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4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 2024 - 4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0年09月27日 03:25:47

加拿大的几家电信分析机构

9月26日星期日,雨,能成为电信业的分析师一直是我的愿望之一。不过我对电信分析的定义更多介于政策分析,而不是市场上多数的资本市场分析。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哪家机构是我真正佩服的电信分析机构。
前一阵子看一篇分析加拿大电信市场的新闻,里面提到了几个加拿大的电信分析机构,记录如下

Seaboard,  http://www.seaboardgroup.com/main/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加拿大领先的技术分析机构

Canacord Genuity  http://www.canaccordgenuity.com/EN/Pages/default.aspx  投资银行,覆盖电信领域

MacDougall, MacDougall, & MacTier , http://www.3macs.com/3macs/en/home,投资银行,覆盖电信领域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679)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3:06:07

温哥华市长是白求恩的远房亲戚

9月26日星期日,雨,整理最近抄录的法语单词和报纸摘要的时候,看到自己曾经记下这样一段话:

“我不认为加拿大人比中国人更懂得白求恩大夫带来的中加联系的紧密程度。”
“I donot think Canadians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connection that the Chiense have to Canada because of Norman Bethune。”

说这话的是现任温哥华市长,中文名字叫罗品信的Gregor Angus Bethune Robertson。他的祖母是白求恩医生的姑表兄妹。他是在不久前访华之后做出这一表示的。而让他深受触动的正是每个普通中国人对白求恩大夫的深厚感情。

我曾经采访过安省白求恩纪念馆的馆长,询问过他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的家族情况。当时那位馆长说白求恩医生在加国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了,在报纸上看到能说出这样话的白求恩的亲戚政治家,感觉还是很欣慰。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760)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2:48:07

越南女歌手胡玉荷 Ho Ngoc Ha

9月26日,星期日,雨,这是欠了许久的债,一直答应和我交换语言的那个越南女士伍霞去看看这个越南第一女歌手的视频,今天终于找到时间去兑现承诺。
我和伍霞是交换法语和中文,不过顺便我也可以学一点越南语。现在我会用越南语说你好,说这个多少钱,还曾经会说12345,不过我是记得这个5 的发音的。越南字虽然用法语字母标注,不过有些东西还是中文的发音,那天我看他们的字典,那个字典两个字的发音就和中文一模一样。
越南和中国是邻邦,越南文化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由于同是社会主义转型的国家,两国的现代史互相连接,当代生活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自从认识这个伍女士,多少让我对越南有了更多的印象。其实,以前学法语的时候,也有过几个越南同学。还记得一个越南来的女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越南的塑料钞票。不过当我试图同她讨论一下越南的政治现状,她却毅然决然地问我,为什么要讨论政治?
说回到这个胡小姐,我几次想将她的中文名字写成胡婷玉,似乎这个名字感觉更好。在Youtube上找到她的几首歌,她的长相有混血的痕迹,她的嗓音有点像徐小凤那样,不过更尖一些。几首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3vxKsCyXg&feature=related

胡玉荷,1984年11月25日生于越南顺化,现在居于胡志明市,毕业于越南军队艺术学校。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5892) |  收藏
2010年09月20日 21:47:57

“弱势政府”与“强势政府”

9月20日星期一,晴,正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魁北克的页岩天然气开发是一个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9月17日,包括六名前魁省政府环保评估机构BAPE成员在内的一群环保专家发表公开信表示在页岩天然气开发这个问题上,政府给BAPE进行独立评估的时间只有短短五个月,BAPE很难做出公平的评估。这些专家举例说圣劳伦斯河海湾近岸烃开发项目的环保论证从2004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六年,预计还要一年才可以结束。
天哪,一个开发项目光环保论证就要六七年,这在见惯了中国大陆日新月异建设成就的我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环保人士最担心的是页岩天然气开发会破坏圣劳伦斯河南岸的环境,影响那里的农业发展。英文公报专栏作家Henry Aubin在他9月16日的文章中列举了开发页岩天然气不好的一面:第一,本地开采天然气势必让本地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魁北克人会失去改用非碳氢能源的动力,制造更多的温室气体污染;第二,本地能产天然气,魁北克人对于节能会更加没有动力;第三,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动力也会大幅降低。第四,省政府和地方的关系变坏。
另一方面,开发页岩天然气也有有利于魁北克的一面。首先,充沛的天然气资源可以降低魁省对于石油的需求,间接降低魁省的温室气体输出;第二,为本地制造7500个以上工作机会;第三,每年为省财政提供2.3亿加元以上的收入。
魁北克石油天然气联合会主席Andre Caille在这次能源大会上发言时指出页岩天然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资源,现在从页岩中提取天然气的技术已经成熟,成本已经可以接受。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世界上许多地方缺乏能源的现状。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已经承诺向其他国家输出这一技术。页岩天然气的开发仅在美国就已经有2万多口油井。对于民众担心的水污染问题,Caille则表示当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他所在的魁省石油天然气联合会下属有18家公司已经准备在魁省从事开发页岩天然气。
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社会集体的利益,效率与公平之间做出选择,无论对于任何时代负责任的政治家,相信都是一个难题。强势政府可以不考虑或者少考虑反对声音,按照公认的道理做出选择。这正是当前中国大陆政府的写照。弱势政府则必须要寻求和反对者的妥协,哪怕这些反对者只是少数,哪怕政府认为自己很有道理,哪怕一件公认的好事迟迟做不成。这一次,魁北克政府希望自己成为强势政府。省自然资源部长Nathalie Normandeau就说:“在魁北克,反对已经成为一种行业。魁北克人厌倦了没完没了的反对,政府要做的大胆推进的同时保持谨慎。政府不想和绿色和平者们浪费时间。”
魁北克市新的冰球馆建设项目是另外一个例子。地方政府,本地的国会议员都希望能促成联邦政府投资,帮助魁北克市兴建新的冰球馆,以让魁北克市能够迎回自己的NHL球队。投资体育场馆,发展本地经济,这很自然的逻辑这回在这里却行不通了。反对者们说凭什么让纳税人为一部分人的娱乐和生意去投资。球迷,球队,受益的地方政府难道自己不能投资吗?在这样的反对声浪下,哈珀政府最终没有同意进行投资。他们担心的是其他各地地方政府群起效尤。
哈珀政府奉行的是典型的小政府的政策。在魁北克,其实政府干预经济并不鲜见。上个星期,魁省政府旗下两个企业投资机构SGF和Investissement Quebec宣布合并。魁省经济部长Clement Gignac表示这一合并每年可以为政府节省1000万到1500万的经费。六十年代寂静革命之后诞生的SGF和1998年创立的Investissement Quebec每年投资预算高达9000万加元,一直以来就是以为魁省企业提供政府资助为己任。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3768) |  收藏
2010年09月14日 12:02:57

第一节政治课

9月13日星期一,雨转晴,今天晚上上了我在北美的第一堂政治学课。这学期我选的是国际关系。从上中学起就想去研究这个方向,来到加拿大还试着去申请政治学的研究生,可惜我这毫无基础的人没有被人家录取。这次从本科念起,终于有机会去学习这门课。可是这第一门政治课,却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教这门课的Schofield教授说自己教这门课已经有十多年了,他自己研究的方向是印巴关系,战争政治。不同于我上的两门经济学课的外国人老师,这位教授的英语语速奇快,不用扩声设备就对着一个诺大的阶梯教室上课,2小时内除了中间休息10分钟几乎一直在讲。讲授过程中还要引经据典,引述大量的人名,大量的例子,让我突然对这门课拿到好成绩产生了怀疑。加上这次课前没有预习,很多时间就更不知他在讲什么,尤其是他在问问题的时候,人家在回答,我却连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搞清楚。
不过我自己的史地知识还是比较扎实,这点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人名用英文念起来,我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今天的课主要讲的是国际关系学的起源,研究方法。一点收获如下
Kellogg-Brand协议,内容是签约国直接不要发生战争,据说几十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协议,但是无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未能因此避免。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如云,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如钟表。前者看得到,摸得着,却把握不住。
中缅关系中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在政治学中是一个典型.
政治学者完全可以像自然科学学者一样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充满自信。
我们无法在自然中证实因果关系的的确存在!
欧洲的历史是权力平衡的历史,中国历史却不然。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就是维持一个分裂的欧洲大陆。
法国没有那么美好。历史上法国血腥兼并了无数的小国,才有今天的法国。欧洲历史上有400多个国家彻底消失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984) |  收藏
2010年09月13日 11:50:58

“不受欢迎”的工会

9月12日星期日,阴,上个星期有两条和工会有关的新闻。先是魁省高等法院判决加拿大公共行业雇员工会301分部在一起集体诉讼案中败诉。60名蒙特利尔市民起诉这些工会工人在2004年12月,在大雪已经将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滑冰场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和市政府的矛盾就拒绝扫雪,导致许多市民在冰天雪地中出行受伤。另一条新闻是9月10日星期五,加拿大公共行业雇员工会375分部的850名蒙特利尔港口工人同资方代表达成临时劳动协议。新协议有效期四年,并追溯到2009年1月开始执行。协议内容除了涨工资,改善工作灵活性,还包括了自愿退休的选项。此前由于劳资冲突,这些工人在今年7月一度被雇主阻挡在港口以外。后来经过政府干涉,蒙特利尔港在瘫痪一个星期后终于恢复运作。
工会在加拿大人的眼里似乎是一个负面的词汇。这一点从许多新闻网站上关于工会的新闻后面的评论,报纸的读者来信中可以清楚看到。比如CBC网站上面那条港口工人工会同资方达成协议的那条新闻后面就有读者这样写道,“在我有生之年我不相信他们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在许多读者评论中,工会被描述成一个贪婪,自私的组织。对于我们这些新移民来说,一来加拿大,就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从事许多普通工作的工会工人可以拿令人想不到的薪水。比如有报纸报道公交车的司机年薪可以高过许多资深工程师。不仅工资高,工会工人们还经常罢工。笔者来蒙特利尔的这几年就经历过公交公司的长达一周的一次罢工。去年冬天渥太华公交工人的罢工甚至长达几个月。前不久最后被成功避免的建筑工人罢工事件中工人们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因天气导致的停工不能周末加班补回。所有这些都让那些手持高学历,却只能拿最低工资的新移民们感慨不已。列宁说过:“一个工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凭借国际歌声熟悉的旋律为自己找到同志和战友。”一个新移民的工人在魁北克,在加拿大,还能找到他们的战友吗?
是什么让一个原本为底层工人谋福利的工会组织成为西方社会的众矢之的?这是一个自从笔者来到魁北克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历史上工会在提高工人劳动待遇和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工人的最大对手不再是资本家,而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工人,外来移民。工会工人已经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在西方的现有选举体制下,拥有庞大选票资源的工会成为任何一个政党不敢得罪的力量。工会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统治力量的一部分。这大概正是工会虽然形象差,但是却依然无可取代的原因吧。
上周五的本地英文公报一篇社论说,相比以往,工会已经有了进步。比如今年夏天,蒙特利尔的市政工人主动加班延长喷泉开放时间。这让笔者觉得有点悲哀。公众对工会的期待已经降到如此之低。这让我担心中国大陆刚刚兴起的独立工会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发展到这个样子。显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573) |  收藏
2010年09月09日 10:53:17

开学和买书

9月8日星期三,今天是1760年新法兰西战败的历史纪念日,今天是犹太历新年,第5771年。
今天也是我新的大学生活的第二天。这学期我要在Concordia大学学经济,还要在UQAM学法语。时隔多年,重新回到大学校园,自己又称为那许许多多匆匆忙忙擦身而过的学子的一员,心里感觉很兴奋,甚至有点当年第一次进大学校园的感觉。
第二次进校园,要解决的是自己多年心中的疑惑,要为自己的生意找到新的方向。不同于那些青年学子,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求学欲望也更加强烈。正因为此,看到那些只带一支笔就走进教室的小孩子们,看到那些在课堂上不断摆弄手机,iPad的同学,总觉得有点不安。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和这些本地出生的年轻人竞争,不知道自己最后到底能拿几分走出校园。
昨天是开学第一天,一早8点45分就有课,不过因为是第一天,老师很快就把我们放了。下午的课也是差不多,基本就是讲本学期的规划。于是全天的主要工作差不多就是要解决课本的问题。在北美念书,课本费用是大问题。我选的4门课,全部书买下来要400多加元,合人民币3000块钱。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西方社会为什么把教材弄得这么贵?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知识垄断。而且据说出版商每年动员老师换教材,他们也动不动就更新教材,逼得学生每次去买新书。这也是非法复印地下生意火爆的原因。
昨天前后进出书店两次,看到从楼下排到楼上的长队,终于没有鼓起勇气去排队。今天赶了个早,趁书店刚开门先买了3门课的书。由于我买书买的晚,没有买到可以租的书。背着厚厚重重的书,心里还在合计到底划算不划算。要知道一般中国人,似乎像我这样直接买原版教材的不多。根据我的计算,以那本微观经济学为例,书的价格包括网上作业库在内是114元。考虑到学期末我可以卖旧书,我实际支付的成本大约是90元。如果我能租到书,全部价格是大约50元。如果我选择电子版,那么书连作业库是75元,这个没有办法卖旧书,所以我实际支付还是75元。电子书的缺点就是看起来不够方便,或许有一部iPad会比较合适。如果我选择二手书,连作业库我需要支付也是70元左右,这不是书店卖的二手书,那里的二手书要80多。这个二手书还不一定是老师要求的版本。最后一种选择,如果我买盗版书,加上作业库,我至少也要付60-70元。所以,综上,我多付了20-30元来拥有一本印刷版的书,自己学得可以更方便,也希望3个月后的成绩对得起这3000块人民币书钱。
开学的感受还有,侧身那些年轻人中间,自己也似乎年轻一点。不过,这里的每一堂课,同学全部不同。我选得两门经济学课,中国人很少。期末的成绩,我到底能超越多少这些异族的同学,心里忍不住还是忐忑。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3598) |  收藏
2010年09月08日 01:03:40

在圣丹尼街吃马肉

9月7日星期二,多云有雨,在密西根大学做博士后的昔日同学趁劳工节长假期来访,做兼职导游之余,我也终于有机会趁机完善一下一个萦绕脑际一个夏天的设想,那就是设计一条蒙特利尔本地游的路线。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能更深入了解我们所在的这所城市。对于蒙特利尔这样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在这里谋生,而不去了解有关这座城市更多的东西,岂不是很可惜。
一切开始于圣丹尼街一家名叫Chez Chose的法国餐厅。都说蒙特利尔是一座充满法国风情的城市,于是同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吃一顿像样的法国菜。到哪里去找一家合适的法国餐馆呢?无论旧港小巷里那几家法国餐馆,还是Gazette专栏作者Bill Brownstein在他的Montrel 24一书中描述的Mcgill街上的那家Holder,对我们来说都有点太高档。在我的印象中,Mont Royal街和圣丹尼街交汇那一带众多的小餐馆中一定有一家能满足我们要求的法国餐厅,而且那里也差不多是蒙特利尔最有法国风情的地方。
走过了一家又一家意大利餐厅,日本餐厅,还有葡萄牙餐厅,我们最后终于找到一家经营法国菜的餐厅。这是一个家庭经营的餐馆。我们刚一坐定,男主人就把作为菜单的黑板搬到我们面前。看到我们不明白,他一道菜一道菜给我们解释都是些什么东西。这里的菜除了常见的鸭子,兔子,海鲜,竟然还有一道马肉。令我吃惊的是,等到这道马肉端上来,竟然是完全没有加热的生马肉。服务生说他们在马肉中加了很多调料腌制,让我们放心吃。同学说日本也有一道生马肉刺身的名菜,还起名叫樱花刺身。这道马肉吃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只不过肉太冰凉,加上生肉导致的心理作用,让笔者的胃在那之后好久都感觉不太舒服。
在蒙特利尔能吃到马肉,这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法国文化特色。法国人吃马肉,和部分东亚人吃狗肉一样都是在英美文化中不被接受的。仅以吃为例,蒙特利尔还能找出好多有特色的美食。Saint Viateur还有Fairmont街的Bagel, Schwartz的熏肉,La Banquist的Poutin,都是极其有本地特色和加拿大特色的。更重要的是,在蒙特利尔这座移民城市,你几乎可以吃到世界各个主要地方的美食。上个星期,本地一家酒店举行了生蚝节,邀请世界各地厨师提供各种生蚝的吃法。除了各种各样的餐馆,At Water市场和Jean Talon市场琳琅满目的生熟食品业足够旅游者大开眼界。吃在蒙特利尔,实在是有太多选择。你看这是不是蒙特利尔的一大旅游优势?
除了美食游,在蒙特利尔还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历史游,文化游,建筑游,体育游,夜生活游等等。以历史为例,你可以在Maison St Gabria和老港了解17-18世纪新法兰西的历史;你可以在Sherbrooke街和Mcgill大学一带了解19世纪,20世纪初富裕资本家的生活,到Lachine运河一带了解当时的爱尔兰工人的生活和加拿大最初的工业,到St-Jacques街参观昔日的加拿大金融中心;你也可以到1967年世博会,1976年奥运会旧场地了解全盛时期的蒙特利尔;你还可以到今天的大剧院区展望21世纪的蒙特利尔。
前总督伍冰芝女士有一次在蒙特利尔说这座城市是加拿大当之无愧的文化首都。这话一点都没错。蒙特利尔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北美历史的缩影,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更是多元文化汇聚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背后,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挖掘,就像我们无意间吃到马肉一样。

类别: 美食 |  评论(0) |  浏览(3190) |  收藏
2010年08月30日 22:38:04

加拿大版的三轮车和网监局

8月30日星期一,移民到一个新社会,那些最令人惊喜的发现往往就是这个新社会与你所来自那个社会有一些类似的东西,这种发现往往会引起对比和思考。比如移民到魁北克的华人都知道,法裔魁北克人和中国人一样吃猪皮,吃猪内脏,吃鸭子。仅在吃这一点上,也是农业文化的法兰西文明还真和中国人有得一比。
那天从社区图书馆出来,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各骑一辆带着拖车的自行车。这种拖车不是我们常看到的汽车用的拖车,也不是那些用来带孩子的车,而似乎是专门给自行车用的载货的拖车,颇有点中国三轮车的味道。而且我注意到两辆拖车上还都写着“搬家”的字样和电话号码,看起来还真是用来运货的。不同于中国街头那种人力三轮车,我看到的这两辆三轮车要迷你一些,大概只有中国三轮车的一半大小,拉拖车的也是普通的自行车。车主更是两个运动型的年轻人,也不是中国那种明显的劳动人民。于是,同样是用人力三轮车拉货的营生,到了魁北克,到了加拿大,就变成某种不那么下里巴人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看到这两辆三轮车的那一天,本地的英文公报商业版登了一篇也是有关三轮车的文章。不过这是价钱赶得上一辆电单车的豪华三轮车。从公报的文章和图片看来,和我看到的自行车拖车不同,那里的才是真正的三轮车,而且是载货载人的箱子在车把手的前方。小一点带两个孩子没问题,大一点甚至可以搬冰箱。这种车据说是最早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丹麦的哥本哈根流行,到那里旅行的蒙特利尔夫妇Frederik Froument和日本妻子Yuko Toda(户田优子)2007年从巴黎来到蒙特利尔时带来了一辆这种三轮车。每当他们在街头骑着这个车总是被很多好奇的人问,这让他们动了自己经销这种车的念头。不过这种车实在不便宜,文章里说好一点的欧洲品牌的每台要3000多加元,质量不那么好的中国制造的也要每台1500加元。最后这对夫妇选择了进口丹麦出产的赢得丹麦政府公开设计竞赛的型号Cycle 3,每辆车价格3500加元,可以在骑车人之外承重100公斤,据说设计要求就是能带两个孩子加一箱啤酒。想买这种车可以到Frederik夫妇在Mile End地区的咖啡店去,或者发邮件cafefalco@gmail.com
一辆在中国售价不过千元人民币的人力三轮车经过西方人的改造,价格涨了几十倍,这说明了什么。在中国,那是谋生的手段,在这里是时尚的体现,人的思想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写到这也只能为同胞感到无奈。
中国有的东西到了加拿大变得档次高一点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报纸上读到,这几天轰动一时的渥太华恐怖袭击8人团伙的破获,据说和加拿大情报局CSIS的一个特别机构有关系。这个机构在我们中国大陆就是网监局,专门监视网民在网上发言的,这被看成是政府钳制舆论的象征。在加拿大,这个机构叫做“Communication Security Establishment”(CST)。熟悉该机构运作情况的人说,在这个国家,你同有恐怖主义嫌疑的人,机构,国家每接触一次,你就有一面小红旗登记在CST那里,等到红旗多了,你自然也就会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你看这个做法,悄悄在后台,遇到问题才出面,是不是比中国处理得要漂亮,既保护了国家安全,也不会被乱扣帽子。看起来,我们该向加拿大学习的东西还真不少。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635) |  收藏
2010年08月30日 01:22:45

关于朱晓琳小说“魁北克磁场”的读后感

让朋友不远万里从中国邮来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是一本以魁北克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我身边的蒙特利尔的生活。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中文小说写过同样的主题。
大概用了2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这本书其实还是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只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大块的时间,小说的情节也没有到金庸小说那种令人魂牵梦绕的程度。之所以还是很想读下去,因为这本书的主要背景是我所亲身经历过的。
说起来我同这位女作家差点能有一面之缘,她2007年来蒙特利尔参加蓝色都市文学节的时候,那一次我作为社区记者也有报道。我在报纸上介绍过来自上海的几位女作家。大概也是那一年来参加文学节的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也第一次让我有了印象。我不知道书中那个宫京华是不是以这个哈金为原型。哈金小说描述的东西属于我不喜欢的那些,也是在海外成名的华人作家惯于写作的东西,朱晓琳在小说中让这些作家有一些忏悔,倒是很过瘾的一件事,就是不知道真实与否。
作者描述了自己从4月份参加蓝色都市文学节之后在蒙特利尔生活的一年多时间的经历,努力将这里的华人,甚至本地人,印第安人,法裔魁北克人的生活都囊括进去,看得出有些是做了艺术的虚构,比如2008奥运火炬传递那个学生的故事。那次的抗议是我亲身参加的,我们没有在蒙特利尔游行,这里也没有那个“著名”的女学生。作为小说,作者当然有权这样写,但是感觉有些牵强。那一场上电视介绍中国估计也是参考了别国的故事。
在作者描述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很难说哪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作者笔下的这些华人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大部分移民还是有一些差距。那个关于枫丹白露镇上发生的故事,不知道作者是否受那个著名的发出对外国移民生活规范的魁北克小镇的启发。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没有给出她的见解。在我看来,不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的确是书中中国新移民的不对。
看得出来作者在魁北克,在蒙特利尔生活了一阵子,但是很显然,作者对这里还很不了解。包括一开始几次将圣劳伦斯河看成海,还有说这里有去郊区的公共汽车,印第安小镇的生活,住贫民医院的描述等,这些在我这个在这里生活过几年的人看来,都是和事实有出入的。
既然这是一部以魁北克为主题的书,我就希望作者能把细节更关注一些,能够更好地平衡真实与虚构情节的关系。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108) |  收藏
2010年08月27日 22:20:05

关于安乐死的讨论

关于安乐死,永远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魁省大导演Denys Arcand的奥斯卡获奖电影“野蛮的入侵”最后一个场景就是主人公在朋友的簇拥下自己选择了安乐死。
8月25日星期三晚,在蒙特利尔南岸小镇St-Bruno举行的一场关于安乐死的辩论会上,许多医学学者表示了他们对这一现象的担忧。
今年秋天,魁省政府将在全省11个城市举行一场有关安乐死问题的公众咨询,了解魁北克人对要求医生协助让绝症病人离世这一做法的态度。不久前一次公共调查显示多数魁省人支持执行安乐死合法化的政策。魁省医生联合会也公开表示支持政府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开放安乐死合法化,他们说安乐死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已经合法。
在星期三的这场讨论会上,一些蒙特利尔的医生却公开表示了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担忧。St-Justine医院儿科神经专家Paola Diadori就说:“病人需要照顾,那是医生的天职,让医生结束病人的生命不是好主意。开放安乐死,那注定是一条下坡路。”还有人担心开放安乐死会影响医患关系。老年病专家Jose Morais说:“当医生有权决定结束患者的生命,很可能发生的就是病人们随时随地在猜测医生的真实意愿。对于绝症患者来说,好好照顾他们就是最好的办法。”医生们还担心民众是在并不真正知情的情况下表示了对安乐死的支持。肿瘤病专家Joseph Ayoub说开放安乐死的政策开始可能会发生一些作用,但是随后可能作用就会变得很琐碎,就如同在荷兰发生的一样。
魁省政府将从9月7日开始正式进行有关这一问题的公众调查。自由党省议员Geoff Kelley担任这个调查委员会主席。目前在魁省,无论安乐死还是协助自杀都是非法的。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279) |  收藏
2010年08月26日 00:44:33

Laval大学校长反对急涨学费


8月25日星期三,魁北克一向以高等教育学费低享誉加拿大各省,尤其是在好学的中国移民中,来这里念书一直是选择魁北克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不过低学费是政府的想法,是学生们的最爱,但是往往不是大学校长们的愿望。本地著名的Mcgill大学就曾多次带头要求涨学费。Mcgill的MBA课程可能就是第一个涨价的课程。
昨天的La Press报登了一篇文章,让我看到并非所有的大学校长都反对低学费。魁北克市号称魁省最好法语大学的Laval大学校长,也是魁北克大学校长会议(CREPUQ)主席的Denis Briere最近说轻易上涨学费可能让魁省大学的入学率大幅度下降。他说:“涨学费并不是解决大学遇到的财政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对于一些人建议的医学院收高学费,文科课程收低学费的主意他也不赞成。
有意思的是Denis Briere的看法与蒙特利尔经济研究院前一阵子的研究结果尖锐对立。这家智库组织的结论是学费上涨不会影响入学率。前省长Lucien Bouchard也说过魁省大学财政困境的解决钥匙在学生钱包中。蒙特利尔大学前校长Robert Lacroix曾建议每年对医学院学生增加学费1万到1.2万。
根据CREPUQ的说法,魁省大学每年至少需要额外的4亿元经费。魁省政府曾经表态在2012年以后考虑增加学费。省教育部为此准备广泛调研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Briere对于涨学费持保守的态度。他说那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突然提高学费一倍,许多家长会在是否送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犹豫起来。在这个问题上,魁省大学应该格外谨慎。他还表示他不反对有理性地逐步上涨学费,但是一定要知道学费上涨不是解决大学财政问题的唯一方案。联邦和省政府,企业都应该参与进来。他尤其认为企业应该在资助大学教育上多做一些。
原文链接
http://www.cyberpresse.ca/actualites/quebec-canada/education/201008/24/01-4309163-droits-de-scolarite-le-representant-des-recteurs-appelle-a-la-prudence.php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771) |  收藏
2010年08月25日 22:03:13

Marc Bellemare听证:一场民主游戏?

8月25日星期三,对于省长庄社理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进行的名誉保卫战;对于前司法部长Marc Bellemare来说,这是他一个人和整个星球的战斗;对于许多看热闹的民众来说,这是一场纳税人付钱的民主游戏;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观察魁北克乃至整个西方政治的窗口。
Bellemare打破沉默,24,25日连续两天出席Bastarache委员会的听证会,将他和现任省自由党政府的争执推向一个小高潮。在24日的听证会上,他不仅绘声绘色描述庄社理省长如何要求他任命自由党筹款人推荐的大法官人选,还点了这些筹款人,被任命的大法官的名字。另一方面,庄社理及那些被点到名字的人依然矢口否认一切指控。
按照Bellemare的说法,2003年9月2日,在接到自由党筹款人Franco Fava多次要求他任命某人成为大法官的电话后,深感不安的Bellemare找到庄社理,希望获得他的支持。可是庄社理告诉他:“Franco是我的朋友,他是一个有影响的筹款人,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听从他的建议,他要求你任命谁,就按照他的建议好了。”
那么是Bellemare的上述陈述应该被相信,还是庄社理省长以及Franco Fava们的辩解应该被相信呢? 现在的问题是Bellemare拿不出证据来支持他的这些说法。无论是Fava找他,还是他和庄社理的谈话,都是私人性质的,对方完全可以矢口否认,除非那个时候留下什么记录。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不看好这次调查能最后有什么结果。听证会的第一天,一些抗议民众在场外装成小丑的样子,还举起了“欢迎来到Charest-Bastarache马戏团”,“自由党马戏团来到魁北克”的标语牌。据说魁省政府为了举行这场调查,需要花费500万-600万纳税人的钱。
这些民众可能是明智的。他们知道这所谓民主政治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Franco Fava本人就是一个大建筑商,而当前魁北克建筑领域的官商勾结腐败现象正被越来越多地披露出来。来魁北克几年,对这里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魁北克人很多时候和我们中国人一样重人情,重关系。其实你看庄社理对Bellemare的话其实不是合情合理吗。人家帮了我们,力所能及地回报一下也没什么不对,何况Bellemare本人也不否认那些被要求任命的法官本身德才足够堪任。这样的人情为什么不送呢?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做不够光明正大,是与西方政治基石的司法独立唱反调,也实际上是在私相授受,任人唯亲。在不民主社会里发生的那些丑陋的事情在这个民主社会里以另外一种形式一摸一样地上演了。
这件事请上升到了政商勾结的高度,庄社理不能不出来否认。可能他也不用特别担心,毕竟这件事请现在撼动不了他的省长宝座。尽管民调显示多数民众不相信他,尽管网上人们骂他从一开始就是投机分子,尽管反对党指责不仅在建筑领域,在道路建设,日托资格许多方面自由党政府都在私相授受,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突然想到,西方基督教教育强调人的诚实。可是在这件事请上一定有人在说谎。为什么一谈到政治,西方人就诚实不起来呢?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6753) |  收藏
2010年08月21日 23:44:31

魁北克的沙棘果园

8月21日星期六,晴,Starting Business的老师让我们找一个近期有关市场运作的文章。我找到下面这篇:
http://www.montrealgazette.com/business/Cosmetics+prove+fruitful/3403349/story.html

引起我兴趣的是这篇文章讲的东西还和中国有关。这种被称为Sea buckhorn(法语Argousier)的植物根据国内一些网站的介绍,90%的沙棘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山西、西藏、青海、内蒙、陕西等省,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被誉为神奇之果,中华国宝。沙棘除具有药用价值外,对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等。是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医药保健等于一体的宝贵植物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际上特别是前苏联许多生化、医学、植物专家对沙棘所含的生物活性成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其中许多成分对人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治疗、保健、营养作用,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理想的天然植物保健品,被誉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长生果。
在上述的文章中,沙棘果的魁北克生产商Mono Echo的创始人Brad Johoson特别指出1988年奥运会上沙棘饮料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专用饮料。在希腊传说中,长翼的飞马是在吃了沙棘叶子之后会飞的。
Johonson一家首次接触沙棘是他们在芬兰的时候听到亲戚的介绍。最早是他的岳父在2003年引进4个种类的150株沙棘种在他们在Sutton附近的农场中。身为生物化学家的Johoson很快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重要性,开始联手他身为市场专家的太太Tamara Ensio在进行一番市场调查后成立了Mono Echo公司。
如今在魁北克大约有35-40家沙棘生产厂家。这些厂家基本都在魁北克市附近。由于魁北克市的Laval大学的推荐,魁省的沙棘生产领先全加拿大。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5229) |  收藏
2010年08月20日 11:50:47

Concordia的入学引导培训

8月19日星期四,晴,9月份要去本地的Concordia大学去学一个经济学的本科。至于为什么学经济,今天晚上一个叫Marsha的学长Mentor说得好,学经济就是要解决这个世界现在面临的问题。
上周四由于去渥太华没有参加成,这个4个晚上的引导培训我参加了3次。4个培训包括8小节,分别是如何管理你的大学生活;如何记笔记;如何阅读;如何制定职业目标;如何写作/如何解题;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准备考试;老生的建议。20多年期我第一次上大学时,我所在的大学也有引导培训。当时记得韦钰校长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大学和学院的区别(我所在的学校才从南京工学院改名东南大学)。系里也有引导培训。到实验室参观老师说我们这个行业这么多电子管厂可以确保我们工作无疑。系里的教导主任讲解系里的培养方针是窄进窄出宽培养。我至今记得他用无锡话说出这几个字的样子。当然班里也组织了培训。辅导员老师请了一些研究生给我们介绍学习方法。
与中国的大学学校,系,班三级组织的引导培训相比,这里是一个专门的叫做“学习成功中心”和“新生计划”的机构来负责整个的引导培训。这个机构除了学生自愿者(也是有10块钱一小时支付的)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学习方法研究,压力缓解之类的老师,负责为新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有点类似国内的辅导员体系,不过分成好多人,弄出一个专门机构来做。欧美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特点在大学里也体现出来。同辅导员制度不同,没有人主动找你,所有东西都做好规定,需要你主动利用人家的服务。这也是欧美社会的特点,自己的东西需要自己去申请,没有一个父母官在天天管你。
上这个大学,对我来说也是进一步了解加拿大社会的机会,看看这里的学生如何学习,老师如何讲授,同学怎样相处,也间接了解这个社会。通过这个引导培训,初步也可以得出一些观察。
1)Facebook在学生中很普遍,很多人提到Facebook会影响学习
2)基本的学习方法同中国并没有不同,无非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多做题,不要读死书,安排好时间。不要读死书可能特别重要,因为这里通常书又厚又大。
3)学生在课堂上很喜欢和老师互动,发言踊跃,这在中国不可思议
4)强调不要抄袭,不要剽窃(中国的大学教育没有这后一点)

人到中年,是否还能像20岁年轻人一样有好的记忆力。今天老师的一个小测试,让我有了不少信心。测试很简单,用15秒时间用幻灯投影出大约不到30个单词,第一组没有规律,第二组有规律。然后看谁能记得多。第一组我记住10个,大约超过70%的学生,第二组我记住17-18个,大约超过90%的学生。不管怎么说,这至少说明我的记忆力还没有退化,我还有能力同年轻人,用外语,再上一遍大学。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3247) |  收藏
2010年08月19日 11:57:40

ADS首发团抵达温哥华

8月18日星期三,晴,终于去办了Concordia的学生证,重新开始大学生活,对我会意味着什么呢?
8月18日是中国人眼中一个吉利的日子。今天加拿大迎来了中加旅游协议签订后第一批中国旅游团。加拿大的各个媒体给了这件事请前所未有的报道。
早上10点多在CBC的广播里就听到ADS首发团来到加拿大的新闻,刚才在电视里又看到内阁成员戴国卫也跑到温哥华机场致欢迎词。CBC电视台还专门放了一个回顾中加签署旅游协议和中国方面反映的短片。在以往关于中国的新闻中,这是很难见到的事情。看来加拿大现在真的是很希望中国人来这里花钱。有钱的主谁会向外推。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470) |  收藏
2010年08月17日 12:28:49

加拿大该如何对待太阳海号上的斯里兰卡难民?


8月16日星期一,雨转晴,上个星期在温哥华靠岸的载有450多名斯里兰卡泰米尔难民的太阳海号给加拿大政府出了一个难题。到底该不该接受这条船上的难民,在加拿大的政府,媒体和民间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La Press报今天发表Agnes Gruda的专栏文章,http://www.cyberpresse.ca/chroniqueurs/agnes-gruda/201008/16/01-4306781-il-y-a-une-limite-a-tout.php
她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编译如下:
1939年5月13日,S.S.Saint-Louis号船驶离德国汉堡开往古巴。船上有930多名逃离纳粹统治的犹太难民。当时每个人用150元买了一个前往古巴的签证。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古巴政府拒绝承认签证的有效性,这条船后来开往阿根廷,巴拉圭,美国,加拿大,全部都被拒绝入境。各国政府的理由都是如果这次放行,就会有更多的犹太人前来。结果不得已,船只有开回德国。四分之一的船上乘客后来死在纳粹集中营中。
这件事请被许多人比喻今天发生的事情。但是斯里兰卡不是纳粹的第三帝国。那里的内战已经在去年结束。泰米尔人也不会面对毒气室的威胁。这一次加拿大也没有立刻赶走太阳海号,而是让他们靠岸,然后逐一审查其难民资格。
也许泰米尔人有足够的理由逃离他们的国家,过去加拿大政府也接收了大量的泰米尔难民。但是人口走私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加拿大的难民收留系统正面临改革,几个月内就会有一个结果。加快处理这条船上的难民正是加拿大难民制度改革的必要步骤。加拿大现在面临的不是野蛮的入侵,加拿大也不缺少处理这样事情的工具。对那些蛊惑人心的言论应该给予制止。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442) |  收藏
2010年08月17日 12:05:19

我见到了Dowslake湖

8月16日星期一,雨转晴,这又是一篇追记。上个星期四陪太太去渥太华见工。回来的路上想去渥太华的大统华转转。结果因为事先准备工作没有做足,让我们足足走了3个小时,100公里才找到位于224 Hunt club路上的大统华。
说准备工作没做足,实际上是疏忽了。太太先在网上查T&T,她说在国会山附近。接着我自己在网上也找T&T,看到一个国会山附近的T&T Spa的地址,想当然就以为是,结果我们两个人都误以为那里是正确的地址,等着开车到那里才发现那里是美国大使馆附近的繁华地带,怎么可能有那么一间大型华人超市。
不过这一趟也没有白走,顺着Rideau运河一路向北,其中经过一个景色秀丽的小湖。回来在地图上看到那里就是Dowslake。记得杨丹博士曾经告诉我她的Dowslake公司的名字就是来自这个湖的名字。
后面的问题就是Mapquest的问题。我用我的手机上网查T&T的地址,结果T&T自己的网站关于分店地址那里手机网站上访问不了,看起来专为手机浏览设计的手机网站仍然有必要。后来好不容易在一些新闻报道里找到大统华的地址,知道是在机场附近。我们又用Mapquest去查,不知道为什么,手机上去Mapquest给出的那个地址是在渥太华西南很偏远的一个小村子。我们对渥太华情况不熟,没有什么地理概念,沿着401,416一通猛开,结果发现到了一大片玉米地中间,怎么想大统华也不应该在这个地方。结果停下车再上网查,接着去问人,Mapquest始终给出的是那个错误的结果。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沿416向北,走到那个写着Hunt Club出口的地方,从西Hunt Club街一路向东又走了几十分钟,才最后看到我们想去的大统华。这一趟回来从地图看几乎围着渥太华地区转了大半圈。以往每次去渥太华不是到国会山就是唐人街,这一跑终于对渥太华的整个情况有点认识。
最后提一下渥太华的大统华,店建的很漂亮,快餐部一如其风格很诱人,但是这家店的商品价格并不低。其最大的特色在我看来倒是有一处专门卖中文书,杂志的地方。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4307) |  收藏
2010年08月10日 10:32:13

蒙特利尔:世界第二最令人愉悦的城市

8月9日星期一,晴,这不是新闻,而是7月28日的一条旧闻。英语的Lonly Planet评选的世界十大最令人愉快的城市中,我所在的蒙特利尔名列第二。我看的是法语报纸,这个最令人愉快的,原文用的是enjoue这个词,我不知道放在英语里用哪个词,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汉译。
这十大令人愉快城市,按名次依次是夏威夷瓦努阿图,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德州Happy市,不丹王国,哥伦比亚,中国武夷山,马拉维,安道尔,日本日高川町,丹麦。
根据Lonly Planet的解释,蒙特利尔入榜的理由是干净(我怎么不觉得),好客(accueillante,大概是对说法语的人,或者白人),多元化(这个千真万确),夏天丰富多彩的活动,当然还是著名的嬉笑节的主办地。
Lonly Planet的这一评比结果7月27日由著名的Huffington Post网站发布。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164) |  收藏
2010年08月10日 05:05:49

魁北克政府如何打击房地产投机?

8月9日星期一,晴,塑料光纤厂商华鹰的CTO 王伟先生来访,这是我在蒙特利尔接待的来自国内光通信行业的第一个人拜访。
一篇发表在7月2日La Press报上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篇文章讲的是魁省的税务机构如何打击房地产投机交易。这正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政府为什么对房地产投机束手无策?文章原文链接
http://lapresseaffaires.cyberpresse.ca/finances-personnelles/201007/02/01-4294861-le-fisc-cogne-a-la-porte-des-speculateurs-immobiliers.php

文章指出,近十年来蒙特利尔的房地产价格增长了一倍。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引发了许多投机行为。为此,联邦和魁省两级税务机构已经采取多次行动,打击在房地产领域的投机行为。

根据魁省税务局新闻发言人Valerie Savard的介绍,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买卖者,房地产交易的所谓,可以根据其最初的交易意图,分成资本获利和商业收入两种情况。
假如是普通住宅交易所得,税务机构将认为是个人资产获利,业主卖房后只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款。举例来说如果获利5万,税款为20800元,获利12.7万,税款为24100元。
在业主能够证明房产为其主要住宅(第一套住宅)的情况下,增值部分可以全部免税。

另一方面,如果交易者购房,建房或者改建房产的目的是为了在房地产市场盈利而不是自住,那么其获利将被认为是商业收入。这种情况下全部收入都将被课税。以10万元的盈利为例,最高税款可达48200元。总体上而言,商业收入所需要缴纳的税费是个人资产获利情况下的两倍。

如何鉴别这两种情况,税务部门考虑的因素包括交易中是否使用短期融资,交易的频度,几年内是否进行过若干次房产交易等。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4858) |  收藏
«456 7 891011» Pages: ( 7/18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