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2 - 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 2012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2年01月25日 03:42:17

在AMC看奥斯卡电影

84届奥斯卡电影节候选作品新鲜出炉。魁北克电影“Monsieur Lazhar”成功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后候选名单。这部以在魁北克小学当老师的阿尔及利亚移民为背景的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魁北克的人和事。衷心祝愿这部电影能为魁北克电影增添新的荣誉。
MonsieurLazhar”的导演PhilippeFalardeau 1968年出生于渥太华河畔的Hull市。他最初学的是国际政治,第一份工作也是政治分析师。1991年他在魁北克市Laval大学念硕士期间首次接触电视业,开始为Radio Canada工作。最初他参加拍摄的都是纪录片,描述华人移民生活的“PateChinois”(1997)是他执导的第一部作品。2000年,他执导了自己第一部长片“La  Moitié gauche du frigo”,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了2001年加拿大Genies电影节的Claud Jutra奖。2007年他的第二部长片Congorama又为他赢得5Jutra大奖。Monsieur Lazhar这部电影此前在2011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加拿大电影奖。在听到自己的作品最后入围的消息时,Falardeau用难以置信和无法形容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他为这样一部原汁原味的魁北克电影能够在好莱坞与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同台竞争感到激动。他还称“这部电影也是魁北克电影在英语加拿大最好的一次市场宣传。希望有一天魁北克的法语电影不用再凭借奥斯卡提名来获得英语加拿大院线的放映机会。”今年的奥斯卡和“Monsieur Lahzar”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还有伊朗电影“一次分离”,以色列电影“脚注”,比利时电影“顽固”和波兰加拿大合拍电影“黑暗中”。
说起Falardeau这个姓氏,这可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魁北克的姓,维基百科上有关Falardeau的几条都和魁北克有关。2009年去世的Pierre Falardeau可能被更多的魁北克人所熟悉。他是著名的电影导演,还是知名的魁独运动活动家。他在1980年代拍摄的ElvisGratton系列电影深受魁北克人喜爱。我第一次知道Pierre Falardeau还是他去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本地的英文公报上发表了许多纪念他的文章,表彰他对魁独,对工人运动的贡献。
今年奥斯卡提名中另外一部和加拿大有关的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战马”。这部电影以一匹加拿大出生的战马的经历为主线,以一战为背景,讲述了人和马,马和马之间动人的感情。我是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才去看的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初打动我的是战场上万马齐奔的壮观场面。斯皮尔伯格不愧是拍惯大场面的大导演,这部电影中许多镜头的壮丽和摄人心魄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说句题外话,对于一次大战我一直是持比较排斥的态度。我不太能理解加拿大人为什么对于一战如此着迷。几年前的另外一部电影“帕斯尚尔战役” 也是围绕一战中的法国战场。可能加拿大人至今对一战的惨烈耿耿于怀,可能加拿大人对于能够为大英帝国二战至今感到光荣。其实,对于加拿大来说,二战中加拿大军队解放荷兰的战斗不是更精彩?
战马这部电影,我是在At WaterAMC电影院看的。我对这家电影院一直情有独钟。除了价钱贵一点,论条件,论规模,在我见过的电影院中这家差不多都是最好的。而且,很多叫好不叫座的艺术电影,好莱坞以外的电影,都能在这里找到放映机会。“Monsieur Lazhar”现在也是在这家电影院上映。
上个星期在AMC,我还看了另外一部也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铁娘子”。这部电影里,Meryl Streep把撒切尔夫人演绝了。首先是妆画得好,其次当然是演得好。难得她能把一个老太太演得这样活灵活现。在那一瞬间让我想起自己去世的外婆。我一向对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太多好感,但这部电影让我改观。电影一开场,年迈的撒切尔夫人独自出门买牛奶,竟然没有人认得出来,让人不胜唏嘘。她亲笔写信给被击沉的谢菲尔德亲王号的阵亡将士家属那一幕,让我感慨良久,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知道撒切尔夫人出身社会底层。她的父母靠开杂货店为生。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撒切尔夫人竟然成为保守党党员,而不是工党党员,是不是值得思考。也许底层的生活让她养成了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反映马岛战争那一段,面对来访的美国国务卿放弃马岛的建议,撒切尔夫人反问,二战中美国人为什么不放弃夏威夷,那里离美国本土不也很远。面对复杂的局面,撒切尔夫人表现除了不让须眉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和绝不妥协,表现了杰出的领导才能。这样一部电影仅获得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多少让我有点遗憾。
写了这么多,有没有让您动起去AMC看场电影的念头。如果哪一年的春节,华人社区能在AMC那里组织集体观看中国的春晚,是不是能让这里的年味更足一点。祝读者诸君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类别: 文化 |  评论(0) |  浏览(3456) |  收藏
2012年01月15日 13:00:14

从Tim Uppal部长来访说说加拿大的民主

台湾的马英九先生胜选,微博上很多人欢呼民主的胜利。我却在微博上转载陈文茜女士的话“民主是一場又一場的族群對決,一場又一場的權力博弈;每一個重大公共政策,從產業戰略,全球化布局,貧富差距解決方案,節能減碳……都只化為選票的磅秤,估一下,這麼主張,嗯,我會得多少票,失多少票……””。我并不迷信民主万能,对于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我也经常在反思其利弊。政策被民粹或者利益集团所左右,是西方民主至今无法克服的问题。但民主制度带来的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却是实实在在的的。这不,来到蒙特利尔和社区媒体座谈的爱民顿选区的保守党国会议员,负责民主改革的国务部长Tim Uppal先生就给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民主课。
这位Uppal部长是位大胡子锡克人,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如果不看他本人,还以为是本地白人在讲话。他很健谈,代表保守党来和蒙特利尔的社区媒体沟通,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一就坐,他就把他的来意讲得很清楚。第一,他要宣传保守党新预算案中削减财政赤字的计划。第二,他的职责所在,介绍保守党即将和正在推出的选举制度改革举措,包括改革参议院和政党拨款制度,增加魁省国会议员名额等。
我对Uppal先生要做的民主改革兴趣不大,何况我始终认为不少改革措施是保守党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打击竞争对手,以巩固自己的多数执政地位。不过,他对为什么网络投票不能很快成为现实的解释令我耳目一新。他说,人们会问,既然网络银行都可以保证安全,网络投票为什么不能让人信任?可是网络银行出了问题,银行总会有记录。网络投票却不然,一旦有问题,投票的结果很难追溯。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不过深究起来似乎又不太对。不管怎么说,他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同样,对于笔者向他提问,怎么看待网上一些民众对于政府削减赤字的一些风言风语,比如为什么不能从削减国会议员工资和哈珀总理办公室大小做起?Uppal先生对此显然有备而来。他告诉我,第一,国会议员的工资已经冻结两年多了。第二,这一次政府决心削减赤字,已经要求政府所有部门都提出自己的减少费用的计划,幅度至少要在5%10%之间。第三,哈珀的政府上台以来在节省费用方面已经比上届政府好了很多。他努力让笔者相信,哈珀政府是认真对待纳税人的钱的。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无可挑剔,政府官员能够这样认真对待民众的意见,能够给出负责任的回答,能够愿意压低姿态面对责难,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突然觉得,网上的许多责难有点过分了,何况从我学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哈珀政府削减政府赤字的做法并无不妥。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危机还可能再来。但是放任财政赤字扩大,会导致资金外流,投资人信心下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不就是政府赤字不加节制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吗?
Uppal部长的解释或许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以政府部长之位,愿意不辞辛苦在周末和少数族裔媒体代表座谈,愿意就政府政策和民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大家沟通,虽然不排除有走形式或作秀的嫌疑,但是,仅就愿意放低身段直面民意来说,这实在是民主制度好的一面。
在加拿大,上至总理下至区长,接触政府官员多了,我并不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因为我知道,他们中许多人昨天还和普通人一样,明天选举失败就又做回普通人。趁Uppal部长讲话的功夫,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胡子。这位部长年纪轻轻就留着一副大胡子。我在想关云长的胡子想必也就这么长。留胡子对于他的好处,别的不说,至少让他看起来非常威武,成熟,很适合他的身份。
来自巴基斯坦社区媒体的一位老先生向Uppal先生诉说他儿子报考公务员的不幸遭遇。这个故事或许可以帮助大家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加拿大政府。他的政治学专业毕业的儿子参加联邦政府公务员招聘,连续通过两轮测试之后被要求先去考一个持枪许可。在好不容易拿到牌照之后本来以为可以顺利拿到工作,却被要求参加英法双语的测试。可惜这最后一轮测试没有通过。令老人气愤的是,如果是语言问题,联邦政府明明可以早早告诉他的儿子结果,却偏要在八个月后,在人家满怀希望之后,去拒绝人家。政府招聘的程序,不能调整一下吗?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523) |  收藏
2012年01月09日 13:48:49

魁北克的春晚——Bye Bye 2011

Bye Bye 2011是国营的Radio Canada法语台的贺年节目,从去年12月31日的晚11点播出到新年凌晨。凭借独特的创意和许多参与演出的明星加盟,多年来Bye Bye系列节目已经成为魁北克人辞旧迎新的一个传统节目,每年都可以吸引极高的收视率。如果用中国人熟悉的说法,这档节目简直可以说是魁北克的春晚。
今年的节目,我是差不多从零点开始看起。一打开电视就是模仿美国ABC电视剧Pan Am的场景,在这出戏里出演女主角之一的魁北克女演员Karine Vanesse还是一身空姐打扮,无意间她发现一位高官乘客正在机舱里和另一名女乘客有苟且行为,而身边的一个大肚子中年男人则是身上掉下一大滩水。其实这两个人说的是2011年丑闻缠身的两位法国大人物。第一位是染上性侵官司的前IMF总裁卡恩,另一位则是因身有隐疾而在机舱内小便失禁的法国演员,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约。熟悉2011年时事的观众很容易从演员的扮相中猜测出他们扮演的谁,因此也肯定会会心一笑。
Bye Bye 2011的节目正是充满了这类对名人的讽刺,尤其是对政治名人的讽刺笑料,加拿大三级政府的首脑们更是无一落网,统统被搬上了Bye Bye 2011的舞台。首先登场的是英女王用蹩脚的法语宣布节目开始,陪伴她的还有哈珀扮成女装的伊莉莎白二世。接下来五名主演,Hélène Bourgeois-Leclerc,Véronique Cloutier,Michel Courtemanche,Joël Legendre,Louis Morissette分别搭乘地铁,小汽车,还有自行车,在一片好莱坞式的灾难场景中,冒着蒙特利尔万分危险的路况(讽刺),同时来到演出场地。设计这一别具特色开始的是Pierre-Luc Gosselin 和Nicholas Savard-L'Herbier,他们也是Bye Bye节目的幕后导演。首先出场的政客是省长庄社理。在模仿流行电视节目“我们都知道这首歌”的舞台上,喜剧演员Mario Tessier迎来Mouissette扮演的庄社理,并一起帮他回顾他在2011年的主要政绩:开发北方计划,CHUM超级医院推迟,建筑业丑闻,页岩天然气开发。接下来登场的两位政客是前省长Lucien Bouchard和魁北克团结党的省议会议员Amir Khadir。被做成超人电影预告片“团结上校”主角的Amir在片子成为一位反对一切的英雄。和哈珀总理一起出场的则是著名的电影人物Bob Gratton(Julien Poulin饰演)。由他扮演的摄影师来拍摄哈珀在减少文化投资,推动废除长枪登记立法,收紧移民方面的“恶劣形象”。再下来受到讽刺的则是NDP在魁北克的新MP们。Thomas Muclair被刻画成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大批不懂事,不听话的幼稚议员们,其中当然包括那位在大选期间跑到拉斯维加斯游玩的美女。接下来出场的还有黑社会老大似的工会FTQ的主席Michel Arsenault,像小丑的魁北克市长Regis Lebeaume,被描绘成Lego玩具的新政党CAQ创始人Francois Legault。
在节目进行到第35分钟左右,又出现了模仿电影丁丁历险记的场景。丁丁和Haddock船长一起来到魁北克的北方调查政府的北方秘密,在那里他们见到正在挖掘金矿的各国淘金者。除了美国人,还有一位身着清代马褂,留着大辫子,戴眼镜的中国人扮演一位翻译官一类的角色。这个角色活脱脱一个周星驰电影中那样的猥琐官员,虽然中国电影中这样的角色并不少见,但是以那样的形象出现在这样的节目中,我还是觉得不太舒服。我的法语水平不够,听了很多遍也不知道他在节目中到底在说什么。我倒是希望有法语好的读者看到这里,能去Youtube上找来这段听听。La Press网上有读者在评价这一段时认为这多少有点种族歧视的感觉。实际的丁丁历险记中只有蓝莲花那一段有清朝官员,Bye Bye中出现这样的镜头,我不希望魁北克人是在讽刺中国人到这里来偷他们的资源。2008年的Bye Bye节目曾因歧视黑人的镜头被迫道歉,这一次呢?
要想完全看懂Bye Bye节目,不仅法语要好,还要对魁北克的政治人物,文化,时事都非常清楚。接下来一幕嘲讽魁人党的节目就一下子出现了该党多位省议员。在节目中他们被描述成党魁Pauline Maroi的牵线木偶,其中Michel Courtemanche扮演的Pierre Curzi终于忍不住扯掉那根线,脱离了魁人党。所有这一切都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出来。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的演员,所有的角色一起跑出来祝贺新年,其中还有恐怖大亨拉登。接下来又像模像样回顾2011年世界大事,当然少不了刚刚去世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还有占领蒙特利尔的年轻人们。整个这个节目,我觉得最后这段的歌曲最好听。
在明星汇聚,紧扣时事这两点上,Bye Bye节目的确可以和中国的春晚相比。但是,大量的政治讽刺,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又是中国春晚很难做到的。真正看的懂Bye bye 2011, 你也就是真正的魁北克人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989) |  收藏
2012年01月03日 13:09:47

用心感受——读伍冰枝的自传

微博的年代,写专栏文章有了新的办法。这就是把围绕同一个主题发表的微博重新组织起来。这不,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我一边读伍冰枝女士自传一边写下的微博的整理(你用伍冰枝在新浪微博搜索,很容易找到我)。
Heart Matters”(我翻译成“用心感受”)是伍冰枝女士(英文名字Aderienne Clarkson2006年出版的自传。作为加拿大的首位华裔女总督,伍冰枝女士自然是加拿大华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骄傲。我有幸曾经两次见过她,一次是白求恩广场的落成仪式,一次是她来Concordia大学给学生做讲座。这两次见面,她的优雅,她的亲切,她的思想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对中国的关注,她的移民背景,又平添了我对她的好感。于是乎,看到图书馆里摆出她的自传,便毫不犹豫借来一读。
“用心感受”这本书从伍冰枝女士幼年随父母历经千难万苦,逃离日寇魔爪下的香港来到加拿大开始,介绍了她的父母,她的求学经历,她在CBC,安省驻法办事处以及担任总督前后的工作。学文学专业的伍冰枝的文章自然文字优美,特别是她的丰富经历又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知识性和趣味,其中不乏一些很少听到的轶事。比如她写道,1978年,退休的前英国首相HaroldWilson接受她的采访。当被问到他的英国政府违反联合国对罗德西亚制裁的时候,这位前首相竟然勃然大怒,他说:“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你们这个节目也不会播出”。结果他扬长而去,而节目最后还是在CBC播出了。再比如,1982年,当伍冰枝作为安省驻法代表前往法国外交部北美司进行拜访时,赫然发现那里一面魁北克百合花旗和法国国旗并列,却没有一面加拿大国旗。于是她的第一反映就是提醒这位法国官员,加拿大国旗在哪里?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恢复前苏联国歌曲调作为国歌也和她有关。普京曾经开玩笑地告诉来访的伍冰枝,“你不是说你更喜欢前苏联国歌的音乐吗,于是我们就改回来了。”
伍冰枝担任总督期间,曾被不少人指责花费过多。为此,她在书中也有为自己辩护。首先,她的走访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对提升加拿大的形象有积极的影响。马田政府面对魁北克赞助丑闻,不能排除想用总督府的花费问题转移视线。很显然,伍冰枝欣赏任命她的克里靖,而对继任者马田有些意见。她抱怨马田政府官员对总督府缺乏尊重。2003年,她也曾拒绝马田新政府希望在国会举行宣誓仪式的要求。她认为,那是把美国式的政治模式搬到加拿大,这不符合加拿大的传统。
读伍冰枝的自传,最让我感触的有两点。第一,总督在加拿大政治中的作用。伍冰枝提到,在加拿大的历史上,总督对国内政治发生影响,有两个例子。第一,1894年的总督LordAberdeen是英国自由党人,他为了帮助加拿大自由党上台,故意任命保守党中年老的Mackenzie Bowell担任总理,从而为随后自由党人Wilfrid Laurier上台铺平道路。第二,1926年,时任总督LordByng不理McakenzieKing的要求解散国会。从1867年加拿大建国到1931年,历任加拿大总督都是由英国首相任命,而担任者都是英国贵族。1931年开始加拿大人可以推荐自己的总督人选,仅仅在1952年以后,加拿大人才可以任命自己人担任自己的总督。不过,总督再也没有像前任那样在政坛发挥较大作用。看伍冰枝描述她被选作为总督的过程,突然明白继任总督庄美楷那个时候根本无法拒绝哈珀解散国会的要求。说到底,总督是谁,这是由总理决定的。
令我感触的第二点是伍冰枝谈她对中国的感受。她写道"我是在回到中国,特别是回到祖先的村庄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中国人,无论受到多少外国文化的浸淫,在外国生活多久,都无法改变他的中国人的身份认识。"伍冰枝的父亲本是澳洲华侨,出身贫寒。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出现在他开始为驻港加拿大商会工作时。在加拿大仍然限制中国人移民的年代,需要多大的机缘才让加拿大政府同意以交换战俘的名义把伍氏一家接到加拿大,更有谁想到这家人后来有人称为加拿大的总督。伍冰枝在书中多次提到她不会说中文和家庭有关。她祖母的母亲是一名爱尔兰白人女子,因此她的祖母,父亲都不太会说中文。而且,她的父亲由于年轻时的经历,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比较抵触,也从来没有让子女学习中文。
读伍冰枝的自传,也是一个加深对加拿大了解的过程。在伍冰枝看来,Anne of Green Gables,又译为清秀佳人(台湾)、红发安妮(香港)或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 是影响她一生,帮助她认识加拿大,成为加拿大人的第一本书。她喜欢的加拿大著名作家包括了Northrop Frye, Margaret Laurence, Hermenegilde Chiasson, Jean-GuyPilon, 还有诗人A. M.Klein, George Bowering, Leonard Cohen等。她的书中引用魁北克诗人Gilles Vigneault的诗句,"我们的国家并非一个国家,她是冬天" 来描述这个国家。亲爱的读者,你也感受到了吗?我们的加拿大,我们的冬天。祝你新年快乐。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698)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