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0 - 12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10 - 12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0年12月24日 11:46:53

David Priestland的共产主义史

12月23日星期四,阴,天气不冷,出去邮寄明信片临时决定走得更远一点,去城里的书店看看。
本来是想看看有没有下学期英语课指定的英语搭配辞典可以让我翻阅,但是这家位于Saint Catherine和Stanley交口的CHapter书店似乎没有字典卖。于是我就随便翻了一翻最近新出的一些书。相比几年前我逛这家书店的时候,这一次书店里和中国有关的书似乎更多了。东亚历史和社会方面的书除了一本是印度当代史,其他全部都是围绕中国的书。我在那翻阅的时候还听到有人专门来找中国当代史的书。在杂志那一边,无论是英语的还是法语的,关于中国的杂志都有好多本。最新一期的Wilson Quarterly和法国的Courrier International杂志整个杂志全都是中国的内容。还有一本由俄罗斯人编辑的英语的远东评论杂志,内容页主要是中国。当然还有中国自己出版的两本英语杂志(今日中国和中国新闻),也摆在显著的位置。
今天让我感兴趣的最重要一本书还是英国牛津大学的青年历史学者David PreistLand的The Red Flags,共产主义史。厚厚的一本书从法国大革命开始一直写到当前。把法国大革命当成共产主义史的一部分,有点新奇,其实也不太新奇。马克思主义三个起源和法国大革命其实也有扯不断的关系。
我还没有一目十行读英文书的本事。为了能迅速把握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我翻到最后一页,看作者的总结。我记得作者这样写道,共产主义给当代留下的两大教训是,第一,一个教条主义的乌托邦能是什么样子。第二,社会不平等对于整个社会能有多大的危险。这一点在当前依然有意义。现在的世界大国们并没有从其中吸取什么教训。关于这本书,纽约时报有一个书评(http://www.nytimes.com/2009/12/09/books/09book.html?_r=1),不过这个书评作者对于共产主义更多的是否定的态度。但是他也不得不引用PriestLand提到的两个教训。
同样从这个书评,可以看到最近一两年还有另外两本关于共产主义史的书,同样都来自牛津的学者。西方学者似乎已经在为共产主义盖棺论定了。
今天从工商时报的社论中,我还注意到另外一本书。Paul Pierson 和Jacob S. Hacker的Winner-Take-All Politics: How Washington Made the Rich Richer--and Turned Its Back on the Middle Class (赢者通吃的政治,华盛顿如何拒绝中产阶级,让富者更富)。Paul Pierson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学教授,曾经在哈佛任教多年。Jacob Hacker则是耶鲁的政治学教授。如果我们将这本两位顶尖名校政治学者关于美国政治的最新分析对比上面那本书,是不是很有意思一件事。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947) |  收藏
2010年12月22日 05:06:02

Lise Watier和她的化妆品王国

12月21日,小雪,上个星期刊登在Metro报上有关Lise Watier女士陪同谭保利市长走访她投资创建的一处妇女中心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我对化妆品一向没有研究,但我还是知道Lise Watier是一个魁北克本地的品牌。Metro的照片让我将这个品牌同一个具体的人联系起来。这让我想去前不久放映的反映法国时装名人香奈儿女士的传记电影。在魁北克,在我们的身边,似乎也有一位这样的时尚女王。
网上能找到的Lise Watier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在Lise Watier公司自己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Lise Watier首次进入美容界要追溯到1960年代。那个时候她刚刚凭借在加拿大电视网上主持一些女性节目崭露头角。她独特的美容想法,特别是她一些有见地的评论,她的迷人风姿和自信,为她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这些女观众喜欢向Lise Watier询问有关美容护肤的建议和看法。正是这些观众的鼓舞让Lise Watier动起了创业的念头。1968年她在Sherbrooke街上开设了Lise Watier公司,专门从事美容课程,个人形象设计方面的服务。这一工作让Lise Watier认识到她和她的企业的核心商业价值所在,帮助女性完成她们更加美丽,更加自信的目标。1972年,Lise Watier正式创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如今在这一品牌下已经有350多种香水和护肤产品。Lise Watier的产品在全加拿大1300多个销售网点有售,更远销到法国,美国,沙特,阿联酋,西班牙,日本等国家。(Lise Watier的产品在中国通过网络代卖也有一定销路。)Lise Watier公司现有员工175人。
Le Devoir上曾经有一篇Lise Watier的访问。根据这篇访问的描述,Lise Watier 1942年出生在蒙特利尔Maisonneuve街上一户人家。她的父亲是汽车销售员,母亲则是卖服装的。小的时候她对音乐很着迷,也喜欢数学。她曾经想过去蒙特利尔理工上大学。她的父母那个时候很宠她,不让她从事一些剧烈的运动。回忆起童年,Lise Watier总是充满怀念。
她说,自己成为主持人是因为一次阴错阳差的机会。那个时候她到电视台去等一个朋友,无意中被电视台工作人员发现并进入电视圈。她还记得那个时候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她说,“女士,如果你想吃这一行饭,你的脸上一定要多一些笑容。”
年轻的时候Lise Watier的偶像是Helena Rubinstein,波兰裔的澳大利亚女商人,慈善家。在20世纪初,Rubinstein在墨尔本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美容沙龙,并出售她从波兰带来的产品。在读过Rubinstein的传记之后,Lise Watier想到自己为什么不走同样的路。
通过自己开设的美容学校,Lise Watier开始接触到许多美容品供应商。也在这个时候她想要有供应商能为她开发是一种不会遮挡皮肤本色的淡淡的产品,一种符合她个人品味的产品。在遭到许多次拒绝之后,终于有一位叫Cyrille Corbeil的蒙特利尔化学家答应帮她实现这个梦想。很快,第一批开发出来的产品被她的学生一抢而光。Lise Watier和Cyrille Corbeil又把目光瞄上了下一个产品。那个时候Lise Watier有一位墨西哥的未婚夫。通过他的关系,Watier和Corbeil对墨西哥的芦荟发生了兴趣。他们在加拿大最早开发了基于芦荟提取物的化妆品。
尽管在产品开发上初步取得成功,但是那个时候Lise Watier的商业前途还很不明朗。许多人看不上一个年轻女孩创造的这个生意,预言她几个月就要关门。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她贷款,也没有商家愿意销售她们的产品。好不容易,魁北克市的一家Sears答应可以让她的产品销售,这才开创了随后Lise Watier品牌的辉煌。不过,Lise Watier的创业并不是始终一帆风顺。1990年的一场大火差一点烧掉了她的全部希望。
2007年初,Lise Watier将公司大部分股份出售给安省的帝国资本公司ICC,出让价格达到了数千万加元。Lise Watier和夫婿Serge Rocheleau随后过起了半退休的日子。今年3月,由于CEO Anne Martin-Vachon的离职,Lise Watier需要重新回到前台工作。她说,自己的梦想还远没有实现。她说,“在我开设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将是属于全世界的一个品牌。”
Lise Watier的第一段婚姻带给她两个女儿,Marie-Lise和Nathalie,都从HEC毕业,也都是律师。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4310) |  收藏
2010年12月13日 09:54:37

两部婚外恋的电影

12月12日,大雪,上午大雪纷飞,下午却下起了冻雨,温度上升到了零度以上。我在后院试图堆个雪人,但是堆到一半,手就冻得受不了了。下次下雪再继续吧。
因为圣诞邻近的关系,电视台反映的电影比较多。昨天晚上无意间看到两部电影,主题竟然都是婚外恋。不知道两家电视台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这个主题的电影。
TeleQuebec的“Un baiser, svp”(我们能接吻吗?)是2007年的法国电影。讲述的是一男一女互有好感,男的在告别前问女方能否亲吻她一下。女的却意味深长讲了一个有关接吻的故事。Nicolas和Judith是少年好友,Judith嫁个以往药剂师,Nicola却一直找不到女友,而且最近还似乎对女性兴趣不大。于是Judith愿意帮助Nicolas, 用自己的身体帮助他恢复对女性的兴趣。可是两个人却假戏真做,有了感情。为了能让Judith的现任丈夫知难而退,两个人竟然动员Nicolas的正牌女友,当空姐的Catherine去到Judith丈夫常去的咖啡馆勾引他。而这个女孩也真答应了。最后的结果是这位丈夫提前发现了真相,痛快地选择离开。而Judith和Nicolas也负疚不已。讲完这个故事,前述的一男一女还是以拥吻为告别手段,似乎在说尽管结局难测,他们还是难以抵挡诱惑。本片有着法国电影那种特有的浪漫和温馨,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很曲折动人。
Radio Canada的Elegy是一部美国2008年的电影。讲的是一位70岁的大学文学教授迷上了自己20多岁的古巴移民的学生,并开始勾引她,最后引诱成功,又要面对复杂的情感折磨。这部电影我没有仔细看,只是有时被女主角吸引。这位出身在西班牙的美女让电影充满了异国情调,但电影总是很沉闷。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4334) |  收藏
2010年12月13日 08:45:22

应该全面禁止魁北克石棉出口吗?

12月11日,雪,同猎杀海豹一样,在魁北克,也这是一个老问题。随着一个由多名来自亚洲国家的反对石棉产品积极分子的游说团来到魁北克,这个问题又一次吸引了魁北克人的眼球。电视上,那名姓李的妇女用她的韩国英语控诉石棉产品的危害。电视下,左派的魁北克团结党要求立法禁止魁省的铀和石棉产品开采。
要经济发展还是健康?这是CBC关于此事报道的一则小标题。其实更准确地说,要魁北克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这么说可能道德审判的意味太强。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其实一定还有不同的版本。外人其实很难真正理解魁北克在面对石棉这个问题的时候的两难处境。一方面石棉被欧盟等许多国家认为会危害健康,长期接触石棉制品会导致人患上肺癌等疾病。令一方面魁北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棉矿所在地。石棉出口对于本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魁省东南部的Estrie地区有一个小镇名字就叫石棉。当地的Jeffery 石棉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棉矿。后来的联邦总理特鲁多最早就是在1949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罢工中崭露头角的。这一次这个亚洲游说团就是来游说魁省政府放弃为一个印度财团提供5800万加元贷款重开此矿的决定。据说这个项目可以为当地提供1400个直接和间接的工作机会。
参加这个亚洲游说团的成员中许多人自己或者直系亲属就是石棉产品的受害者。一位来自印度的成员说在他们国家许多建筑工人在完全没有劳动保护的情况下和石棉产品打交道,而印度就是魁北克石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石棉在加拿大被禁止使用,为什么加拿大还要向其他国家出口石棉呢?
如果你是魁北克省长,你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我想你恐怕一时也下不了决心。这不仅仅是因为石棉矿所在地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石棉出口每年为魁省贡献许多税收。可能你还同样会听到很多石棉产业支持着的观点。他们会告诉你,只要控制得当,石棉产品的利大于弊。世界上毕竟还有许多国家不禁止石棉制品。或者他们会说那些石棉的替代品在安全性上也并一定就没有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石棉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合适的。
西方的政治家不一定讲辩证法,但是凡事有好的一面就必定有坏的一面却是肯定的。CBC的网上有人留言说,这个世界上岂止只有石棉有问题。许多比石棉更有毒性的产品仍然在广泛进行贸易。阿尔伯塔的油砂开发同样损害环境。
轻易地指责别人容易。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问题却不容易。在我看来,这就是许多所谓的各种权利积极分子的通病。在他们看来,一件事往往不是白的就是黑的。在石棉这个问题上,我并不是想否认石棉的危害性。我不过想说,事情可能并非禁止生产出口那么简单。世界上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东西。水电开发被认为优于火电,但是同样会影响生态。核电开发会有辐射威胁。即便号称清洁能源的风电开发有噪声污染,太阳能发电所需的硅片生产同样有化学污染。再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让无线电波无所不在。在大学学微波的时候我就知道无线电波对于人体一定有影响。只不过没有人明确说出来,或者找到清晰的证据而已。为这件事,我曾问过蒙大工学院一位电子系教授,他的看法也是和我一样。但是面对这一切,我们都要反对吗?中国的传统说不能因噎废食,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所谓决策就是要权衡利弊。选举制度下,政府官员要应对各种民意代表,无论他们的意见正确还是偏执。这也是包括魁北克在内西方政府的一个特色。魁省经济部长Clement Gignac在接见这些积极分子时说魁省政府尚未最后决定是否会向Jeffery矿贷款。他们仍在等待地方政府的反馈。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5085) |  收藏
2010年12月09日 23:46:18

英语学习常用网址

12月9日,雪后见晴,不过汽车引擎被冻得发动不起来,还要找人来充电,倒霉。
下个星期考英语,以下是老师提供的常见的一些学习英语的网站。留在这里供参考

字典
longman
http://www.ldoceonline.com/
Merriam-Webster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Macmillan
http://www.macmillandictionary.com/


词汇练习
如何学单词
http://www.sheppardsoftware.com/vocabulary_tips.htm
学术英语词汇
http://www.nottingham.ac.uk/~alzsh3/acvocab/
搭配
http://www.better-english.com/strongcoll.htm


语法
介词练习
http://esl.about.com/library/quiz/bl_prepphrase1.htm
并行结构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623/01/
http://aliscot.com/bigdog/parallel_exercise.htm
关于时态
http://englishpage.com/verbpage/simplepresent.html
不定时和分词
http://englishpage.com/gerunds/index.htm
连接词
http://www2.gsu.edu/~wwwesl/egw/bryson.htm
http://newton.uor.edu/facultyfolder/rider/conjunctions.htm
http://www.detailenglish.com/index.php?page=guide&op=readGuide&id=67&title=Conjunctive-Adverbs-Powerpoint-Presentation
从句
http://web2.uvcs.uvic.ca/elc/studyzone/410/grammar/advcls.htm
http://www.noslangues-ourlanguages.gc.ca/bien-well/fra-eng/grammaire-grammar/adverbclause-eng.html
http://web2.uvcs.uvic.ca/elc/studyzone/410/grammar/adj.htm
被动语态
http://englishpage.com/verbpage/activepassive.html

英语写作
常见写作问题
http://grammar.ccc.commnet.edu/grammar/powerpoint.htm
如何改写
http://esl.lbcc.cc.ca.us/dennis/classes/paraphrasing_techniques_files/frame.htm#slide0015.htm
https://moodle.concordia.ca/moodle/file.php/36091/Week_11/Difference_between_paraphrasing_and_summarizing.pdf
标点符号
http://www.arts.uottawa.ca/writcent/hypergrammar/punct.html
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section/1/6/
https://moodle.concordia.ca/moodle/file.php/36091/Week_11/grammar-punctuation.pdf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8911) |  收藏
2010年12月06日 12:30:22

一次党代表大会

12月4日星期六一早被唐编拉去参加市政府执政党Union Montreal一个党代表会,说是有华人党工动员多一些华人参加。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型座谈会,原来却是一次全市性质的代表大会。会议的内容大概就是介绍一下该党的执政成绩,让一些新党工和大家见见面。
2年前,我曾经参加过另外一次类似的会议。那次不是Union Montreal,而是Vision Montreal,是本市的反对党。那个时候Benoit Labonte刚刚从Union Montreal跳槽到Vison Montreal担任党领。会议的内容就是介绍Labonte和即将参加市选的各个市议员候选人。那次会议是在蒙特利尔东区的Tohu杂技城的大演出厅,参加的人也有几百人的规模。参加那一次会议的华人算上我大约只有3个,而4日的这次会议,由于事先动员得好,参加的华人有几十位之多。
来魁北克这么多年,和本地的政党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有几次还有人动员我加入某一政党,象征性交一点党费就可以成为该党党员。虽然如此,说起来对本地的政党还是一知半解,尤其是蒙特利尔市这三个市级政党的异同,让我说我也真说不出来。相比我了解的中国大陆的政党结构,这里的政党组织非常松散,除了高级成员,对普通党员的要求很低。另外这里的政党的日常活动也不多。除了每年一次代表大会,像这次会议这样,不在选举期间有党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碰上。
党的组织松散,但是并不影响党员的忠诚。这么多年来我碰到过不少忠诚的联邦保守党员,联邦自由党党员或者省自由党,省魁人党党员,其中也不乏华人。这些人通常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倾向,每逢选举,也总是积极参与助选。在我看来,与其说他们忠诚于自己的政党,更不如说他们忠诚于自己的政治信念。只要政治信念一致,许多人大概并不在意换一个政党。前面提到的Benoit Labonte不就是一个例子。
说到政治信念,我自己的政治信念到底是什么,似乎也说不上来,可能更多是一个大杂烩。正因为如此,任何人让我加入加拿大什么政党,我都提不起兴趣。估计新移民中像我这样的不在少数。鼓励华人参政,激发起华人参政的兴趣,找到华人感兴趣的话题,这大概是个切入点。
曾经有一次联邦新民主党的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来蒙特利尔唐人街助选,同时宣传反对国会新的中药立法的事情。那一次我正好在现场近距离和邹议员打交道。她倒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有几次见到她的先生Jack Layton,也感觉很舒服。这对夫妇相比我之前打过交道的其他政治人物,比如冷冰冰的总理哈珀,高高在上的前自由党党领迪安,更能让人唤起参加政治生活的热情。说到这里,我们的市长谭保利先生也是一位鼓动人热情的好手。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市选前夕在红宝石参加国庆六十年晚会时热情洋溢的发言。谭市长在本地华人圈中支持率很高,大概也与此有关。
由于定期选举的关系,加拿大的政治人物表现非常亲民。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在中国大陆连我所居住的深圳市长,甚至南山区的领导我都没有机会握过手,更别说合影。大概我都没有当面见过他们。可是来加拿大短短几年,上至总督,总理,下至市长,区长,我个个都见过,握过手,有的还合过影。在加拿大学习政治,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从接触这些政治人物开始。
限于水平,我无法对比加拿大的政党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孰优孰劣做出分析,尽管我很想探究这个问题。中国大陆的政党制度应该是在执政前长期斗争环境所形成的,基本不面向民主选举,因此组织严密之余,很多党员的信念并不那么强。加拿大这里的政党似乎更是一个为选举服务的相同信念人的自发组合。许多党工都是自愿者就是一个明证。
两年前那次Vision Montreal的会议有许多印巴籍市民参加。这曾让我感慨民主选举传统对一个公民政治意识的熏陶。在华人的圈子里,选举似乎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人愿意出来参加政治生活总是好事一件。

类别: 政治 |  评论(0) |  浏览(3080)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