是私人的地方,或者是有主人但得不到关心的一块地方。牧羊人显然对于这个地方属于谁并不感兴趣。他只是非常认真地把他的一百颗种子种下去。
18 午饭后牧羊人又开始挑选种子。我开始锲而不舍地向他提问。他告诉我,他已经在这里种树有三年了。他已经大约种了十万颗树,其中两万棵已经发芽。这两万棵中,有一半成活下来,其他也许是被动物吃掉或者什么其他原因没有长成。在这片以前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十万课橡树已经成长起来。
19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牧羊人的岁数。他很明显已经五十开外。他告诉我他已经五十五了,叫做Elzeard Bouffier。他曾经在平地上靠种田为生,但是他仅有的儿子还有妻子都先后去世了。他重新变得孤单。他喜欢这种和他的羊还有狗相依为命的慢悠悠的日子。他觉得这片土地因为没有树才这么没有生机。他说自己没有太重要的工作,他已经下了决心要改变这里光秃秃的面貌。
20 以我自己孤独的体验,尽管我还年轻,我能体验到孤单的感受。然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在我的年龄,我总是梦想未来我会是什么样子,怎样找到我的幸福。我和牧羊人说,三十年后,这十万棵橡树将是好一大片树林。他回答得很简单,如果上帝能让他活得更久一点,再有三十年,他会再种很多很多的树。这十万棵到时候就会像大海中一滴水一样。
21 他已经开始考虑得更远。在他的房子旁边,他开辟了一块苗圃,在那里种了许多山毛榉树的苗。为了防止他的羊去啃这些小苗,他还在苗圃周围搭起了篱笆。除了山毛榉,他也考虑在地下几米处有湿土的地方种白桦。
接下来的一天,我告别牧羊人重新上路了。
22 第二年,1914年的战争爆发了。五年里,我作为一名步兵在战争中无暇想起牧羊人和他的树。说实话,我觉得牧羊人种树就像那些集邮的人一样只是出于爱好。我并没有往心里想这件事,基本上都忘了。
23 战争结束后,我领到一笔微薄的退伍费。出于呼吸新鲜空气的强烈愿望,这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想法,我准备重新到我曾经去过的那片荒凉的山区旅行。
24 那片地方开设并没有太大变化。突然,在那个废弃的村庄之下,我发现远处山上一大片模模糊糊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山上的东西。从前一天晚上开始,我已经在想起牧羊人和他的树。我对自己说,十万课橡树,实在是好大一片地方呀。
25 五年的战争里,我见到了许多人的死亡。我没有想到Elzeard Bouffier会死。对我们这些二十多岁的人来说,活到五十多岁的人也差不多不会死了。他果然还在,还是那么健康,他不再是牧羊人了,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蜂箱。为了不对那些树构成危害,他处理掉了他的羊。他对我说,他一点都不关心那场战争,他依然在继续种树。这一点我也看到了。
26 1910年种下那些树已经有十年树龄了,已经长到比我们都高。我已经找不到文字来形容这片树林的壮观。Bouffier还是没有话说。整个一天我们都在这片森林中渡过。森林分成三段,有十一公里长,最宽的地方有3公里。当我们想到整个这么一大片树林都是靠一个人手工完成,完全没有现代技术的帮助,我们会想这个人在某些方面会和上帝一样有创造力。
27 他一直在按照他的想法工作。那些山毛榉已经长到人的肩膀高了,一眼望不到边。橡树林已经密得不再怕小动物的啃咬。即便神的旨意,要想毁掉这片人造的树林,只有求助飓风了。他还带我去看那已经有五年历史的白桦林,这就是说,5年前我还在凡尔登前线战斗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适合种白桦树的土地,那里有适合白桦树生长的土壤。这些白桦树就像少年人一样嫩弱却充满坚定。
28 Bouffier种的树都是在山里。他并不关心这一点,他只是固执地继续种下去。当我们回到村里,我看到在我记忆里早已干涸的小溪重新有水在流。这大概是他让我看到的最伟大的变化。这条小溪在很古老的时候曾经有水。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的那些村子有些就是建在高卢罗马年代的历史遗迹附近。考古学家曾在那里找到鱼钩。而到了20世纪开始的时候仅仅凭着蓄水池人们才能有一点水。
29 不少的种子随风而散。不仅是小溪重新有了水,柳树,草场,花园都重现在这片昔日的荒凉之地。在这里定居的人也开始增多了。
30 但是这里一切的变化都是慢慢进行的,以至于没有引起人们的惊讶。跟着野兔和野猪来到这里的猎人们看看这片新生的树林还以为是大自然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Bouffier的工作一直没有受到打扰的原因。如果有人发生怀疑,早有人出来阻碍他了。细想想也是,这里的村民还有政府,能有谁能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呢?
31 从1920年开始,我差不多每年都来拜访Bouffier一次。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看到他心生动摇或者怀疑。我想即便上帝也不过如此。我没有数他遇到多少次困难。要想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战胜困难是做不到的。他要不断和失败做斗争。有一年,他种了一万棵枫树都死了。第二年,他就重新开始种山毛榉。这种树不仅比枫树,而且比橡树都长得更好。
32 我们在赞叹Bouffier取得成就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么多年来他都是一个人在过的。如果他这辈子一直这么孤单下去,他可能连话都不会说了。或者说,他还有必要说话吗?
33 1933年,Bouffier受到了一位当地森林管理官员的访问。这位官员是来告诉Bouffier不要在野外生火以免破坏这片“天然”林。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告诉这位天真的官员这里有一大片“天然”林,他简直都看得惊呆啦。实际上,到这个时候,Bouffier种的树已经到了离家12公里以外的地方。为了避免走冤枉路,他考虑在种树的地方再建一个石头屋。这幢房子在第二年就建好了。
34 1935年,一队政府人员来检查这片“天然”林,包括了森林与水资源部的官员,技术人员还有当地政府官员。这些人说了很多无用的话。他们说要在这里建这建那,幸运的是,他们最后什么几乎也没做,除了一件有用的事情,那就是把这片树林归到政府森林与水资源部下管理,禁止人们进入烧炭。这片新生的森林是如此郁郁葱葱,她的迷人让官员们也无法不折服。
35 政府访问团中一个成员是我的朋友。我后来把这片森林背后的故事告诉了他。一个星期后,我们两个人独自去拜访Elzeard Bouffier。我们找到他时,他正在距离上次政府访问团来访的地点20公里以外的地方劳作着。
36 我的这位森林部的朋友很聪明,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他什么也没说。我们两个人一边吃着我带来的几个鸡蛋当午餐,一边默默注视着眼前这片森林,整整三四个小时都注视着。
37 我们来的路上已经满是六到七米高的大树。我回想起1913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满眼荒凉的景象。平和的有规律的劳作,高山上清新的空气,充实的心灵,给了Elzeard Bouffier健康的身体。他简直就是上帝选出来的运动员。我问我自己,今后他还想种多少树呢?
38 临走之前,我的这位朋友提出了关于这片地方该种什么的一点简单的建议。不过他并没有坚持。他后来和我说,“老人实际上比我知道得多。”在回去的路上走了一个小时后,他似乎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他又说,“关于这片土地,老人比全世界的人知道得都多。他找到了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
39 由于我的这位朋友,这片森林和Elezard Bouffier都得到了保护。他任命了三个森林保管员,并警告他们,无论那些伐木人如何贿赂他们,都不许他们进入这里烧炭。
40 1939年战争的爆发曾经给这片森林带来了一次风险。那时候汽车很多都烧煤气,木材不足。人们开始砍伐1910年种下的橡树林。但是由于这些橡树林离公路太远,砍伐树木的公司看不到盈利前景,都放弃了。这一切牧羊人什么都不知道,他还在30公里以外的地方继续着他的工作。这场战争就如同1914年那场一样对他没有什么影响。
41 1945年6月,我见了Elezard Bouffier最后一面。他那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我走的还是当年我第一次走的那条路。但是这次,尽管战争已经让这个国家的满目疮痍,还是有公车从Durance河谷通向Bouffier家。车子开得太快,我差点都认不出这条路了。这条路两边的景观差不多都是全新的。我需要知道我要到的地方的名字才能证明我以前来过这里。我下车的地方叫Vergons。
42 1913年的时候,这个小村子有十几间房,只有三户居民。他们曾经过着很原始很不愉快的生活。他们徒步追踪猎物,差不多和原始人一样。他们的房子周围到处是荨麻。那里的生活似乎看不出希望,人们每天只是在等死。
43 这一次来,一切都变了。以前肆虐的狂风变成了带着花香的和风。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林间刮着微风。令我更惊奇的是,我看到一大片池塘。那里以前只是一个干涸的泉眼。池塘的边上一棵已经四岁的椴树长得已经很大,显示着这里无可争辩的生机和活力。
44 在Vergons, 到处都是生机重现的迹象。废墟被清理了,人们重建了五间新房子。小村子里已经有28户人家,其中四户还是刚搬来的。新涂的房子四周围整整齐齐种着各色蔬菜和花朵,有甘蓝,有玫瑰,有龙头花,有芹菜,还有小葱和银莲花。这里已经成了一个人们乐于生活的好地方。
45 从Vergons村开始我就又步行了。一路上可以看到,刚刚结束的战争还没有让生活重新富裕起来。但是Lazare(基督教新约中死而复生的人物,耶稣的朋友)肯定又复活了。从山上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成片的大麦田和黑麦田。在山谷的尽头,可以看到一片绿油油的庄稼。
46 不到八年的时间这里的人们就过上了健康富足的生活。1913年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凉,而现在这里到处是整洁的农庄,一切都标志着快乐和满足。靠雨水和雪水提供源泉的小溪又开始流动起来,河道也被重新疏通了。农庄的周围,在枫树林中,池塘边长着新鲜的薄荷草。一个又一个村庄被重新建立起来。来自平原和富裕地区的人们开始到这里定居,为这里带来活力,青春。路上我不时可以看到营养健康的正在野营的大人和孩子。即便过去那些最老的居民,他们也早已摆脱了困苦的生活。差不多有一万多人要感谢Elzeard Bouffier为他们带来的这一切。
47 当我想起一个人孤单地,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将这片荒凉之地改造成迦南之地,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尊敬的人。他的信念是多么的坚韧,他的心胸是多么的宽广,这是一位值得我们付出巨大尊敬的老人家,他像上帝一样给了人们这片森林。
Ellezard Bouffier 1947年在Banon的医院里平静地去世。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11456) |  收藏
2010年12月13日 09:54:37

两部婚外恋的电影

12月12日,大雪,上午大雪纷飞,下午却下起了冻雨,温度上升到了零度以上。我在后院试图堆个雪人,但是堆到一半,手就冻得受不了了。下次下雪再继续吧。
因为圣诞邻近的关系,电视台反映的电影比较多。昨天晚上无意间看到两部电影,主题竟然都是婚外恋。不知道两家电视台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这个主题的电影。
TeleQuebec的“Un baiser, svp”(我们能接吻吗?)是2007年的法国电影。讲述的是一男一女互有好感,男的在告别前问女方能否亲吻她一下。女的却意味深长讲了一个有关接吻的故事。Nicolas和Judith是少年好友,Judith嫁个以往药剂师,Nicola却一直找不到女友,而且最近还似乎对女性兴趣不大。于是Judith愿意帮助Nicolas, 用自己的身体帮助他恢复对女性的兴趣。可是两个人却假戏真做,有了感情。为了能让Judith的现任丈夫知难而退,两个人竟然动员Nicolas的正牌女友,当空姐的Catherine去到Judith丈夫常去的咖啡馆勾引他。而这个女孩也真答应了。最后的结果是这位丈夫提前发现了真相,痛快地选择离开。而Judith和Nicolas也负疚不已。讲完这个故事,前述的一男一女还是以拥吻为告别手段,似乎在说尽管结局难测,他们还是难以抵挡诱惑。本片有着法国电影那种特有的浪漫和温馨,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很曲折动人。
Radio Canada的Elegy是一部美国2008年的电影。讲的是一位70岁的大学文学教授迷上了自己20多岁的古巴移民的学生,并开始勾引她,最后引诱成功,又要面对复杂的情感折磨。这部电影我没有仔细看,只是有时被女主角吸引。这位出身在西班牙的美女让电影充满了异国情调,但电影总是很沉闷。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331) |  收藏
2010年11月08日 11:23:07

走进北美主流文化圈的印度人

11月7日星期日,晴,邻居李峰的小女儿李欣悦今天跑来做客。8岁的小姑娘终于有了一点女孩样,稍微安静一点,会画出不错的画。
最近一段时间,两部电视喜剧剧集吸引了我的兴趣。一部是以加州Pasadina的高科技新新人类为背景的Big Bang,另外一部是反映在印度的Call Center生活的Outsource。Big Bang四个主要男角之中一个是印度来的拿F1B签证的物理学博士。另外的一部则除了几个白人,其他演员清一色印度人。
为什么特别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这两部剧中的印度人可以完全和白人打成一片。虽然他们的英语依然比较搞笑,但是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他们和白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文化沟通的问题,仅从这两部剧来看,印度人融入西方社会,要比东亚人容易得多,更不用说除了语言,文化,还有政治问题的中国大陆人。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349) |  收藏
2010年10月27日 07:11:25

魁北克的塞林格:Rejean Ducharme

10月26日星期二,终于结束了期中考试季节,有闲心写的闲杂的事情。今天的Gazette报提到一位魁北克文化名人,有着魁北克的塞林格之称的Rejean Ducharme。
塞林格是以“麦田守望者”和隐居生活著称的美国作家。Rejean Ducharme则也在蒙特利尔隐居了将近40年。根据他1966年的作品 L'Avalée des avalés 改编的1992年电影Leolo后来被时代杂志评为全世界100部经典电影之一。这部小说也被提名竞选当年的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Rejean Ducharme 1941年8月12日出生于魁省小镇Saint-Felix-de-Valois。年轻时在蒙特利尔理工学习过6个月。他当过空军,去过北极,还在北美大陆进行过长途汽车旅行。
Ducharme的成名作L'Avalée des avalés(翻译成 难以下咽)描写了一个性格叛逆的女子悲剧的一生。不过相比塞林格的成名作,这部小说远没有那么成功。光看内容介绍,我就没有太大读下去的兴趣。Ducharme后来又写过几部作品,还获得过包括加拿大总督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之后却几乎完全隐退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068) |  收藏
2010年08月30日 01:22:45

关于朱晓琳小说“魁北克磁场”的读后感

让朋友不远万里从中国邮来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是一本以魁北克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我身边的蒙特利尔的生活。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中文小说写过同样的主题。
大概用了2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这本书其实还是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只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大块的时间,小说的情节也没有到金庸小说那种令人魂牵梦绕的程度。之所以还是很想读下去,因为这本书的主要背景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
说起来我同这位女作家差点能有一面之缘,她2007年来蒙特利尔参加蓝色都市文学节的时候,那一次我作为社区记者也有报道。我在报纸上介绍过来自上海的几位女作家。大概也是那一年来参加文学节的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也第一次让我有了印象。我不知道书中那个宫京华是不是以这个哈金为原型。哈金小说描述的东西属于我不喜欢的那些,也是在海外成名的华人作家惯于写作的东西,朱晓琳在小说中让这些作家有一些忏悔,倒是很过瘾的一件事,就是不知道真实与否。
作者描述了自己从4月份参加蓝色都市文学节之后在蒙特利尔生活的一年多时间的经历,努力将这里的华人,甚至本地人,印第安人,法裔魁北克人的生活都囊括进去,看得出有些是做了艺术的虚构,比如2008奥运火炬传递那个学生的故事。那次的抗议是我亲身参加的,我们没有在蒙特利尔游行,这里也没有那个“著名”的女学生。作为小说,作者当然有权这样写,但是感觉有些牵强。那一场上电视介绍中国估计也是参考了别国的故事。
在作者描述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很难说哪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作者笔下的这些华人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大部分移民还是有一些差距。那个关于枫丹白露镇上发生的故事,不知道作者是否受那个著名的发出对外国移民生活规范的魁北克小镇的启发。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没有给出她的见解。在我看来,不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的确是书中中国新移民的不对。
看得出来作者在魁北克,在蒙特利尔生活了一阵子,但是很显然,作者对这里还很不了解。包括一开始几次将圣劳伦斯河看成海,还有说这里有去郊区的公共汽车,印第安小镇的生活,住贫民医院的描述等,这些在我这个在这里生活过几年的人看来,都是和事实有出入的。
既然这是一部以魁北克为主题的书,我就希望作者能把细节更关注一些,能够更好地平衡真实与虚构情节的关系。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105) |  收藏
2010年08月26日 00:44:33

Laval大学校长反对急涨学费


8月25日星期三,魁北克一向以高等教育学费低享誉加拿大各省,尤其是在好学的中国移民中,来这里念书一直是选择魁北克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不过低学费是政府的想法,是学生们的最爱,但是往往不是大学校长们的愿望。本地著名的Mcgill大学就曾多次带头要求涨学费。Mcgill的MBA课程可能就是第一个涨价的课程。
昨天的La Press报登了一篇文章,让我看到并非所有的大学校长都反对低学费。魁北克市号称魁省最好法语大学的Laval大学校长,也是魁北克大学校长会议(CREPUQ)主席的Denis Briere最近说轻易上涨学费可能让魁省大学的入学率大幅度下降。他说:“涨学费并不是解决大学遇到的财政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对于一些人建议的医学院收高学费,文科课程收低学费的主意他也不赞成。
有意思的是Denis Briere的看法与蒙特利尔经济研究院前一阵子的研究结果尖锐对立。这家智库组织的结论是学费上涨不会影响入学率。前省长Lucien Bouchard也说过魁省大学财政困境的解决钥匙在学生钱包中。蒙特利尔大学前校长Robert Lacroix曾建议每年对医学院学生增加学费1万到1.2万。
根据CREPUQ的说法,魁省大学每年至少需要额外的4亿元经费。魁省政府曾经表态在2012年以后考虑增加学费。省教育部为此准备广泛调研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Briere对于涨学费持保守的态度。他说那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突然提高学费一倍,许多家长会在是否送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犹豫起来。在这个问题上,魁省大学应该格外谨慎。他还表示他不反对有理性地逐步上涨学费,但是一定要知道学费上涨不是解决大学财政问题的唯一方案。联邦和省政府,企业都应该参与进来。他尤其认为企业应该在资助大学教育上多做一些。
原文链接
http://www.cyberpresse.ca/actualites/quebec-canada/education/201008/24/01-4309163-droits-de-scolarite-le-representant-des-recteurs-appelle-a-la-prudence.php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766) |  收藏
2010年08月09日 10:43:06

Henry Pellatt,Casa Loma和资本主义


8月8日星期日,雨,资本主义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社会里,富人总是比其他人更有条件留下历史的痕迹。Henry Pellatt和他的Casa Loma城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Casa Loma城堡是这次多伦多之行参观的一个景点。2个多小时的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城堡的豪华,而是它曾经的主人Henry Pellatt的起伏的一生。
凭借在水电和铁路的投资,也是靠他父亲留给他的股票经济公司,他在50岁的时候成了当时加拿大最有钱的人。那个时代的有钱人都喜欢给自己建一座城堡。在蒙特利尔,今天在Sherbrooke街,Mcgill大学一带,有许多同样在那个年代留下的建筑,有许多也是那个时代有钱人的私宅。比如靠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La chateau Dufresne也是一座城堡式的私宅。只不过所有这些私宅论规模都比不过Casa Loma。比如La chateau Dufresne的主人是鞋厂东主和市政工程师兄弟两。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昔日的豪宅今天很少还能归属于旧主人,大一点被改成博物馆,小一点被私人机构买去改去其他用途。只有石头房子本身还在倾述着主人昔日的财富,荣光。
Henry Pellatt后来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因为银行破产而财富骤减,最后甚至落得一名不文。La chateau Dufresne的主人Dufresne兄弟俩好一点,不过在他们身后房子还是被教会买走,后来还改成一所学校,Maisonneuve CEGEP。这些一度的大富之人,为什么无法让自己的财富延续下去呢?以Henry Pellatt来说,他在富贵之时,和政府,王室交情匪浅,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背景也无法让他避免走向破产呢?资本主义的统治核心,到底是具体的几个人,还是只是一个抽象的资本家群体呢?
多伦多的街道名,多是来自过去的英国,加拿大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再有就是有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让自己的名字能够流芳百世,有很多钱是一个解决方案。这个社会就是要把富人摆上高位,让更多的人崇拜他们,学习他们,接下去去赚更多的钱,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我有点怀念起南京那些充满诗意,充满人情味,文化味,历史感的地名来了,比如乌衣巷,石婆婆巷,白下,浮桥。我也想起中国那许多工人新村。一个社会提倡什么,崇拜什么,从旅游景点中也可以看得到。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929) |  收藏
2010年08月06日 06:13:03

大多伦多地区的城镇地理初探

8月5日星期四,晴热,经常看多伦多的几份中文报纸,对香港人把那里的地名港译的方式很是不满。那样一来不仅多伦多看起来和香港差不多,而且也不知道英文原名是什么,因此也难以对大多伦多地区有个清晰的认识。
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在维基百科上搜索材料,终于对大多伦多地区的地理分布有了一点认识。
首先,整个安省分为50个行政区划,包括22个县(county),8个Regional Municipality, 11个single-tier municipality, 10个district,主要分布在北方。(数了几遍都是51个?)在这50个行政区划中,除了多伦多市之外,大多地区还包括皮尔区、约克区、杜林区和荷顿区四个地区自治体(regional municipalities)。
我们通常所说的多伦多市包括了旧多伦多市(City of Toronto),东约克市区(Borough of East York),怡陶碧谷市(City of Etobicoke),士嘉堡市(City of Scarborough),北约克市(City of North York),约克市(City of York),这六个地方是1998年一起并入多伦多市的,以前都曾做过独立市。
据说最早的唐人街在现在多伦多市政府一带。不过1960年代后,唐人街移出了市政府地区。现在华人在多伦多市聚集地区包括Spadinas和Dundas街交口的中区华埠,Gerrard街从Broadview街到Carlaw街一带的东区华埠,北部的北约克,东边的士嘉堡都是华人聚集的地方。 网上有资料说中区和东区华埠由于万锦太古广场一带的兴起已经衰落,而东区华埠更以脏乱闻名。维基百科上说东区华埠主要是越华和大陆新移民聚集的地方,那里也有标志唐人街的石牌坊。在东区华埠的再东边就是多伦多的印巴区。
士嘉堡原本是香港移民最初落脚的地方,不过近来已经是大陆移民居多,而香港移民开始向北约克,万锦转移了。这里的治安据说也不少特别好。 关于士嘉堡一定要提的一个地方是爱静阁(Agincourt),这个地方是华人密集区。从这里向北到Steeles街一带,据称是安省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士嘉堡的唐人街。

在多伦多市的外围,从西到东依次是Haton区,Peel区,York区和 Durham区。Peel区的密西沙加Mississauga,也是华人聚集区(华人比例6.9%),Peel区另外还有Brampton市和Caledon镇。这个Peel的名字来源和蒙特利尔的Peel街一样都是来自19世纪一位英国首相的名字。

约克区包括了华人密集的万锦( Markham ),该镇华人比例高达34%,拥有以Steeles和Kennedy街交汇处的太古城为代表的新唐人街。该镇也是加拿大的高科技中心。前往万锦的太古城可以到Finch地铁站转53路或者到Kennedy地铁站转43路(53路和43路都是多伦多市属公交,不算郊区线路)。万锦的于人村(Unionville)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有着18世纪古朴风格的理想居住地。该地的省议会议员现为华裔陈国治。
除了万锦,约克区的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华人比例24%)和旺市(Vaughan,华人比例4%)都是华人较多的地方。 该区另外拥有奥罗拉镇(Aurora),纽马克镇(Newmarket),也有翻译成新市镇,东贵林伯里镇(East Gwillimbury)
佐治拿镇(Georgina),王城镇(King City),怀特彻奇司托夫维尔镇(Whitchurch-Stouffville)。大多地区的荷顿(Halton)区包括了奥克维尔镇(Oakville),米尔敦镇(Milton),布灵顿市(Burlington),荷顿山镇(Halton Hills),该区位于大多地区的西部。而位于东部的杜林区(durham)拥有皮克灵市(Pickering),阿积士镇(Ajax),惠特比镇(Whitby),奥沙华市(Oshawa),额士桥乡(Uxbridge),布洛克乡(Brock),史乔各乡(Scugog),卡灵顿自治区(Clarington)。这里是从魁北克来的游客最早看到的大多城镇。

关于大多伦多地区的各主要华人聚居区的情况,可参考世界日报的系列报道
http://blog.jackjia.com/?cat=115
大多伦多地区的主要华人商场名单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nudish/main/miscellaneous/chinese-malls


蒙特利尔岛像只蝴蝶,整个大多伦多地区的地图其实看起来也有点像只蝴蝶,只不过有点棱角分明。按面积说大多地区一共7124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要大于大蒙特利尔地区的4259平方公里和381.4万人口。仅以多伦多市和蒙特利尔市对比,前者面积1749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后者面积1677平方公里,人口160万。
除了以上大多伦多地区的各个城镇,广义上我们还将安省所谓金马蹄区的多个城镇一并算入多伦多地区。这包括最东边的金士顿,那里拥有皇后大学,西边的汉密尔顿(MacMaster大学),伦敦(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区(滑铁卢大学),尼亚加拉区(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在地)。从地理上这些地方已经不算多伦多地区,但在魁省人眼里,那里也都是多伦多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8688) |  收藏
2010年08月06日 05:03:47

在多伦多体验公共交通

8月5日星期四,晴,因为跟的是旅行团,其实没有机会搭乘公共交通。不过,最后一天,在CN塔那里给自己放了2个小时假,没有上塔而是去了中区唐人街。
这是我第二次到多伦多,前一次是转车去芝加哥,只停了半天。这一次跟着旅游团,前后在多伦多市区停留的时间也不超过半天。上一次我一直是在步行,这一次尝试搭公车,却依然没成。
从CN塔去中区华埠,笔者选择了打车。其实中区华埠所在的Spadina街就在CN塔的西边一点,但是因为时间紧笔者还是选择了打车。不到10分钟的车程花费了8.5元(起步价4.5元),连上小费笔者付给那位北非来的司机不到9元钱。在CN塔下,看到有红色的双层观光巴士通过,本来想搭那种车,可没来得及赶上。的士司机说那种车可以随时拦下,可并没有说价钱。回来之后才在网上查到多伦多的观光巴士有好多条线路,那种在市区内行走的Greyline观光巴士搭乘的价钱要35.71元一位(http://www.citysightseeingtoronto.com/lang/chinese/Toronto-DoubleDeckerTour.html)。
在中区华埠转了不到1个小时,笔者要赶去Casa Loma城堡。我们的导游对多伦多不算熟悉,她说唐人街离Casa Loma不远,就在Spadina街的北边。可是真正走起来才发现很远,问了几个人都说要坐车。这次笔者想乘那种有轨电车,可是510路的司机说不到Casa Loma。路边一个姑娘说Casa Loma并没有公车直达,我们只好再次打的,这次用了12元。
北美的公交,其实公共汽车是很难搭乘的,主要问题是陌生人没有办法看得懂车子的路线,停站。公交里最方便的还是地铁,多伦多也有地铁,只不过这次笔者经过的几个地方都没有地铁站。
回到家里再查多伦多公交公司的网站(http://www3.ttc.ca/index.jsp),对多伦多的公交有个初步了解。这里的公交车票每张3元,10张票25元,周票36元,月票121元,日票10元,大多伦多地区的周票52元。这一价格比蒙特利尔高不少。
多伦多的地铁(http://www3.ttc.ca/Subway/index.jsp)线路和蒙特利尔差不多,有4条线,2条长的(一条U型线沟通南北,一条直线沿Bloor街沟通东西),2条短的,其中一条还是基本上地上线路(Scarborough轻铁)。
另外要提的就是大多伦多乃至整个南安省地区的城际公交线路Go Transit,该公司主要提供通勤铁路和巴士服务,覆盖大多各区以及临近的Hamition,滑铁卢等地。
http://zh.wikipedia.org/zh-cn/GO%E9%81%8B%E8%BC%B8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7212) |  收藏
2010年07月17日 05:41:23

魁北克文学简史(下)

Serge Provencher 魁北克文学简介(De la anthonologie literature quebecoise) 2007版
静静的革命(1960年到1976年):1959年Duplessis去世后,省长由Paul Sauve接任。他打出了口号”Desormais”(从今以后),实际上已经表示魁北克的变革开始了。1960年,自由党Jean Lesage上台。他的身后是一群以后来的魁人党开创者Rene Levesque为代表的思想激进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打出了“这是变革的时代”的口号。一场静静的革命就此在魁北克拉开。
Jean-Paul Desbiens(1927-2006)的文集“Insolences du Frere Untel”的出版无疑对静静的革命发生有着加速的作用。Frere Untel是Jean-Paul Desbines在Le Devoir报纸上用的笔名。1960年,Editions de L’Homme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天主教会本想阻止这本书的出版,但是为时已晚。这本书一上市就卖出了13万本。当时身为教师的Desbiens利用这本书向当时魁省的教育制度,向天主教会发起了攻击。他谴责当时的教育导致法裔加拿大人思想的贫瘠。
魁独激进组织FLQ精神领袖Pierre Valliere(1938-1998)在狱中写下的“Negres blancs d’Amerique”将法裔魁北克人的境遇和美国的黑人相比,号召魁北克人用暴力争取独立。这一时期的知名作者还有Fernand Dumont(1927-1997),Pierre Vadeboncoeur(1920-)等。
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开始尝试在语言上的创新,更受底层生活影响的Joual法语开始出现在文字中,人们也更愿意忘掉过去,展望未来。Gerard Bessette(1920-2005)1960年出版的小说“Le Libraire”(书店)就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代表。在这本书中,Bessette使用了许多当时法国萨特或者加缪式的文学风格来进行创作。小说借一个小书店职员的口描述了那个时代天主教会控制下魁北克民众生活的压抑。
身为医生和积极的魁独活动者的Jacques Ferron(1921-1985)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Retour a Val-d’or,还有1962年获得总督文学奖的Contes du pays incertain。他也是魁北克犀牛党的创始人。该党号称自己是追求魁独的知识上的游击队。
Jacques Renaud(1943-)和Hubert Aquin(1929-1977)同样是这个时期不能忽视的小说作家。Renaud的1964年的小说Le casse以极端色情著称。Aquin在小说”Prochain episode, Trou de memoire ”等反复强调暴力革命。他也是一位极端魁独分子。Victor-Levy Beaulieu(1945-)以他的多产著称,他立志成为魁北克的雨果。他的一生写作了70多本小说和3500多页的电视剧。这个时期的作家还不能不提到Jacques Godbout(1933-)和Rejean Ducharme(1941-)。Godbourt的杂文,小说和戏剧创作对静静的革命之后的魁北克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ucharme则以隐士著称。他的”L’avalee des avales”在2005年被CBC评为加拿大的经典名著。这本书还参加了当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评比,当时作者还默默无闻。
这个时期还有两位女性作家不得不提。Anne Hebert(1916-2000)和Marie-Claire Blais(1939-)。Hebert的代表作是Kamouraska和Les fous de Bassan。Kamouraska描写了1839年代一位魁北克庄园主的妻子反抗夫权,和自己的美国情人合谋杀死丈夫的故事。Hebert本人也是著名的诗人。至于Blais, 她在1966年凭借小说“Une saison dans la vie d’Emmanuel”获得法国的Medicis文学奖。这本小说描写了一户贫穷的魁北克农民的第16个孩子的故事。
1960-1976年代也是魁北克的原创剧院(theatre original)开始出现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涌现了Jacques Languirand(1930-),Marcel Dube(1930-)等一批著名编剧。其中尤以后者的成就更大。从1952年和1953年的De l’autre cote du mur 和Zone开始,Dube开始引人注目。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为魁北克的剧场舞台和电视台编写了大量作品。他编写的电视剧La cote de sable, De 9 a 5, Le monde de Marcel Dube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如果说Dube的创作代表了变革,那么随后Michel Tremblay(1942-)的创作则代表了革命。他在1968年发表的Belles-sœurs在魁北克的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出戏描写了蒙特利尔普通的一群劳动妇女的鲜活的形象,尖锐抨击了天主教控制下的魁北克社会。这出戏的出现也让Joual这种语言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说到这个时期的诗歌,首先要提的是Felix Leclerc(1914-1988)和Gilles Vigneault(1928-)两位著名诗人,歌手。魁北克的歌曲论起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和比利时的法语歌曲。早期魁北克的著名歌手包括了La Bolduc(Mary Travers,1894-941)和Jean-Paul Filion(1927-)等民歌手。Felix Leclerc和Raymond Levesque(1928-)的出现改变了这种面貌。从1950年代出名开始,Leclerc一生作曲,作词了大量反映魁北克生活的歌曲。他在1975年的作品Le tour de l’ile, 还有他的诗歌“Pour un Quebec bilingue”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Gilles Vigneault是另一位从民众中走出的著名歌手。他的歌曲 “Gens du pays”被公认是魁北克的“国歌”。
在1970年3月27日UQAM著名的诗歌之夜(Nuit de la poesie)中出现的当时著名诗人还有Michele Lalonde(1937-),Louis Geoggroy(1947-1977),Gaston Miron, Claude Gauvreau,Raoul Duguay(1939)等。
这个时期的其他著名诗人还有Gerald Godin(1938-1994),Paul Chamberland (1939-), Pierre Morency(1942-), Lucien Francoeur(1948-),Denis Vanier(1949-2001),Josee Yvon(1958-1994)等。
.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5115) |  收藏
2010年07月10日 05:56:04

魁北克文学简史(中)

Serge Provencher 魁北克文学简介(De la anthonologie literature quebecoise 2007



从战后到静静的革命(1945年到1960):这是Maurice Duplessis的国民联盟当政的时代。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是大黑暗(Grand Noirceur)的年代主要是因为Duplessis的保守和传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就是Gabrielle Roy1909-1983)。出生于马尼托巴的Roy1945年出版了她的“幸福时光”(Bonheur d’occasion),这是一本魁北克文学史上不得不的杰作,也是魁北克城市文学时代的开始。这本书获得了1946年的法国Femina文学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小说主要描述了蒙特利尔St.Henri贫民区的贫民生活。
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还有Roger Lemelin1919-1992)的Les Plouffe。出版于1948年的这部小说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还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广播剧等多种形式。同幸福时光一样,这本书描述的也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与Les Plouffe同年出版的还有Jean-Jules Richard1911-1975)的Neuf jours de haine,这可能是魁北克关于二战的最好一本小说。小说作者后来的Le feu dans l’amiante 描述了石棉矿工人的罢工,获得了更大的成功。1953年,Andre Langevin出版了他描述矿工生活的Poussiere sur la ville,小说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这姓影响。

这个时期反抗Dulplessis保守统治的运动在文艺界集大成者就是194889日的Le Refus Global的出版。这本集16位当时著名艺术人的作品对于随后静静的革命发生有着重要的先导意义。在这16人中,Paul-Emile Borduas1905-1960)和Jean Paul Riopelle1923-2002)是最重要的两位。
成立于1953年的Les Editions de l’Hexagone出版社对当时的魁北克诗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诗人包括了Paul-Marie Lapointe, Claude Gauvreau而灵魂人物则是Gaston Miron1928-1996。他很早就来到蒙特利尔,白天工作,晚上在蒙大念书。他的文学才能逐渐显现。在他25岁的时候他和友人一起创建了Les Editions de l’Hexagone,同年发表了第一本诗集Deux Sangs。他的最著名作品是 Comme la marche a l’armour ”和 La vie agonique”。这两首作品都在诗集“L’Homme rapaille”中。

Les Editions de l’Hexagone另一位著名的诗人是Roland Giguere1929-2003),他的诗集L’age de la parole是对那个年代的有利反抗。他的”La main du bourreau finit toujours par pourrir”(刽子手的手终会腐烂)是对自由的颂歌。

也在这个时期,话剧Tit-Coq的出现被认为标志着法语戏剧的正式出现。在这出戏之前,魁北克的法语戏剧主要还是一些小品性的节目。一直到Gratien Gelinas 1909-1999)的这部作品出现。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划时代的。作品描述了一名可怜的士兵的不幸的爱情生活。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788) |  收藏
2010年07月10日 04:39:18

加拿大的大熊猫梦

7月9日星期五,上周本地一家中文报纸称胡锦涛主席访问加拿大期间达成了赠送加拿大一对大熊猫的协议。当时就觉得奇怪,英法文报纸似乎没有提到这件事。政府的新闻公报中也没有。上网也没有查到,不知道他们从那里来的那个消息。
7月5日的Gazette报上倒是有一条准确的消息。加拿大总督庄美凯在四川访问期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熊猫。抱着11个月大的熊猫Yali,庄美凯说:“我们带Yali回加拿大好不好”。后来庄美凯还当面和四川省长提出了这一要求。
根据该报的报道,Granby动物园,多伦多还有卡尔加里的动物园都有意引入中国的大熊猫。多伦多动物园为此还有一个专门的引进大熊猫到多伦多的工作组。组长张明达Ming Tat Cheung也在这次随庄美凯访华的人员之列。
到目前为止,温尼辟的Assinboine Park动物园是唯一引进过中国大熊猫的加拿大动物园。1989年他们曾经短暂地拥有大熊猫几个月。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019) |  收藏
2010年07月07日 11:43:24

魁北克文学简史(上)

7月6日,酷热中,借了许久的一本书临还前粗略整理一下。 以下为上半部分。
Serge Provencher 魁北克文学简介(De la anthonologie literature quebecoise) 2007版
殖民时代(1534年到1837年):Jacques Cartier可以说是魁北克法语文学的鼻祖。他的“Les ecrits coloniaux”尽管并非他本人亲自所写(据说水手Jehan Poullet是真正的作者)却是有关新法兰西的第一本著作。
在那个以冒险为光荣的时代,还涌现了许多描述冒险经历为主的作品。Gabriel Sagard(1600-1650?)1632年的作品的“le grand voyage au pays des Hurons”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个时代的许多探险者也都是最早的魁北克文学开创者,如Samuel de Champlain,Marc Lescarbot, Louis Jolliet, 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等。
和冒险家们一起来到新法兰西的还有教士们。Marie de l’Incarnation(1599-1672)收集了那个时代13000多封书信。而耶稣会教士的Les relaitions des jesuites更是洋洋洒洒41卷之多。Paul le Jeune(1591-1664)和Jean de Brebeuf(1593-1649)是教士作家中的佼佼者。
在这个时代还出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描述伐木工因为思乡心切而与魔鬼签约的“la chasse-galerie”。Marie-Joesphte Corriveau的故事是另外一个代表。这个不幸的女人被判谋杀第二任丈夫而要被绞死,死后尸体还要被火烤40天。现代作家Monique Pariseau的小说La fiancee du vent就是描述的这个故事。
1764年和1778年,魁北克市和蒙特利尔两地先后出现了自己的第一份报纸,新闻记者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早期文学贡献者。Etienne Parent(1802-1874)是当时最著名的法裔记者。
魁北克文学的诞生(1837-1900)
这是一个法裔魁北克人深感屈辱的年代。英国统治者的代表Lord Durham讥笑法裔魁北克人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学,是毫无希望的下等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魁北克法语文学艰难地诞生了。
这个时期的法语文学最早涌现出的是一批历史作品。蒙特利尔第一任市长Jacques Viger(1787-1858)也是一名热心的历史学者。他收集整理了当时的许多珍贵文献。Jacques Labrie(1783-1831)医生则撰写了“Histoire generale du Canada”,可惜最后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至今仍可以读到的第一部历史著作是Michel Bibaud(1782-1857)的Histoire du Canada,这本书描述了一直到1837年以前的加拿大全部历史。Francois-Xavier Garneau(1809-1866)是那个时代另一位法裔加拿大历史学者。1845年,1846年,1848年,他的三卷加拿大历史终于陆续出齐。
法语加拿大的第一本小说是1837年Philippe Aubert de Gaspe fils的L’influence d’un livre。1846年,Patrice Lacombe的La terre paternelle出版,标志着以农村生活为主的乡土文学的诞生。但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销售则是Philippe Aubert de Gaspe père在77岁时出版的Les anciens Canadiens。小说描述了分为加拿大人和苏格兰人的一对童年好友在1759年英国入侵之后走向战场成为对手的故事。
George Boucher de Boucherville(1814-1894)的“Une de perdue, duex de trouvees”是那个时代另一部著名小说。她为那个时代的魁北克法语文坛带来一股清风。身为当时的爱国者起义参加者之一的作者用这部小说记录了那个年代。
在这个时代还出现了许多作者记录魁北克的民间传说。Honore Beaugrand版的 “La Chasse-galeri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着小维克托雨果绰号的Louis Frechette可以说是魁北克第一位诗人。这个时期还出现了William Chapman, Octave Cremazie,Albert Lozeau, Pamphile le May, Neree Beauchemin等许多诗人。
1895年,蒙特利尔文学院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是四名律师,一名版画家,两名记者,一名医生,一名书商,几名学生,一名公证师还有一名画家。1899年,在这些人的一次聚会中,Emile Neligan(1879-1941)朗读了他著名的“La romance du vin”,理想主义的时代开始了。
成长的年代(1850-1945)
这是一个魁北克迅速工业化的年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深刻冲击着魁北克社会,天主教会不肯放弃自己的权力。
1900年开始,新一代的以农村,传统为重点的乡土文学出现。其代表作是法国人Louis Hemon的Maria Chapdelaine。小说揭示了魁北克农民在工业化影响下的痛苦转型,这本小说被翻译成20多种外文出版,可惜作者自己在去世前没有看到自己的这一成功。
Claude-Henri Grignon(1894-1976)的小说Un homme et son peche, Felix-Anotine Savard(1896-1982)的Menaud, maitre-draveur,Germaine Guevremont(1893-1968)的Le Survenant,以及Ringuet(1895-1960)的Trente aprents是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些著名作品。
这一个时期的通俗文学以Marie-Victorin神父(1895-1944)的创作为代表。这位蒙大的科学博士,蒙特利尔植物园的创建者,一生还创作了许多故事作品,代表作如“La corvee des Hamel”。魁独思想的鼻祖,历史学家Lionel Groulx神父也创作了类似“L’appel de la race”这样的小说,“Les adieux de la Grise”这样的小故事。
Alfred DesRochers(1901-1978)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L’Offrande aux vierges folles”和 “L’ombre de l’Orford”至今传颂。
别名Jean Narrache的Emile Coderre(1893-1970)长期在魁省药学院工作,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这个时期我们经常提起的诗人还有Paul Morin(1889-1963),Guy Delahaye(1888-1969)等。
这个时期还涌现了以描述异国风情为主的Anti-Terroir流派,其代表人物是Alain Grandbois(1900-1975)。由于继承遗产的关系,很早他就可以到处旅游。他的第一本作品是1933年出版的Ne a Quebec。他的诗歌尤其为他赢得荣誉。
尽管这一时期的主流是乡土,但是Albert Laberge(1871-1960)的“La Scouine”却是变化的开端。这本34章的小说描述了魁北克农村最沉重的一面,家庭的不幸,包括教会在内的整个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Hector de Saint-Denys Garneau(1912-1943)在25岁时就出版了“Jeux dans l’expace”,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自由主义色彩。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8823) |  收藏
2010年06月22日 06:22:07

Judith Lussier和她的新书“Sacre Depanneur”

据称在魁北克各地有5900多家Depanneur,许多华人新移民也都选择Depanneur开始自己在魁北克的创业生涯。那么谁知道Deppaneur一词的来历呢?
魁北克青年女作家Judith Lussier最近写了一本有关Depanneur的书,书名叫做Sacré Dépanneur。
早在1920年代,Judith Lussier的曾祖母就在Duluth街上开了一间名叫Épicerie A的小店,不过那个时候这种店还不叫做Depanneur,Judith曾祖母的小店那个时候被称作街边的小饭店,店里主要提供的也是供周边的工人的快餐。
魁北克第一个称自己的小店为Depanneur的人是Paul-Emile Maheu。1970年代魁省政府出台新的法令规定零售便利店可以在周末和夜间营业。Maheu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开设了第一间拥有Depanneur名字的小店。这家店的地址在Rosemont的Zotique街和第一街交口的位置,后来它被出售给一家韩国移民,店也改名叫Marche 7 jours。
GlobalTV 6月20日播出了他们采访Lussier女士的节目。在这个节目中,Lussier女士说,第一家Depanneur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因为这是唯一在夜间可以卖酒的店家,许多人甚至从很远跑过来购买。
关于这本书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作者的个人网站www.judithlussier.com 或者出版社网站www.editionsheliotrope.com 。该书售价22.95加元,采用法语书写。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337) |  收藏
2010年06月14日 12:38:54

蒙特利尔的两处军营

6月13日,晴,星期日,这两天天气好,加上街上活动多,忍不住骑车出去转转。有人说夏日里的蒙特利尔离天堂已经不远,我开始找到这点感觉,当然如果财力上更好一点的话就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昨天是周六,我在UQAM上课。下午考完试,我就沿着St-Denis街一路向北走,由于这一路都是南向单行,我在拉丁电影院那里我转到平行的Sanguinet街接着向北。首先在Sherbrooke街的Vieux Montreal CEGEP之后我先到曾经是Mont Saint-Louis学校的那栋4层楼第二帝国风格的公寓楼去转了一下。在Vieux Montreal学法语的时候我曾经常转到那栋楼,但却一直不知道那里是干什么的。这栋建于1887年的古色古香的公寓楼在1960年代前曾经是Mont Saint-Louis学校。这所学校毕业了蒙特利尔现任市长谭保利,著名法裔加拿大诗人Emile Neligan, 加拿大第一个女航天员Julie Payette,青年指挥家Yannick Nézet-Séguin,魁人政团领袖Gilles Duceppe等名人。
过了Sherbrooke街,沿着Laval街向北逆向骑了一会,就是有Emile Neligan雕像那个小公园,转过那个公园,有一个蒙特利尔很著名的学外语的书店Libraire Michel Fortin。那里面不仅有学法语和学英语的很多参考书,教材,比如COFI课程中老师的参考书很多那里都有卖。我第一次去那里也是COFI老师带去的。这次去发现那里还有很多学汉语的书。不太记得2年多前去那次有没有这些汉语书。
书店的对面也是一大片老式建筑,现在那里是政府的卫生部的大楼。顺着St-Denis街再向Mont Royal方向走,就是著名的拉丁区。两边的餐馆,服装店,饰品店一家接着一家。这里也是蒙特利尔最有法国风情的一段路之一。天气好,为了招揽生意,许多店家都把商品吧摆到人行道上来。这次走这条路,我又特别注意了那家卖西班牙布鞋的那家店还在,而且看到还有另外一家店也在卖这种布鞋。比起中国布鞋,那个鞋还是挺有特色的(www.espadrilles.ca)。
再向前走,在Pins街和Henri-Julian(19世纪魁北克漫画家)街交口处,有一栋建筑门前摆放着火炮。我一直以为那是什么军事博物馆之类的。这次特别留心一下,原来那是一处军营。建于1910年4月1日,是一个步兵团(fusilier), 参加过1884-1885年的西北战争,一战,二战,该团是加拿大21个高级预备役团之一。可以到这个网站了解详情(http://army.ca/wiki/index.php/Les_Fusiliers_Mont-Royal)。

接下来的路上个星期走过一次,不过那次是从北向南。这几天Mont Royal街封闭搞集市,街上很热闹,很多人摆摊。不过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卖老唱片,大概只有怀旧的人才会买。推着车我走到St-Urbain街就向南骑回家了。

今天的行程沿着At Water大街一直向北,在Sacred Heart学校那里转到Cote de Neiges路再向北一路上山,那一段路两边有许多老建筑的公寓楼,住在那里的人都一定是有钱人。今天我要走这条路是想去找另一处门前有火炮的建筑。在圣母墓园前,Remembrance路那里,有另一处军营。http://www.armee.forces.gc.ca/2Field_Artillery/emplacementen.aspx

这里现在是第二野战炮兵团,历史可以追溯到1855年,也参加过一战和二战。网站上说这个团队蒙特利尔市收回皇家山还发挥过作用。这处军营是1970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的。

离开这个军营,我今天还跑到圣母墓园和圣约瑟夫大教堂转了转。本来记得特鲁多总理的墓地在圣母墓园,问了人才发现记错了。不过这个墓园倒是风景很漂亮,有机会可以再走走。至于圣约瑟夫教堂,这座蒙城的标志性建筑,来这里快5年,我还是第一次去。那里的规模的确惊人,山上那个小园林也不错。站在大教堂前俯视半个蒙特利尔市,感觉还是很好。从山上向外网,蒙大的大楼差不多和教堂一边高。山下的圣母学校http://linux.collegenotre-dame.qc.ca/spip.php?rubrique11,还有不远处隶属于蒙大的老人中心iugm是最显著的两栋大楼。

从圣约瑟夫教堂下来,沿着Queen Mary大街,一直向西骑到Decarie大街,再向前一点,我开始向回,也就是向南骑,先是走到Cote St Luc街,再到Girouard街,转到NDG街,过了Marianopolis学校,意外发现越南社区的一所学校正在那里举行音乐会和画展。然后再向南转到Sherbrooke街就回到了At Water大街。这一段都是小型独立屋,也是蒙特利尔最富裕的一个社区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429) |  收藏
2010年06月07日 09:59:35

玻璃动物园

6月6日,星期日,雨,我向我的法语交换伙伴Beatrice小姐提出能推荐一些本地人耳熟能详的法语文学作品。她第一本推荐的是拉封丹的寓言,第二本推荐的是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第三本是美国作家Tenessee Williams的“玻璃动物园”(La Menagerie de Verre),第四本则是Geread Besette的“书店”(Librie).
魁北克的法语文学,原来我知道的只有诗人Cremazie,小说作者Gabrial Roy。Beatrice都不推荐这些,说这里面用了太多本地语言,对我这样的初学者太难。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Gabrial Roy的Bonheur Occasion,的确是很难,光第一段我就读不下去。
相比来说,“玻璃动物园”要好读的多。Beatrice借给我的这本书是法国10/18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的一本。说起来我是第一个听说过这本书,这个作者。不过之前我却知道费雯丽主演的“欲望号街车”,说起来那也是这个作家的作品。
Tennessee Williams 1911年生于美国密西西比,1983年卒于纽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戏剧作家。他有一个因精神疾病手术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姐姐,自己又是一个同性恋者,一生经历比较传奇。玻璃动物园是他在1945年的一部作品,戏中的Laura就有作者自己姐姐的影子。
我这次读的这本书是从英语翻译到的法语作品。对我现在的法语程度来说,在基本不查字典的情况下,只能了解故事的大意,根本没有办法详细了解作者的一些修辞手法,一些特殊的寓意,甚至情节前后也不一定连贯起来。不过由于这是一部剧本,有大量的台词对白,因此还是比较好理解。特别是描述Jim来做客前后的后三章,我差不多一口气读完。
其实我读完这出戏的第一感觉,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母亲为女儿找男朋友,而好不容易与女儿两情相悦的客人却已经另有结婚对象的故事,能成为经典名著,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读完全剧,Laura和Jim还是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还是让人有点伤感。那个沉迷于自己的玻璃动物园的腿有残疾的女孩还是很让人同情。而他的兄弟Tom,给笔者的印象似乎就是总是在去看电影。
看完法语的作品,笔者又去Youtube找视频,到网上找中文的介绍,算是对这部作品加深一点了解。这才认识到Laura一家人的境况其实很不好,他们住在拥挤的中下层人民的居住区,又赶上经济大萧条的时代,父亲又出走,母亲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对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残疾女孩Laura来说,爱情真是很奢侈的一个东西。剧本作者用这么一个时代,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倾述的是对Laura一家的同情,对生活的无奈,其背后也有对自身经历的回忆。
人的一生有多少无奈,Laura在玻璃动物园中,Tom在电影中寻求解脱,我们其他人呢?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466) |  收藏
2010年06月04日 05:29:00

Jean-Paul Riopelle的画失而复得


6月3日,星期四,阴,魁北克警方说他们找到了失窃许久的魁北克著名画家Jean-Paul Riopelle(让-保罗·皮奥佩勒)的几幅石版画。有人将这些画放到分类网站Kijiji上去叫卖,结果被人发现告诉了警方。39岁的Luc St-Jean因此被捕,他被控盗窃,妨碍警务等多项罪名。
这次找到的石版画属于名叫Le Cirque的画册,大约在1999年8月到2004年8月期间在一家艺术品中介公司的办公室失窃。这套版画一共48幅,目前还有4幅下落不明。警方表示每幅画的价格都在3000到5000加元之间。
Jean-Paul Riopelle(1924年10月7日-2002年3月12日)生于蒙特利尔,1940年代师从Paul-Emile Bordus。1949年他迁往巴黎居住创作。1959年他和美国女画家Joan Mitchell开始同居。他们两个人在艺术上互相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在1979年破裂。1969年之后他把更多时间放到加拿大。他是加拿大公认的艺术家,先后被授予魁北克勋章和加拿大勋章。2000年,他入选多伦多的Canada's Walk of Fame名人之列。
Jean-Paul Riopelle一生的艺术风格从超现实主义向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过渡,他也是所谓的自动论画派的代表。国内一位身为画家的博客作者于大伟称其作品试图把非实象艺术的"即兴"特点同厚重涂料所产生的丰富的纹理和色彩结合起来,笔触明显,色彩鲜艳,质地粗糙,然而色彩肌理的结合并不很紧密。
笔者对于所谓的抽象主义的画作并不感冒,当然主要是看不懂,也理解不了。我对这位画家感兴趣,主要是在蒙特利尔唐人街附近有一个以Jean-Paul Riopelle命名的广场。广场中有一座非常特殊,非常好看的雕塑作品。这个Riopelle 1969年创作的作品名叫La Joute,将水与火和雕塑结合到一起,据说作品是在向作者童年的冰球英雄致敬。最初这座雕塑作品放在奥林匹克公园那边,2003年搬迁到现在的地点时还引起雕塑原地居民的抗议。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405) |  收藏
2010年06月03日 03:34:50

蒙特利尔24小时

6月2日,晴,在今天到期还书之前,抓紧把Gazette报专栏记者Bill Brownstein 2008年的书“Montreal 24”草草看完一遍。这本书列举了一天24个小时内蒙特利尔24个著名娱乐场所,从一个侧面介绍了这座城市。摘要如下:
1AM: Garde-Mangez,408 St-Francois-Xavier,位于老港的嬉皮士喜爱的地方,门前没有牌子,内部装修也很简约,但却是老港夜生活的代表,是那些住在邻近高尚公寓的高级小资们的最爱。
2AM:Tokyo Bar, 3709 St-Laurent Boulevard, 号称城中最火的酒吧,少年男女成堆的地方。
3AM:Philinos 4806 Park Avenue,有着城中最著名希腊餐馆Milos之风的小希腊餐馆。据说希腊菜以新鲜与使用大蒜,橄榄油,柠檬而出名。
4AM:Boustan, 2020, Crescent Street, 黎巴嫩老板开设的中东餐厅,以提供鸡块Shawarma著名。
5AM:Fairmont Bagel/St. Viateur Bagel, 位于74 Fairmont西街和263 St. Viateur西街,城中最著名的两家Bagel店,前者是1919年俄罗斯移民所开设,后者开于1957年,Celion Dion都是这里的常客。
6AM:Marche Central, 815-A Chabanel 西街,城中超市早晨进货的地方,华人熟悉的大M的希腊老板Peter Mourelatos每天亲自来这里进货。
7AM:La Bauquise, 994 Rachel Street E, 城中最著名的出售Poutine地方之一,靠近拉封丹公园。
8AM:Cosmo, 5843 Sherbrooke 西街,希腊移民1969年开设的西式早餐厅
9AM: L'Express, 3927 St-Denis街,拉丁区最著名的艺术家早餐地
10AM: Cafe Olimpito (Open Da night),124 St. Viateur 西街,Mile End最好的咖啡店,提供质量一贯优秀的咖啡。由两位童年好友在1995年第一次独立公投前夕创建。
11AM: Wilensky's ,34 Fairmount 西街,1932年创建,几十年如一日提供同样的餐牌,其egg-cream soda是全世界只在纽约和这里才有的特色。这里也是著名加拿大作家Mordecai Richler小说中的背景地。
12AM: Le Mas des Oliviers, 1216 Bishop Street, 号称保守党人的午餐俱乐部,许多政治人物,记者出没的地方。主要提供法式海鲜,鱼汤,血肠等。
1PM: Lemac, 1045 Laurier 西街,现任市长谭保利的最爱,每天10点以后打折促销。格莱美之父Pierre Cossete的推荐。他称蒙特利尔是全世界与旧金山,罗马并列的最美丽的城市。
2PM:Copacabana, 3910 St-Laurent Blvd, 城中小资,艺术人,记者的最爱,连女侍应Maya Merrick也出版过两部小说
3PM:Cafe Cherrier, 3635 St. Denis,1983年创立,知识分子喜爱的Bistro.
4PM: Hotel La Saint-James, 355, St-Jacques街,豪华酒店的代名词,这里曾经是一间银行和交易中心,甚至比著名的Ritz Carton酒店历史还悠久。这里共有60间房,以595加元的平均房价称冠全国。
5PM: Magnan, 2602 St Patrick, 蓝领失业工人Armand Magnan 1932年创建,以烤牛肉和啤酒出名,是Westmount市政要员喜欢的地方。这里的牛肉独创按重量分为5级提供。这家店在1988年后才正式对女宾开放。
6PM: Holder, 407 Mcgill Street, 2003年开业的Bar-Bistro, 号称城中最佳约会地点之一。巴黎风格。所有者为Holder兄弟。
7PM: Portus Calle, 428 St Laurent Boulevard, 2003年开业的葡萄牙海鲜餐馆,是艺术家,专业人士的最爱。
8PM: Pages,3255 St Jacques西街,二手书店,咖啡屋,位于ST. Henri地区。
9PM:Joe Beef, 2491 Notre Dame西街,位于Little Burgundy地区,城中最著名的Oyster Bar,其名字来自19世纪本地著名的工人阶级英雄,开设面向穷人的小酒店老板Charles Mckiernan。
10PM: Cleopatra, 1230 St Laurent BLVD, 脱衣舞厅,1975年开放,老板希腊人Johnny Zoumbolakis立志让这里成为服务低收入人士的好地方。
11PM: Mahjongg, 7655 Decaire Blouvard, 我前面的博客有介绍过的中餐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428) |  收藏
2010年05月25日 12:28:36

魁北克的知名作家

5月24日,晴,我让我的语言交换伙伴Beatrice小姐介绍我魁北克知名的文化作品。她第一本介绍的是拉封丹的寓言,第二本是Herge的漫画丁丁历险记,第三本是Tennessee Williams的La Menagerie de verre,都不是本地作者的作品。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魁北克作者的作品通常比较难懂,他们使用了很多本地法语,不像其他作品比较适合法语初学者。
不过在我坚持下,她还是写出了几个本地知名作者的名字,这里有Michel Tremblay, Anne Hebert,也有我知道的Emile Nelligan, Octave Cremazie, Gabrial Roy. 其中前面两个是她重点推荐,Nelligan她在CEGEP最后一年才学,这个一生都在精神病院度过的天才诗人的作品过分费解。至于我所知道的魁北克第一个诗人,Cremazie, 她说从来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至于Gabrial Roy, 她还是热情推荐。
根据维基百科,Michel Tremblay, 1942年6月25日出生于蒙特利尔,法语加拿大的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他生长于一个工人社区,这为他一生的创作带上了鲜明的魁北克地方特色。他的第一步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Les Belles-Sœurs,创作于1965年,1968年8月28日在蒙特利尔绿幕剧院首演,并激起巨大的反响。这部作品采用蒙特利尔方言,描述了女工的生活,激烈冲击了当时宗教保守的社会风气。他的其他作品包括Hosanna and La Duchesse de Langeais。这些作品对于1960年代魁北克发生的静静的革命也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在政治上他持魁独立场。
Anne Hebert, 1916年8月1日出生于魁北克市附近一个小村庄。她的家庭里先后出过几个作家,这对她走上文学道路也起到了引导作用。1942年,Anne Hebert出版了自己第一部诗集Les Songes en équilibre。第二部作品小说集Le Torrent才出版。1965年后她迁居巴黎。她的一生先后出版过十几部小说和多本诗集。2000年1月22日,她在蒙特利尔因为癌症去世。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251) |  收藏
« 1 2» Pages: ( 1/2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