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3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2024 - 3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0年08月09日 10:43:06

Henry Pellatt,Casa Loma和资本主义


8月8日星期日,雨,资本主义是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社会里,富人总是比其他人更有条件留下历史的痕迹。Henry Pellatt和他的Casa Loma城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Casa Loma城堡是这次多伦多之行参观的一个景点。2个多小时的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城堡的豪华,而是它曾经的主人Henry Pellatt的起伏的一生。
凭借在水电和铁路的投资,也是靠他父亲留给他的股票经济公司,他在50岁的时候成了当时加拿大最有钱的人。那个时代的有钱人都喜欢给自己建一座城堡。在蒙特利尔,今天在Sherbrooke街,Mcgill大学一带,有许多同样在那个年代留下的建筑,有许多也是那个时代有钱人的私宅。比如靠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La chateau Dufresne也是一座城堡式的私宅。只不过所有这些私宅论规模都比不过Casa Loma。比如La chateau Dufresne的主人是鞋厂东主和市政工程师兄弟两。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昔日的豪宅今天很少还能归属于旧主人,大一点被改成博物馆,小一点被私人机构买去改去其他用途。只有石头房子本身还在倾述着主人昔日的财富,荣光。
Henry Pellatt后来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因为银行破产而财富骤减,最后甚至落得一名不文。La chateau Dufresne的主人Dufresne兄弟俩好一点,不过在他们身后房子还是被教会买走,后来还改成一所学校,Maisonneuve CEGEP。这些一度的大富之人,为什么无法让自己的财富延续下去呢?以Henry Pellatt来说,他在富贵之时,和政府,王室交情匪浅,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背景也无法让他避免走向破产呢?资本主义的统治核心,到底是具体的几个人,还是只是一个抽象的资本家群体呢?
多伦多的街道名,多是来自过去的英国,加拿大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再有就是有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让自己的名字能够流芳百世,有很多钱是一个解决方案。这个社会就是要把富人摆上高位,让更多的人崇拜他们,学习他们,接下去去赚更多的钱,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我有点怀念起南京那些充满诗意,充满人情味,文化味,历史感的地名来了,比如乌衣巷,石婆婆巷,白下,浮桥。我也想起中国那许多工人新村。一个社会提倡什么,崇拜什么,从旅游景点中也可以看得到。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924) |  收藏
2010年08月08日 11:40:50

在多伦多体验历史

8月7日星期六,我是一个很喜欢追寻历史感的人,我喜欢徜徉在那些古城,寻找那些历史人物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在多伦多寻找历史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多伦多的正式建城是在1834年3月6日,到现在不过186年,即便算上约克城建立的1793年,到现在也不过200年多一点。相比而言,魁北克城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三河刚刚庆祝375年,蒙特利尔也已经368年。在蒙特利尔,新法兰西时代的历史遗迹还有一些,即便后来英国人统治时期,国家级的历史遗迹也有不少,毕竟这里曾经长期是加拿大的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多伦多真正超过蒙特利尔,还是20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事情。
多伦多这个名字据称来自易洛魁人的语言,是水中有树的地方的意思。在多伦多北面的Simcore湖和其北面一个小湖连接的地方,是当时印第安人捕鱼的主要地方。在水中种树正是为了捕鱼。说起来,现在多伦多许多地名还是都来自印第安语言,比如密西沙加,尼亚加拉这些。沟通安大略湖到休伦湖的重要贸易通道Trent-Severn水道也是以多伦多的名字命名,这正是多伦多名字的来源。
据说16世纪前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易洛魁人,后来休伦印第安人占据了这个地方。等到新法兰西的探险家门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主要是休伦人了。早在尚普兰建立魁北克城的时代,他就已经来到了多伦多地区。尚普兰是最早发现休伦湖的白人之一。尚普兰们还最早发现了现在多伦多西边的Humber河流域。法国人后来在安大略湖沿岸先后兴建了三座要塞。最早的一个是1688年的Fort Douville, 接下来是1750年建设的Fort Toronto,最后一个是1750-175年间建设的Fort Rouille,如今位于多伦多展览区内。这些城堡在1759年英法战争期间被法国人放弃。
接下来多伦多的历史就是英国人来书写了。1793年,当时的上加拿大总督John Graves Simcoe正是建立了约克城,并逐渐引入英国的司法系统,并率先废除了奴隶制。约克这个名字来自当时的英国王子,约克公爵弗里德里克。当时的约克,也就是今天多伦多的鼻祖,建立在现在Younger街到议会街,Front街和King街围出的一块地区,这里的圣劳伦斯市场也是多伦多最早的城市雏形,那里也就相当于蒙特利尔的老港。1834年,多伦多第一座市政厅建立在今天King街和Jarvis街交口的地方。为了保卫这座城市,英国人还在西边不远的地方建设了Fort York。
接下来的1812年英美战争,约克城被美军攻陷,多伦多老城被付之一炬,这也是后来英国人烧毁美国华盛顿城的直接原因。
1834年,多伦多正式建市的时候,这座城市有9000人,其中不少是美国逃亡来的黑人奴隶。William Lyon Mackenzie成为这所城市第一任市长。他随后领导了不成功的1837年反叛。1851年之后,爱尔兰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多伦多。
如同蒙特利尔的Lachine运河一带,多伦多的历史遗迹还有一处重要的工业遗址。1860年代,在现在的靠近湖滨的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一带,Gooderham and Worts Distillery建立了北美最大的威士忌工厂。如今这里被改建为艺术和文化中心。但是在多伦多,这样的工业遗迹并不如蒙特利尔多。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622) |  收藏
2010年08月08日 06:20:42

那些没有去成的多伦多的景点

8月7日,星期六,晴,在香槟桥上堵车堵了一个小时,回来接着写我这次多伦多之行的最后一篇游记。不同于普通的观光客,我和太太这次的多伦多之行也是在考察是不是要从蒙特利尔迁到多伦多来,毕竟不需要法语的多伦多更方便找工作。这里的中国人也要多得多。
旅行团蜻蜓点水似的多伦多市内游显然无法完成上述的目标,回来还要靠我一边回忆走过的路,一边对着地图,再借助互联网,做一下虚拟游。
在多伦多市内,我们的旅行团安排的景点只有省议会,市政厅广场,大统华,CN塔,Casa Loma古堡,我们自行去了中区唐人街,加上上一次我去过的湖滨一带,从Bay 610的灰狗巴士车站到Church 76号的青年旅社,从那里到中区唐人街的步行路线,还有就是我们的巴士在多伦多市内穿行的路线,我对多伦多市的全部印象就是这么多了。
几年前那次的多伦多之行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好印象,相反却留下了脏乱的印象。这一次再来多伦多,或许因为对加拿大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心态不同,对多伦多的感觉也就不太一样。
从401高速下来,我们的巴士应该是在Younge大街上拐进多伦多市区,这条大街相当于蒙特利尔的圣劳伦大街,是多伦多市的主街。这条街和Dundas街交汇处也是整个多伦多城区的中心,旁边有怀雅逊大学和号称世界最大的书店。然后不知如何拐到同样南北向的University路上,这一段我们看到许多的高楼,许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标志。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其银行最集中的在Bay街和King街交汇的一带。而多伦多保险业的中心是在北面的Bloor和Jarvis街那一带。没有去成Bloor街实在是一个遗憾。那条街是多伦多中心区和郊区的分界线,Bloor街和Younge街,Bay街交汇一带是多伦多低价最高的地方,那里也是多伦多大图书馆,多伦多最高的两栋楼所在。沿Bloor街向东Sherbourne和Parliament街中间一带的高层公寓区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再向前则是有名的富人区Rosedale。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也在这条街和University街交汇处附近。从那里向西一点还有Bata鞋子博物馆。
我们在多伦多参观的第一站是省议会。车子在Queens Pk Cres 路上停下给我们参观,著名的多伦多大学市区校园就在省议会的西边一点。距离省议会最近的是他们的生物学系的几栋楼。
接下来我们再原道返回,到Queens街上的市政府广场前停下。其实这一带是真正热闹的地方。广场东边的Eaton Centre是最著名的购物中心,南边有香格里拉酒店,我的地图就在里面拿的。靠近香格里拉酒店还有四季行为艺术中心。这附近还有几家著名戏院。
第一天最后的行程是到湖边Cherry街上的大统华。在那个北面一点其实是多伦多的老城,有古老的圣劳伦斯市场,酿酒厂改造成的现代艺术中心(是不是类似北京的798?)。
第三天我们的车从尼亚加拉直到CN塔,这个塔的附近可以看到Rogers中心,加航中心,这都是多伦多体育迷的最爱。CN塔的北边一点是多伦多的大剧院区。然后到Casa Loma,接下来沿Bathurst街一直向北到401公路再向东到士嘉堡那边的午餐处。这条街的北边一段也是多伦多的犹太区。
其实我对旅行社没有安排我们去湖滨坐坐还是有些意见。多伦多的安大略湖湖滨风景非常秀丽,不去实在是可惜。湖滨西边的展览中心,那里是加拿大国家展览会的举办地。也是应该要参观一下才好。也是在那个附近还有一处军营历史遗迹Fort York。要知道多伦多最早的名字就是York。
最后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多伦多的同性恋村,位于地铁College站附近。蒙特利尔的同性恋村已经在衰落,不知道多伦多的怎样。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5188) |  收藏
2010年08月08日 00:07:44

跟团旅行的好处

8月7日,星期六,晴,距离上周末的旅行整整一个星期。说起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跟旅行社出去旅行。以前一直不屑于跟着别人的计划走,这一次也许是人老了的缘故吧,不愿意花那么多的心思去提前准备,跟着旅行社乐得省心。
在蒙特利尔的华人旅行社中做汽车团的有三家,万达和华景是较大的两家,前者更是本地大陆移民开办的华人旅行社的鼻祖。那一年413我们去渥太华抗议,万达一下子捐了几辆车供我们使用,从那时起对万达的印象就比较好。不过太太说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很多人都说万达的多伦多团不如华景的好。再去问熟悉万达情况的朋友,他们劝我不要相信网上的言论。最后在犹豫间由于华景那边已经没有位子(他们的三天团价钱便宜10元),还是选择了万达。
三天旅行下来对我们这个团还是比较满意。无论从景点选择,食宿,行程安排,时间调度,导游的敬业,都还算不错。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导游对于安排的景点以外的情况知之不多,知识面太窄,或许那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
跟团旅行的最大好处就是省心。我们的团在尼亚加拉瀑布城那天,有几个团友脱团自己去安排活动,说是可以购买当地的旅行套票,比跟团便宜,不过导游第二天解释说那不见得便宜。回来我在网上查了查资料,对比一下到底便宜不便宜。
我们旅行团当天安排了Skylon塔,雾中少女号,Journey behind the fall还有4D电影 Fury四个节目,总价钱是59元。(http://209.226.232.210/(S(c1milt550f4v5k455fys4a55))/WebInfo/TourProgramDetail.aspx?tourId=234&languageId=3
网上给出的套票Skylon塔换成了White water walk,税前价格39.95元 https://secure.ticket-ops.com/Niagara_Falls_Great_Gorge_Adventure_Pass/eDirect
不过由于White water walk相对远一点,要乘穿梭巴士,这要另外花费一天车费7元多,再加上13%的税,距离59元也相差不远。其实再考虑上旅行团提供的巴士,行程计划,在有限的一上午时间内,玩完这四个景点,买套票不见得比跟团划算。不过对于自己去旅游,时间比较充裕,套票的优势就能出来。我看到有一种套票就包括了穿梭巴士费用,还有午餐等其他活动的优惠。

以单独景点而论,跟团不仅门票低,还可以享受优先进场,不用排队的好处。这在Marineland特别明显,我们的团票35元,当天的进场价格是税前40.95元,而且我们不用排队进场。

一般来说,我们旅行团安排的每一个项目的价钱都比单独去买便宜。但是也有一点例外,或许是我们理解不对。两次中餐自助餐,在餐厅自己的菜牌上的价格都低于我们团里收取的费用,即便考虑加上小费,税,仍然是自己去吃便宜1块钱左右。不过,可能的差别是饮料的价格是否另算,再有就是我们去的时间都是周末还有公众假期可能要贵一点(菜牌上并无显示)。这方面导游不愿意多说,我们也不好多问。

对我来言,在那么紧张的时间内,去吃自助餐实在不划算,何况自助餐也体验不到当地的特色,尤其是对多伦多这个美食天堂来说。旅行社能够给团友多一些选择,尤其是他们选定的餐厅周围要能有多一些选择,这才更好。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6712) |  收藏
2010年08月07日 12:02:47

尼亚加拉瀑布城一日游


8月6日星期五,晴,凉爽,这次多伦多三日游,其实前后两天各花半天时间在汽车上,真正玩得最彻底的还是在尼亚加拉瀑布城的一整天。
距离多伦多市区1个多小时的尼亚加拉瀑布城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旅游城。整个城市似乎全是在为旅游服务。围绕着大瀑布,从高处看(Skylon塔),乘船看(雾中少女号),乘直升机看,从桥上看(彩虹桥),走到后面看(Journey behind the fall),走到水边看(white water walk),白天看,晚上看,3D电影看,4D环幕电影看(fury),瀑布城给游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欣赏大瀑布美景的手段,每一样都要掏走你至少近20元钱。其实你也可以简单地走到瀑布近前那条大街,在那里已经足够你感受整个瀑布的雄伟。相比我在深圳世界之窗看到的那个假的大瀑布,这个真正的大瀑布比我想象中的似乎要小一点。不过沐浴在大瀑布带来的雨雾中,尤其是当雾中少女号接近大瀑布的边缘时那种瓢泼大雨的感觉,你不得不承认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导游说大瀑布分成三个部分,但是我看了几次只看到两个部分。回来从地图上才发现那个新娘面纱瀑布实际上和美国瀑布是几乎连在一起的。
从加拿大这边看美国那边,似乎这里要更加繁荣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加拿大这边可以正面看到大瀑布。在加拿大这边的瀑布城,随处可以看到花美元的人们。不过我试图找到几年前布法罗警察殴打一名中国来的天津游客的地方却很难找到。我还是不明白当初他们怎样从美国那边跑到加拿大来,似乎只有彩虹桥上才有可能。
除了看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城还以著名的Marineland游乐场著名。我们的旅行团几乎在
这个游乐场停留了一下午。Marineland游乐场的电视广告在蒙特利尔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最有名的就是那个Skyscreamer。几年前我在深圳欢乐谷做过那个,这次在这里重做,因为预先知道可能的感受,反倒紧张过上一次。不过在冲到最高点的时候再去看尼亚加拉瀑布,别有一番感觉。Marineland游乐场很大一部分是和动物有关的。这里有会游泳的狗熊,开放放养的梅花鹿,海豚表演,最好看的还要是那些白鲸。炎炎夏日,白鲸在训练师的指令下用水花把观众淋得满身湿透,引起尖叫声一片,那个场面热闹极了。也是在这个游乐场,让我对我们同一团里4个沙特来的一袭黑袍带头巾的女孩子印象深刻。在她们的黑袍之后有一颗和我们一样的心,他们其中一个告诉我,那个Skyscreamer她竟然坐了两次。而且我们没坐的过山车他们也去玩个够。
尼亚加拉瀑布城还以小拉斯维加斯著称。到过几次赌城的笔者认定这个小拉斯维加斯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晚上在Clifton Hill路上走一走,除了街道窄一点,那种赌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到处是游乐场的景象绝不下于拉斯维加斯。不同的可能仅是这里没有拉斯维加斯那些超豪华的购物中心和那些世界水平的演出。
因为旅行团安排的酒店比较远,笔者意外发现在这座瀑布城还有一座宏伟的佛教寺院万佛舍利塔庙。这座庙是南安省佛教中心,在一座7层塔中将佛教寺院需要的各种佛像聚在一起,别有特色。而且据说这里保存有珍贵的佛教文物,因此香火一直鼎盛。
最后说说这里的公交。从我们住的酒店到市区,本来有酒店提供的穿梭巴士,不过那一天想进城的人是在太多。一位同胞竟然和其他游客为抢上车发生了口角,我只好拉着太太一边步行一边寻求打的进城。这一走竟然就走了50分钟才走到Clifton Hill。沿途看到过去几辆People Mover的公车却都不停。回来的时候我们试图乘坐绿线公交,但是却被告知乘反了方向。最后还是打的,起步价3.5元,一共花了12元就回到了酒店,也算方便。
回来之后,用了很长时间上网查,终于发现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公交竟然有3种。第一种是市里提供的公交系统,票价2.35元 ,但是路线比较复杂。
http://www.niagarafalls.ca/city_hall/departments/transportation_services/transit/index.asp
第二种,瀑布城的穿梭巴士,分红线和绿线,票价3.5元, 全天票价6元,可以到许多旅游景点
http://www.infoniagara.com/transportation/falls_shuttle/falls_shuttle_services.aspx
第三种,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提供的旅游巴士People Mover,全天票价7.62元,沿河边行走。连接各个景点。
http://www.niagaraparks.com/plan/peoplemover-buses.html
还有一件事,我们的旅行团当天还安排了去人参农场和冰酒厂购物的活动。这两个地方都在瀑布城北边靠近安大略湖的Niagara on the lake镇(www.niagaraonthelake.com/),这里据说获得过加拿大最美的小镇的称号。在下面这个冰酒厂,老板娘给我们品尝他们生产的冰酒,果然味道不一般,那个红冰酒的味道尤其强烈。老板娘还教我们如何品尝葡萄酒,也算学到一点东西。
http://infoniagara.com/wineries/niagara_on_the_lake/Pillitteri_Estates.aspx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9933) |  收藏
2010年08月07日 05:31:36

京士顿千岛湖印象


8月6日星期五,多云,从蒙特利尔去多伦多旅游,第一站总是千岛湖。
这个千岛湖不是真正的湖,而是圣劳伦斯河一段类似湖的水域。这片群岛包括1865个岛屿(有1个是人工岛),分布在美加两国边界线两侧,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据导游说,要成为岛必须常年露在水面上,而且至少要有2棵树。不过维基百科上说只要有一棵树,面积大过1平方英尺就可以了。
千岛湖所在地是加拿大最小的的国家公园圣劳伦斯群岛国家公园所在地,也是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地,更是导游口中的加拿大三大自然奇景之一(另外两个是大瀑布和落基山)。千岛湖的形成要追溯到冰河时期。千岛湖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地理构成之一,是古代花岗石山脉的遗迹。
当地的旅游手册说,游千岛湖,可以享受这里的美景,参观历史遗迹(Gananoque的市政厅是加拿大首任总理John McDonald 1831年建立的),还可以打高尔夫,划皮划艇,野营,水下探宝(英法战争期间据说有不少沉船,还有至今找不到的宝藏,而这里水域生长的Zebra Mussel对于保持河水的清澈有着特别的贡献),观看丰富多彩的演出,更可以购物,享受美食等等。总之这里是一个忘却城市的吵杂,尽情享受宁静生活的好地方。对于旅行团来说,能做的只是乘坐游船进行一小时的水上观光。
从加拿大方面登船有Gananoque(印第安语中健康之地和河水流过岩石的地方)和Ivy Lea两个登船点,前者是参观这里的特殊动植物为主,后者主要是看一些经典的旅游景点,比如矗立在河边一块岩石上的圣劳伦斯雕像,连接美加的千岛湖大桥,著名的Boldt Castle,号称拥有全世界最迷你的跨国桥的Zavicon岛(其实这个岛离美加边界还有一点距离,看Google地图就知道)等。航行的一部分,比如到Boldt城堡那段实际上已经在美国水域,只要不上岸,就不用出示旅行证件。
这个游轮的资料可以看
http://www.ganboatline.com/and19968and23567and26178and36938and36650_IVY_LEA_-118743.html
游轮上还有中文解说,倒是很方便。船也很干净整洁。
如果只是波光粼粼,红墙绿瓦,看久了也会觉得平淡。千岛湖的好处还在于有许多名人,历史故事和这里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有了北美旅游景点难得的文化底蕴。千岛湖被美国人所熟悉就是1872年Ulysses S.Grant总统来访的效果。主持千岛湖大桥落成的是另外一位美国总统罗斯福。这座大桥的建设也是美国对抗经济危机的新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游船上的解说里还说大文豪狄更斯也来过这里,并赞叹这里的美色。再比如最著名的心岛上的Boldt 城堡背后的爱情故事,还有商业故事(城堡的主人是纽约著名的Waldorf Astor酒店的主人,还是著名的千岛沙拉酱的始作俑者)。看这个页面可以知道不少关于这里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http://www.ganboatline.com/1000_Islandsand21517and20154and27036_-118738.html
导游说千岛湖中小岛上那些形态各异的大小房子个个身价不菲,非一般人所能染指。船在水中走,可以看到有钱人乘各色游艇游玩。千岛湖是富人的度假天堂。这里的每一栋别墅都是属于一个大富翁。比如那个最短的国际桥的修建者就是GE的老板。不同于中国的景点总是和文化人联系在一起,千岛湖是要和有钱人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变得像他们一样有钱,大概是不少在这条游船上的游客们那时候脑子里回响的一个事情。
距离千岛湖不远的京士顿市的地理位置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三地之间,到前者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到蒙特利尔2小时车程,到渥太华就更近。京士顿也是著名的皇后大学所在地,这里还是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所在地。
京士顿是加拿大第一总理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John A. Macdonald) 先生的家乡。这里有不少和他有关的历史遗址。
作为安大略最古老的城市,京士顿还曾经是加拿大的首都。这座城市以石灰石之城闻名,城里有许多灰石结构的19世纪风格的大小建筑。因有保存完好和不平常的19世纪防御工事,这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之一。这里的主要景点有亨利要塞(每周三晚上举行历史表演)、圆形石造碉堡防御塔、船只遗骸、古典建筑、加拿大皇家陆军学院和威严的Kingston监狱等。京士顿也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帆船比赛地点,这里号称世界淡水航行之都,是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可惜的是我们的行程在京士顿仅限在一家名为熊猫的自助餐厅吃了一顿午餐。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5334) |  收藏
2010年08月06日 06:13:03

大多伦多地区的城镇地理初探

8月5日星期四,晴热,经常看多伦多的几份中文报纸,对香港人把那里的地名港译的方式很是不满。那样一来不仅多伦多看起来和香港差不多,而且也不知道英文原名是什么,因此也难以对大多伦多地区有个清晰的认识。
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在维基百科上搜索材料,终于对大多伦多地区的地理分布有了一点认识。
首先,整个安省分为50个行政区划,包括22个县(county),8个Regional Municipality, 11个single-tier municipality, 10个district,主要分布在北方。(数了几遍都是51个?)在这50个行政区划中,除了多伦多市之外,大多地区还包括皮尔区、约克区、杜林区和荷顿区四个地区自治体(regional municipalities)。
我们通常所说的多伦多市包括了旧多伦多市(City of Toronto),东约克市区(Borough of East York),怡陶碧谷市(City of Etobicoke),士嘉堡市(City of Scarborough),北约克市(City of North York),约克市(City of York),这六个地方是1998年一起并入多伦多市的,以前都曾做过独立市。
据说最早的唐人街在现在多伦多市政府一带。不过1960年代后,唐人街移出了市政府地区。现在华人在多伦多市聚集地区包括Spadinas和Dundas街交口的中区华埠,Gerrard街从Broadview街到Carlaw街一带的东区华埠,北部的北约克,东边的士嘉堡都是华人聚集的地方。 网上有资料说中区和东区华埠由于万锦太古广场一带的兴起已经衰落,而东区华埠更以脏乱闻名。维基百科上说东区华埠主要是越华和大陆新移民聚集的地方,那里也有标志唐人街的石牌坊。在东区华埠的再东边就是多伦多的印巴区。
士嘉堡原本是香港移民最初落脚的地方,不过近来已经是大陆移民居多,而香港移民开始向北约克,万锦转移了。这里的治安据说也不少特别好。 关于士嘉堡一定要提的一个地方是爱静阁(Agincourt),这个地方是华人密集区。从这里向北到Steeles街一带,据称是安省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士嘉堡的唐人街。

在多伦多市的外围,从西到东依次是Haton区,Peel区,York区和 Durham区。Peel区的密西沙加Mississauga,也是华人聚集区(华人比例6.9%),Peel区另外还有Brampton市和Caledon镇。这个Peel的名字来源和蒙特利尔的Peel街一样都是来自19世纪一位英国首相的名字。

约克区包括了华人密集的万锦( Markham ),该镇华人比例高达34%,拥有以Steeles和Kennedy街交汇处的太古城为代表的新唐人街。该镇也是加拿大的高科技中心。前往万锦的太古城可以到Finch地铁站转53路或者到Kennedy地铁站转43路(53路和43路都是多伦多市属公交,不算郊区线路)。万锦的于人村(Unionville)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有着18世纪古朴风格的理想居住地。该地的省议会议员现为华裔陈国治。
除了万锦,约克区的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华人比例24%)和旺市(Vaughan,华人比例4%)都是华人较多的地方。 该区另外拥有奥罗拉镇(Aurora),纽马克镇(Newmarket),也有翻译成新市镇,东贵林伯里镇(East Gwillimbury)
佐治拿镇(Georgina),王城镇(King City),怀特彻奇司托夫维尔镇(Whitchurch-Stouffville)。大多地区的荷顿(Halton)区包括了奥克维尔镇(Oakville),米尔敦镇(Milton),布灵顿市(Burlington),荷顿山镇(Halton Hills),该区位于大多地区的西部。而位于东部的杜林区(durham)拥有皮克灵市(Pickering),阿积士镇(Ajax),惠特比镇(Whitby),奥沙华市(Oshawa),额士桥乡(Uxbridge),布洛克乡(Brock),史乔各乡(Scugog),卡灵顿自治区(Clarington)。这里是从魁北克来的游客最早看到的大多城镇。

关于大多伦多地区的各主要华人聚居区的情况,可参考世界日报的系列报道
http://blog.jackjia.com/?cat=115
大多伦多地区的主要华人商场名单
http://sites.google.com/site/menudish/main/miscellaneous/chinese-malls


蒙特利尔岛像只蝴蝶,整个大多伦多地区的地图其实看起来也有点像只蝴蝶,只不过有点棱角分明。按面积说大多地区一共7124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要大于大蒙特利尔地区的4259平方公里和381.4万人口。仅以多伦多市和蒙特利尔市对比,前者面积1749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后者面积1677平方公里,人口160万。
除了以上大多伦多地区的各个城镇,广义上我们还将安省所谓金马蹄区的多个城镇一并算入多伦多地区。这包括最东边的金士顿,那里拥有皇后大学,西边的汉密尔顿(MacMaster大学),伦敦(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区(滑铁卢大学),尼亚加拉区(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在地)。从地理上这些地方已经不算多伦多地区,但在魁省人眼里,那里也都是多伦多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8673) |  收藏
2010年08月06日 05:03:47

在多伦多体验公共交通

8月5日星期四,晴,因为跟的是旅行团,其实没有机会搭乘公共交通。不过,最后一天,在CN塔那里给自己放了2个小时假,没有上塔而是去了中区唐人街。
这是我第二次到多伦多,前一次是转车去芝加哥,只停了半天。这一次跟着旅游团,前后在多伦多市区停留的时间也不超过半天。上一次我一直是在步行,这一次尝试搭公车,却依然没成。
从CN塔去中区华埠,笔者选择了打车。其实中区华埠所在的Spadina街就在CN塔的西边一点,但是因为时间紧笔者还是选择了打车。不到10分钟的车程花费了8.5元(起步价4.5元),连上小费笔者付给那位北非来的司机不到9元钱。在CN塔下,看到有红色的双层观光巴士通过,本来想搭那种车,可没来得及赶上。的士司机说那种车可以随时拦下,可并没有说价钱。回来之后才在网上查到多伦多的观光巴士有好多条线路,那种在市区内行走的Greyline观光巴士搭乘的价钱要35.71元一位(http://www.citysightseeingtoronto.com/lang/chinese/Toronto-DoubleDeckerTour.html)。
在中区华埠转了不到1个小时,笔者要赶去Casa Loma城堡。我们的导游对多伦多不算熟悉,她说唐人街离Casa Loma不远,就在Spadina街的北边。可是真正走起来才发现很远,问了几个人都说要坐车。这次笔者想乘那种有轨电车,可是510路的司机说不到Casa Loma。路边一个姑娘说Casa Loma并没有公车直达,我们只好再次打的,这次用了12元。
北美的公交,其实公共汽车是很难搭乘的,主要问题是陌生人没有办法看得懂车子的路线,停站。公交里最方便的还是地铁,多伦多也有地铁,只不过这次笔者经过的几个地方都没有地铁站。
回到家里再查多伦多公交公司的网站(http://www3.ttc.ca/index.jsp),对多伦多的公交有个初步了解。这里的公交车票每张3元,10张票25元,周票36元,月票121元,日票10元,大多伦多地区的周票52元。这一价格比蒙特利尔高不少。
多伦多的地铁(http://www3.ttc.ca/Subway/index.jsp)线路和蒙特利尔差不多,有4条线,2条长的(一条U型线沟通南北,一条直线沿Bloor街沟通东西),2条短的,其中一条还是基本上地上线路(Scarborough轻铁)。
另外要提的就是大多伦多乃至整个南安省地区的城际公交线路Go Transit,该公司主要提供通勤铁路和巴士服务,覆盖大多各区以及临近的Hamition,滑铁卢等地。
http://zh.wikipedia.org/zh-cn/GO%E9%81%8B%E8%BC%B8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7190) |  收藏
2010年08月05日 05:26:13

多伦多大统华印象记

8月4日星期三,雨后,以前工作的同事特别喜欢多伦多的大统华超市,在他们嘴里,那里简直是美食天堂,更难得价廉物美。在渥太华的大统华开业之前,身边有不少人每年都要专程开车去多伦多大统华购物。还没有去大统华,大统华的名字已经让我的耳朵磨出了茧子,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到大统华转一转了。
7月31日星期六晚8点不到,我们来到多伦多大统华的城中店(222 Cherry Street,Toronto, ON M5A 3L2 ),这是大统华在大多伦多地区的五家点之一,也是唯一距离市中心比较近的一家。当天由于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导游一度要放弃去大统华,好在她最后还是带我们去参观了一下。
其实,眼前的这家大统华和我想象的那个美食天堂大不一样。论店面它还没有蒙特利尔的南岸金发超市大。大统华三个字用的是绿色,不是很耀眼。当天的客人也不算多。走进大统华,最先看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熟食。笔者的一个极为推崇大统华的朋友念兹在兹的正是这些熟食。这些熟食柜台,的确是大统华的特色。在笔者的印象中,除了深圳沃尔玛那里的熟食,我没有看过哪个超市有这么多的熟食可供选择。
除了凉菜,这里还提供热炒,快餐。笔者看中一大盘3.99元的家常豆腐,可是时间已晚,操着台湾口音的服务大婶说没有白饭打,只有作罢。买了一份炒饭带回酒店当晚餐,吃起来味道倒是一般。
我们还走马观花看了一下这家超市的菜价。相比蒙特利尔,并没有想象中的便宜。只是这里的更加新鲜一些。不过这家大统华的通菜只要每磅0.99,在蒙特利尔通常要3块多。其他的菜价差别不大。在饮料柜台,我们发现这里的6只装珠江啤酒3.99元,比蒙特利尔便宜一元。这里的美国产大罐绿茶只要1元,平常买要近2块钱。还有就是我们看到这里的香米,小米也比蒙特利尔便宜。
百闻不如一见,尽管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走这一趟还是可以明白大统华为什么可以成为加国华人的最爱超市。

类别: 美食 |  评论(0) |  浏览(5878) |  收藏
2010年08月05日 04:49:23

多伦多免费中文报纸市场印象

8月4日星期三,闷热转雨,上个周末的多伦多三日游,顺便考察了一下多伦多的免费中文报纸市场。由于自身的传媒经历,当然对拥有全加拿大最大华人读者群的多伦多中文报纸市场特别感兴趣(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当地有40万华裔,另有不少人说多伦多有50万华裔)。
由于旅行团的行程安排,无法对当地的华文报纸市场深入了解,我只是在大统华超市城中店和多伦多中区华埠搜寻一些免费中文报纸。时间分别是周六晚上和周一上午。其中周一上午只找到一份“人物周刊”。在大统华超市倒是一气拿了“衣食住行”,“信报财经周刊”,“北美生活报”,“加中时报”,“北辰时报”,“北辰地产周刊”,“健康时报”,“环球华报”,还有一份麒麟电视的一周收视指南。这其中只有“环球华报”是我早就在网上读过电子版的。我知道的另一份多伦多中文报纸“星星生活”我没有看到。还有到了多伦多我才发现的本地大陆移民创建的历史最悠久的“大中报”我也没有找到。
相比蒙特利尔和渥太华两地的中文报纸市场,在星岛,明报和世界日报三大收费报纸的压力下还能有这么多免费中文报纸存在,这首先就让我吃了一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三大报纸面对的压力有多大,怪不得世界日报在不久前推出免费的“多伦多周报”,这一定是因应本地巨大的免费报纸读者群的举措。除了数量之多,多伦多的这些免费中文报纸给我的第二强烈印象是存在一些以地产,生活,人物,娱乐,财经为主题的专门报纸。其中几份甚至是全彩印刷,那本北辰地产周刊印刷风格类似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这既说明多伦多中文报纸竞争激烈,也说明当地这些中文报纸在财政上很有资源。
第三个印象是一家出版集团同时出版多份报纸的情况也在多伦多出现,比如“衣食住行”和“信报财经周刊”是一家机构出版的,“北辰时报”和“北辰地产周刊”也隶属于同一家集团。这也说明当地的华文报纸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第四个印象,在我拿到的这些报纸中,只有“北美生活报”采用了简体字,其他报纸都是繁体字。但这些报纸从风格看却几乎都是大陆移民所办。这一现象耐人寻味。相比而言,在蒙特利尔,赚钱最多的一份中文报纸全部是简体字。
以下以我拿到的这些免费中文报纸,简要做一个评价,并仅以我对可读性的观感按五分制给个打分。
环球华报加东版,第509期,大开,ABC三落共24版,报道比较全面,包括焦点新闻一篇,全国新闻一版,多伦多本地新闻一版,采访一版,社区新闻一版,评论一版,还有与中国浙江日报合作的版面,教育,体育,娱乐等内容。彩版较多,广告也较多。可以打4分。我以为这份报纸关于加拿大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报道还可以更深入。
加中时报(www.cctimes.ca),第408期,大开,AB两落共20版,评论2篇,本地新闻一版,社区新闻一版,照片一版,与新民晚报合作4版,与今晚报合作2版,其他版面包括娱乐,感情,生活,中国报道等。广告量一般。可以打3-。
北美生活报(www.158info.ca),第359期,小开,40版,焦点新闻半版,社区新闻4版,广告占2/3版面以上。此外有不少关于本地找工,求学,餐饮的信息。从生活报的角度这份报纸办得不算差,但是相关文章原创的不多,软文不少。本地工商消息倒是有一些。可读性2+。
信报财经周刊(www.adsguide.ca),第236期,小开,有装订,48版,号称加拿大唯一的华文财经周刊,又打着香港老牌财经报纸信报的头衔,但是其内容差强人意,编排比较零散。广告量占到一半版面以上。有加起来不到一版的本地财经消息,半版本地新闻,转载了一些博客文章,三版财经类的软文,一版社区新闻,三版医疗软文,一版培训移民类软文,可读性2+
衣食住行(www.401bz.com),第136期,小开,32版,有装订,应该说这是所有我拿到的多伦多免费中文报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份。虽然和上面的信报财经周刊同属一家公司,编排要好得多。半版热点(对张翎的专访),2版社区新闻,半版商业人物专访,一版软文,广告大约占50%左右。这份报纸的办报思路很接近我的想法。以生活类报纸来说还是不错,但我认为对本地华人社会以外介绍的不够,显示报纸编译力量不强。可读性3+。

北辰时报(www.norstar99.com):第108期,大开,40版,ABC三落。全国新闻1版半,安省和本地新闻2版,焦点人物专访1版,商业人物专访2版半,社区新闻2版,焦点新闻1版。这份报纸的B版和C版也有一篇访问,显示该报采访力量很强。还有就是差不多一两版就有一个专门名字的美编,显示该报的排版编辑力量也很强。该报的广告占总版数的50%不到,看起来不像其他报纸那样全版都是广告,读者阅读感觉比较好。可读性可以打4+。
北辰地产周刊(www.norstarrealty.net):第17期,60版,全彩,该报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全彩,就是每篇译文都给出原文出处,在免费中文报纸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做。该报70%-80%的篇幅都是围绕地产,广告量大约在50%多一点。有两篇专访。编辑选择的大部分文章可读性都较强,整体可读性也可以评为4+。
健康时报,第345期,大开,12版,一点本地新闻加上软文,大量的摘来的医疗保健文章。多伦多的健康时报和蒙特利尔的并无区别。可读性3-。
以上都是走马观花的印象。总体说来,多伦多的这些免费中文报纸在华人社区的采访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看得出来,相比三大收费报纸,在本地港台移民圈子的影响力不够强。在新闻评论方面只有个别报纸比较突出。在本地社会的报道方面,这些报纸的水平都不算高。这也显示了多伦多华人社会基本上还是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4771) |  收藏
2010年07月26日 10:52:11

科索沃的例子不适合魁北克

7月25日星期日,国际法庭宣布科索沃自行宣布独立合法,中国政府的反应是奉劝当事各方继续谈判。对于有着同样的独立问题的魁北克来说,科索沃的例子实际上非常敏感。既然科索沃可以,魁北克是不是也可以呢?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国家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7月23日的La Press报发表记者Judith Lachapelle的文章,标题是Kosovo: la décision n'est pas «un précédent pour tout autre cas»(科索沃的例子不适合其他地区)。
作者为此问题采访了蒙特利尔大学宪法专家Stephane Beaulac。他表示国际法一般并不承认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有效性。魁北克如果宣布独立,国际社会未必会承认。而对于科索沃的情况,国际法庭在这个问题上是对即成的事实怎么做,是承认还是拒绝。
在科索沃,曾经存在长期的战争,至今还有许多人下落不明。早在1999年,联合国就取消了塞尔维亚方面对科索沃的监管权。
总之,作者的结论是加拿大的魁北克,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科索沃的情况。相反,俄罗斯的南奥赛梯这些地方则有重蹈科索沃的覆辙的可能。
是我的法语不好,看不懂这个教授的逻辑,还是他的逻辑本来就有些问题?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2708) |  收藏
2010年07月26日 10:24:20

魁北克Gaspe发现了油田

7月25日星期日,一向没有石油储藏的魁北克突然发现了石油储藏。一家名叫Petrolia的年轻公司立志在2014年前为魁北克提供5%的石油需求。
Petrolia找到的油藏在Gaspe的Haidmand地区。卡尔加里的Sproule and Associates公司估计这里埋藏着770万桶高品质石油。
发现这一油田的消息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兴趣。纽芬兰拉布拉多St.John的Investcan就宣布以1500万加元的价格收购Petrolia的50%股份,其中650万用于补偿此前勘探油田的费用。Petrolia此前已经开发了5口试验井。
除了Haidmand油田,两家公司还宣布在Gaspe的York河地区继续勘探更多的油田资源。Petrolia在York河地区拥有1500平方公里的开采权,他们在魁省一共拥有15000公里开采权,占魁省发放的总开采范围的18%。
Investcan隶属于法国SCAM能源集团,后者是法国Bouygues集团的子公司。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3536) |  收藏
2010年07月26日 09:50:27

得罪了知识分子的哈珀政府

7月25日,晴,联邦工业部长甘礼民(Tony Clement)今天被报道勇救落水妇女,为保守党政府内阁填了一点光彩。这些天,报纸上难得有关于保守党内阁的好消息。由于统计局局长辞职的事情,保守党内阁似乎成了知识界的公敌。本来哈珀政府就不太受知识分子喜欢,去年还因为削减艺术事业扶持经费的原因得罪了许多艺术人,这一次得罪的似乎是社会学者,传媒界。
渥太华市民报前不久有一篇署名Dan Gardner的文章“There are real invasions of Privacy supported by Ottawa”。作者要攻击的正是保守党政府取消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传统的做法。此举导致统计局长被迫辞职。Gardner在文章中指出渥京政府一方面取消传统的人口普查,让许多依赖这些普查数据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市场人士失望,另一方面却要求各大银行跟踪调查民众的银行账户信息并向政府报告异动。前者本来可以让许多人受益,也是加拿大统计局享誉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后者却只对一小部分人有好处,根本上是在侵犯公民隐私。政府却在舍弃前者,拥抱后者。他质问保守党政府究竟是要做什么。
上周五本地法文La Presse的社论文章“Le saccage conservateur”(保守党人的抢劫),作者Andre Pratte也是公开指责保守党政府上台以来对多个政府部门的运作进行干预,这次轮到了国家统计局。这次的做法与抢劫无异。保守党政府实在是呈一党之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出台这样的政策前本该先进行充分的调研。
对于主流传媒的口诛笔伐,保守党国会议员Maxime Bernier上周五在La Presse报上也撰文反击。他的文章标题是“Des questions importunes”(强求的问题)。他认为政府没有理由要求民众填写复杂的问卷,那些需要这些数据的人应该自己付钱去做这样的调查。他坚持认为政府这样做是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应该考虑的是多数人的想法,不是一小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想法。
局外人可能很难从媒体的报道中对这件事做出孰是孰非的判断。不过有一件事可以很明确,得罪了知识分子的哈珀政府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尤其在历史的评价上。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708) |  收藏
2010年07月24日 23:23:56

魁北克乐坛的模仿大师Veronic Dicarie

7月24日星期六,多云,两个星期前的星期五在Tele Quebec上看到今年魁北克市的音乐节开幕演出,对其中一个女主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她名叫Veronic,但是不记得全名。
昨天晚上终于腾出时间去找一找这个Veronic的信息。Wikipedia上给出的介绍如下:
1976年12月生于安省Embrun,最早在Sens Unique乐队崭露头角,接下来在魁北克改编的音乐剧Grease中参加演出,还参加过美国电影芝加哥的法语配音。2001年,她参加了渥太华举办的法语音乐节的开幕演出。
她的第一张唱片是Warner Music帮助她出版的同名唱片。这张唱片帮助她赢得了当年的Felix奖提名。她的第二张唱片是2005年发行的Sans detour。2008年,她参加了Celine Dion在Centre Bell的Taking Chances演出。在其中她模仿了许多知名的法语,英语歌手,包括 Céline Dion, Ginette Reno, Isabelle Boulay, Marie Carmen, Marie-Chantal Toupin, Marie-Élaine Thibert, Lynda Lemay, Marina Orsini, Claire Lamarche, Madonna, Rihanna, Britney Spears 以及Diane Dufresne。
在今年7月8日的魁北克市音乐节开幕式上,Veronic Dicarie模仿了Vanessa Paradis, Patricia Kaas, Isabelle Boulay, Lara Fabian, Édith Piaf和 Céline Dion,如果你只听声音,你很难知道那是模仿出来的。音乐会结尾她模仿Edith Piaf那一段,连形象都很类似,实在是形神兼备。
Veronic Dicarie在魁北克乐坛实在也是个奇才。
值得一提的当天晚上另一位主持人,来自法国的Daniela Lumbroso,你实在看不出她已经年近50。

类别: 名人 |  评论(0) |  浏览(3379) |  收藏
2010年07月24日 22:52:33

好心的年轻人

7月24日星期六,本来要上课,结果因为英语理解的问题,人家通知不上课自己却没有立刻明白。
说起英语理解,来加拿大4,5年其实也没有完全精通英语。前几天在街上骑车,碰到一个也是骑车的年轻人。他问我是不是听得懂英语。我以为他想问路,结果他要说的是我骑车的姿势不正确,会弄伤膝盖。实际上我当时没有完全理解他,和我每次采访人家一样,我只能是理解大致的意思,无法完全明白对方每句话。这一次也是一样,我只知道他让我注意膝盖受伤,但是具体什么原因,什么吗姿势导致膝盖受伤,当时一下子并没有完全明白。我还以为他建议我戴上护膝。可是我看他自己也没有护膝,还是有点诧异。
那个骑车的小伙子自己全身车手打扮,骑的也是运动车。不过他看起来稚气未脱。在蒙特利尔,自行车运动很普及。这里有着北美最好的自行车道之一。这里的BIXI自行车租赁服务也是北美独一不二的。在蒙特利尔,我没少因为骑车不守交通规则被人骂,想想也有点难堪。对于我,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不是运动工具。在中国,多少年骑车也是这样,从来没有人提醒过我什么。大家都习惯了。
在国内一个自行车网站上查到,如果骑在车上,脚踏板在最低的位置时,腿不能完全伸直,长期这样骑车,膝盖就容易受伤。从我家到市中心我常去的那些地方,有很多上下坡。每逢上坡,我总是猛力踩上去,时间长了,这大概也会带来问题。
不说没有感觉,这两天膝盖一直不舒服。本来以为是风湿,现在想想也是自行车的问题。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446) |  收藏
2010年07月17日 05:52:12

年薪13万加元的蒙特利尔公交司机

7月16日,雨转晴,满地可日报第17版,对于一些本地公交公司的司机来说,他们捧得是一个金饭碗。通过加班,一些司机的年薪竟然高达13万,比大学教授,医生赚得还多。这是TVA电视台通过加拿大信息获得法拿来的资料显露的。这份资料显示蒙特利尔公交公司有44位司机的年薪超过了13万加元。他们的年薪平均是58000加元。
对此收入,公车司机工会负责人Claude Benoit说加班不是他们自己要加的,是公司要求他们的。在他看来,这也反映了公交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
其实不仅仅只有公交公司的工人才拿高薪,还有其他一些工会的工人有拿到年薪15.7万的。负责修车的工人年薪平均7.1万,他们有人收入大大高于13万。还有在行政人员中有22人收入在11.6万到13.6万之间。37位负责维修的工人收入在12万到13.9万之间。他们的正常收入低于每年6万。
过去一年,蒙特利尔公交公司用在加班费上的开支达到了4800万加元。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160) |  收藏
2010年07月17日 05:41:23

魁北克文学简史(下)

Serge Provencher 魁北克文学简介(De la anthonologie literature quebecoise) 2007版
静静的革命(1960年到1976年):1959年Duplessis去世后,省长由Paul Sauve接任。他打出了口号”Desormais”(从今以后),实际上已经表示魁北克的变革开始了。1960年,自由党Jean Lesage上台。他的身后是一群以后来的魁人党开创者Rene Levesque为代表的思想激进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打出了“这是变革的时代”的口号。一场静静的革命就此在魁北克拉开。
Jean-Paul Desbiens(1927-2006)的文集“Insolences du Frere Untel”的出版无疑对静静的革命发生有着加速的作用。Frere Untel是Jean-Paul Desbines在Le Devoir报纸上用的笔名。1960年,Editions de L’Homme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天主教会本想阻止这本书的出版,但是为时已晚。这本书一上市就卖出了13万本。当时身为教师的Desbiens利用这本书向当时魁省的教育制度,向天主教会发起了攻击。他谴责当时的教育导致法裔加拿大人思想的贫瘠。
魁独激进组织FLQ精神领袖Pierre Valliere(1938-1998)在狱中写下的“Negres blancs d’Amerique”将法裔魁北克人的境遇和美国的黑人相比,号召魁北克人用暴力争取独立。这一时期的知名作者还有Fernand Dumont(1927-1997),Pierre Vadeboncoeur(1920-)等。
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开始尝试在语言上的创新,更受底层生活影响的Joual法语开始出现在文字中,人们也更愿意忘掉过去,展望未来。Gerard Bessette(1920-2005)1960年出版的小说“Le Libraire”(书店)就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的代表。在这本书中,Bessette使用了许多当时法国萨特或者加缪式的文学风格来进行创作。小说借一个小书店职员的口描述了那个时代天主教会控制下魁北克民众生活的压抑。
身为医生和积极的魁独活动者的Jacques Ferron(1921-1985)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Retour a Val-d’or,还有1962年获得总督文学奖的Contes du pays incertain。他也是魁北克犀牛党的创始人。该党号称自己是追求魁独的知识上的游击队。
Jacques Renaud(1943-)和Hubert Aquin(1929-1977)同样是这个时期不能忽视的小说作家。Renaud的1964年的小说Le casse以极端色情著称。Aquin在小说”Prochain episode, Trou de memoire ”等反复强调暴力革命。他也是一位极端魁独分子。Victor-Levy Beaulieu(1945-)以他的多产著称,他立志成为魁北克的雨果。他的一生写作了70多本小说和3500多页的电视剧。这个时期的作家还不能不提到Jacques Godbout(1933-)和Rejean Ducharme(1941-)。Godbourt的杂文,小说和戏剧创作对静静的革命之后的魁北克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ucharme则以隐士著称。他的”L’avalee des avales”在2005年被CBC评为加拿大的经典名著。这本书还参加了当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评比,当时作者还默默无闻。
这个时期还有两位女性作家不得不提。Anne Hebert(1916-2000)和Marie-Claire Blais(1939-)。Hebert的代表作是Kamouraska和Les fous de Bassan。Kamouraska描写了1839年代一位魁北克庄园主的妻子反抗夫权,和自己的美国情人合谋杀死丈夫的故事。Hebert本人也是著名的诗人。至于Blais, 她在1966年凭借小说“Une saison dans la vie d’Emmanuel”获得法国的Medicis文学奖。这本小说描写了一户贫穷的魁北克农民的第16个孩子的故事。
1960-1976年代也是魁北克的原创剧院(theatre original)开始出现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涌现了Jacques Languirand(1930-),Marcel Dube(1930-)等一批著名编剧。其中尤以后者的成就更大。从1952年和1953年的De l’autre cote du mur 和Zone开始,Dube开始引人注目。在随后的20多年里,他为魁北克的剧场舞台和电视台编写了大量作品。他编写的电视剧La cote de sable, De 9 a 5, Le monde de Marcel Dube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如果说Dube的创作代表了变革,那么随后Michel Tremblay(1942-)的创作则代表了革命。他在1968年发表的Belles-sœurs在魁北克的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出戏描写了蒙特利尔普通的一群劳动妇女的鲜活的形象,尖锐抨击了天主教控制下的魁北克社会。这出戏的出现也让Joual这种语言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说到这个时期的诗歌,首先要提的是Felix Leclerc(1914-1988)和Gilles Vigneault(1928-)两位著名诗人,歌手。魁北克的歌曲论起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和比利时的法语歌曲。早期魁北克的著名歌手包括了La Bolduc(Mary Travers,1894-941)和Jean-Paul Filion(1927-)等民歌手。Felix Leclerc和Raymond Levesque(1928-)的出现改变了这种面貌。从1950年代出名开始,Leclerc一生作曲,作词了大量反映魁北克生活的歌曲。他在1975年的作品Le tour de l’ile, 还有他的诗歌“Pour un Quebec bilingue”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Gilles Vigneault是另一位从民众中走出的著名歌手。他的歌曲 “Gens du pays”被公认是魁北克的“国歌”。
在1970年3月27日UQAM著名的诗歌之夜(Nuit de la poesie)中出现的当时著名诗人还有Michele Lalonde(1937-),Louis Geoggroy(1947-1977),Gaston Miron, Claude Gauvreau,Raoul Duguay(1939)等。
这个时期的其他著名诗人还有Gerald Godin(1938-1994),Paul Chamberland (1939-), Pierre Morency(1942-), Lucien Francoeur(1948-),Denis Vanier(1949-2001),Josee Yvon(1958-1994)等。
.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5110) |  收藏
2010年07月16日 11:36:20

被宠坏的庞巴迪

7月15日,闷热,这两天报纸经济版关心的一个话题是魁省政府要求重开关于满地可地铁列车车厢的国际招标。这件事情前一阵子因为吸引国内住宅机车车辆厂的竞标而吸引了不少本地华人的注意。不过这一次,引起更多人关注的确是本地制造巨头庞巴迪的态度。
庞巴迪威胁政府说,如果政府坚持要举行国际招标,他们和法国阿尔斯通组成的联合财团不排除退出竞标。从而让参加竞标者只剩下西班牙的一家公司,也从而让政府通过竞标来压低造价的努力泡汤。
此言一出,骂声一片。一位读者在CBC的新闻留言中说,庞巴迪这些年实在是拿到政府不少好处。这次却还要说出这样的话。他们像足了一个被惯坏的孩子。
庞巴迪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言论,其实追根溯源,他们看起来是有点气急败坏。本来这笔30亿美元的大单早已被政府许给他们。最早是省政府的经济发展部长因为为讨好自己所在选区的居民,直接把这个订单给了在自己选区设厂的庞巴迪。但是此举惹恼了法国的机车巨头阿尔斯通。他们一定要参与进来。庞巴迪随即宣布会和阿尔斯通联合进行这一订单。也就是还是只有一家供货商。接下来,轮到西班牙人和中国厂商出厂,他们不同意政府这样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私相授受,要求政府公开竞标。再然后,具体使用方,满地可地铁公司出面说他们的胶轮技术不想更换,因此只能提供钢轮技术的株洲也必须出局。这样剩下了就只有庞巴迪阿尔斯通和西班牙那家厂商。如果庞巴迪阿尔斯通真的撤出,那么岂不是又没有竞争。
选票政治的功用就在选票上。地铁车厢这样的大订单涉及成百上千人的工作机会。这不,听说订单可能飞了,庞巴迪工厂所在地的市长都出面向政府施压,加上那个选区的省议员,国会议员,未来这个事情怎么收场还不好说。难怪报纸专栏说,重新招标的政策一出,满地可人再过5年也用不上新车厢。没听说株洲方面已经扬言,公开招标不让他们参加,就要起诉。假设官司真的一开,5年也未必解决了问题。
民主,透明,是不是和效率真的成反比呢?看蒙特利尔地铁车厢招标这个案子。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3278) |  收藏
2010年07月16日 11:21:35

翻检垃圾为哪般?


7月15日星期四,闷热,这是等在昨天满地可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作者是Eric-Yvan Lemany,原文标题On fouille les poubelles (他们翻检垃圾箱)。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读报的时候,几次都试图跳过这篇文章,但是几次又都被这篇文章吸引回来。吸引我的是,这些人不是拾荒者,为什么要做这样恶心的工作(tache ingrate)?
原来是为了环保,为了垃圾回收。这些人属于满地可北面的Laval市Cite de la sante医院和一个名叫Synergie Santé Environnement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做这件事已经有几个月了,其目的就是准确了解医院病人和员工丢弃垃圾的情况。医院负责卫生的官员表示:“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一颗坚定的心,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玻璃瓶,擦手纸,纸尿裤,更要面对腐臭的食物。”从事这样的工作,手套,工作服,口罩缺一不可。
Jerome Ribesse是从事这个工作的其中一员。他说,尽管这个工作很脏,但是他们还是有所发现。比如通过观察洗手间擦手纸的大量出现,就可以知道洗手间干手机如果性能更高,能够更好在冷气房工作,就可以减少擦手纸的浪费。
在医院的垃圾里还有大量的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纸尿裤。利用一种加热设备可以将这些垃圾转化为能量。但是要保管它们却需要冷冻。这会带来另外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会被今后的机构利用。已经有更多的医院准备借鉴他们的经验管理好垃圾。未来医院的垃圾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工作获得更多的回收。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391) |  收藏
2010年07月13日 00:29:12

印第安人的节日Pow-wow

7月11日星期日,Pow-won是每年印第安人聚会的时节,人们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跳舞,交友,聊天,做生意。每年Powwow的时候,不同部落的人会利用这个时机达成联盟。Powwow据说在印第安Algonquin语里面就是医生和神职人员聚会的意思,通常都是在每年春天的时候举行。发展到现在,Powwow已经成为所有印第安人,对印第安文化有兴趣的人聚会的场合。
来加拿大近5年,一直对印第安人的事情很感兴趣,也听说这个距离蒙特利尔最近的Kahnawake保留地的一些事情,但是却一直没有前往。一则是路途不熟,一则也是担心那里治安不太好,经常看到新闻说印第安人因为和政府的矛盾封路。曾经看过反映20年前的OKA危机的CBC的一个纪实电影。那里反映出来的景象活像中国农民起义反对腐败官府。这一次终于下定决心趁这个Pow-wow的机会去看看这个印第安保留地到底怎样。
实际上这个保留地离市区很近,过了号称法裔加拿大人修建的第一座横跨圣劳伦斯河的铁桥Mercier桥就看到一路有路标指向Pow-wow的举办地点,倒是很方便,只用了30多分钟就来到了那里。
刚一到Pow-wow的地点,就看到有两个白人妇女拿着篮子要求捐赠零钱,顺便给来客指路。从进门到停车的地方,沿途还有许多义工指路。这些义工的许多看起来不太像印第安人,更像白人。路上我们顺便也参观了一下这个印第安保留地。这里的房子其实和魁北克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多是木头的独立房。我们也看到社区医院,青年中心等公共设施,但没有发现图书馆,体育设施,还有路上有许多卖烟的地方(一直说保留地内走私烟泛滥)。沿途看到一些人家挂出了美国的星条旗,却没有加拿大或者魁北克的旗帜。这里的停车牌也没有使用法语,而是使用英语和大概他们本民族的一种语言。
走到Pow-wow的会场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地方。这个会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露天集市,有许多摆卖印第安传统工艺品的摊子,还有售卖食物和饮料的地方,会场中间是一个围起来的露天剧场,Pow-wow期间要举行传统舞蹈比赛。
那些摆卖商品的摊子首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里的东西有着浓郁的印第安特色,但是价格并不便宜。比如一个鹿皮做的成人穿的鞋子要价125加元,即便给刚出生的小孩穿的鞋子也要价40元。太太看中了一个玳瑁做的项链要价54元。还有一个用鹿角雕刻的艺术品要价120元,一件印第安传统式的风衣要价440元。这里的东西一大特色就是基本上都是很多商品都是利用动物皮毛的制品。另一大类就是石头雕刻的各类艺术品。我们也看到一家卖类似我们艾草之类的熏香草药。
来这里摆摊的印第安艺术家们好多都是从外地来的。像卖玳瑁项链的那一家来自安省的Kingston,还有卖鹿角雕刻品的Steve John来自美国纽约州。这位John很健谈,和我们介绍了好多印第安人的知识。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语速之快让我们很多时候听不懂。他的面孔与其说是典型的印第安人,不如说是典型的东方面孔。身材健硕的他看起来像足了蒙古勇士。他的儿子除了身材高大一些之外,也和普通的中国北方少年没有多大差别,脸上还长有许多本地白人少年不多见的青春痘。
这位万多年前的中国人的亲戚显然对于印第安的文化很骄傲。他说北美许多的文化传统归根到底都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那里。白人从他们那里学来就变成了白人的东西,其实根本上还是印第安人的东西。他说自己是Mohawk-Turtle部族的人,他们属于林地印第安人,是易洛魁人的一支。他说他们部族的头领一直都是部族里受尊敬的老年妇女选出来的。他还细心向我们介绍他们部族旗帜的意义,介绍到哪里去找寻印第安文化的知识,建议我们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文化。他说20年前曾经有两个华人女孩前往他们的社区学习印第安文化,还用中文写了一本有关他们的书。
中午十二点多,舞蹈比赛的环节正式开始了。可是出人意料的,第一项活动却是邀请参加过历次战争的印第安老兵代表出场,全场观众一起缅怀这些老兵们的功绩。这让我想起了吴宇森的电影“风语者”。这些印第安老兵参加了加拿大,美国近现代史上的历次对外战争,白人社会实在没有理由把他们置之不理。
今天的天气很热,场地中那些老兵身着传统印第安盛装,许多都是皮革的衣服,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忍受下来。场下还有许多一样身着盛装等待出场的人们。他们成了我们追求合影的最佳对象。看起来有些印第安女孩子穿的那个服装和蒙古人,满族人的民族服装还是有几分相像。最后,终于轮到所有的舞蹈演员出场了。在特有的呵呵哈的口号伴奏下,一队队印第安男人,妇女,孩子陆续登场,他们有的踏着特有的舞步慢慢走,有的一边走一边表演射箭,还有一位边走边看起来在吹灶台的火,具有十足的生活气息。
在离我们30分钟车程的世界里,生活着曾经这片大陆的主人,如今被称为第一民族但是许多时候却被社会边缘化的印第安人。他们与我们这些东亚来客看起来那么相像,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未来他们的路又在哪里呢?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5942) |  收藏
«567 8 9101112» Pages: ( 8/18 tot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