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09 - 10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 2009 - 10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09年10月25日 04:29:00

我的韩国兄弟李东郁

10月24日,雨,这次去芝加哥住青年旅社,不仅看到一位东南大学的校友,一位建筑系PHD来这里开会从而可以得知母校一些进展,更是认识一位有意思的韩国朋友。
22日晚上结束工作回来,尽管外面下雨,还是拉着这位兄弟出去酒吧喝酒。一方面自己想放松一下,另一方面也是看到这位兄弟喜欢去酒吧,而且看起来很喜欢喝一口,他自己随身带着他们韩国的饮料酒。
酒吧的名字叫Lizza, 就在North Clark街上,离我们的旅社不远。进门的时候碰到一个大汉查我们的身份证,可是我竟然发现我的魁省驾照竟然没有标出出生年月,那位老兄翻来覆去查不到,最后还是放我进去,因为我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小于18岁吧。
5块钱一大杯酒,我们两个人每人要了三杯。黄汤下肚,话也多了起来。这位老兄喜欢打棒球,于是我仔细向他请教棒球规则,终于明白了一些基本规则,这也算是大收获。第二个发现,韩国话的干杯竟然和中国话的干杯发音90%一致,于是我们终于找到了共同语言,经常干杯起来。说起韩国,当然离不开我所知道的韩国女明星,金喜善,李英爱,说起韩国的整容技术。这位老兄说我,怎么只知道女明星的名字,我于是努力想找几个男明星的名字,却没有成效。我调侃他,韩国美女众多,是不是很幸福。刚刚失恋不久的他却不觉得韩国美女多,这也符合我的感觉,本来朝鲜人和东北人长得差不多,小眼睛,小鼻子,哪里那么多美人。这位老兄本来就是一副韩国人的标准长相。
我们还多少交流了一些政治问题。我向他大力灌输东亚一体的观念,他完全赞同。他告诉我中国的朝鲜族在韩国不太受欢迎,你猜理由是什么,韩国人觉得他们有些人给北朝鲜做间谍,搞笑吧。他说他不喜欢金正日,但其实他和北朝鲜人没有什么交流,尽管他从小就会唱祖国统一歌。我向他表示了对南北朝鲜早日统一的祝愿,他也表示感谢。
这位兄弟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人要不要个个去当兵,原来他对当兵很郁闷,特别是半夜起来站岗的经历。对于我这个曾经一门心思想参军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他对参军的抵触。
让这位老兄郁闷的还有汉字的问题。他能写自己的名字叫李东郁,但是从中学起他的汉字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不过,他还真的知道一些中文。你猜从哪里学的,香港电影了。他知道一个中国词,大哥。他很高兴地说我是他的大哥,而且说我长得有点像他的姐夫,真让我受宠若惊。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6365) |  收藏
2009年10月25日 04:10:52

美国版的“一个都不能少”

10月24日,雨。昨天没有再去会场,而是选择了直接回家。我的那张3天的地铁通票发现可以用72个小时,所以到昨天中午仍然可以用,干脆就趁最后一分钟直接去机场好了。
一早起来本来想睡懒觉,不知道为什么一早六点多就又睡不着了。起来冲个凉,观察一下天气,下决心不去展场,于是坐在lobby看报纸。看完手里那张星岛日报,又翻起当天的Chicago Tribune。这份报纸记得以前和现在的版面不太一样,以前的和USA Today一样很传统,现在手里这份报纸却似乎秀气了很多,版面可能缩小了一点,排版的字体似乎也有变化。这大概也是报纸产业在互联网冲击下努力改变自己的一种体现吧。
这份Chicago Tribune的头版讲了一个美国版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一个11岁的黑人男孩因为有些智障,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接受,父母很着急,于是求助报纸。在报纸大幅介绍之后,这个男孩终于又有学上了。而背后的关键似乎是当地法院做出裁决,要求当地的教委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都要保证这个孩子有书念,哪怕就是为了这个孩子增加一所学校。这个孩子最后到底怎么解决的入学问题,报纸上没有仔细说,只是说家长很满意。你看,这份美国版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是不是也很感人,新闻媒体的力量有时候真的很大。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824) |  收藏
2009年10月25日 03:49:28

“Blog Marketing”阅读笔记

Blog Marketing (McGraw Hill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作者Jeremy Wright是一名知名的加拿大博客市场营销顾问,他的客户包括了福特,微软,ebay这些大名字。他的个人网站www.ensight.org 每月访问量都有25万以上。他的这本书以“单向传递还是双向交流”(transmitting versus engaging)为主题,分十一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博客来进行市场营销。全书章节如下:
第一章:博客入门:博客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它不应该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更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第二章:了解博客:根据博客营销顾问Paul Chaney的看法,企业利用博客的好处包括了方便搜索,和客户直接沟通,构建品牌,区别竞争,发掘独特市场,方便内部沟通等等。该章还介绍了几个博客网站跟踪工具technorati和PubSub以及BlogPulse网站。
第三章:博客在生意场的威力:博客对于企业的直接作用包括汇聚创意,新产品调研,打造和谐团队,提高企业可见度。
第四章:企业如何利用网站:通用汽车和迪斯尼频道的成功博客故事
第五章:你的企业适合构建哪种网站:一般来说博客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The Barber:行业先知型,扮演着导师和分析师的角色
The Blacksmith: 行业专家型,通常属于某公司的高层人员,专门谈某一企业内部事情
The Bridge:行业桥梁型,通常属于公司秘书或者PR人员。
The Window:行业窗口型,通常也是公司内部人员的博客,但是同Blacksmith相比它也会谈公司外面的事情。
The Signpost:行业告示牌型,通常只会浮光掠影介绍一些行业趋势
The Pub: 酒吧型,志同道合者分享见解的地方
The Newspaper:新闻型,类似Engadget,以报道最新动态为主
一个企业的博客,通常并不是只有市场人员的博客,而是包括从CEO到普通员工都在内的所有博客的组合。CEO的博客可能是专家型,窗口型,桥梁型的组合。市场部的博客可能是Barber, blacksmith, pub等型的组合,一个很好例子就是www.englishcut.com ;更多人的博客也许都是杂烩型的,属于那种Signpost和newspaper的汇集,这种博客对于吸引外人对于企业的注意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企业博客的管理者来说,普通员工的博客写作应该有一些原则指引,比如有些公司要求不可以谈公司内部的机密信息。有些公司部鼓励员工写博客,但是也有不少企业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心得。
第六章:利用博客促进内部沟通:博客不仅可以让企业上下能有一个沟通的渠道,甚至可以方便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比如www.basecampphq.com这个博客系统就可以做这件事。内部博客是打造团队的一个好工具。
第七章:听取外界对你的公司及产品的看法:除了第二章提到的几个工具,跟踪博客还可以有IceRocket博客搜索工具,Marketleap博客比较工具等。
第八章:和读者互动,不仅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处理自己博客的留言,还应该主动到别人的博客去留言
第九章:处理负面信息,负面信息也比没有信息强,只要抱着尊重,理智的态度,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第十章:成功博客指南,诚实,热心,勤奋,增加链接,到别人博客留言,寻找有兴趣的题目等等。如果想吸引更多的读者,应该积极回复留言,适当进行一些采访,向读者提出一些问题,适当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第十一章:博客营销的未来,未来企业网站的about us那里很可能会换成企业博客群的首页。

我是在芝加哥飞回蒙特利尔的飞机上匆匆浏览了一遍这本书,借了2个多月这是第一次找到时间去读。尽管看得很匆忙,但还是对我很有启发。我们也在鼓励客户企业进行博客营销,但是这个博客营销到底怎么做,企业博客网站应该写些什么内容,我自己心里也不是太清楚。看完这本书至少我知道,企业博客并不是只有市场部一个博客,而是一群博客。企业市场部的博客不是仅仅的新闻发布网站,而更应该包括采访,新闻,内幕,指导性意见等多样的内容。企业博客营销的真谛应该在于和读者以及潜在客户的互动,没有了这个环节,就没有了意义。最后,一个好博客未必只有一个作者,完全可以是一群作者共同支持一个博客。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8701) |  收藏
2009年10月21日 11:24:09

从蒙特利尔到芝加哥

10月20日星期二,一早6点30就爬起来,吃几片羊角面包,喝口牛奶,就往机场赶。以往几次不是误机罚款就是将将赶到机场,这次不敢再冒险,争取早一点到。还好一切顺利,以外发现,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已经有许多蒙特利尔人前去工作了。原来我这样每天睡懒觉的人毕竟不多。
由于没有要邀请信,过关的时候还有点担心,但是意外地顺利,随便就给了我半年停留期,而且除了问我去做什么并没有多问。看来上次在布法罗那次遭遇实在是意外。
由于昨天去蒙大面试受到一点打击,今天还是振作不起来。即便是飞往美国这样的事情。美国也好,芝加哥也好,对我都没有什么更多的吸引力。对于芝加哥我并不陌生。不过这次从o'hare机场搭地铁进城,沿途看到的景色竟然依稀有点蒙特利尔的影子,一样的连排房,一样的小街道,只不过芝加哥更加温暖一些,从天上看芝加哥有钱人的独立house区还是要更多一些。芝加哥的公车系统开门的方式竟然和蒙特利尔一样,车票不过已经不如蒙特利尔先进了。今天的天气有点阴天,没有什么风,让人感觉懒懒的,实在振作不起精神来。哪怕赶到Supercomm的会场,也见不到什么人气。赶完工作,回去找青年旅社。由于市中心那家订不到,这次住得远一点。看起来条件还不错,可是热水却有问题,洗澡都不行。这个地方离林肯公园比较近,按太太要求去找了两家Walgreen药品店,又发现一家电影院,书店,明后天有空也许去看场电影。
对于今天来说,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在飞机上读那份环球邮报。作为加拿大第一大报,仔细看下去,这份报纸的水平的确要高一些。
今天报纸上我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加拿大政府批评阿富汗卡尔扎伊政府选举舞弊,有1/3之多的选票涉嫌作弊,民主到此,不要也罢。第二条,一群泰米尔人偷渡被抓,泰米尔社团竟然派律师去探望,要求加拿大政府网开一面,允许他们以难民身份入境。这个国家的钱就这样被浪费了。第三条,一对印度新婚夫妇因为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姻,男子被警察抓走,女子更被家属说已经死亡。现代印度永远有着传统的痛。第四条,有着良好工作的英国妇女Roz Savage抛弃工作,抛弃丈夫孩子,一个人一条船横渡完大西洋,又要挑战太平洋,这份潇洒世界上几个人能有,活到这份上也算值得了。第五条,前加拿大皇家空军飞行员Andy Mackenzie不久前去世。他的一辈子参加过二战,韩战,每一次都是以被自己人从天空击落结局。第二次更是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环球邮报今天发表他的医生的回忆,其中不乏对在中国的战俘生活的回忆。根据他生前的回忆,他在中国人的俘虏营中长时间被单独关押,罚站,吃的东西很差,总是饿肚子,好在没有受到体罚。他还提到中国人逼着他承认细菌战的事实,但是他挺住了。加拿大人如今是一个英雄的名义纪念他的去世。从他的角度去了解朝鲜战争也是很有意义,希望他讲得全部都是真话。第六条,2009年度中国出口美国1849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环球邮报说在中加两国对美出口量持平数年后,中国历史性的超越也许不是仅仅因为经济危机,更是一次根本性转折。加拿大人应该考虑如何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了。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4451) |  收藏
2009年10月19日 11:20:26

白求恩回到加拿大人心中

10月18日星期日,周五那天一连接到几封邮件,都是法文的,开始以为是垃圾邮件,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本地历史博物馆那个承办白求恩在上海的展览那个小组发来的,讲的是15日白求恩展览在上海世纪公园开幕的事情。当初我曾参加过这个小组的一些咨询活动,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建议这个展览应该怎么去举办。如今这个展览终于成功举行,真是感到很欣慰。
Louis Dussault是蒙特利尔驻上海世博会的代表。下面是他参观了这个展览的感想,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

白求恩的展览昨天盛大开展。展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显示了我们的博物馆人员杰出的工作。我将非常骄傲指引来到蒙特利尔馆的来宾。这个展览用四季以及人生的价值对比作为特色也是非常成功。
我在展览开始前几个小时就提前参观了展览并亲自体验作为一个导游向游客介绍。我很高兴能够代表你们做这个介绍。白求恩在蒙特利尔居住地方的那个明信片非常好,在这个展板前介绍白求恩就如同我写了他的传记一样,非常高效。这是Arcand部长的主意在中国举办白求恩展,魁省旅游局也希望借此机会开拓中国市场。这次展览以白求恩的父母照片开始,对于尊重长辈的中国人来说这非常好。我要向你们说,你们做得非常之好。

10月7日那一期的L'actualite杂志发表了翻译家Jean Pare的介绍白求恩医生的长文。Pare翻译的伍冰芝女士的新作“白求恩”法语版刚刚在魁北克上市。Pare先生此前也曾多次翻译过白求恩的传记。他的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医生的一生。白求恩,一个一度被认为只被中国人认可的加拿大英雄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心目中的英雄。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977) |  收藏
2009年10月19日 10:45:49

盛极而衰的蒙特利尔文化和体育产业

10月18日,晴,今天用8块钱买了一双二手的冰刀鞋,今年冬天可以去滑冰了。
下午在De L'eglise那家小书店,看到门口摆了很多美国女作家Kathy Reichs的侦探小说。这位本人是著名女法医的兼职作家能有如此多产,也算能干。她让我想起了CSI那套著名的剧集中那许多的法医。与Reichs一样上了本周La Press文艺版头条的女作家还有魁北克女作家Nelly Arcan。按中国人的标准,这也是美女作家的Arcan上个月自杀身亡,年纪大约只有35岁。她的遗作被人整理出来说要发表。
在这家书店,每次我都注意到许多日本漫画,被翻译成法语出版。日本人的漫画可真是做到了独步天下。下个周五,根据日本动画改编的新电影“铁臂阿童木”全球同步上映,也包括了蒙特利尔。当然这里也是翻译成了法语。12岁的小男孩 Antoine L'Ecuyer将成为阿童木魁北克版的声音贡献者。在这里的影评家笔下,阿童木已经是和匹诺曹,雾都孤儿中的Oliver Twist同样的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人物。

说到电影,周六的La Press报电影版有一篇长文分析这里的电影节。因为今天是第39届蒙特利尔新电影节落幕的日子。这个城市号称加拿大的艺术之都,有着令世界电影人为之趋之若鹜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但是这篇文章说自从5年前那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以大失败告终之后,这里的电影节总是难以吸引足够的观众,明星和记者。类似新电影节,怪异电影节,本土电影节等众多小型电影节有许多也弄成不伦不类,有的甚至播放许多很夸张的电影。作者的哀叹溢于言表。
昨天,蒙特利尔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5年之后,Impact足球队再次获得USL-1的联赛冠军。USL-1在北美是次于美国大联盟MSL的第二等足球赛。Impact在主场3-1击败了做客的温哥华Whitecap队,获得冠军。这也是蒙特利尔今年第一个大型体育项目的联赛冠军。据说这里的美式橄榄球队Alouette今年也有希望夺冠,去年在家门口他们在冠亚军争夺赛中输给了西部赛区的冠军队。Radio-Canada全程转播了Impact获胜的这场比赛,照我这个业余球迷的眼光,我们的Impact队几个进球还都是很精彩的。周六的La Press报把蒙特利尔历史上球队获得联赛冠军的记录全部整理出来。Impact在1994年也获得过一次冠军。这里的冰球队在70年代除了3次每年都获得联赛冠军,1977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第二年,蒙特利尔的冰球和美式足球同时赢得联赛冠军,那可真是这个城市最威风的时候。可惜,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城市的球队夺冠的次数大大减少,10年能有一次就算不错了,仅仅1986年,1993年各获得一次冰球冠军,2002年获得一次棒球冠军,94年和2004年获得两次足球冠军。这大概也是这个城市盛极而衰的一种表现吧。
今年的市长竞选,我赞成为这座城市选出一个能够带来变革的市长。这座城市真的需要变革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6144) |  收藏
2009年10月17日 12:06:20

新闻监督下的加拿大式腐败

10月16日,星期五,两个星期以后大蒙特利尔地区各个城镇要举行市镇长选举。这两天本地媒体却爆出一件贿选的丑闻。昨天Radio Canada的“调查”节目说本地一些建筑公司串通起来私自篡改政府公共工程的招标合同,提高价格。9月中旬的La Press报曾经报道说这些建筑公司还组成了一个名叫Fab-14的俱乐部专门联合起来操纵公共工程市场。对此,蒙特利尔市的几位市长候选人已经一致同意展开公开调查。但是在北面的Laval市,那里的市长Gilles Vaillancourt却表示有点不太相信在他那里存在这样的事情。不过在Laval再北边一点的Boisbriand镇,La Press报今天爆出一个真实的丑闻。那里的一家建筑商Lino Zambito (看照片很有点像奸角,看名字应该是意大利人的后裔,和中国人一样重视亲情的意大利人也似乎和中国人一样容易腐败)曾经试图用钱收买该镇另外另外镇长候选人,要求他们退选,从而保证现任的女镇长Sylvie Saint-Jean 顺利连任。他的理由就是这样做可以确保当地人保留工作机会,避免经济出现问题。报纸上还说当地的多数市政工程都有这个商人承办了。
现在这个事情怎么发展下去还不知道。蒙特利尔市现任市长谭保利一样也有不少丑闻缠身,只不过有些事情并没有像在Boisbriand这样直接扯上他本人。现在有些报纸还在紧追不放。或许这就是西方式的新闻自由的好处。在如此的新闻监督下,为什么类似的丑闻还能明目张胆地发生?这该是我的下一个问题了。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4694) |  收藏
2009年10月17日 03:53:14

2020年蒙特利尔世博会?

10月16日,晴冷,2020年在蒙特利尔重新具备世博会是这次蒙特利尔市长竞选中反对党Vision Montreal提出的一个主张,他们希望通过此举让蒙特利尔重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都会。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被认为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之一。这一次,蒙特利尔能好梦重温吗?
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仅仅在加拿大,就要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也在申请举办2017年世博会。如果他们申办成功,那么蒙特利尔就基本没有在2020年再次举办世博会的任何机会。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也是蒙特利尔建市375周年,也是1967年世博会50年纪念,不少人认为蒙特利尔应该在这一年申办世博会。但是现在向联邦政府遗产部申请举办2017年世博会的只有阿尔伯塔的两座城市。
在蒙特利尔市,著名建筑师,加拿大建筑中心的创办者,Phyllis Lambert公开指出世博会已经是19世纪的概念。今天蒙特利尔要想通过再次举办世博会重温1967年的荣光,已经很难了。他说:“今天,一所城市要想建设,保存那些用于世博会的场馆要比以前贵好多。”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950) |  收藏
2009年10月16日 11:09:09

被德国撵上的加拿大航空工业

10月15日,晴,一早忘了今天扫街,没把车子停到马路对面,要房东太太连按四遍门铃才出门停车,好在没有收罚单。
昨天,加拿大宇航工业协会AIAC在渥太华举办年度大会,这件新闻成了La Press财经版的头条。这次大会上有一个对于加拿大人来说不好的消息。AIAC的主席Claude Lajeunesse在大会致辞的说:“我们曾经很骄傲地是全球第四大航空强国,可是现在我们滑落到了第五的位置。其他国家正在积极进取抢走我们的份额。很明显,我们现在不能保持足够的投资来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
美国当之无愧是世界第一航空强国,年产值超过2100亿美元。法国排在第二,年产值500亿。英国第三,327亿,德国现在是第四,321亿。加拿大现在列在第五位,只有230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eroStrategy的数据,俄罗斯,印度,新加坡,中国,墨西哥等都在积极加强对航空业的投入。
航空业可以说是蒙特利尔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这里有庞巴迪飞机制造公司,有世界最大的飞行模拟器开发商CAE,有飞机引擎制造商普惠的工厂,还有飞机起落架制造商Heroux-Devtek,其中不少是有军方背景的公司。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8656) |  收藏
2009年10月15日 12:19:04

王嘉廉和魁北克冰球

10月14日星期三,今天下午竟然飘起了小小的雪花,明早气温会降到零下,冬天来了。
魁北克冬天是冰球爱好者的天下。La Press报体育版今天报道称在蒙特利尔国民队之外,魁北克市也有希望拥有一支隶属于北美冰联NHL的冰球队。该市的市长Regis Lebeaume 正在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在这位市长眼里,一支NHL球队对城市收入的贡献不下于一家大公司。
其实历史上魁北克市曾经拥有自己的NHL冰球队,名字就是Nordiques。1995年这支球队迁往美国的科罗拉多,改名雪崩队。于是,魁北克市的NHL球队,如同蒙特利尔曾经拥有的隶属于大联盟的棒球队一样,都成了历史。
这一次,魁北克市真的很有希望再迎来一支NHL球队,而据La Press转载魁北克太阳报的报道,纽约长岛Long Island队很可能北迁来到魁北克市。长岛队的老板,美籍华人王嘉廉(著名的CA电脑公司老板)威胁说如果他新的圆形体育场的项目不获通过,他就要出售长岛队。如今他每年在这支队伍上的损失高达2000万美元。他说他后悔在2000年以1.9亿美元买下这支球队。恢复盈利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王嘉廉准备投资37.4亿建设的一座名叫Lighthouse的新型体育场,可是习惯了宁静生活的当地居民并不想建设这样一个大型建筑。到目前为止,王还没有最后决定如何处置这支球队。

类别: 体育 |  评论(0) |  浏览(10529) |  收藏
2009年10月14日 02:51:59

前保险人:为什么要支持奥巴马的全民健保?


10月13日星期二,据说美国参议院今天会投票表决是否要继续进行全民健保的改革。La Press特别采访了一位特殊人物来为这场投票做注脚。他的名字叫Wendell Potter,曾经在美国私人医疗保险公司里从事PR工作几十年,非常熟悉那里的运作情况。这样的一位人物站出来反对自己曾经所在的阵营,支持奥巴马的医改,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在此之前,CNN,PBS, MSNBC等美国几大电视台都曾经采访过他。La Press采访的原文在这里
http://www.cyberpresse.ca/international/etats-unis/200910/13/01-910689-comment-les-compagnies-dassurances-mettent-les-etats-unis-en-danger.php

我这里仅摘我感兴趣的翻译一段
问:是什么让你辞去私人保险公司的工作?
答:2007年夏天,我去田纳西州看望父亲几天。一天早晨,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有一个义务医疗队来邻近的弗吉尼亚一处集市巡诊。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借了父亲的车前去看热闹。那天我所看到的令我非常吃惊。成千上万的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排长队去看医生。医生们都在露天工作,用来遮风挡雨的东西都是平常给动物们准备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隐私保护可言。不少人在排队的时候已经睡着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就在那几个月之后,我辞去了我在医疗保险公司的工作。
问:在你眼里,私人保险公司如何去赚钱满足华尔街的期待呢?
答:保险公司总是采取一切手段来限制保险人兑现保单。举例来说,很多人总是看到自己的保费年年增长,当有一天他们不再续保的时候,他们缴过的钱就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用这样的办法,保险公司赶走了很多客户。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700) |  收藏
2009年10月14日 02:28:15

锐舞派对,魁北克人的根

10月13日星期二,又是雨天,据说明天早晨气温会低到零下,冬天不可避免地正在向我们逼近。
今天要想说的有三件事。第一,靠近唐人街的蒙特利尔会议中心11日周日晚上9点到周一中午举行一年一度的为对抗艾滋病筹款的通宵锐舞派对“Black and Blue”(取自滚石一张唱片名),竟然吸引了7000人之多,直到第二天中午结束前还有很多人在狂舞不止。这个数字据说还是因为经济危机减少了不少,可要知道一张普通门票要95加元这么多,即便学生票也要75元。一如既往,警察还是在跳舞的人群中找到不少瘾君子,这一次抓了13个人。怎么看来这里跳舞的疯狂人们,过去我们可以解释为资本主义的颓废,现在呢,我不知道。
第二件事,这个周末,蒙特利尔的Impact足球队很可能为这个城市赢得今年第一个重大体育比赛的冠军。在USL第一区的冠军争夺战中,10日晚上他们在客场3-2击败了温哥华白帽队。可是似乎很多人对于Impact的胜利无动于衷。以往我的香港人同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眼里,这里的足球比赛水平太低。在这个城市里,肯定有不少人都和我的那位同事抱有同样的观点。La Presse报今天的体育版发表Ronald King的专栏谈的就是这件事。他把那些只关心欧洲足球的蒙特利尔人成为Euro-Snobs(只知道追赶欧洲足球潮流的人们)。对于Impact的教练Marc Dos Santos来说,这位葡萄牙移民的后代很遗憾地看到他的老乡们关心葡萄牙国内俱乐部和葡萄牙国家队的比赛远胜过他的Impact队。几十年前,当葡萄牙移民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被要求融入这片土地。几十年过去了,Santos自己也许是融入了,可是他的许多同乡仍然没有,至少在对足球的热爱上。
第三件事,特立尼达裔的魁北克钢琴师,68年2月出生的歌手Gregory Charles 从9月底到11月中在法国巴黎举行演出。今天本地的法语报纸不约而同称赞他的演出征服了巴黎的观众。他自己对Metro报说:“我以为法国的观众很难征服,但这一次我的每一次演出都获得了极为热烈的反应。”制作人Gilbert Rozon在La Press上说“在我4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看过像他这样精彩的演出。Gregory Charles在魁北克的成功一定有机会在法国复制。他一定会在法国成为一名巨星。”我在Youtube上找了这位歌手的演出,他的声音的确很令人难忘,长相也很帅气。他在加拿大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望,在法国能否成功还要看了。有意思的是魁北克的媒体总是把本地艺术人在法国的成功视为更大的荣誉,看来他们真是很难忘自己在旧大陆的根。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516) |  收藏
2009年10月13日 05:23:28

蒙特利尔的深圳人

10月12日星期一,加拿大的感恩节,看到别的同乡会一个接一个成立,想起2年前在蒙特利尔的深圳人聚会那件事,10日星期六那天中午,经过一番网络联络,我们也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同乡聚会。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到底算不上深圳人。户口上我的家在东北,精神上可能更在南京。但实际上,我的房子,生意,大多数的朋友都在深圳了,加上在这个城市居住十年之久,也有资格算作深圳人的一份子。
其实那天来的深圳同乡都和我差不多,没有谁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都是外来的移民,都曾经在深圳工作生活过,区别只在时间长短而已,这也符合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特色。
虽然算我最后只来了6个人,相比上次来了20多人的盛况,我这个发起者这次实在没有多少面子。不过来的这几个人还都很具有深圳特色。
Coco和老李加上我是上次也出席的元老。从深圳开始就一直在做外贸的Coco不改深圳人爱玩的本色,今天聚会也不忘出去旅游,只能来1个小时,但是她却是第一个到的。老李同上一次一样也谦虚地谈起自己清华MBA就读的学历,这位服装生意人在深圳有三个商铺在出租,可算是地主,尽管他现在在北京居住的时间更长。同上次一样,李老板这次也要包下所有的酒水费用,后来更进一步全部买单,到底是深圳来的老板,还和那家火锅店的老板要谈起生意,尽管我不知道下文会怎样。
娶了精明的上海太太的山东人小李曾经在罗湖的外贸公司工作4年,后来去欧洲游学,又到上海工作,娶妻,去年才来这里。一来就说起拿手的外贸业务,和大家探究起这里的生意机会。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因为要照顾怀孕的太太要离席先走。
Tracy大学毕业就到深圳证券公司工作,是个证券高手。她的家在深圳也看起来很有根基。一来就告诉我们她的股票炒的有多成功,接着又用一段法语的电话镇住了我们大家。来到魁北克嫁了魁北瓜的她,现在看起来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已经属于只要在家相夫教子就可以的悠闲一族了。
Judy很早在深圳的外贸公司打工,后来又被派到迪拜几年,外贸经验丰富,来到蒙特利尔八年,早已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无忧。只是由于工作耽误了个人生活,也是深圳人的典型。
只有6个人的聚会,是不是也很有深圳人的特色,好玩,好吃,生活富裕,创富精神十足,或许还有别的?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7377) |  收藏
2009年10月13日 05:06:25

魁北克的新型集体农庄

10月12日星期一,加拿大的感恩节,在蒙特利尔东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距离Lac Broom湖不远,那里有一个名叫Bromont的小镇。在这里的乡下,在一片占地150英亩的土地上,毗邻而居三栋房子,住着三户人家,组成了一个魁北克新时代特色的“集体农庄”。
说叫“集体农庄”是因为这些居民互相签署了一份“copropriete divise”的协议。这种协议的意思有点类似城市居民共建公寓,但是在这里,居民们还特别添加了农业生产的内容。他们共同组建了一个名叫Le Hameau de la colline du Chene(Chene山庄)的小村落。
负责提供公证的蒙特利尔大学教授Christine Gagnon表示之所以采用“copropriete divise”这样的形式是因为这样的形式法律上定义最清楚,财务上操作最简单。
Li Harnois和Pierre Vinet夫妻俩最早在2002年买下这块原来是农业规划,后来又改成城镇规划的地,随后其他3个家庭加入他们的阵营。从一开始,喜欢土地的Pierre和Li就决定建成一个具有生态特色,继续保留农业的新家园。2004年6月16日,经过Bromont政府的批准,农庄正式成立。她的宗旨就是探索这样的小农庄对于城镇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保护环境。如今,5年过去了,这个小农庄已经可以生产大量的蔬菜,禽蛋,甚至还可以出产羔羊。
著名环保健康型房屋建筑师Andre Bourassa设计的房屋也别具环保特色。利用地热取暖的设计可以每年为屋主节省大量的电费;特殊的防潮设计基于了特殊的墙体材料;背靠北边的主厅可以最大限度的采光等等。
一个名叫乡村,遗产行动与反应(GRAPP)的组织负责人Patricia Lefebvre指出Chene山庄是一个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家居的典型。这样的典型需要具有农业本地化,生态化等特色。这样的农庄的出现可以在确保城市化的同时不会令人类失去土地和森林。实际上,Chene山庄并不是魁北克唯一的生态化城镇的例子,魁北克政府已经选择了8个类似的范例。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4107) |  收藏
2009年10月09日 06:57:07

加拿大媒体对新中国国庆60年的报道

10月8日星期四,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只能从自己的感受来写一点这方面的东西。
Gazette: 9月29日前后该报发表了一篇前主编,60年代驻华记者Norman Webster的评论文章,题目是60年了,毛的影响还在。文章主要谈的就是文革中他在中国的回忆,突出的印象是他极为恶劣地评价了茅台酒。文章没有谈任何当代中国的成就。Webster这个人在去年闹藏独的时候也写过很多反华的文章。国庆之前该报还发表了几篇介绍北京加强保安的文章,其中一篇标题是国庆,中国人不许到天安门广场来。10月2日,该报用一篇不长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国庆游行,但是文章1/3的地方在谈负面问题。
La Press: 10月1日,2日该报都用一点点图片报道了北京的游行,并介绍了其驻京记者的博客报道。大约9月30日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普通人对新中国历史的看法,其中有谈到一些老人对50年代的美好印象和对当前中国社会向钱看的指责。
环球邮报:10月1日一篇文章的题目描述了北京游行的盛大,同时用一半篇幅介绍了台湾的反应和对中国的负面批评。
Radio Canada法语台: 10月5,6日连续两天播出了一个2小时的专题节目,介绍中国的发展,可惜没有看到。国庆当天只用很短的时间介绍了北京的游行。
CTV英文台:10月2日用同样的时间介绍了北京的游行,庆典,普通中国人的反应和对中国政府的指责,包括重复去年314期间的指责性报道。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088) |  收藏
2009年10月09日 06:46:22

为什么说达赖喇嘛在撒谎?

发表于10月8日出版的蒙特利尔华侨新报

十月三日中秋节下午一点开始,我们二十多满地可的华人,包括许多Concordia和Mcgill大学的留学生,在贝尔中心门口举行了一场针对达赖喇嘛来访的和平抗议行动。由于我们所抗议的地点正对贝尔中心的入口处,几乎每一位持票进场听达赖喇嘛讲座的人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诉求,特别是一旁疆独人士的不断喧哗更加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力。疆独的出现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更加始料未及的是一位台独诉求的女士也跑到了疆独那一群人之中和我们作对。但是这些人的出现让我们这次行动的意义更加凸显,他们不断高喊的西藏独立口号也从一个侧面反证了达赖喇嘛一直在撒谎。
这一次我们抗议的主要标语就是达赖喇嘛是一个撒谎者,一个两面派,是封建农奴制的代表。不断有路人以及新闻记者走近我们询问我们为什么我们说达赖喇嘛是一个撒谎者,支持达赖喇嘛的人也跑过来说他们坚决反对这个提法。那么,我们为什么说达赖喇嘛在撒谎呢?
CTV的记者在采访我们的时候问我们如何看待达赖喇嘛所提倡的和平与爱?我们说和平与爱人人都会讲,可是更加关键的是要看做了什么。达赖喇嘛这次来加拿大,表面上是提倡和平,提倡爱心,可是他在本地接受的每一场媒体采访的主题都是围绕政治主题。在Gazette的采访中他说去年的3.14事件是中国人在杀藏人,他告诉Radio Canada的Celine Galipeau说下一世达赖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在接受CTV的访问中又在贩卖他的大藏区的概念。很明显他这次来加拿大,绝不是仅仅为了和平与爱,更是为了他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这里面的每一条他都是在撒谎。去年3.14事件的真相如何早已经有诚实的加拿大人在报纸上写出那一天拉萨到底发生了什么。大藏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实现过,面对不明真相的外国人他宣传这个目的何在呢?他既然口口声声说西藏要留在中国,那么为什么他的支持者却始终不放弃西藏独立的诉求呢?达赖喇嘛的封号从来都是中国中央政府授予,每一任达赖喇嘛的选择都有严格的祖传的程序,何来民主选举呢?这一点连一位跑过来询问的本地人都能认可。需要指出的是在向我们询问的人士中几乎没有人知道达赖喇嘛农奴主的过去,没有人知道在他的统治下,西藏的百万农奴曾经过着如何暗无天日的生活。一个面对这么多听众讲爱心,讲人权的人士怎么可以不首先承认自己当年如何践踏人权,怎么不首先向那些农奴道歉呢?他不敢讲出这个事实,那么他有什么资格来说爱和和平呢?
在这次行动的前后也有一些朋友质疑达赖老了,抗议达赖能有什么用吗?有些人说达赖的演讲题目很有吸引力,为什么要去抗议呢?包括那些疆独的人在内许多人认定我们是受到中国大使馆的指使才去抗议的。这里面有人是善意的提醒,有人根本是恶意的攻击。那天行动的所有人都是出于一腔爱国心才去的,没有人接到过中国使馆的任何指令。相反,听说达赖喇嘛要来满地可,唐人街的一些老华侨在街上看到我们都希望我们年轻人能出面前去抗议。至于说抗议达赖有什么用。其实我们那天的抗议更是要向广大的加拿大民众传递一个信息,在盲目相信达赖的言语之前,能否更多地思考一下,能否多看看达赖和他的支持者们都做过什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前后有几十名本地民众过来询问我们的抗议理由,我们带去的相关西藏历史资料全部发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仅仅是为了达赖而去抗议,我们也是为了加拿大人民能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和西藏。笔者的朋友杨小姐也参加了这次抗议。在那之前她在Radio-Canada网站上发帖揭露达赖。她很高兴看到支持她意见的人占了多数。达赖是个撒谎者这个事实正被更多的加拿大人所认可。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5633) |  收藏
2009年10月09日 06:38:18

我爱你 新中国

发表于10月1日出版蒙特利尔华侨新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离开中国前来魁北克的老华侨陈超万先生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在蒙特利尔庆祝新中国国庆。上个周五在红宝石的国庆晚会上平常一贯温文尔雅的谭雅育先生在致辞中却异常慷慨激昂,事后他说那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为新中国而骄傲,他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第一个十年。在老一辈眼里,新中国让他们挺起了腰板,让他们扬眉吐气。
负笈西欧十多年才来到魁北克的新华侨吴涛废寝忘食用了十多天时间为国庆晚会创作出一首长诗“祖国呀,我深深祝福你”。他说这首诗寄托了他对新中国的深深眷恋。9岁就来到蒙特利尔并在这里长大的华侨第二代贾诗洋同学向自己学校所有的华人同学宣传国庆,顶着考试压力参加国庆晚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没有忘掉自己的中国根。在新一代心中,新中国永远有着让他们说不完的故事。
1989年5月的天安门广场,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为祖国的命运而深深忧虑。2008年4月的渥太华国会山广场,我和来自全加拿大的华人朋友们一起为祖国的强大而祈福。对我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无论何时都能让我心潮澎湃,五星红旗无论何地都能让我热血沸腾。新中国就是我热爱的祖国。
来到海外,有许多人说他们爱中国,却不爱新中国。也有人说他们来到海外,第一要做的是求学找工,发财致富。还有人说既然入了外国籍,还要爱中国干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想法,无法强求。但是对我来说,新中国有着我太多的记忆,那里有着我的父老乡亲,有着我热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特别是那里的土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那里的人民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功绩。
毋庸置疑,当代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令人诟病的地方。如果中国是天堂,那我们这些人也不会移民出来。在那片土地上,社会的不公令我们叹息,官僚的丑态令我们发指,节节上涨的房价令我们迷惑,一心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令我们感慨,平民百姓的市侩令我们莞尔。可是同样毋庸置疑,当代中国更有着许许多多令人称羡的方面。未来的中国,一定有机会处处是天堂。在那片土地上,有着世界上最善良,最聪明,最勤劳的意气风发的人民,有着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有着最有创造力的经济,有着万众一心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有着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更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不喜欢新中国。前Gazette主编Norman Webster 1960年代曾经当过驻华记者。上周日他在Gazette发表的评论却把今天的中国仍然描绘在那个年代之下。在头脑僵化,高高在上的Webster这些人面前,新中国的发展早已跑到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前面。他们不知道,新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振奋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让中国人建设富强国家的梦想有机会实现,让几百年来西方人得以横行的旧秩序走向崩溃。仅此一点,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领袖和杰出人物们一定会流芳百世。那些拼命诋毁新中国发展成就,破坏新中国的发展和统一的跳梁小丑们不论今日有多猖狂一定逃不开历史的耻辱柱。
陆游有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在海外,我们依然想为新中国的发展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因为,我爱你,新中国。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10172) |  收藏
2009年10月09日 05:37:46

我的国庆60年假期

10月8日星期三,一晃国内的国庆假期就要过去了,我的同事们又要开始上班了,可是原本计划在这个空挡多做一些事情的我却发现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要做。
9月29日星期二是正式工作的最后一天,那天忙完光纤在线的东西还要给Montreal的中文报纸准备稿件,一个是我有份参与组织的9月25日晚上在红宝石酒店举行的国庆60年晚会的新闻通稿,一个是要赶给老华侨陈超万先生写一份采访稿(感谢他封我一个国庆晚会筹委会的主席,为此还收到联邦政府外交部的感谢信),再有就是应朋友的约给华侨新报写一份国庆感想的稿件。三份稿件堆在一起多要晚上赶,因为下午赶着去唐人街做陈先生的采访。那天晚上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最后弄完,随后还要和仍在工作的编辑对稿,一直到4点才休息。
第二天9月30日国内已经进入假期,北京在迎接国庆大典。当天下午应关荣喜先生的邀请,和太太一起开车去2小时路程外的渥太华中国大使馆参加国庆招待会。我们3点从唐人街出发,5点刚过就到使馆。结果发现我和太太竟然是第一车来的客人,弄得我们门都不知道怎么进来。一位新来的张公参主动上前和我们交谈,以往的使馆官员都没有这么热情的。那天晚上从渥太华和蒙特利尔两地来了数百名嘉宾,以至于吃的东西要抢才能吃饱。不过毕竟是在祖国的土地上庆祝国庆,自然别有一番感受。晚上8点,吃完东西,告别朋友,赶紧开车往回赶,到家10点20,正好赶上分列式开始,还没要耽误太久。
十月一日星期四,睁开眼睛就赶往唐人街参加升旗仪式。据说这是唐人街第一此搞国庆升旗,还弄得有模有样。活动结束被一帮老华侨拉去吃茶,又弄到下午4点多才回家。晚上又看看阅兵式的录像,看看电视怎么报道。 从这一天开始,我正式改订法语的La Press报,不订英语的Gazette,一方面希望改善一下法语阅读,一方面也是抗议Gazette的对中国的负面报道。
十月二日周五,上午陪太太去参加西岛一个招聘会,最大成就就是拿到几份免费报纸。晚上5点多又去唐人街和同志聚会准备第二天抗议达赖喇嘛来访的行动,准备标语,到10点多才到家。
十月三日星期六,达赖喇嘛在贝尔中心举行演讲。我们一行20多人前去抗议,和藏独,疆独,台独做面对面的斗争。新华社和CTV电视台都采访了我,中国网上的报道也提到了我的名字。随后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发在这一期的华侨新报上。
4日星期日,带邻居的阿姨前去买菜,又花了半天。房东太太说女儿受到了哈萨克斯坦来的汽车修理工的欺负,要我第二天和她去理论加上取车,又揽上一件事。
5日一早去和房东取车,结果很顺利。老头把车修好了,房东太太没话说,比较顺利。但是当天晚上送太太上学回来却发现车子出了问题。这个车从买来问题就没有断。这一次制冷器出了问题,引擎温度升到了红线,汽车前盖冒起了白烟。之好第二天去修车。
6日中午送太太去看病,然后去找老汤修车,被告知Water Pump前任车主没有换,这一次又要花400块,闷闷不乐回到家中。新闻中说高锟先生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写一篇贺词祝贺。
7日又在下雨,到唐人街银行取钱,买去芝加哥的机票。 本来想去波士顿看看陈教授,却发现拐这么一个弯很不划算,之好下次再有机会去波士顿看教授了。郁闷的事情还有芝加哥那家青年旅社那几天没有房间,我还要另外找房。
8日上午去图书馆还书,取车,结果发现老汤只要了我300元,心情好一点。也到了总结这8天长假的时候了。 于是写下以上文字。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3148)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