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3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2024 - 3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0年12月13日 08:45:22

应该全面禁止魁北克石棉出口吗?

12月11日,雪,同猎杀海豹一样,在魁北克,也这是一个老问题。随着一个由多名来自亚洲国家的反对石棉产品积极分子的游说团来到魁北克,这个问题又一次吸引了魁北克人的眼球。电视上,那名姓李的妇女用她的韩国英语控诉石棉产品的危害。电视下,左派的魁北克团结党要求立法禁止魁省的铀和石棉产品开采。
要经济发展还是健康?这是CBC关于此事报道的一则小标题。其实更准确地说,要魁北克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这么说可能道德审判的意味太强。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其实一定还有不同的版本。外人其实很难真正理解魁北克在面对石棉这个问题的时候的两难处境。一方面石棉被欧盟等许多国家认为会危害健康,长期接触石棉制品会导致人患上肺癌等疾病。令一方面魁北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棉矿所在地。石棉出口对于本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魁省东南部的Estrie地区有一个小镇名字就叫石棉。当地的Jeffery 石棉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棉矿。后来的联邦总理特鲁多最早就是在1949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罢工中崭露头角的。这一次这个亚洲游说团就是来游说魁省政府放弃为一个印度财团提供5800万加元贷款重开此矿的决定。据说这个项目可以为当地提供1400个直接和间接的工作机会。
参加这个亚洲游说团的成员中许多人自己或者直系亲属就是石棉产品的受害者。一位来自印度的成员说在他们国家许多建筑工人在完全没有劳动保护的情况下和石棉产品打交道,而印度就是魁北克石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石棉在加拿大被禁止使用,为什么加拿大还要向其他国家出口石棉呢?
如果你是魁北克省长,你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我想你恐怕一时也下不了决心。这不仅仅是因为石棉矿所在地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石棉出口每年为魁省贡献许多税收。可能你还同样会听到很多石棉产业支持着的观点。他们会告诉你,只要控制得当,石棉产品的利大于弊。世界上毕竟还有许多国家不禁止石棉制品。或者他们会说那些石棉的替代品在安全性上也并一定就没有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石棉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合适的。
西方的政治家不一定讲辩证法,但是凡事有好的一面就必定有坏的一面却是肯定的。CBC的网上有人留言说,这个世界上岂止只有石棉有问题。许多比石棉更有毒性的产品仍然在广泛进行贸易。阿尔伯塔的油砂开发同样损害环境。
轻易地指责别人容易。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问题却不容易。在我看来,这就是许多所谓的各种权利积极分子的通病。在他们看来,一件事往往不是白的就是黑的。在石棉这个问题上,我并不是想否认石棉的危害性。我不过想说,事情可能并非禁止生产出口那么简单。世界上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东西。水电开发被认为优于火电,但是同样会影响生态。核电开发会有辐射威胁。即便号称清洁能源的风电开发有噪声污染,太阳能发电所需的硅片生产同样有化学污染。再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让无线电波无所不在。在大学学微波的时候我就知道无线电波对于人体一定有影响。只不过没有人明确说出来,或者找到清晰的证据而已。为这件事,我曾问过蒙大工学院一位电子系教授,他的看法也是和我一样。但是面对这一切,我们都要反对吗?中国的传统说不能因噎废食,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所谓决策就是要权衡利弊。选举制度下,政府官员要应对各种民意代表,无论他们的意见正确还是偏执。这也是包括魁北克在内西方政府的一个特色。魁省经济部长Clement Gignac在接见这些积极分子时说魁省政府尚未最后决定是否会向Jeffery矿贷款。他们仍在等待地方政府的反馈。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5070) |  收藏
2010年12月09日 23:46:18

英语学习常用网址

12月9日,雪后见晴,不过汽车引擎被冻得发动不起来,还要找人来充电,倒霉。
下个星期考英语,以下是老师提供的常见的一些学习英语的网站。留在这里供参考

字典
longman
http://www.ldoceonline.com/
Merriam-Webster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Macmillan
http://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


词汇练习
如何学单词
http://www.sheppardsoftware.com/vocabulary_tips.htm
学术英语词汇
http://www.nottingham.ac.uk/~alzsh3/acvocab/
搭配
http://www.better-english.com/strongcoll.htm


语法
介词练习
http://esl.about.com/library/quiz/bl_prepphrase1.htm
并行结构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623/01/
http://aliscot.com/bigdog/parallel_exercise.htm
关于时态
http://englishpage.com/verbpage/simplepresent.html
不定时和分词
http://englishpage.com/gerunds/index.htm
连接词
http://www2.gsu.edu/~wwwesl/egw/bryson.htm
http://newton.uor.edu/facultyfolder/rider/conjunctions.htm
http://www.detailenglish.com/index.php?page=guide&op=readGuide&id=67&title=Conjunctive-Adverbs-Powerpoint-Presentation
从句
http://web2.uvcs.uvic.ca/elc/studyzone/410/grammar/advcls.htm
http://www.noslangues-ourlanguages.gc.ca/bien-well/fra-eng/grammaire-grammar/adverbclause-eng.html
http://web2.uvcs.uvic.ca/elc/studyzone/410/grammar/adj.htm
被动语态
http://englishpage.com/verbpage/activepassive.html

英语写作
常见写作问题
http://grammar.ccc.commnet.edu/grammar/powerpoint.htm
如何改写
http://esl.lbcc.cc.ca.us/dennis/classes/paraphrasing_techniques_files/frame.htm#slide0015.htm
https://moodle.concordia.ca/moodle/file.php/36091/Week_11/Difference_between_paraphrasing_and_summarizing.pdf
标点符号
http://www.arts.uottawa.ca/writcent/hypergrammar/punct.html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section/1/6/
https://moodle.concordia.ca/moodle/file.php/36091/Week_11/grammar-punctuation.pdf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8684) |  收藏
2010年12月06日 12:30:22

一次党代表大会

12月4日星期六一早被唐编拉去参加市政府执政党Union Montreal一个党代表会,说是有华人党工动员多一些华人参加。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型座谈会,原来却是一次全市性质的代表大会。会议的内容大概就是介绍一下该党的执政成绩,让一些新党工和大家见见面。
2年前,我曾经参加过另外一次类似的会议。那次不是Union Montreal,而是Vision Montreal,是本市的反对党。那个时候Benoit Labonte刚刚从Union Montreal跳槽到Vison Montreal担任党领。会议的内容就是介绍Labonte和即将参加市选的各个市议员候选人。那次会议是在蒙特利尔东区的Tohu杂技城的大演出厅,参加的人也有几百人的规模。参加那一次会议的华人算上我大约只有3个,而4日的这次会议,由于事先动员得好,参加的华人有几十位之多。
来魁北克这么多年,和本地的政党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有几次还有人动员我加入某一政党,象征性交一点党费就可以成为该党党员。虽然如此,说起来对本地的政党还是一知半解,尤其是蒙特利尔市这三个市级政党的异同,让我说我也真说不出来。相比我了解的中国大陆的政党结构,这里的政党组织非常松散,除了高级成员,对普通党员的要求很低。另外这里的政党的日常活动也不多。除了每年一次代表大会,像这次会议这样,不在选举期间有党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碰上。
党的组织松散,但是并不影响党员的忠诚。这么多年来我碰到过不少忠诚的联邦保守党员,联邦自由党党员或者省自由党,省魁人党党员,其中也不乏华人。这些人通常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倾向,每逢选举,也总是积极参与助选。在我看来,与其说他们忠诚于自己的政党,更不如说他们忠诚于自己的政治信念。只要政治信念一致,许多人大概并不在意换一个政党。前面提到的Benoit Labonte不就是一个例子。
说到政治信念,我自己的政治信念到底是什么,似乎也说不上来,可能更多是一个大杂烩。正因为如此,任何人让我加入加拿大什么政党,我都提不起兴趣。估计新移民中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鼓励华人参政,激发起华人参政的兴趣,找到华人感兴趣的话题,这大概是个切入点。
曾经有一次联邦新民主党的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来蒙特利尔唐人街助选,同时宣传反对国会新的中药立法的事情。那一次我正好在现场近距离和邹议员打交道。她倒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有几次见到她的先生Jack Layton,也感觉很舒服。这对夫妇相比我之前打过交道的其他政治人物,比如冷冰冰的总理哈珀,高高在上的前自由党党领迪安,更能让人唤起参加政治生活的热情。说到这里,我们的市长谭保利先生也是一位鼓动人热情的好手。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市选前夕在红宝石参加国庆六十年晚会时热情洋溢的发言。谭市长在本地华人圈中支持率很高,大概也与此有关。
由于定期选举的关系,加拿大的政治人物表现非常亲民。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在中国大陆连我所居住的深圳市长,甚至南山区的领导我都没有机会握过手,更别说合影。大概我都没有当面见过他们。可是来加拿大短短几年,上至总督,总理,下至市长,区长,我个个都见过,握过手,有的还合过影。在加拿大学习政治,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从接触这些政治人物开始。
限于水平,我无法对比加拿大的政党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孰优孰劣做出分析,尽管我很想探究这个问题。中国大陆的政党制度应该是在执政前长期斗争环境所形成的,基本不面向民主选举,因此组织严密之余,很多党员的信念并不那么强。加拿大这里的政党似乎更是一个为选举服务的相同信念人的自发组合。许多党工都是自愿者就是一个明证。
两年前那次Vision Montreal的会议有许多印巴籍市民参加。这曾让我感慨民主选举传统对一个公民政治意识的熏陶。在华人的圈子里,选举似乎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人愿意出来参加政治生活总是好事一件。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066) |  收藏
2010年11月29日 12:14:51

蒙特利尔云雀队又当冠军了

11月28日,晴,刚打开电视机,就看到蒙特利尔的美式橄榄球队云雀队(Alouette)再次战胜萨斯喀切温的雷鸟(Roughrider)队,蝉联加拿大美式橄榄球联赛CFL的冠军。这是CFL近13年来的历史上首次有球队连续在主场和客场赢得冠军。
去年的CFL决赛是在蒙特利尔举行。我还记得比赛那一天天气特别冷。云雀队还有Radio Canada等在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那里搭建了许多帐篷,举办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市中心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大老远跑来的雷鸟队的球迷。他们每个人脸上喝得红扑扑的,大冷天也只穿个T恤。那一次的比赛云雀队为蒙特利尔赢得足球之后第二个冠军。可惜后来迎来百年庆典的国民队没有拿到NHL的冠军。
橄榄球运动是一项我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我家门口就有一个很大的橄榄球赛场。平常还有青少年球队在那里训练。说起来喜欢上橄榄球运动还和奇洛里维斯主演的那部名叫“替补”的电影有关系。里维斯在里面扮演一个出色的四分卫。好莱坞有很多这类和体育相关的励志类的电影,每部我都很喜欢。我喜欢橄榄球运动的激烈冲撞,但是比赛频频中断经常让我很恼火。在蒙特利尔,我也曾想去到现场去看云雀队比赛。门票之高还是让我却步。
现在在蒙特利尔,冰球还是最多人喜欢的体育活动。每次贝尔中心有比赛,路过Lucien L’aller地铁站时,总看到成群结队的球迷涌出地铁车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兴高采烈,有些人还穿着国民队的队服。不过,冰球这项运动速度实在太快,球又小,经常让我看得眼花缭乱。而且关于冰球能找到的中文资料少之又少,有些时候想对那些冰球术语翻译得准确一点都不知怎么办。听说温哥华那边有专业的华裔冰球解说员。在蒙特利尔,我认识的华人中对这项运动有了解的几乎没有听说。倒是有上班的朋友说,不懂冰球,和身边的同事很难找到共同语言。想融入一个地方,热爱当地的体育活动其实是个最便捷的方式。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至少对我是这样。
说起冰球,维多利亚广场地铁站那里有一幢塑像经常被人穿上一件很大的国民队的队服。那个塑像看起来也像一个冰球的守门员。不过有一次我在维基百科上看到那竟然不是冰球,是一个人在练太极拳。塑像的作者是一位台湾的雕刻家。练太极的被当成冰球守门员,这让我想起电影少林足球中赵薇用做面条的功夫当足球守门员的镜头。
蒙特利尔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支参加大联盟比赛的棒球队,不过后来迁到美国去了。倒是篮球从来没有听说这里有过像样的球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法裔个子矮,没有好的运动员的缘故。在体育项目上,魁北克许多方面都领先加拿大,这里也有许多像样的体育训练设施。许多出色的运动员,比如跳水的德斯帕蒂,花样滑冰的罗塞特都深受魁北克人喜爱。每年的Rogers杯网球赛,F1赛车,都能吸引大量的观众。这里的人们热爱体育,他们从事体育,目标也许不是金牌,而仅仅是一份热爱。
曾经在CBC看过一部反映加拿大杰出游泳运动员Victor Davis故事的电影。他是安省贵湖人,但是他在1989年11月11日在蒙特利尔一家夜店外被汽车撞死。Davis曾经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100米蛙泳银牌和200米蛙泳金牌,是加拿大历史上最杰出的游泳运动员之一。尽管他不幸早逝,但是他的成就和体育精神,至今仍令加拿大人动容。
广州亚运落幕,中国女排逆转败局获得金牌。看到媒体的报道仍令我激动得掉泪,这让我想起中学时代在教室里听收音机为当年的中国女排加油的景象。这大概就是体育的魅力。
顺便说句题外话,广州亚运让人看到一个全新的广州。和朋友提起来这一点大家都对此感到高兴。我也算半个广东人,也是广州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广州市政府的口号)的见证者。衷心祝福广州越来越好。

类别: 体育 |  评论(0) |  浏览(4679) |  收藏
2010年11月24日 11:24:24

我的中式英语

11月23日星期二,雨,学了几十年英语,有些地方还是达不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今天我就犯了一个中式英语的错误。
上英语课,老师要改写一句话。其中需要把mild side effect换一种说法。我想用light reactions。我是想用light,当较轻的讲,用reaction替代effect。可是老师说英语里没有我这样的表示方法,应该用minor来跟reactions。
上中学时,英语老师就说,没有见过的表达方法尽量不要用。可是真正写英语的时候,那些自己没有真正读过的东西有时候也会感觉似曾相识。如何选词,用好词,大概是我现在英语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
老师说我还要一个问题就是不应该用after vaccination这样的组合。不过我在Google上倒是查到不少同样的表达方法。在中文中After vaccination倒也顺理成章。问题是我学了几十年英语,还是习惯性用中文的表达方法去写英语。
中式英语真的很难改,继续努力吧。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615) |  收藏
2010年11月22日 13:36:20

第33届蒙特利尔书展印象

这不是我第一次逛蒙特利尔的书展。两年前那一次COFI刚毕业,法语水平不够,走马观花用了大约20分钟就出来了。去年那一次,法语的单词量有所提高,用了4个小时参观(可以查看我那一次的博客)。这一次阅读水平又有一点提高,关键的是对法语文学领域的人名知道更多一点,饿着肚子从从下午五点进场一直逛到到晚上快九点。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对于读书人来说,精神食粮有时候真的赛得过物质的东西。
我是个读杂书的人,感兴趣的东西也比较多。不过我读外语书的水平还远不能像看中文书那样一目十行,更何况法语还是我的第二外语。在诺大的书展中,能引起我兴趣的还是我比较熟悉的和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
书展中大概有四类图书和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第一类是和中国沾边的书。一本世界史著作以中国的文革做背景。一本收录了近百首写猫的小诗的书配了很多中国画家的关于猫的水墨画,非常漂亮。我记得里面有一首小诗,开头就是,猫,猫,猫,很有点我们那个鹅鹅鹅的诗的意思。第二类是那些直接介绍中国的东西。有一本厚厚的大开本中国美食大全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书的大小快赶上一个枕头。要想介绍完中国的美食,大概这么个厚度能否介绍完都很难说。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道学,易经,太极的书。第三类是中国作家或者海外华人作家的书。我看到在LEMAEAC展台有余华和池莉的作品。还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甘肃作家杨显惠的“夹边沟”(号称中国的古拉格)。多个出版社展出了曾经在魁北克生活过的加拿大著名华人女作家Ying Chen的许多作品。她的最新一本书应该是Espece。Ying Chen(应晨)获得过加拿大许多文学奖。有一家书商将她近几年的全部作品都展示了出来。知道她还是我的法语老师的推荐。那位老师用Ying Chen的书信集作为给我们讲课的教材。Ying Chen现在搬到了温哥华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作家中她算是比较成功的。本地华文报纸曾经采访过的魁北克女作家张芷美,旅法的女作家山飒(Shan Sha),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另一位旅法女作家徐格非,旅美的裘小龙,朱晓棣,旅英的马健的近作也都在书展中找得到。马健那本“Beijing Coma”是一本主题比较敏感的书。我个人是比较不喜欢海外华人作家用外语写作中国的伤痕文学,一直期待能有新一代的华人作家把少带政治色彩的东西,把积极的东西介绍给外国读者。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外国读者总是只喜欢描述中国不好的那些东西,是不是也有点偏执。我的这个愿望在华人作家的作品中没有找到,倒是在两位魁北克本地作家那里看到了希望。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四类和中国相关的作品:魁北克作家写出来的以中国味背景的作品。第一本书是女作家Michele Plomer的HKPQ。这是一部以香港,深圳为背景的小说,以一个居住在那里的魁北克女性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吸毒少女的故事。网上能找到Plomer女士关于这本书的一个视频采访。在采访中她身着中式衣服,说自己从小就对中国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去唐人街吃饭。现在她被Sherbrooke大学派到香港和深圳从事英语老师培训的工作。她说自己非常喜欢香港的生活。巧的是,另外一本书也是描写的深圳。这是Guy Delisie的漫画书“Shenzhen”,讲的是作者自己在被公司外派到深圳期间的故事。看着书中熟悉的场景,这本书令我感到非常亲切。除了这两本以大陆为背景的书,还有Michel Regnier的描写一位台湾和魁北克两地一对男女故事的“花莲的鹅卵石”。在书展中,我还买了一本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以狄仁杰办案为背景的小说。外国人写的中国古代传奇到底什么样,令我很好奇。
在书展中令我感兴趣的另外一些书就是魁北克和法国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那些大作家的作品。大概由于不用再交版税的问题,这些书的价钱都很便宜,像我买的莫里哀的“唐璜”就只要2.95加元。凡尔纳的系列作品每本也只要十元。还有像雨果,大仲马,莫泊桑,萨特,卢梭,都德,巴尔扎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作家的作品都能找到,也都不贵。
当然,书展的一大热门是漫画书。书展中有很多小读者,我看到一些华人家长也把孩子带来买书。我不算漫画书的拥趸,不过我注意了一些漫画书中的经典人物,比如Tintin, Loulou, Cailou,Paul, 还有Max和Lili(扎羊角辫的华裔小姑娘)。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其实从漫画人物开始也是不错的选择。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3329) |  收藏
2010年11月15日 13:18:44

“静静的革命”五十周年

11/14/2010, 晴,后院的树叶掉得已经差不多了。明尼苏达下大雪了。整整50年前,魁省自由党省长Jean Lesage(今天蒙特利尔有以他命名的高速公路)在魁省省议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正式揭开了魁北克历史上著名的“静静的革命”的大幕。Jean Lesage其人也被称为“静静的革命”之父。上个星期在麦基尔大学,有一场关于这场革命的研讨会。那场革命的许多当事人还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回忆与总结了这场对于魁北克今天仍在发挥巨大影响的社会变革运动。13日的英文公报对这次会议做了报道。
说起来,魁北克今天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立医疗体系,乃至UQAM,Cassie,Hydro Quebec等著名机构的成立都是那场革命的直接产物。可以这么说,这场革命奠定了今天魁北克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笔者第一次接触到静静的革命这个概念,是从一本有关魁北克经济发展历史的书上看到的。从那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了Jean Lesage, Jacques Parizeau这些人的名字。从那时起,那场革命及其发起者浓厚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理想就令笔者印象极其深刻。有着魁北克公立医疗系统之父之称的时任卫生部长Claude Castonguay回忆说,那个时候许多魁北克老人生活的困苦令他十分不安。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的他写信给Lesage省长建议建立公共退休金体制,并迅速获得了批准。今人或许可以以各种理由质疑魁北克的公共医疗体系,退休金体制,但是,任何时代,体恤底层人民疾苦的政治家总是会受到尊敬的。
在静静的革命之前,魁北克是一个英裔资本家阶层和法裔天主教体系联合统治下的社会。法裔魁北克人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正是静静的革命让法裔魁北克人开始大量进入魁北克的社会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法裔魁北克人创立的企业出现,法裔也开始更多进入政界,商界,学术界等。静静的革命另一个效果,就是妇女地位在魁北克迅速提高。今天的魁北克,可以说是一个女权主义很流行的社会。可是在静静的革命之前,女孩子能念到大学的很少。从静静的革命开始,平等的概念开始深入魁北克人的心里。不仅是魁北克法裔和英裔获得平等待遇,妇女地位提高,连整个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都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加拿大其他各省的人对于在魁北克出现的可喜的变化都表示了欢迎。
在麦基尔的这场研讨会上,关于静静的革命也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与会者们说,那不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有系统,有计划要进行的一场革命,而是主政者适应时代大趋势与时俱进的结果。Jean Lesage虽然是一个老派的政治家,但是却很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拥抱新的思想。在二战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思潮影响下,魁北克传统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用麦基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主任Yvan Lamonde的话说:“如果一堵墙自己倒掉,那一定是因为墙上已经满是孔洞。”他指出,实际上,魁北克是加拿大各省中最后一个成立教育部的省份,在Hydro Quebec之前,安省的省立水电公司已经成立了几十年。在他看来,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呼声加上一个开明的政府,这就是“静静的革命”应运而生的原因。
反思“静静的革命”,人们也有一些遗憾。后来当过魁省省长的当时的学生领袖Bernard Landry认为静静的革命打破了魁北克的天主教统治,但是没有信仰也造成今日魁北克堕胎率,自杀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另外,魁北克政府成了一个保姆型的政府,许多民众过于依赖这个政府。医疗体系的低效也是个大问题。社会学家Guy Rocher说魁北克的教育改革并不完善。公立学校的竞争力远落后于私立学校。魁省至今还有全国最高的中学辍学率(省长庄社理最近指责魁省的一些家长应该为子女的辍学负责。)
每当人们认为需要反思一场社会变革的时候,总意味着大概需要另一场社会变革。今天的魁北克,远谈不上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许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一场新的静静的革命。
最后说一句,白求恩医生是最早在魁北克提倡公共医疗的人之一。11月12日是他去世72周年的纪念日。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2824) |  收藏
2010年11月08日 11:23:07

走进北美主流文化圈的印度人

11月7日星期日,晴,邻居李峰的小女儿李欣悦今天跑来做客。8岁的小姑娘终于有了一点女孩样,稍微安静一点,会画出不错的画。
最近一段时间,两部电视喜剧剧集吸引了我的兴趣。一部是以加州Pasadina的高科技新新人类为背景的Big Bang,另外一部是反映在印度的Call Center生活的Outsource。Big Bang四个主要男角之中一个是印度来的拿F1B签证的物理学博士。另外的一部则除了几个白人,其他演员清一色印度人。
为什么特别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这两部剧中的印度人可以完全和白人打成一片。虽然他们的英语依然比较搞笑,但是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他们和白人之间,基本上没有文化沟通的问题,仅从这两部剧来看,印度人融入西方社会,要比东亚人容易得多,更不用说除了语言,文化,还有政治问题的中国大陆人。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339) |  收藏
2010年11月08日 11:13:42

期中考试,创业培训

11月7日星期日,今天是夏令时结束的日子,难得多出一个小时,可以给最近一段的生活做一点小结。
上个星期四,我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全部出来。英语和法语都基本达到了接近满分,宏观和微观经济中宏观成绩较好,微观没有那么理想,算是个A-。连我最担心的国际关系成绩也算不错,大大超过了平均分。这个成绩算是给我这的新的学习生活开了好头,也给了不少信心。我知道,我还不算老,相比那些20出头的男孩女孩,我的竞争力还不算差。不过,期中的成绩最多只占全部成绩的30%。还有一个多月就期末考试,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昨天,我折腾了几个月的创业培训终于也结束了。从3月份报名,7月份开课,一直拖到现在才学完。期中经历了两次停课,组织培训的承包方携款潜逃,因为拿不到补助金同学们要求要罢课,开始上课的时候和老师还发生一点小冲突。这门课讲的主要是在魁北克如何开创小生意,如何进行进出口贸易,包括企业注册,许可申请,进出口事务,市场运作,基本的财务知识等内容。同学问我毕业感言,我说我真的很想回中国培训这门课。为什么中国政府不能资助对青年人进行基本的创业培训呢?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5020) |  收藏
2010年11月08日 10:54:16

那些尘封的往事

11/7/2010, 夏时制结束,和远在中国的父亲在电话中说起这里的大学生们似乎很多学习不用功。父亲说人家国家生活富裕,年轻人也不怎么需要读书就能有好生活。这学期我选上的国际关系课,教授在讲授中,在讲义里总是有一些我无法接受的关于中国的内容。其实无论外国人看中国,还是中国人看外国,都是有很多不那么准确的地方,有一些根据自己理解而发挥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身在海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座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能让这座桥梁通向那里,通向多远,这就看每个人的意愿和立场还有能力。
一天前在社区图书馆看到一本华人作者的小说“Petite fleur de Mandchourie”(中文译为满洲之花)。最初以为这又是一部以自身不幸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伤痕小说,但翻过之后却发现不是。作者徐格非很年轻,大约还是80后。她在法国出版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因此没有那些老套的故事。能用外语写作是我的梦想。但是一直以来那些在国外成功的以外语写作的华人作家因为其立场却往往无法使我信服。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新一代海外的中国人作家崛起,写出来的不再是那些伤痕文学。现在我看到了这一天。其实真正让徐格非出名的可能不是她的这部小说,更是她在法国发行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漫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她的网站去了解(http://editions-fei.com/zh-hans/)。
中国好的一面需要有中国人努力向外国人推荐出去。同样,我们看西方社会,也不能只看他们光鲜的一面。西方社会光鲜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从不那么光鲜的过去一路走过来。所有这一切对于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我们同样应该特别重要。
我们常为中国大陆那些边远地区的山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感动。可是你知道吗,几十年前,魁北克同样也有着不少这样的山村小学,法语是Ecole de rang。位于蒙特利尔西北近千公里的Abitibi地区的École du Rang II d'Authier要算是魁省最著名的一座山村小学。1981年魁省政府正式把这里设为历史遗迹。你看地图就知道这所学校能有多远,她大概位于魁北克的省级公路所能到的最北的地方。从1938年到1957年,这里是当地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孩子们每天从周围的村子到这里来上学,有的要走几公里。冬天教室里即便生着火炉也挡不住刺骨的寒冷,孩子们要全副冬装才能上课。即时这样,有的时候还会因为缺少生火的木材而停课。网上的资料没有介绍当地政府后来怎样解决那里的教育问题,反正,这些学校现在都成了历史。因此,我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山村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能有彻底解决的时候。中国现在经历的许多东西,历史上魁北克也曾在不同时段经历过。
11月6日的英文公报特别版讲述了另外一个几十年前的故事。蒙特利尔东部200公里的Thetford矿区的St. Julien医院在1940年代到1970年代曾经先后有1500多个被认为有精神疾病的孤儿被当时的魁省政府从各地送到这里。实际上许多孤儿都是被误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几十年后,一些幸存者讲述了当年他们遭受的种种恶劣的待遇。许多孩子甚至遭到了性侵犯。在魁北克,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定义这些孤儿:Duplesis孤儿。这个Maurice Duplesis是魁省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省长。他执政时期以政治反共,同时强调天主教控制而著称,是有名的“黑色时代”。
在公报的文章中,现年72岁的Alice Quinton从7岁到23岁都是住在这所医院里。她是当年被以精神疾病为由送到这所医院的几千正常孩子之一。据她的回忆,她曾经被人殴打,被连续几个星期帮到铁床上,被强迫吃一种抗精神疾病的药。她的这项经历在1991年都被写进一本名叫“Les enfants de Duplessis”的书里。2004年,她获得了政府27575元的赔偿金。但是钱能补回她失去的童年吗?
如今,政府正准备通过招标拆除这座有着某种历史意义的医院。或许,与这座医院同时被拆除的还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016) |  收藏
2010年11月02日 12:39:18

魁北克还会有下一次独立公投吗?

10月31日,见到了雪。冬天终于要来了。

1995年10月30日是魁北克历史上第二次独立公投举行的日子。那一次支持独立的力量仅以些微票数落败。在1995年独立公投迎来十五周年纪念的时候,关于独立公投的讨论又占据了本地报纸的大幅版面。
魁省裔的前联邦保守党政府 部长Michael Fortier在9月底写信给La Press报建议与其不断为是否要举行独立公投辩论,不如干脆规定每十五年魁省就举行一次独立公投。历史上1980年,1995年,魁省先后两次进行独立公投。今年正好又是一个十五年。在Fortier先生看来,每15年固定一次独立公投,可以让主张独立的魁人党不要没完没了地为是否要举行独立公投争取支持。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关注魁省经济民生那些真正值得关心的事情。不过,Fortier的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多少响应。哈珀的新闻官说那只是Fortier自己的想法,不代表政府。新民主党在蒙特利尔的国会议员Thomas Muclair则干脆地说那是他见过的最愚蠢的主意。
Fortier的建议不受待见,并不意味着独立公投在魁北克就没有市场了。许多分析人士说,独立公投没有再次举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魁省最近一直是主张联邦主义的自由党执政。而魁省的下一届政府很可能是魁人党主政,他们可从来没有忘记独立公投。前不久,魁人政团的主席杜锡不还到美国去争取对魁省独立的支持了吗?
在1995年独立公投举行15年之际,魁省著名的民意调查公司Leger关于魁北克人的独立意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40%的魁北克人仍然支持魁北克独立。这一调查与1995年独立公投时主政的省长Jacques Parizeau的看法一致。在接受La Press报的访问时,这位前省长对于独立前景依然表示看好。他说,魁北克人不会放弃独立的梦想。这位一手促成1995年独立公投的前省长也是1960年代魁北克静静的革命的重要推手之一。让他们那一代人放弃这个梦想可能不太可能。
同时接受La Press采访的1995年独立公投期间支持联邦主义的自由党领导人Daniel Johnson针锋相对地表示再也不会有新的一次独立公投了。他认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995年之后,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加拿大和欧洲的一系列贸易协定,魁北克已经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独立已经不再是魁北克的选项。他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为什么要再认为建立一道屏障呢?”他坚持认为魁北克人不会再支持举行一次独立公投。魁北克再也不会有独立公投了。
1995年魁省的独立公投的时候,笔者还在中国念书。来到魁北克之后,也听到很多人在不同场合讲述那场公投。前一阵子参选蒙特利尔市长的Louise Harel女士曾经在唐人街一次活动中称赞华人社区在1995年独立公投期间与魁北克人保持一条战线,没有大量离开魁北克。我也听过一位做地产的朋友讲述那个时候如何有有眼光的华人大量低价收购地产。在学法语期间,也见过很多坚定支持魁北克独立的老师。
是否还会有下一次独立公投?这个问题大概很难预测。对于坚定的魁独人士来说,去掉这个念头很难。特别是1998年联邦政府的清晰法案出台后,即便魁北克独立公投通过,魁省也已经不能单独宣布独立。尽管魁人政团和魁人党对这一法案的作用有着自己的解释。
关于15年前那场公投,在许多人心里,重要的也许不再是结果,而是对民众高涨的爱国热情的记忆。Daneil Johnson说,他很难忘记7万多加拿大人在公投前夕从加拿大各地赶来,到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广场集合支持统一。在那个期间连航空公司都主动对来魁北克支持统一的人士提供优惠价格。加拿大人的爱国热情,当然也有魁北克人的独立热情,在那一个时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就这样被创造了。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5001) |  收藏
2010年10月27日 12:56:19

魁北克的稀土和法语问题

10月26日的Lapresse报财经版报道了魁省准备开发稀土资源的消息。在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的大背景下,魁省找到稀土资源无疑是魁省经济的又一福音。
这篇报道说,今年一月,魁省Rosemere的小型勘探公司Midland接到日本政府的一家公司的来信。这家日本公司感兴趣的是Midland在魁北克找到的稀土矿产资源。Midland的稀土矿位于魁省北部,靠近纽芬兰与拉布拉多边界的Strange湖一带。在这一名为Ytterby的项目中,日本国有的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JOGMEC人拥有50%的股份。JOGMEC公司是专门负责协助日本政府寻找海外的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公司。在Ytterby项目中他们投资了270万加元,投资期为三年。Ytterby项目主要是钇,镥,钪等所谓稀土元素中的重金属。根据JOGMEC的新闻稿,这个地区的稀土储量达到5200万吨矿石,平均含量1.3%,包括4处矿区。JOGMEC在1993年到1995年还专为提取这一地区的稀土开发了专门的技术。Midland原本主营方向是金矿勘探。他们是看到Strange湖的稀土矿前景后才转到这里来的。如今他们已经划出一片大约上百公里的地方并预计从明年开始钻探。
实际上最早开发Strange湖稀土矿产资源的是Quest公司目前没有海外合作伙伴。不过该公司表示已经有日本和韩国的厂商找他们合作。就在这个星期,Quest宣布获得来自美国机构投资者的5200万加元的融资。他们计划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开工生产,预计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5亿到2.4亿加元,年产23000吨精矿石,可以占到世界产量得20%。
除了Quest 稀有矿物公司,Midland,在魁省还有位于Temiscamingue的Matamec公司也有自己的稀土资源储备。这三家公司都是多伦多上市公司。
在北美,如今没有一座正在开工中的稀土矿。美国加州的Molycorp矿预计2012年可以恢复生产。
Strange湖一带准备开采稀土矿的消息无疑让魁北克人兴奋。魁北克这片土地矿产资源的丰富在加拿大各省中可以说是非常突出。法国人几百年前开拓的这片比他们本土大几倍的土地实在是一块宝地。在魁北克北方那些看起来冰天雪地的地方,却供应着魁北克绝大多数的电力,其一处有一处的矿藏又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写到这里想扯几句和题目不相关的话。也是26日的英文公报A21版有一篇长篇报道,讲的是蒙特利尔岛的英语化问题。报道说由于法裔富裕阶层开始搬离中心区,越来越多双语人士的出现,同时也由于移民的增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蒙特利尔岛正在越来越英语化。这已经引起了坚决主张法语优先的魁人党的担忧。他们希望能采取措施遏制这一已经发生的趋势。不过公报这篇报道的作者认为,蒙特利尔岛上已经发生的这个趋势大概很难遏制,除非魁北克想把自己孤立起来。
语言的问题从来是魁省政治的焦点。从根本上来说这涉及到法裔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现今的世界,英语不仅是通用的国际语言,也是英语文化统治这个世界的基础。正因为此,笔者支持任何打破这种语言统治的努力。只不过笔者想说的是,用强迫的办法远不如用引导的办法。
很多法裔人士都说,他们的法语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既然如此,法裔魁北克社会为什么不能对法语展示更大的自信?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因为法语的优美而主动学习法语?为什么不能为更多的新移民提供在工作中学习法语的机会,而不是以虚伪的双语条件限制他们在这里的就业前景。回到我们的主题,魁北克实在有太多的东西值得魁北克人骄傲。这里有广袤的森林,丰富的矿藏和水资源,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魁北克人本来可以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这个世界,对待外来的移民,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呢?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053) |  收藏
2010年10月27日 07:11:25

魁北克的塞林格:Rejean Ducharme

10月26日星期二,终于结束了期中考试季节,有闲心写的闲杂的事情。今天的Gazette报提到一位魁北克文化名人,有着魁北克的塞林格之称的Rejean Ducharme。
塞林格是以“麦田守望者”和隐居生活著称的美国作家。Rejean Ducharme则也在蒙特利尔隐居了将近40年。根据他1966年的作品 L'Avalée des avalés 改编的1992年电影Leolo后来被时代杂志评为全世界100部经典电影之一。这部小说也被提名竞选当年的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Rejean Ducharme 1941年8月12日出生于魁省小镇Saint-Felix-de-Valois。年轻时在蒙特利尔理工学习过6个月。他当过空军,去过北极,还在北美大陆进行过长途汽车旅行。
Ducharme的成名作L'Avalée des avalés(翻译成 难以下咽)描写了一个性格叛逆的女子悲剧的一生。不过相比塞林格的成名作,这部小说远没有那么成功。光看内容介绍,我就没有太大读下去的兴趣。Ducharme后来又写过几部作品,还获得过包括加拿大总督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塞林格在麦田守望者之后却几乎完全隐退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060) |  收藏
2010年10月27日 06:34:44

Communoloft:给小公司提供的写字楼

10月26日,湿润又不那么冷的一天,今天的Gazette报财经版介绍这样一个公司。一家专为新公司,小公司提供可供短期出租,小空间,佩带办公家具的办公室。这正是我在国内找了很久的。深圳我们现在的办公室附近实际上有一个香港人经营这样的业务,不过他那里的价格还是有点高。
Communoloft现在提供的价格是500块钱另外加税,125平方英尺(12平方米),外加家具,VoIP电话,互联网,公共厨房,会客室等服务。最短可租3个月。其实这个价格和深圳那家公司差不多一样多。所以我觉得那家还是贵了一些。不过深圳的房价也比蒙特利尔要高呀。
Communoloft第一个开放的办公室在St. Patrick街上一处旧纺织厂的厂房,我大概知道位置,就在Lachine河边。另外一个拥有13间办公室的新场地下星期在Rosemont那边开始提供出租。他们的目标是在明年内在蒙特利尔设立12处办公地点。
作为对照,Communoloft的经营者另外拥有的专门写字楼ComplexeDompark的出租价格是1600平方尺起租,每平方尺12加元,需要3年合约。这个价格显然要贵得多。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2851) |  收藏
2010年10月18日 10:54:16

从Andre封圣看魁北克人的信仰


10月17日星期日,天主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册封蒙特利尔圣约瑟夫大教堂创建者,Andre Bessette神父成为圣人。许多虔诚的天主教徒凌晨4点不到就守候在圣约瑟夫大教堂的大屏幕电视前一起观看了册封仪式。
教宗在当天的致辞中提到Andre神父出身低微,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他懂得信仰的重要。他说:“身为蒙特利尔圣母中学的守门人,他一生做了许多好事,尽一切努力去帮助那些请求帮助的人。”
如今,蒙特利尔的地标之一,位于皇家山北麓的圣约瑟夫大教堂是由Andre神父在1904年创立的。这座大教堂的雄伟相信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印象深刻。从创立之时的一间小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里面有Andre神父及其后来者几十年不懈努力的见证。在这座教堂里,我们还能找到中文的宣传材料。上面写道,Andre神父深信,圣约瑟夫希望在皇家山有一个家。
Andre神父1845年8月9日出生在魁省的St-Gregoire-d’Iberville小镇。他在12岁就成为孤儿,很小就到美国东北部的纺织厂做工。1870年他正式加入圣十字修道会,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助人事业。在身为圣母中学守门人期间,他帮助许多慕名而来的病人向圣约瑟夫祷告,并神奇般治好了许多病人。他为人谦虚,总是把所有的功劳都说成是圣约瑟夫的。1937年,他以91岁高龄辞世。在他身后,成千上万的信徒开始向梵蒂冈请求加封他为圣人。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神迹的确认,梵蒂冈终于圆了这些信徒们的梦。
在与Andre神父有关的众多事迹中,有两件被教廷确信为神迹。一件是1958年他帮助美国商人Joseph Audino成功战胜癌症康复。另一件是1999年一个魁北克男童在头部撞伤后向Andre神父祷告,终获治愈。
天主教册封圣人有着自己严格的程序。Andre神父是加拿大第11位天主教圣人。蒙特利尔的共同奠基人Marguerite Bourgeoys也是圣人之一。著名的白发修女会(Sœurs Grises,)创办人Marguerite d'Youville则是出生在加拿大的第一位圣人。
魁北克能接连出现天主教的圣人,充分说明了这里天主教的影响。这一点从蒙特利尔众多带有Saint的街名,随处可见的天主教堂就很容易看出。也正因为如此,魁北克才成为北美文化最为特殊的一块地方。这份特殊不仅仅是法语,也是这里的天主教文化。法语和天主教文化凝聚了法裔加拿大人,但是同时在历史上也束缚了法裔的工商业发展。魁北克现代史上著名的“静静的革命”其革命对象正是天主教保守文化。在那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针对的对象都是天主教会。Jacques Feron的“Papa Boss”还有Gerard Bessette的“Le Librarie”都是典型代表。
不过,今天的天主教会早已风光不在。天主教会自身经常陷入一个又一个丑闻中。同时信教的人数也减少很多。笔者曾经参加华人服务中心举行的与本地青年交流的一个活动。关于信教的问题,那些参加交流活动的学生们说自己已经很少进教堂了。即便去也是和父母一起去做做样子。想想也是,要想吸引iPhone一代的年轻人进教堂,这的确很不容易。相对来说,新移民阶层成为各类教会极力拉拢的对象。在圣约瑟夫大教堂,那些一步一跪去朝圣的人中好多是拉美或菲律宾人。而笔者的朋友中有不少也在这里加入了基督教会。笔者自己刚到蒙特利尔不久,就和一对传教的亚美利亚夫妇交往了半年。
说起信仰,宗教并不是唯一的信仰。政治也可成为一种信仰。在蒙特利尔,持与主流思想相另类的政治倾向的人不在少数。上个星期在UQAM和康大的校园公告栏上,笔者同时注意到一条电影放映消息。放映的电影讲述的是1980年代非洲小国布基纳法索的领导人Thomas Sankara的故事。Thomas Sankara是有着非洲的切格瓦拉之称的著名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20年前的10月他被暗杀身亡。一个激进的非洲共产主义者在魁北克找到自己的知音,你觉得奇怪吗?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4016) |  收藏
2010年10月12日 05:04:29

法国唯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aurice Allais去世

10月11日星期一,感恩节,今天三名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炉,但却有一位老得主去世。
据新华网报道,法国高教与科研部10日宣布,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9日去世,享年99岁。
    阿莱1911年5月出生于法国巴黎,曾在巴黎工学院就读,毕业后进入国家矿务局工作。1943年,阿莱在任巴黎矿业文献和统计局局长期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研究》,1947年又出版了《经济与利息》,从而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1948年后,阿莱辞去了行政职务,全力投入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货币理论和风险分析的独创论文,并多次获颁法国各类荣誉勋章。阿莱1988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原因是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作出了系统阐述。
    获悉阿莱去世的消息,法国总统府10日发布公报表示悼念。公报历数了阿莱在经济学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表达对失去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惋惜之情。
    另据Lapresse报道,阿莱还出版过多部有关全球化和欧洲问题的著作,包括“欧洲建设的错误与死路” (1992),“欧洲面临的新斗争”(2003)等。费加罗报认为阿莱是一名自由社会主义者。

类别: 名人 |  评论(0) |  浏览(2911) |  收藏
2010年10月12日 04:44:01

从蒙特利尔地铁车厢合同看西方的民主

10月11日,感恩节,晴,刘晓波先生获得本届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他坚持在中国宣传西方民主的观念。LaPress报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中写明他在中国的入狱是因为他在中国大陆参与宣传推翻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刘晓波先生留在中国大陆坚持自己信仰的勇气可嘉,但是他宣传的东西正确不正确却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学期我选上的一门国际关系课上个星期正好讲到西方的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的理论。老师在讲述时特别提到虽然二战以来西方主要所谓民主国家间地的确没有战争,但是在那些向民主转型的国家里却非常容易发生战争,其典型例子就是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按照这种说法,如果中国大陆如愿向刘晓波先生和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委员会的专家们那样走向“民主”,谁会为千百万中国人可能因内战而死亡,而流离失所负责呢?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所谓摩根索六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要以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另外一门经济学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你们真正关心那些生产iPhone的中国厂家前一段自杀的十几名工人吗?”学生们嘻嘻笑着说不太关心。既如此,做个不一定恰当的引申,我们能够相信西方社会真正关心中国的民主事业吗?
民主的形式好实现,民主的精神却不好落实。魁北克该算是一个成熟的西方民主社会。可是上个星期魁省政府未经招标就宣布授予庞巴迪阿尔斯通联合体蒙特利尔地铁车厢合同的新闻却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民主社会产生怀疑。重大合同招标是国际惯例,魁省民选的政府却不按惯例坚持将这么大的合同交给本地厂商。他们的出价竟然比竞争的西班牙公司的出价高出80%以上。一贯叫着没钱的魁省政府没有钱为蒙特利尔延伸地铁,兴建新的通往南岸的大桥,却能拿出十几亿支付给一家本地公司。有人说,这笔钱归根到底还是魁北克人拿了去,最后还是会还给魁北克社会。可是人们要问,是哪些魁北克人得了这个好处?为什么他们可以获得这个好处?本地英文公报上周四的社论中说,魁北克政府也许在这个合同发放的事情中没有获取金钱的利益,但是政治利益却一定是有收的。君不知,即将开始的一场新的补选就发生在庞巴迪许多员工聚居的选区。魁省政府是在拿普通纳税人的钱讨好一小部分能给自己带来回报的选民,或者说是那些能够投票给自己的选民,能够给自己政治捐款的大公司。民主的实质在这里并不是全体人民当家做主,而实在是一部分有左右选票去向的人做主。说到底这也是一种腐败,是钱权交易的另外一种形式。其后果也许不是那么直接,但可以想见西班牙政府今后一定会找机会“投桃报李”。而受到保护的庞巴迪的竞争能力长久看终于会下降。上个星期报纸上又在讨论魁省中学男生的高辍学率问题。从庞巴迪这个例子看,如果反正能有政府罩着,努力学习在魁北克有用吗?
如此看来,即便是如魁北克这样的成熟民主社会的民主制度仍然有改进的余地,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方式逐步向民主过渡又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一定要全盘立刻照搬人家的方式呢?我实在无法理解刘晓波先生的偏执。在我这样的小人物看来,再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能让中国人民百年难遇的和平发展的局面受到破坏。依靠外国人来羞辱自己的国家,实在也谈不上中国知识分子看中的气节。
哈珀总理也就刘晓波先生获奖这件事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呼吁。其实在笔者看来,如果加拿大政府能多花一些力气让在加拿大的100多万华人对于自身的民主权利有更多的认识,这比什么都更能促进中国,乃至加拿大的民主进步。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2899) |  收藏
2010年10月03日 12:20:59

一位魁北克朝鲜战争战俘的故事

10月2日,多云,今年10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的纪念。在凤凰网最近为此推出的不少相关视频节目中,有关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蒋庆泉老人的那段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忘怀。当年在战斗中高喊向我开炮的蒋庆泉后来受伤被俘,在美军战俘营中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后最后坚决要求返回中国大陆。但是由于被俘这段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政治上不那么正确的事情,归国后的蒋庆泉老人隐姓埋名在乡村度过了近60年的生活,一直到最近当年的战友找到他,家人和乡亲才知道身边这位老人的不一般的过去,昔日的英雄终于找回属于自己的光荣。
蒋庆泉老人的故事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在本地英文公报上看到的另外一个有关朝鲜战争战俘的故事。不过这一回的主人公是魁北克人,他当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1951年,17岁的魁北克市小伙子Paul Dugal随加拿大皇家陆军驻魁省Van Doos的22团赴朝参战,不过那时他冒充自己已经19岁了。1952年6月23日,上等兵Dugal率领一小队士兵参加了一次战斗。当时他携带一支美式步枪,带有2匣子弹和若干手雷。开始的时候他们进展很顺利,但是等到了志愿军战壕前不到5米的地方,突然遭到志愿军火力打击。Dugal两侧大腿,胳臂,背部和臀部,头部中弹,陷入昏迷,并暂时失明。他成了志愿军的战俘。有40名加拿大士兵参加了当天那场战斗,1名阵亡,5人受伤,2名失踪,其中一人就是Dugal。
在公报的文章中,Dugal事后对朋友说起中国人救了他的命。他在战俘营中受到了良好的对待。志愿军还和他讲起了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在战俘营中,Dugal说自己没有向对手泄漏己方的情报,还积极搜集了同在战俘营的31名其他己方被俘人员的资料,并躲过检查藏在鞋子里带回了联合国军一方。战后他为此行为获得了英帝国勋章。
Dugal也说他的战友当时没有积极寻找他的下落,其中一名担架员还谎报他已经死了。他在魁北克的母亲也接到了儿子战死的消息。不过十个月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Dugal成了战俘交换中第一位受到释放的联合国军士兵。后来成为加拿大军队最高首长的Jean V. Allard将军在板门店欢迎了Dugal的归来。被一度当做英雄的Dugal回到魁北克后只得到了区区100加元的抚恤金,还是Allard将军后来帮他在蒙特利尔一家为军方服务的电子厂找了一份工作。战后,Dugal娶了妻并生了两个儿子。但是Dugal后来的生活并不很幸福。他的太太在两个儿子只有6岁和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小儿子在14岁的时候自杀身亡。他的大儿子多年以前也同父亲脱离了联系。晚年的Dugal一个人在魁北克市的老人公寓靠退伍津贴生活,非常孤独。今年4月20日,他在医院去世,享年77岁。
关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战俘,定居蒙特利尔的著名华人导演王水泊先生(他的作品曾经入选199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2003-2005年的作品“他们选择了中国”追访了那些战后选择留在中国,后来又回到美国的20多名美军战俘的故事。相比Dugal的故事,这些曾经的“叛国者”们回国后要凄惨得多,他们至今也没有获得思想意义的解放。因为显然他们也是“政治不正确”的代表。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只有中国强调意识形态。西西河上一位朋友最近写纪念激光器诞生50年的回顾文章,开篇就提到最早获得激光器专利的GORDON GOULD当年如何因为年轻时亲近共产主义而受到美国政府的歧视待遇。
在朝鲜战争中,加拿大军队一共派出了26791人的三军部队,其中战死516人,受伤1042人,被俘32人。至今,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念碑在加拿大仍有不少。Verdun地铁站附近不就是有一座?正因为此,每年为是否也像本地人一样戴罂粟花标记纪念战死加拿大军人这件事,总让我很纠结,毕竟他们的对手曾经是我们。
Gazette的原文链接
http://www.montrealgazette.com/life/Search+Soldier/3289969/story.html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114)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5:05:30

因中国元素而兴旺的魁北克边远小镇


9月25日的La Presse报登载了记者Hugo Fontaine采写的反应魁省东北边远小镇Fermont因为中国市场因素而重新兴旺起来的故事。巧的是,笔者在网上查询采购Fermont出产铁矿石的中国公司消息,正好看到一个多星期前,Fermont出产的铁矿石经过100多天的长途跋涉,刚刚在17日到达武汉的武钢工业港1号码头。
湖北方面的报道说,首批运送回国的武钢加拿大CLM公司Bloom Lake铁矿的自产优质铁精矿,总重约16.52万吨,品位高达66.5%,杂质含量极低。自当地时间7月27日从加拿大魁北克七岛港启航,经过1个多月的海上运输,于9月9日顺利抵达宁波北仑港。经过装卸,铁精矿由远洋货轮换乘至万吨级别的“小”船。其中“禾海号”装载量约为7080吨,率先于9月11日离开北仑港,由吴淞口进入长江航道,经过100多小时的运输,先期抵达武钢工业港码头。武钢加拿大CLM项目是武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权益矿项目,自去年7月20日正式交割以来,仅用一年时间,首批权益矿正式运抵武钢。这是武钢海外铁矿石资源开发项目中见效最快、投资最省、收益率最高的项目。据悉,另外4船约67.64万吨的武钢加拿大CLM项目权益矿正在海上航行途中,也将陆续抵达国内,预计全年共有280万吨加拿大CLM项目权益矿运回国内。这不仅会为武钢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也将为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增加新的话语权。
中国方面看重的是资源的获得,在魁北克,人们看重的是一个北纬53度上一个边远小镇的复兴。La Presse的文章写道,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开发之后,差不多35年之后,蒙特利尔Consolidated Thompson (CLM)公司在这里终于开设了第二座铁矿。位于Bloom湖边的这座铁矿从今年年初开始开采,预计年产量可以达到1600万吨。该公司同时预测今后5-6年内,他们的年产量还可以达到3000万吨。公司总裁Richard Quesnel说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北美最大的铁矿石公司。不只CLM,在魁北克和拉布拉多邻近的这一铁矿石富集的地区,如今还有ArcelorMittal, IOC,Mines Wabush等多个铁矿公司都在准备扩大生产。如今铁矿石的价格是120美元一吨,差不多是十年前的6-7倍。
铁矿的复兴直接带来了邻近的Fermont乃至400公里以南的七岛港市的兴旺。Fermont是魁北克在北方仅有的几个人口较多的城镇之一。这座小镇以瑞典风格的楼中城(mur-ecran)出名。为了渡过那里7个多月的寒冬,当地人建造了长达1.3公里的5层高的大楼,里面设有商店,邮局,政府机构,医院等,整个冬天人们可以不用离开这座大楼。如今,在这里排队购物的CLM铁矿的工人又多了起来,当地人的生意因此好了许多。CLM公司在当地如今雇有200名长期员工,还有另外500多合同工。为了容纳这些工人,CLM正在Fermont兴建新的住宅单元。所有这些工人每月都只需要工作14天就可以,另外的时间他们可以离开Fermont回老家,也可以留在当地。
对此,当地的政府和商家都希望能让这些工人能更多地在当地定居下来。镇长Lise Pelletier说他们正在努力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建设新的住宅,包括老人公寓和福利房。不管怎么说,相比2000年时期的萧条,这座拥有2800多居民的小镇已经彻底焕发了生机。CLM新铁矿的开发让这里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Richard Quesnel估计Bloom湖边的这座新铁矿至少能开采30年。在不远处的Saint-Hilaire山,他们还已经购买了另外一座储量和这里差不多的铁矿。
当萨斯卡切温那边刚刚传来中石化准备和必和必拓就收购那里的钾盐矿展开一场资本恶战的时候,一个加拿大东部的偏远小镇已经由于中国市场,中国的资金,恢复了活力。还有什么比这能说明中国的投资对加拿大的好处的?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475)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3:49:07

David Brooks和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

9月26日星期日,雨,注意到David Brooks是因为本地英文报纸转载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10/08/24/opinion/24brooks.html?_r=1&ref=davidbrooks

这篇文章从讲述18,19世纪英国女作家Fanny Burny晚年因为患乳癌要做手术却不能麻醉的痛苦挣扎说起,批评美国那些无端指责奥巴马是穆斯林的美国保守派心智不成熟。文章写得非常精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一遍又一遍阅读这篇文章,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堪称经典

“Burney's struggle reminds one that character is not only moral, it is also mental. Heroism exists not only on battle field, but also inside the head, in the ability to face unpleasant thoughts. ”

关于David Brooks的背景和政治思想,维基百科有很详细的介绍。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杰出的OP-ED作者,纽约时报才成为美国第一大报。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599) |  收藏
«345 6 78910» Pages: ( 6/18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