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09 - 1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2009 - 11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09年11月30日 05:11:17

贝宁人怎样吃鱼?

11月29日,星期日,昨天在NDG新开的那家富泰超市,看到一位非洲妇女在挑鲜鱼。只见她掀开每一条鱼的腮盖左看右看。我忍不住好奇问她看什么。她告诉我她要看那些腮是否还是红的。她说在她们国家,她们都是吃新鲜鱼的,那种活蹦乱跳的鱼,她一边说还一边比划,很形象的样子。我问她来自哪里,她说来自贝宁,靠近尼日利亚的西非国家。
在蒙特利尔有一个好处,世界各地哪里的人都有,可以从中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白人自己很少吃新鲜的鱼,游水鱼,只有这些来自亚非拉的人。中国人的超市从这个方面也便利了这些人的生活。

类别: 魁北克人生活百态 |  评论(0) |  浏览(3791) |  收藏
2009年11月30日 05:06:18

归途列车:一部让我泪如雨下的纪录片

11月29日,星期日,多云转阴。昨天下午去AMC看了一部中国电影,一部在蒙特利尔完成最后制作的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反映中国民工生活的纪录片。这部电影在刚刚落幕的今年蒙特利尔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得年度最佳魁北克纪录片奖。

影片讲述的四川广安民工张先生一家的故事。张先生夫妇常年在广州一家制衣厂打工,一对儿女都是在家中由外婆带大。为了让儿女不至于走他们的老路,他们拼命赚钱想让儿女读书。每次打电话回去最关心的也就是儿女的学习。每年的春运,他们不管怎么辛苦都要回家去看看。可是,17岁的女儿却觉得父母不爱她,在家里的生活太枯燥,弃学也来到广东打工,后来又跑到深圳酒吧做服务生。伤心的父母最后也只有由着女儿去了。影片拍摄经历了2008年春运期间南方雪灾,用真实场景记录了广州火车站震撼的场面。看这部电影,眼泪一直没有离开我的眼角。我还记得两处让我最动情的地方,一处是春节回家外婆和张先生夫妇教育两个孩子要读书才有出路的地方。一处是火车上一个小伙子讲起他们如何为外国客户加工高价球拍,而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的场景。这两处之所以让我触景生情,一是让我感受中国人的传统之可贵,一个是我感同身受,那个小伙子说出了我的心底话。这样的电影在西方上映,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真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纪录片的导演范立欣根据本地英文报纸Gazette的报道,现年32岁,原来是央视的记者,2006年来到多伦多,后来加入“沿江而上”剧组。2年前来到蒙特利尔。这部电影的拍摄得到了加拿大许多机构的资助。影片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接受本地记者采访的时候,范表示:“我希望我的观众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够想一想他们和这些民工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互相联系。”他还说:“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我对中国的贫富分化非常有感触,所以我决定拍摄一部反映中国大多数人生活的电影。我觉得中国政府做得很不够,我还想让那些城里人认识到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不公平对待这些民工的身上。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我觉得我们还有一个国际化的眼光,跨国公司在中国赚到了许多钱,他们有能力左右政府的一些政策,让政府多一点去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附:范导演给我的邮件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warm words. I'm very glad you liked the film.
I'm traveling to Guangzhou to show the film. It's true that I want more Chinese to see this film.
Please help us to spread the word. I hope it will be an important film for all of us to see.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559) |  收藏
2009年11月25日 13:14:03

北电网络在蒙特利尔




11月25日星期三,凌晨,北电光网络被Ciena收购,不仅引起光通信人的兴趣,也引起蒙特利尔人的兴趣,因为北电光网络在蒙特利尔有不少资产。
蒙特利尔曾经是北电起家的地方,我家旁边就曾经是北电的电话和电缆设备工厂,一度雇佣过上万员工。不过现在已经改作他用。今天的北电,尽管研发中心位于渥太华,但是在蒙特利尔仍然保留了一部分资产。在蒙特利尔北面的St Laurent 科技园(Technoparc),2000年起北电在那里盖了四幢连在一起的大楼,占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一度聘请超过4000名员工。至今,北电在蒙特利尔还有400多员工,其中隶属于光网络部的就有一半以上,达到260多人。
对于这部分人的去留,本地报纸La Press在采访Ciena公司VP James Frodsham之后获知,Ciena至少将会保留200个以上的职位在蒙特利尔,同时北电光网络在蒙特利尔的研发中心也将保留。这将是Ciena在蒙特利尔的第一个研发中心。
此前Ciena在加拿大只有在渥太华拥有一个200人的研发中心,那是2003年一次收购的结果。Ciena公司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分布在美国和印度。
相比而言,另外一家通信巨头,爱立信在蒙特利尔的研发中心拥有1500人以上的团队。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7592) |  收藏
2009年11月23日 12:18:05

2009年度蒙特利尔图书展上的中国元素

11月22日星期日,一连几天的Salon du livre de Montreal是这几天的城中热事。在下也不甘寂寞跑去花了八块钱捧场。去年的书展我也曾有去,不过走马观花转了一圈也就走了。今年由于法语阅读水平有所进步,看的时间也就多了一会,从1点半多进场一直看到晚上5点半才不得不走。
蒙特利尔的书展,展出的基本上95%都是法语图书,很多作品,作者的名字我都是闻所未闻,不过看到扶老携幼的蒙特利尔人在书展中争相购书,索取作者签名的盛况,也激发了我多看一看,多走一走,多了解一点本地文化的兴趣。不过,当然我在展场里还是找和中国有关的内容。

第一个发现是Edition Chronique出版的毛泽东的传记。同时摆在一起的还有希特勒,斯大林的传记。看起来翻看希特勒传记的人最多,而翻看毛泽东的只有我一个人。这本书我认为总体上还算中立。书的一开始就是介绍毛泽东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包括了秘鲁的光辉道路组织对毛的崇拜。还专门辟了一章介绍法国的毛主义者(可以参看我今天的另外一篇文章)。整本书里引用了好多图片,许多图片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看起来还是很有价值。我说这本书基本上是正面介绍毛泽东,只要看书的结论就可以判断。书的结论一开场就是毛出生时候的中国积弱挨打,而毛去世时留给后人的中国却是一个强大的受人尊敬的中国,这已经足以证明毛的伟大。本书售价34.95加元。

第二个发现是在Quebecor集团的展台看到那本“两个陌生人和红色中国”。加拿大的前总理特鲁多和他的朋友Jacques Hebert在1959年亲自访问中国写下这本书。这次出版的是近来的新版,一开始有30多页的特鲁多总理的儿子亚历山大特鲁多的前言,写得很好。文章的最后有关于如何对待中国的一段话,提到要接受中国的缺点和失误,争取看待中国的崛起,写出这样的文字,不愧是特鲁多总理的儿子。这本书去年在Hebert先生去世的时候我曾经在本地报纸加以介绍,因此印象特别深刻。这本书的售价24.95加元。

第三个发现是伍冰芝那本白求恩传,有英文的精装本和法文的简装版两个版本,前者售价27块多,后者也要17.95一本。

第四个发现是一位名叫Claude Jasmin的作者的小说Chinoiseries(中国风格)。Claude Jasmin是蒙特利尔人,1930年生人,是魁北克知名作家。他的这本小说是他2007年的新作,小说的内容围绕一个孩子和他在中国的叔叔之间的书信往来,探讨的是人的生死的严肃大事。

第五个发现是UQAM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几本有关中国的书,不过似乎都是英文版的法译本。其中一本的名字叫做想象中国,两位作者之一还是中国人。

第六个发现是现居温哥华的上海籍华人女作家陈英的“中国来信”。我的法语老师曾经夸过这本书写的很好,我翻看了一下,以我的水平我读不出这是外国人用法语的写作。这本小册子写的是一对分居加拿大和中国的情侣间的通信,里面有许多关于人生,关于移民心情的探讨。书不厚,也要10.95加元一本。

最后一个发现是一个华人的展台。一位姓陈的香港华人在这里展出他的有关印刷的书籍和推广他的印刷技术咨询业务。他说当年他在中国大陆为许多印刷厂上过课,他的技术可以保证实现非常精确的色彩还原。这位已经来到蒙特利尔20年的商人告诉我,现在中国大陆进口的外国图书仍然只有中图一个进口渠道,外国书在中国大陆还是很难做的生意。利用这个机会我也向他请教不少关于印刷方面的问题。

说一点和中国无关的事情。这次书展上很多作家当场签名。令我印象最深的两位,Celine Dion的老公Rene Aglelil也在那里签名售书,很多人过去希望和他合影。再有就是获得今年Medices文学奖的Dany Leferriere。这位来自海地的黑人作家的获奖作品是一本诗集,我看到许多人在找他签名售书的时候都要和他交谈几句,看起来对他很是尊重。

书展的参展商名单中有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我没有注意到。外国参展的除了一些法国书商,还有一个来自北非阿尔及利亚,一个宣扬伊斯兰代表和平的,还有一位明显来自非洲的穿着民族服装的黑人在那里接受记者采访,不知道他的书写得什么内容。再有就是大赦国际在角落里搞的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异见作家的签名活动,也真得不少人去捧场。

我本来有心想买几本书,不过考虑到我读完他们的可能性很低,也就算了。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的价钱实在太高。在西方世界,吃穿可以很便宜,但是读书,尤其是那些学习用的书,实在价格太高。我看到一本应该是中学法语课外阅读读物的书要接近65加元。虽然印刷实在是非常精美,但是这个价钱实在让普通人很难接受。难怪有人说这里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就不去买教科书了。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523) |  收藏
2009年11月23日 02:16:49

Pierre Overney:被暗杀的法国毛主义者

11月22日,晴,昨天在书展看到一本写毛主席的书。书的一开始就是介绍毛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和法国的毛主义者。一个人的名字引起我的注意,这个人就是Pierre Overney。到网上去查,关于他的资料也很少。根据Wikipeida上的介绍:

Pierre Overney (1948-1972)是法国左派组织无产阶级左派(GP)的成员,并由于参加GP的暴力活动被雷诺公司辞退。他在雷诺工作期间还曾经因为散发名为“巴黎暗杀”的小册子,号召工人起来纪念1962年2月的Charonne屠杀事件遭到资方反感。1972年2月25日,他被据说是雷诺的秘密情报人员Jean-Antoine Tramoni在巴黎暗杀。多名法国左翼文化界名人,包括新观察杂志记者Claude-Francois Julien, APL摄影记者 Christiphe Shimmel等当时都在暗示现场。

Pierre Overney之死引起了法国左翼文化界的连场抗议。左派一些激进组织还展开了一些报复活动。1972年3月4日,在拉雪兹公墓前12万多人参加了纪念他的大型抗议活动,游行队伍长达7公里长。著名文化人萨特,Michel Foucault都在游行队伍中。


类别: 名人 |  评论(0) |  浏览(3869) |  收藏
2009年11月23日 01:42:42

电影2012传递出来的信息

11月22日,星期日,阴,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2012”,本来之前看过不少中文报道这部电影如何宣扬中国拯救世界,还以为好莱坞真得改变了,特别去看过电影之后,才觉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真不明白写那些报道的记者是不是没用看过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丝毫没有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反倒感到很难受。电影中的解放军同以前好莱坞电影中的苏联军人形象有什么差别?那一幕认钱不认人的解放军欢迎外国移民的场景如何能仍中国人骄傲?中国人造了船,从船里走出来的你能看见几个中国人?那个演大喇嘛的演员我记得以前在李连杰的电影里演歌黑帮头领,至始至终说的藏语让我感觉不到任何中国元素。在这部电影里,中国人只是西方人制造船的工具,和俄罗斯的黑帮,印度的高科技人才一样,都是西方社会的帮衬,关键的时候都可以牺牲掉。这就是电影传递出来的信息。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10803) |  收藏
2009年11月16日 13:01:20

柏林墙的倒塌和倾向共产主义的西方文化名人们

11月15日星期日,雨转多云  一早起来在床上看完那部奇洛里维斯的“云中漫步”,心情很好,虽然那个时候天气还是阴阴的。中国的北方已经遭受雪灾,可是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是积雪覆盖的魁北克却还可以感受到温润的小雨。开车去南岸买一周的菜,本来想去金发吃早茶,看到排长队的人们,也就打消了念头,改去隔壁吃了一顿朝鲜菜。
言归正传,最近没有时间天天仔细读报纸,只能抽空找几篇我特别感兴趣的来读。其中就有发表在11月12日La Press报上Pierre Foglia的专栏文章“Une soiree a Berlin”,翻译成中文就是柏林之夜。文章的细节我还没有完全读懂,大概主题也是围绕今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写的一些感想。其中一个感想就是共产主义如此糟糕,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知识名人会对共产主义如此痴迷,如此盲目?以我的理解,作者到最后也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他怎么看这个问题。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倒是很有意思。“理想主义加上法西斯主义,这个不行。理想主义加上共产主义呢,会更好一点吗?这要看情况,在那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国家里,这个非常好。但是在前苏联,保加利亚,波兰,东德这些国家里,就没有那么好。”
这篇文章的难懂之处其中一点就是罗列了许多人名。除了萨特和波尔伏娃,我对那些人物一点概念都没有。罗列在这里供以后参考:
Cesare Pavese (1908年9月 – 1950年8月) 意大利诗人,翻译家,20世纪意大利最杰出作家之一。他在战后加入意大利共产党,并负责该党机关报L'Unita的编辑。
Paul Éluard (1895年12月-1952年11月) 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奠基者之一,法国抵抗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42年加入法国共产党,曾在诗作里赞美过斯大林。
Louis Aragon(1897年10月-1982年12月) 法国诗人,小说家,法国共产党的长期支持者。
Federico García Lorca (1898年6月-1936年8月) 西班牙诗人,戏剧家,倾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曾在马德里大学就读,他早期的诗集有《诗篇》、《歌集》等。成名作是《吉普赛谣曲》。他在美国纽约市旅行时写下《在纽约》,批评美国对弱小者的欺压和资本家的贪婪。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初期,他支持共和国民主政府,反对法西斯主义叛军,后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省遭弗朗西斯科·佛郎哥的军队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抛入一个废弃的墓穴。佛朗哥当权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他的作品一直在西班牙遭禁。

Edgar Morin (1921年7月生)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者
菲利普·所来尔思(Philippe Sollers),又译索莱尔斯,(1936-),法裔欧洲作家,很早就独自开始关注中国。1957年,年仅22岁的所来尔思以短篇小说《挑战》获费内龙奖,翌年小说处女作《一种奇特的孤独》获评论界高度评价,尤其受到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Mauriac) 和路易·阿拉贡 (Aragon) 的激赏。1961年,小说《园》获梅迪西文学奖。所来尔思还曾翻译过毛泽东诗词。1974年《如此》(Tel Quel) 杂志代表团(所来尔思 Sollers,克里斯蒂娃 Kristeva,普林内 Marcelin Pleynet,罗兰·巴特 Roland Barthes 等一行五人)作为建国后西方知识分子首访团访问中国。所来尔思曾经学习过两年中文并且在写作中使用汉字,从60年代至今,他对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的关注在其所有作品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5660) |  收藏
2009年11月09日 12:41:33

亲身体会“中国制造”

11月8日,晴,从上个星期一开始,我开始面对人生一项新的挑战,到一家本地的贸易公司上班。头两个月主要是这家公司给我培训。个人一直很想从事中加贸易,既然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尽管待遇上实在差强人意,朋友们还是都鼓励我进去学一学东西再做打算。
的确,从学东西这个角度,我这第一个星期还是学会了很多东西。毕竟那里工作的一切对我都是全新的。从各种电子产品包装的名称,到产品检验的说明,到从FOB价格计算落到成本,再到计算本地的批发和零售价格,从跟踪订单到跟踪样品,再到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这里面的东西每一样对我都很新鲜,很有挑战。这第一个星期,我感觉每天都在高强度的吸收大量的东西。仅仅一个星期,已经让我对一个加拿大贸易公司的运作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我开始知道中国制造的影响范围到底有多大,我开始了解外国经销商到底从中国制造赚走多少利润,这份工作让我对中国制造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
不过,打工生活毕竟没有那么轻松。这个星期来,每天都要被迫用英文进行一些不那么顺畅的交流,每天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一天8个小时工作一点都不能少,老板一刻不能让你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老板经常给出一些前后不那么一致的指示,有些时候由于语言问题还无法完全理解他在说什么。我的那位老板看起来人还不错,似乎是个俄罗斯移民,说的英语还带打圈,不过他似乎也是个事无巨细的人,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弄,不肯给我一点自主时间,让我也烦不胜烦。
明天又要去面对,坚持吧。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4137) |  收藏
2009年11月09日 12:21:50

新人Lynn

11月8日,晴,最近两个星期一直比较忙,一直没有空更新这个博客。今天难得多抽一点时间来写。

光纤在线最近招聘了一位新人,这个女孩子今后将主要负责从事程序设计方面的工作。之所以要招聘这个新人,也是希望能够改善我们现在程序设计人手不够,工作进度难以得到控制的问题。她说她有过两年多PHP领域的学习经历,希望她能在这里尽快上手。

对于自己的员工,我一向最强调的就是沟通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在新人来了一个星期,这方面的表现还没有充分看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害羞,这个自称有着男孩性格的新员工表现得还是有点不够积极。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还有我们管理的问题。

这一次到武汉去招人,本来希望多找几个回到深圳来培训。谁想到一听说要回深圳,本来想来的人都不肯来。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样的事情,难道深圳现在这么没有吸引力了吗?还是深圳太令人害怕了?再或是现在的学生过于恋家?实在很难理解。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4244) |  收藏
2009年11月09日 12:10:29

蒙特利尔市选的故事


11月8日,晴,魁北克各地的市选在上个周日举行投票,选举新一任的市长,市议员。结果,在蒙特利尔市,选前深受几起官商勾结丑闻困扰的现任市长谭保利Gerald Tremblay连任成功,成为近二三十年来第一个连续当了三任市长的人。他的最大竞选对手,Harel女士则可能是因为当年的魁独背景无法撼动谭保利。Harel女士竞选的口号是要为蒙特利尔带来变化,要给市政厅来一次大扫除。看来这个目标只有让谭保利继续去完成了。一宣布连任成功,他就已经表示冻结所有那些受到怀疑的政府合同。他要自己清理门户。站在我的角度,我不知道谭保利市长是否真的和那些丑闻无关。不过我看报纸上很多人对于他的连任感到失望。有人甚至把他当选和当年小布什第二任总统竞选成功相提并论。
这次市选,投票率只有39%这么低。不过蒙特利尔华人这次的参选热情似乎要高一点。首先有两名华人市议员候选人。大陆背景的武朝新和越华背景的黄秀芬,她们都是以较大劣势败选。选前有朋友质疑为什么华人不能选华人,为什么出来竞选的华人都是女性,很有意思的话题。这个武朝新要特别提一下,几年前我刚来蒙特利尔的时候她就出来代表魁人党参选,这次又跟随有魁独背景的Harel女士参选。这大概是她一直在有着魁独大本营之称的UQAM念书的结果。不过对于这两位女士来说,也算是虽败犹荣。
另外一件很有兴趣的事情发生在蒙特利尔南岸的宝乐莎市。那里的两位候选人是前任市长和现任市长。有意思的是住在南岸的两位知名华人分别支持一方,而且还自费打广告支持自己心仪的候选人。最后的结果呢,那位香港移民背景的华人地产商支持的前市长击败了福建中医师支持的现任市长。我看最新一期的本地华侨时报,一些人撰文指责那位中医师的支持广告用语不当。不论如何,华人能够积极参与到主流社会的选举中,总是一件好事。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6298) |  收藏
2009年11月09日 11:57:18

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


11月8日星期日,晴,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都是300多年前的魁北克名人,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我现在在蒙特利尔住的这个地方和这两个人都恰巧很有关系。
在我家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名字就叫Jeanne Le Ber公园。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去那里跑跑步,扔扔橄榄球。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公园名字的来历,直到今天收到一份本区魁人党国会议员的有关呼吁男女同工同酬的传单,上面特别介绍了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两人的故事,我才对这位Jeanne Le Ber有了一点了解。
Jeanne Le Ber 1662年1月4日生于蒙特利尔的前身Ville-Marie。一生下来她的父母就给她受洗。她的家族有着浓厚的罗马天主教背景,她的姑姑Marie Le Ber就是一位修女。她的家族又很有钱。年轻的Jeanne Le Ber一度拥有5万金埃居,是整个新法兰西最富有的人之一。1679年,她的一位修女好朋友去世,这令Jeanne非常伤心,在那之后她就开始隐居,把大部分时间和钱财献给宗教事业。她在1714年去世。
Marguerite Bourgeoys生活的年代比Jeanne Le Ber 早一点。1620年她出生在一个有12个孩子的家庭,她排行第六。1652年她认识了后来成为蒙特利尔奠基者之一的Paul de Maisonneuve,并来到新法兰西,并追谁蒙城另一位创始人Jeanne Mance从事慈善医疗事业,那个时候新法兰西的儿童夭折率非常之高。1657年,她改行从事教育。当时的总督在圣劳伦斯河畔,也就是我现在住的地址很近的地方,给了她一大块地。2年之后这里接受了第一批法王路易十四派来的“国王的女儿”。这些国王的女儿对于新法兰西的建设和巩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这片地方已经成为纪念当年那段历史的纪念馆。1676年,Marguerite又在Ville Marie创建了全加拿大第一所女子寄宿学校。1700年她在80高龄去世。1950年她被教皇册封。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10873)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