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1 - 2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     
«» 2011 - 2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1年02月21日 08:34:41

一次校园民主的观察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许多当今加拿大各个领域的活跃人物都是当年各类学生领袖。我在哈珀总理的传记中就读到他在大学期间就是保守党的支持者。为了支持马尔罗尼的竞选,他甚至中断了学业两年多。
进入本地大学学习不到一年来,我也一直试图多一点了解这里的大学生,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很少有本地学生主动和你讲话。勉强能算往来的非华裔学生还是那些同样的移民学生。那天无意中拿起一份Concordia大学的校内报纸,让我对这所大学的学生活动多了一些认识。
蒙特利尔的大学生很善于游行示威。UQAM学生会的一位老兄曾经跟我说,这是法国带过来的传统。说起来,我来蒙特列尔第一天就碰上学生的游行。那个时候从刚从市中心的长途客车车站下车。一出街就看到浩浩荡荡的学生游行队伍。后来我知道,那一次他们是为了反对学费上涨。那一次学生最后胜利了。省政府同意暂时不上涨学费。不过,几年之后,政府铁了心要涨学费。学生们也再一次铁了心要抗议到底。
2月14日星期一那天中午,我刚从地下通道走进JMB大楼,就听到学生们的喧嚷。接着看到大批的学生喊着韵律感极强的口号从电梯上下来。说句题外话,这些抗议示威的口号写下来都是很押韵的,在我看来也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看起来学生们也很喜欢这些口号。在游行的第二天我还看到有学生在和同伴聊起游行的口号。14日那天的游行据第二天的校内报纸说一共有897人参加,超过了在校本科生总数的2.5%。这次游行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鲸鱼, 是Wintry Hot Accessible Love-in for Education(WHALE)几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这其实不是一句完整的英语,大概意思应该是严寒中要为热爱可获得的教育机会兴奋。早在游行之前,就看到学校内的很多的关于这次游行的带有鲸鱼标志的宣传画。游行前几天,也有学生会的人在学生出没多的地方发传单。对于最后动员了897名学生参加游行,组织者们都表示了满意。有组织者说,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还能有这么多学生出来,说明Concordia的学生对于政治并不冷漠。
说到冷漠这件事,我个人觉得2.5%多一点的学生参加活动就能令学生领袖们满意实在是个较低的标准。据说这次游行在谴责教育部涨学费的决定同时还达成另外一项动议,就是把参加活动的必须的学生比例从2.5%降低到1.5%。这个动议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参加学生会活动的热情之低。与这次游行同时,Concordia的文理学院学生会也在举行改选。也是据校内报纸说,今年的选举情况候选人很不踊跃,有些位置甚至只有一个候选人。如果不是看到报纸上说,我甚至不知道有这次竞选的存在。
对我来说,这里学生们的选举和我参加的中国人大选举有些类似。上一次做学生的时候,赶上所在地的区级人大选举。系里组织大家提名候选人,学校后来也在大礼堂播放了候选人介绍的录像。当时有同学说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候选人,有什么好选的。这一次校内选举,我也是同样的问题。校内报纸上说,学生候选人们的选举广告看起来像选美广告。好长时间,我都不知道学校墙报上贴的那些俊男美女是干什么的。
有Mcgill的学生报说Concordia的这次学生会选举还发生了违纪现象。有候选人因为利用所掌握的邮件地址资源进行宣传,被认为利用了别的候选人无法掌握的资源,有违选举公平。总结起来,Concordia大学的这些校园民主在形式上做得很完善,在宣传上不够脚踏实地。我问周围一些留学生同学,涨学费最受影响的是他们,可是他们怎么看这里的学生活动呢?他们告诉我,功课太忙,实在没有精力顾及这些学生活动。校园选举无法动员起最受益的群体来,这说明了什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校园的民主,我们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西方民主的一些问题。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868) |  收藏
2011年02月13日 07:27:58

关于减税的经济学辩论

上周二的本地公报财经版发表专栏作者Jay Bryan的文章“可笑的减税辩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联邦保守党政府有意再度减税,而反对党却借此发作,并威胁不惜引发联邦大选这件事情。正好我的经济学学习最近也是到了有关减税政策分析的部分,我对这个问题的观察因此可以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
Bryan的文章中心就是无论保守党哈珀,还是自由党叶礼庭,他们对于减税政策的正反两方面都心知肚明,可是他们讲出来给民众的都是另外的观点。哈珀说减税可以有助于加拿大经济进一步复苏,有助于创造更多工业机会。叶礼庭则说减税实际上是保守党政府送给富人,大企业的礼物,损害的是加拿大穷人的利益和社会服务机构的效能。可是Bryan在文章中认为,减税到底能对经济发挥怎样的作用,这在经济学上已经有了许多讨论。本身就是经济学家的哈珀还有当过大学历史学教授兼著名政治评论人的叶礼庭对此都清楚。首先,减税到底能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魁北克市Laval 大学的经济学教授Stephen Gordon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过往的减税政策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贡献非常有限。其次,把减税说成是给大企业的礼物并不合事实。企业税的真正承担人并不是企业主,而是消费者。另外,在加拿大率先引入减税政策的正是自由党人。11年前,时任财长的自由党保罗马丁将联邦税从28%减到21%6年前当上总理的马丁又再次减税到19%。哈珀政府只不过是接着前任继续做而已。
我的宏观经济学课本上特别有一段讲述19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减税政策的效果。如果里根政府背后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减税能够带来GDP增长的理论能够成立,那么1980年代以前美国经济应该是在拉弗曲线(GDP随税率变化)的右侧。从事后的数据来看,当时的减税对于GDP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关于减税政策,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1974年提出的巴罗-李嘉图均衡定理特别指出,减税决不是免费午餐。政府今天减税,企业和消费者看来得到好处。可是这些未来都要有所付出。
相信这些写在经济学课本上的东西我们的政治家们不会不知道。Jay Bryan想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政治家们不仅不准备把真正的东西告诉民众,而且他们还要利用民众去达成自己的政党目标。Jay Bryan认为这样的辩论是可笑的。我更想知道,为什么成熟的民主制度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们的政治家们需要的是民众的选票,而不是民众的智慧。那么民众在加拿大这样的民主社会的政治生活里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前不久CBC有一个节目去采访一些加拿大普通人,问他们是否知道国内主要政治家的名字,结果竟然很不理想。或许有人说,民众远离政治,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政府运作良好,不需要民众参与(还是参与也改变不了什么?)。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民众成了政党斗争的工具。这到底是因为政治本身黑暗,还是民众自己甘心成为工具呢?
相比联邦政府的减税风波,我更关心魁北克城兴建体育馆迎接NHL球队那件事情。虽然NHL球队进驻的事情还没有明确下来,但是魁省政府,尤其是魁北克市政府都下定决心要动用政府资金来兴建这座体育馆。这件事情遭到了许多魁省民众的强烈反对。我看CTV上投票反对政府投资兴建体育馆的比例占到了将近8成。罗伯特巴罗2年前在华尔街日报上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同他当年说减税不是免费午餐一样,这一次他说政府投入也不是免费午餐。巴罗写那篇文章的批评对象是刚刚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我相信反对这件事的魁省民众的出发点和经济学家巴罗的出发点并不一样。让我好奇的是,无论经济学家的反对,还是民众的反对,很多事情最后都被证明不见得正确。减税政策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证明还是有其效果的,而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至少在中国是卓有成效的。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经济学观点,正是下一步我要去研究的内容。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3077) |  收藏
2011年02月07日 03:48:47

话说Montreal地铁的广告经营

我家门前的地铁站前不久有一幅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个广告是要求乘客到地铁公司的网站去为STM即将采购的新车厢选择外观设计。等车的空闲,我曾经仔细研究过那里画出的三种设计图。因为这个原因,我对那个位置的地铁广告特别关心。这几天我发现那个广告突然取消了,而且也没有更换新的广告。在那个广告位旁边原来还有一个Vox电视台的广告,最近突然被换成一个什么演出的广告,而且看起来是那种几十年前的东西。

说起来,对蒙特利尔的地铁广告,我是实在不敢恭维的。刚到蒙城的时候,因为看不懂法语,根本不知道地铁站台里那些广告都宣传的是什么。后来慢慢知道很多都是一些电影,演出,还有公益活动的广告。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些广告图看起来都那么陈旧,一点都没有在其他地方,尤其是香港地铁广告那么光鲜。有些站台上的广告,明明是最新的,看起来也像许久没有更新过了似的。特别是在冬天阴郁的氛围里,蒙特利尔的地铁似乎和这个城市一样暮气沉沉。

上个星期看见英文公报上有一条关于本地地铁公司STM的新闻,说的是今年STM准备努力扩大广告收入,几年内将广告收入增加到5000万加元,而现在STM一年各类广告的收入是大约1500万加元。地铁公司扩大广告收入的一个具体措施将是征集赞助商,并授权他们在带有各类STM标志的地方发布广告。STM预计此项业务一年能带进额外的1500万加元收入。

以前在国内做市场的时候,我曾经接触过一次北京地铁的广告代理公司。正因为如此,我对地铁广告的运营一直有些兴趣。1500万加元,折合人民币也就是1个亿不到。在我看来,现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地铁广告的收入都能超过这个水平。我和北京那家广告公司谈的时候,北京地铁还只有1号和2号线,不过30多个站。广告价格最低的几千块钱,西单,西直门这些客流多的站广告价格则要56万人民币以上。这么算来那个时候北京地铁光站台广告的收入一年也能接近千万加元的水平。这差不多是15年前的事情了。网上能找到的一份中国内地地铁广告市场的报告显示,2006年广州地铁的广告收入就达到2亿元。而上海地铁2005年的广告收入就达到2.91亿元。除了站台广告,中国内地各地铁公司还普遍通过地铁视频,车厢广告,站台商铺租售,地铁报,地铁物业,电信服务等方式等进行多种经营。

世界各地的地铁我乘过很多。令我印象深的除了东京地铁的庞大,波士顿地铁的老旧,纽约地铁的脏乱,最好的地铁还要算香港的地铁。香港地铁和铁路公司的列车不仅运行准时,而且车厢极其整洁,服务周到,几乎所有的站台都非常光鲜,充满动感都市的活力。仅仅拿地铁来对比,很想想象移民到这里的香港人如何习惯这里的地铁,是不是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慨。香港地铁的十年盈利据说超过700亿港币,是全世界盈利最好的公用公司之一。

虽然说增加收入上不擅长,蒙特利尔地铁公司在某些方面还是很擅长的,那就是年年涨价和为员工提供的高福利待遇。自从我来到蒙城,地铁月票的价格每年都以2元的速度在上涨。至于说待遇,这里地铁普通员工的收入在香港大概可以做大学教授了(香港各大学的待遇属于世界最好的之列)。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能够轻易回答的。一句感慨,西方社会的富裕生活并不是完全建立在西方社会自身的效率之上的。蒙特利尔的政治家,投票的民众,学者,有识之士都应该认真反思这个问题。三十年前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改革的对象正是国有公司的低效。在资本主义的蒙特利尔,是什么造成这里的地铁公司放着赚钱的机会不用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更加是社会主义者吗?

类别: 经济生活 |  评论(0) |  浏览(4898)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