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0 - 9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 2010 - 9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0年09月27日 05:05:30

因中国元素而兴旺的魁北克边远小镇


9月25日的La Presse报登载了记者Hugo Fontaine采写的反应魁省东北边远小镇Fermont因为中国市场因素而重新兴旺起来的故事。巧的是,笔者在网上查询采购Fermont出产铁矿石的中国公司消息,正好看到一个多星期前,Fermont出产的铁矿石经过100多天的长途跋涉,刚刚在17日到达武汉的武钢工业港1号码头。
湖北方面的报道说,首批运送回国的武钢加拿大CLM公司Bloom Lake铁矿的自产优质铁精矿,总重约16.52万吨,品位高达66.5%,杂质含量极低。自当地时间7月27日从加拿大魁北克七岛港启航,经过1个多月的海上运输,于9月9日顺利抵达宁波北仑港。经过装卸,铁精矿由远洋货轮换乘至万吨级别的“小”船。其中“禾海号”装载量约为7080吨,率先于9月11日离开北仑港,由吴淞口进入长江航道,经过100多小时的运输,先期抵达武钢工业港码头。武钢加拿大CLM项目是武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权益矿项目,自去年7月20日正式交割以来,仅用一年时间,首批权益矿正式运抵武钢。这是武钢海外铁矿石资源开发项目中见效最快、投资最省、收益率最高的项目。据悉,另外4船约67.64万吨的武钢加拿大CLM项目权益矿正在海上航行途中,也将陆续抵达国内,预计全年共有280万吨加拿大CLM项目权益矿运回国内。这不仅会为武钢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也将为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增加新的话语权。
中国方面看重的是资源的获得,在魁北克,人们看重的是一个北纬53度上一个边远小镇的复兴。La Presse的文章写道,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开发之后,差不多35年之后,蒙特利尔Consolidated Thompson (CLM)公司在这里终于开设了第二座铁矿。位于Bloom湖边的这座铁矿从今年年初开始开采,预计年产量可以达到1600万吨。该公司同时预测今后5-6年内,他们的年产量还可以达到3000万吨。公司总裁Richard Quesnel说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北美最大的铁矿石公司。不只CLM,在魁北克和拉布拉多邻近的这一铁矿石富集的地区,如今还有ArcelorMittal, IOC,Mines Wabush等多个铁矿公司都在准备扩大生产。如今铁矿石的价格是120美元一吨,差不多是十年前的6-7倍。
铁矿的复兴直接带来了邻近的Fermont乃至400公里以南的七岛港市的兴旺。Fermont是魁北克在北方仅有的几个人口较多的城镇之一。这座小镇以瑞典风格的楼中城(mur-ecran)出名。为了渡过那里7个多月的寒冬,当地人建造了长达1.3公里的5层高的大楼,里面设有商店,邮局,政府机构,医院等,整个冬天人们可以不用离开这座大楼。如今,在这里排队购物的CLM铁矿的工人又多了起来,当地人的生意因此好了许多。CLM公司在当地如今雇有200名长期员工,还有另外500多合同工。为了容纳这些工人,CLM正在Fermont兴建新的住宅单元。所有这些工人每月都只需要工作14天就可以,另外的时间他们可以离开Fermont回老家,也可以留在当地。
对此,当地的政府和商家都希望能让这些工人能更多地在当地定居下来。镇长Lise Pelletier说他们正在努力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建设新的住宅,包括老人公寓和福利房。不管怎么说,相比2000年时期的萧条,这座拥有2800多居民的小镇已经彻底焕发了生机。CLM新铁矿的开发让这里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Richard Quesnel估计Bloom湖边的这座新铁矿至少能开采30年。在不远处的Saint-Hilaire山,他们还已经购买了另外一座储量和这里差不多的铁矿。
当萨斯卡切温那边刚刚传来中石化准备和必和必拓就收购那里的钾盐矿展开一场资本恶战的时候,一个加拿大东部的偏远小镇已经由于中国市场,中国的资金,恢复了活力。还有什么比这能说明中国的投资对加拿大的好处的?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475)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3:49:07

David Brooks和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

9月26日星期日,雨,注意到David Brooks是因为本地英文报纸转载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10/08/24/opinion/24brooks.html?_r=1&ref=davidbrooks

这篇文章从讲述18,19世纪英国女作家Fanny Burny晚年因为患乳癌要做手术却不能麻醉的痛苦挣扎说起,批评美国那些无端指责奥巴马是穆斯林的美国保守派心智不成熟。文章写得非常精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我一遍又一遍阅读这篇文章,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堪称经典

“Burney's struggle reminds one that character is not only moral, it is also mental. Heroism exists not only on battle field, but also inside the head, in the ability to face unpleasant thoughts. ”

关于David Brooks的背景和政治思想,维基百科有很详细的介绍。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杰出的OP-ED作者,纽约时报才成为美国第一大报。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599)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3:25:47

加拿大的几家电信分析机构

9月26日星期日,雨,能成为电信业的分析师一直是我的愿望之一。不过我对电信分析的定义更多介于政策分析,而不是市场上多数的资本市场分析。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哪家机构是我真正佩服的电信分析机构。
前一阵子看一篇分析加拿大电信市场的新闻,里面提到了几个加拿大的电信分析机构,记录如下

Seaboard,  http://www.seaboardgroup.com/main/index.php?option=com_frontpage&Itemid=1  加拿大领先的技术分析机构

Canacord Genuity  http://www.canaccordgenuity.com/EN/Pages/default.aspx  投资银行,覆盖电信领域

MacDougall, MacDougall, & MacTier , http://www.3macs.com/3macs/en/home,投资银行,覆盖电信领域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667)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3:06:07

温哥华市长是白求恩的远房亲戚

9月26日星期日,雨,整理最近抄录的法语单词和报纸摘要的时候,看到自己曾经记下这样一段话:

“我不认为加拿大人比中国人更懂得白求恩大夫带来的中加联系的紧密程度。”
“I donot think Canadians understand the depth of connection that the Chiense have to Canada because of Norman Bethune。”

说这话的是现任温哥华市长,中文名字叫罗品信的Gregor Angus Bethune Robertson。他的祖母是白求恩医生的姑表兄妹。他是在不久前访华之后做出这一表示的。而让他深受触动的正是每个普通中国人对白求恩大夫的深厚感情。

我曾经采访过安省白求恩纪念馆的馆长,询问过他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的家族情况。当时那位馆长说白求恩医生在加国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了,在报纸上看到能说出这样话的白求恩的亲戚政治家,感觉还是很欣慰。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746) |  收藏
2010年09月27日 02:48:07

越南女歌手胡玉荷 Ho Ngoc Ha

9月26日,星期日,雨,这是欠了许久的债,一直答应和我交换语言的那个越南女士伍霞去看看这个越南第一女歌手的视频,今天终于找到时间去兑现承诺。
我和伍霞是交换法语和中文,不过顺便我也可以学一点越南语。现在我会用越南语说你好,说这个多少钱,还曾经会说12345,不过我是记得这个5 的发音的。越南字虽然用法语字母标注,不过有些东西还是中文的发音,那天我看他们的字典,那个字典两个字的发音就和中文一模一样。
越南和中国是邻邦,越南文化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由于同是社会主义转型的国家,两国的现代史互相连接,当代生活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自从认识这个伍女士,多少让我对越南有了更多的印象。其实,以前学法语的时候,也有过几个越南同学。还记得一个越南来的女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越南的塑料钞票。不过当我试图同她讨论一下越南的政治现状,她却毅然决然地问我,为什么要讨论政治?
说回到这个胡小姐,我几次想将她的中文名字写成胡婷玉,似乎这个名字感觉更好。在Youtube上找到她的几首歌,她的长相有混血的痕迹,她的嗓音有点像徐小凤那样,不过更尖一些。几首歌曲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U3vxKsCyXg&feature=related

胡玉荷,1984年11月25日生于越南顺化,现在居于胡志明市,毕业于越南军队艺术学校。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5876) |  收藏
2010年09月20日 21:47:57

“弱势政府”与“强势政府”

9月20日星期一,晴,正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魁北克的页岩天然气开发是一个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9月17日,包括六名前魁省政府环保评估机构BAPE成员在内的一群环保专家发表公开信表示在页岩天然气开发这个问题上,政府给BAPE进行独立评估的时间只有短短五个月,BAPE很难做出公平的评估。这些专家举例说圣劳伦斯河海湾近岸烃开发项目的环保论证从2004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六年,预计还要一年才可以结束。
天哪,一个开发项目光环保论证就要六七年,这在见惯了中国大陆日新月异建设成就的我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环保人士最担心的是页岩天然气开发会破坏圣劳伦斯河南岸的环境,影响那里的农业发展。英文公报专栏作家Henry Aubin在他9月16日的文章中列举了开发页岩天然气不好的一面:第一,本地开采天然气势必让本地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魁北克人会失去改用非碳氢能源的动力,制造更多的温室气体污染;第二,本地能产天然气,魁北克人对于节能会更加没有动力;第三,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动力也会大幅降低。第四,省政府和地方的关系变坏。
另一方面,开发页岩天然气也有有利于魁北克的一面。首先,充沛的天然气资源可以降低魁省对于石油的需求,间接降低魁省的温室气体输出;第二,为本地制造7500个以上工作机会;第三,每年为省财政提供2.3亿加元以上的收入。
魁北克石油天然气联合会主席Andre Caille在这次能源大会上发言时指出页岩天然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资源,现在从页岩中提取天然气的技术已经成熟,成本已经可以接受。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变世界上许多地方缺乏能源的现状。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已经承诺向其他国家输出这一技术。页岩天然气的开发仅在美国就已经有2万多口油井。对于民众担心的水污染问题,Caille则表示当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他所在的魁省石油天然气联合会下属有18家公司已经准备在魁省从事开发页岩天然气。
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社会集体的利益,效率与公平之间做出选择,无论对于任何时代负责任的政治家,相信都是一个难题。强势政府可以不考虑或者少考虑反对声音,按照公认的道理做出选择。这正是当前中国大陆政府的写照。弱势政府则必须要寻求和反对者的妥协,哪怕这些反对者只是少数,哪怕政府认为自己很有道理,哪怕一件公认的好事迟迟做不成。这一次,魁北克政府希望自己成为强势政府。省自然资源部长Nathalie Normandeau就说:“在魁北克,反对已经成为一种行业。魁北克人厌倦了没完没了的反对,政府要做的大胆推进的同时保持谨慎。政府不想和绿色和平者们浪费时间。”
魁北克市新的冰球馆建设项目是另外一个例子。地方政府,本地的国会议员都希望能促成联邦政府投资,帮助魁北克市兴建新的冰球馆,以让魁北克市能够迎回自己的NHL球队。投资体育场馆,发展本地经济,这很自然的逻辑这回在这里却行不通了。反对者们说凭什么让纳税人为一部分人的娱乐和生意去投资。球迷,球队,受益的地方政府难道自己不能投资吗?在这样的反对声浪下,哈珀政府最终没有同意进行投资。他们担心的是其他各地地方政府群起效尤。
哈珀政府奉行的是典型的小政府的政策。在魁北克,其实政府干预经济并不鲜见。上个星期,魁省政府旗下两个企业投资机构SGF和Investissement Quebec宣布合并。魁省经济部长Clement Gignac表示这一合并每年可以为政府节省1000万到1500万的经费。六十年代寂静革命之后诞生的SGF和1998年创立的Investissement Quebec每年投资预算高达9000万加元,一直以来就是以为魁省企业提供政府资助为己任。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3764) |  收藏
2010年09月14日 12:02:57

第一节政治课

9月13日星期一,雨转晴,今天晚上上了我在北美的第一堂政治学课。这学期我选的是国际关系。从上中学起就想去研究这个方向,来到加拿大还试着去申请政治学的研究生,可惜我这毫无基础的人没有被人家录取。这次从本科念起,终于有机会去学习这门课。可是这第一门政治课,却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教这门课的Schofield教授说自己教这门课已经有十多年了,他自己研究的方向是印巴关系,战争政治。不同于我上的两门经济学课的外国人老师,这位教授的英语语速奇快,不用扩声设备就对着一个诺大的阶梯教室上课,2小时内除了中间休息10分钟几乎一直在讲。讲授过程中还要引经据典,引述大量的人名,大量的例子,让我突然对这门课拿到好成绩产生了怀疑。加上这次课前没有预习,很多时间就更不知他在讲什么,尤其是他在问问题的时候,人家在回答,我却连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搞清楚。
不过我自己的史地知识还是比较扎实,这点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人名用英文念起来,我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今天的课主要讲的是国际关系学的起源,研究方法。一点收获如下
Kellogg-Brand协议,内容是签约国直接不要发生战争,据说几十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协议,但是无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未能因此避免。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如云,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如钟表。前者看得到,摸得着,却把握不住。
中缅关系中中国对缅甸的影响力在政治学中是一个典型.
政治学者完全可以像自然科学学者一样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充满自信。
我们无法在自然中证实因果关系的的确存在!
欧洲的历史是权力平衡的历史,中国历史却不然。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就是维持一个分裂的欧洲大陆。
法国没有那么美好。历史上法国血腥兼并了无数的小国,才有今天的法国。欧洲历史上有400多个国家彻底消失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975) |  收藏
2010年09月13日 11:50:58

“不受欢迎”的工会

9月12日星期日,阴,上个星期有两条和工会有关的新闻。先是魁省高等法院判决加拿大公共行业雇员工会301分部在一起集体诉讼案中败诉。60名蒙特利尔市民起诉这些工会工人在2004年12月,在大雪已经将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滑冰场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和市政府的矛盾就拒绝扫雪,导致许多市民在冰天雪地中出行受伤。另一条新闻是9月10日星期五,加拿大公共行业雇员工会375分部的850名蒙特利尔港口工人同资方代表达成临时劳动协议。新协议有效期四年,并追溯到2009年1月开始执行。协议内容除了涨工资,改善工作灵活性,还包括了自愿退休的选项。此前由于劳资冲突,这些工人在今年7月一度被雇主阻挡在港口以外。后来经过政府干涉,蒙特利尔港在瘫痪一个星期后终于恢复运作。
工会在加拿大人的眼里似乎是一个负面的词汇。这一点从许多新闻网站上关于工会的新闻后面的评论,报纸的读者来信中可以清楚看到。比如CBC网站上面那条港口工人工会同资方达成协议的那条新闻后面就有读者这样写道,“在我有生之年我不相信他们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在许多读者评论中,工会被描述成一个贪婪,自私的组织。对于我们这些新移民来说,一来加拿大,就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从事许多普通工作的工会工人可以拿令人想不到的薪水。比如有报纸报道公交车的司机年薪可以高过许多资深工程师。不仅工资高,工会工人们还经常罢工。笔者来蒙特利尔的这几年就经历过公交公司的长达一周的一次罢工。去年冬天渥太华公交工人的罢工甚至长达几个月。前不久最后被成功避免的建筑工人罢工事件中工人们提出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因天气导致的停工不能周末加班补回。所有这些都让那些手持高学历,却只能拿最低工资的新移民们感慨不已。列宁说过:“一个工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凭借国际歌声熟悉的旋律为自己找到同志和战友。”一个新移民的工人在魁北克,在加拿大,还能找到他们的战友吗?
是什么让一个原本为底层工人谋福利的工会组织成为西方社会的众矢之的?这是一个自从笔者来到魁北克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历史上工会在提高工人劳动待遇和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工人的最大对手不再是资本家,而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工人,外来移民。工会工人已经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既得利益者。在西方的现有选举体制下,拥有庞大选票资源的工会成为任何一个政党不敢得罪的力量。工会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统治力量的一部分。这大概正是工会虽然形象差,但是却依然无可取代的原因吧。
上周五的本地英文公报一篇社论说,相比以往,工会已经有了进步。比如今年夏天,蒙特利尔的市政工人主动加班延长喷泉开放时间。这让笔者觉得有点悲哀。公众对工会的期待已经降到如此之低。这让我担心中国大陆刚刚兴起的独立工会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发展到这个样子。显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3564) |  收藏
2010年09月09日 10:53:17

开学和买书

9月8日星期三,今天是1760年新法兰西战败的历史纪念日,今天是犹太历新年,第5771年。
今天也是我新的大学生活的第二天。这学期我要在Concordia大学学经济,还要在UQAM学法语。时隔多年,重新回到大学校园,自己又称为那许许多多匆匆忙忙擦身而过的学子的一员,心里感觉很兴奋,甚至有点当年第一次进大学校园的感觉。
第二次进校园,要解决的是自己多年心中的疑惑,要为自己的生意找到新的方向。不同于那些青年学子,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求学欲望也更加强烈。正因为此,看到那些只带一支笔就走进教室的小孩子们,看到那些在课堂上不断摆弄手机,iPad的同学,总觉得有点不安。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和这些本地出生的年轻人竞争,不知道自己最后到底能拿几分走出校园。
昨天是开学第一天,一早8点45分就有课,不过因为是第一天,老师很快就把我们放了。下午的课也是差不多,基本就是讲本学期的规划。于是全天的主要工作差不多就是要解决课本的问题。在北美念书,课本费用是大问题。我选的4门课,全部书买下来要400多加元,合人民币3000块钱。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西方社会为什么把教材弄得这么贵?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知识垄断。而且据说出版商每年动员老师换教材,他们也动不动就更新教材,逼得学生每次去买新书。这也是非法复印地下生意火爆的原因。
昨天前后进出书店两次,看到从楼下排到楼上的长队,终于没有鼓起勇气去排队。今天赶了个早,趁书店刚开门先买了3门课的书。由于我买书买的晚,没有买到可以租的书。背着厚厚重重的书,心里还在合计到底划算不划算。要知道一般中国人,似乎像我这样直接买原版教材的不多。根据我的计算,以那本微观经济学为例,书的价格包括网上作业库在内是114元。考虑到学期末我可以卖旧书,我实际支付的成本大约是90元。如果我能租到书,全部价格是大约50元。如果我选择电子版,那么书连作业库是75元,这个没有办法卖旧书,所以我实际支付还是75元。电子书的缺点就是看起来不够方便,或许有一部iPad会比较合适。如果我选择二手书,连作业库我需要支付也是70元左右,这不是书店卖的二手书,那里的二手书要80多。这个二手书还不一定是老师要求的版本。最后一种选择,如果我买盗版书,加上作业库,我至少也要付60-70元。所以,综上,我多付了20-30元来拥有一本印刷版的书,自己学得可以更方便,也希望3个月后的成绩对得起这3000块人民币书钱。
开学的感受还有,侧身那些年轻人中间,自己也似乎年轻一点。不过,这里的每一堂课,同学全部不同。我选得两门经济学课,中国人很少。期末的成绩,我到底能超越多少这些异族的同学,心里忍不住还是忐忑。

类别: 个人生活 |  评论(0) |  浏览(3585) |  收藏
2010年09月08日 01:03:40

在圣丹尼街吃马肉

9月7日星期二,多云有雨,在密西根大学做博士后的昔日同学趁劳工节长假期来访,做兼职导游之余,我也终于有机会趁机完善一下一个萦绕脑际一个夏天的设想,那就是设计一条蒙特利尔本地游的路线。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能更深入了解我们所在的这所城市。对于蒙特利尔这样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在这里谋生,而不去了解有关这座城市更多的东西,岂不是很可惜。
一切开始于圣丹尼街一家名叫Chez Chose的法国餐厅。都说蒙特利尔是一座充满法国风情的城市,于是同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吃一顿像样的法国菜。到哪里去找一家合适的法国餐馆呢?无论旧港小巷里那几家法国餐馆,还是Gazette专栏作者Bill Brownstein在他的Montrel 24一书中描述的Mcgill街上的那家Holder,对我们来说都有点太高档。在我的印象中,Mont Royal街和圣丹尼街交汇那一带众多的小餐馆中一定有一家能满足我们要求的法国餐厅,而且那里也差不多是蒙特利尔最有法国风情的地方。
走过了一家又一家意大利餐厅,日本餐厅,还有葡萄牙餐厅,我们最后终于找到一家经营法国菜的餐厅。这是一个家庭经营的餐馆。我们刚一坐定,男主人就把作为菜单的黑板搬到我们面前。看到我们不明白,他一道菜一道菜给我们解释都是些什么东西。这里的菜除了常见的鸭子,兔子,海鲜,竟然还有一道马肉。令我吃惊的是,等到这道马肉端上来,竟然是完全没有加热的生马肉。服务生说他们在马肉中加了很多调料腌制,让我们放心吃。同学说日本也有一道生马肉刺身的名菜,还起名叫樱花刺身。这道马肉吃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只不过肉太冰凉,加上生肉导致的心理作用,让笔者的胃在那之后好久都感觉不太舒服。
在蒙特利尔能吃到马肉,这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法国文化特色。法国人吃马肉,和部分东亚人吃狗肉一样都是在英美文化中不被接受的。仅以吃为例,蒙特利尔还能找出好多有特色的美食。Saint Viateur还有Fairmont街的Bagel, Schwartz的熏肉,La Banquist的Poutin,都是极其有本地特色和加拿大特色的。更重要的是,在蒙特利尔这座移民城市,你几乎可以吃到世界各个主要地方的美食。上个星期,本地一家酒店举行了生蚝节,邀请世界各地厨师提供各种生蚝的吃法。除了各种各样的餐馆,At Water市场和Jean Talon市场琳琅满目的生熟食品业足够旅游者大开眼界。吃在蒙特利尔,实在是有太多选择。你看这是不是蒙特利尔的一大旅游优势?
除了美食游,在蒙特利尔还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历史游,文化游,建筑游,体育游,夜生活游等等。以历史为例,你可以在Maison St Gabria和老港了解17-18世纪新法兰西的历史;你可以在Sherbrooke街和Mcgill大学一带了解19世纪,20世纪初富裕资本家的生活,到Lachine运河一带了解当时的爱尔兰工人的生活和加拿大最初的工业,到St-Jacques街参观昔日的加拿大金融中心;你也可以到1967年世博会,1976年奥运会旧场地了解全盛时期的蒙特利尔;你还可以到今天的大剧院区展望21世纪的蒙特利尔。
前总督伍冰芝女士有一次在蒙特利尔说这座城市是加拿大当之无愧的文化首都。这话一点都没错。蒙特利尔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北美历史的缩影,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更是多元文化汇聚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背后,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挖掘,就像我们无意间吃到马肉一样。

类别: 美食 |  评论(0) |  浏览(3183)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