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2 - 8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12 - 8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2年08月28日 15:33:52

从机场看美加对比

今年是笔者从南京东南大学毕业20周年的纪念。在国内的同学们邀请我回去参加20年的同学聚会。利用这个难得的聚会,在暑期即将结束的尾声,笔者再次踏上了归国之旅。
回国的旅程从蒙特利尔开始,经过芝加哥飞往香港,三地机场的异同很自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离开蒙特利尔的时候是一大早,办理登记手续,安检和过关都很快,候机厅里面人也不多,无论是登机的地方还是机场免税店里。笔者看到这一次免税店里冰酒的种类增加很多,各个价位的都有,价钱也和SAQ的一样,甚至还低一些,下一次回国看来不需要一定赶去SAQ买酒了。芝加哥的机场明显热闹了许多,太太由衷称赞美国到底是比加拿大繁荣得多。这虽然有时值中午的客观原因,但是芝加哥的经济繁荣富裕还是可以从芝加哥机场可窥一斑。候机大厅里商家更多。根据太太的观察,这里免税店里化妆品的价格也比蒙特利尔的同类产品要低。当然中国游客的影响力在芝加哥机场也更明显。候机厅不仅有中餐厅,免税店还贴着中文标识,操普通话的导购员,甚至还有中华烟,水井坊白酒出售,笔者就看到一位华裔女游客在免税店买了不少中国烟酒。在机场书店里明显位置有一本名叫“China Airborne”的2012新书,作者是美国自由记者James Fallows。不同于一般和中国相关的书籍以中国整体为观察对象,这本书是从中国民航事业,中国大飞机产业的发展来看中国,视角非常独特。书里的许多事情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也很新鲜,比如一开始作者讲述自己担任副驾驶驾驶Cirrus SR22轻型飞机从长沙飞往珠海参加珠海航展的惊险故事。首先是航油找不到,最后不得不使用老旧的俄罗斯飞机用油。飞行中由于地面导航员不说英语,两名老外在空中一度无所适从,最后还是中国民航的一名外籍驾驶员在无线电中担任翻译才避免事故发生。在笔者看来,这个小故事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多个层面,很多事情硬件一流,软件却连二流也谈不上。书里还用很多的篇幅讲述波音公司如何帮助中国民航建立适应国际标准的安全系统。中国人出于节俭和善于对付的传统,在严格执行规定方面总是人治大于法治,比如1997年深圳发生的坠机事故就是因为飞行员在不利天气下强行降落导致的。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正在深圳飞往南京的飞机上。由于南京的雷电天气,飞机在南京降落不成转向合肥备降。可想而知当时飞机上乘客们的抱怨,可怜的乘务员们被一次次叫出来解释,要下机的,要配餐的,要说法的,飞机上吵成一片。南京话曾经是笔者很喜欢听的方言,可是在那一霎那,笔者突然觉得南京话听起来也不那么亲切了。在加拿大生活久了,对于中国的这份热闹真有点又爱又恨的感觉。南京的事情是个题外话,接着来说芝加哥机场。在机场候机,笔者总是希望能有免费的WiFi使用。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蒙特利尔机场开通了免费WiFi服务,可是笔者试过几次还都不行。在芝加哥机场,很容易看到免费机场WiFi服务的宣传广告。不过由于使用人数太多,这个免费的WiFi想登陆进去也需要一点点运气,像我太太好不容易登陆进去,却只能用Gmail,别的网站还是登陆不了。宽带网络服务在美国现在被看成事关国家竞争力提高的大事,所以宽带网络建设更加积极。在我们加拿大,这一点上还有提高的余地。在芝加哥机场,真正让笔者感到新鲜的是机场洗手间的坐垫护膜的自动更新系统。说到厕所科技,第一次让笔者感到新鲜的是在日本看到的会自动喷温水的马桶,这次在芝加哥机场笔者算是又开了眼界。除了这项科技创新,芝加哥机场厕所用纸的质量似乎也比蒙特利尔机场要好。以往经常听到有人问,加拿大和美国差别在哪里?从芝加哥机场和蒙特利尔机场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一点点。
我们的飞机在芝加哥晚点了近四个小时起飞。对比中国机场屡屡发生的飞机延误,这样的事情在北美似乎还真不多见。究竟是为什么中国民航总是解决不了飞机延误的问题,总是用天气,航空管制的借口还有乘务人员的委屈和忍耐来解决,不是办法吧。由于晚点的原因,我们的飞机飞临香港上空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璀璨的灯光下东方之珠的夜景从天上看下去真的美轮美奂,真的像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香港的夜景似乎比去年回来的时候更美。当然香港的机场当然依然那么干净,那么井井有条。祖国,我又回来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344) |  收藏
2012年08月20日 12:11:16

Dieppe登陆战七十周年

1942年8月19日,在法国东北部Dieppe港进行的登陆战中,包括4963名加拿大士兵的14000多盟军官兵向德军阵地展开进攻,史称银禧(Jubilee)行动。在这场灾难性的袭击中,907名加拿大官兵阵亡,1875人被俘。2012年8月19日,加拿大政府和法国政府在Dieppe举行了隆重的Dieppe战役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正是这场纪念活动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刚到加拿大第一年的退伍军人节,笔者就为街上人们佩戴的罂粟花所吸引,专门去维基百科查找John McCrae那首著名的"In Flanders Fields"。罂粟花的传统和那首诗诞生于一战期间。加拿大军队在一战期间最英勇的表现发生在法国的维米岭(Vimy Ridge)。鉴于加拿大军队的贡献,今天的法国政府特别把那个地方拨给加拿大,建立纪念馆表彰加拿大军人的贡献。最近这两年关于加拿大军队在一战中的表现有两部电影。第一部是2008年保罗格罗斯的帕斯尚尔战役,以一战比利时战场那场著名的残酷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真挚爱情。另一部是今年奥斯卡提名电影斯皮尔伯格的“战马”,类似的背景下描述了人和动物之间的深刻感情。
中国人熟悉一战或者对一战感兴趣的人应该不多,毕竟那场战争离中国比较远,而且列宁又曾断言那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加拿大军队参加一战,更多是为宗主国大英帝国尽义务。可是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子弟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战,也是在为加拿大这个新兴的国家树立形象,凝聚加拿大人的国家意识。历史上,战争从来都是提升民族主义意识的最好时机。笔者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正是凭借加拿大军队在维米岭战役中的优越表现,加拿大人才突然意识到新兴的加拿大国家的力量,加拿大人才第一次有了国家的意识。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很好理解现在的加拿大政府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纪念1812年美加战争。没有那场战争,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对于每一个加拿大人来说,无论新老,这是都应该铭记在心的。
让我们把话题会到Dieppe的登陆作战。说实话,在今天以前,笔者对于这场失败的战役一无所知。这场发生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差不多两年的登陆作战以加拿大军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和北非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盟军的计划,这场战役的目标是争取短期控制一个德国占领下的港口,从德军俘虏中获取情报,试探德军对盟军行动的反应。战役还有一个附带目标就是毁灭港口及邻近的军用设施和材料,鼓舞当地抵抗组织的士气,也向苏联方面兑现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战役的结果是除了巨大的人员损失,盟军方面还损失飞机96架,登陆艇33艘,1艘驱逐舰,此外战役主要目的几乎无一达到。
参加这场战役的6000多登陆官兵中有5000人是加拿大人。据说这是应加拿大政府让加拿大军队尽快投入实战的要求所作出的决定。这5000人隶属于约翰罗伯茨统领的加拿大第二步兵师。来自蒙特利尔的Les Fusiliers Mont-Royal也在这支部队中。我不知道当时及后来的加拿大人有没有对这场战役给加拿大人带来的巨大损失感到不平。虽然Dieppe战役的最高指挥者包括了蒙巴顿勋爵,蒙哥马利元帅这样的人物,但是差不多从战役还未开始,盟军方面很可能就准备拿这些加拿大士兵当做试验品。据说在战后总结失败经验中,情报泄露,侦查不充分,登陆前轰炸不充分,登陆士兵缺乏实战经验,地形不利等等都被列入。不管怎么强调其他理由,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指挥不当都是免不了的原因。自己的军队,在别国的元帅指挥下损失惨重,我想加拿大人除了缅怀加拿大官兵在Dieppe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今后也应该好好反思加拿大军队到底应该怎样作战。
说起来因为Dieppe战役还引发了二战历史上距离加拿大人最近的一场战役——Bowmanville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多伦多东边的Bowmanville的德军战俘营。由于在Dieppe战役缴获的文件中德军发现盟军有将德军战俘上镣铐的计划,部分德军战俘也实际上被这样对待,希特勒下令以同样的办法对待加拿大战俘。远在多伦多的Camp 30战俘营在1942年10月10日到10月12日期间也发生了德军战俘不满待遇进行反抗的事件。战俘营的看守和德军战俘之间发生了一场用棍棒做武器的小型战役,当然战役的结果当然是战俘营管理方的胜利。在那之后的两个月里德军战俘一直被上了镣铐。真的没有想到,在加拿大还有一处这样的二战遗址,只不过据说现在已经变化得快没有当年的样子了。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374) |  收藏
2012年08月13日 11:54:24

RONA并购案的背后

为了一把螺丝刀,一名又一名运动员,跑步,游泳,骑马,射箭,划艇,越过千山万水,终于送到需要它的师傅手里。这是伦敦奥运期间,魁北克的五金用品零售商RONA的赞助广告。这个广告做得非常精彩,RONA这个名字因此被我牢牢记住。
恰好也是这个时候,RONA成为一场商业并购的主角。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并购,而是上升到魁北克商业模式(Qubec Inc), 上升到魁北克政治的大事件。看看La Presse报首席评论员Andre Pratte怎么说这件事吧:“魁北克政府反对美国Lowe并购Rona,不仅仅是出于民族主义,也是为了保护Rona独特的依然大有前途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遍布全省,以加盟形式经营,同本地供货商有着密切联系的连锁五金店。她是魁北克人的Canadian Tire。”
Andre Pratte的话让我忍不住想更多一点了解RONA。我不是DIY的爱好者,来魁北克这么多年,RONA店去过一次,是位于威灵顿街上那个,靠近de L’eglise地铁站的。那一次我什么也没有买,唯一留下的印象只有收银员的热情。从网上查到的资料看,RONA在1939年9月成立于蒙特利尔,当时的名字叫"Les Marchands en Quincaillerie"(就是五金店的意思)。成立之初的RONA是蒙特利尔一些五金店的联合体,其经营思路是希望绕过批发商直接和生产厂家联系从而降低采购成本。1960年7月20日,基于创始人Rolland Dansereau和Napoleon Piotte的名字缩写,RONA正式引进这个店名。如今RONA在全加拿大拥有7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60亿加元。RONA的总部位于魁北克的Boucherville。
那么魁省政府到底应不应该插手干预美国公司Lowe对RONA的收购呢?魁北克人和非魁北克人,说法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据说观点截然相反。就在Lowe宣布并购意向当天,魁省财务部长Raymond Bachand紧急宣布魁省政府所有的大众储蓄基金CAISSE将持有的RONA股份增持到14%,以防止RONA被LOWE恶意收购。魁省政府做出这一举动主要要保护RONA作为魁省重要雇主和本地产品采购商的地位。Bachand说他早就料到有这场收购,他也早就将魁省政府的反对态度告诉过联邦政府。
支持并购的人主要是多伦多Bay街上的投资家们。他们认为RONA最近几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过去5年来RONA的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Lowe的并购有助于保护现有股东的权益。他们无法理解魁省政府干预并购的原因,他们甚至说大选在即,庄社理政府是借此机会讨好反对党的支持者们,因为他们大多都是魁北克主义的信奉者。
在魁北克这样一个有着严重独立倾向的省份,将政治和商业联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看来,外国公司的并购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政治家们明白,当所有的产业都变成外国人,外省人的产业时,民族的独立也就成了空话。历史上,魁省政府,尤其是魁人党执政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干预过外省,外国企业对魁北克企业的并购。他们的目标是把重要的资产留在魁北克人自己手里,只有这样魁北克才有独立的基础。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在Financial Post的报道里,魁北克政府对于外资并购的干预经常都是以失败结局。第一个例子,1987年,蒙特利尔的食品,地产巨头Steinberg因经营困难有意出售。那个时候,魁北克的家庭主妇们经常会说Je fais mon Steinberg 来表示他们要去买菜做饭。在魁北克政府眼里,Steinberg当然是魁北克文化的一部分。于是他们积极支持蒙特利尔本地一家公司和来自安省的竞争对手争夺Steinberg。最后结果是Steinberg陷入破产保护,Caisse获得了Steinberg的房地产业务,Provigo和Metro获得了食品零售业务。在整个过程中Caisse损失了4.5亿加元。第二个例子,1998年Loblaw对Provigo的并购。当时的魁人党Lucien Bouchard政府也是打着保护魁北克自己的食品零售产业链的旗号出面干预。最后,拥有Provigo 36.7%股份的Caisse获得Loblaw承诺7年内主要在魁北克采购,并以高出原价格40亿加元的价格完成这次出售。背上沉重负担的Loblaw在那之后不得不注销9亿加元资产。第三个例子,2000年前后Rogers电信对魁北克三网融合运营商Videotron的并购。为了阻止这次并购,拥有Videotron 45%股份的Caisse投入了32亿加元。但是根据Caisse CEO Michael Sabia的披露,2011年年底,Caisse手里拥有的Videotron母公司Quebecor传媒的资产总值只有23亿加元。
Andre Pratte的文章里其实有说,政府对于RONA并购案的干预并不应该是无底线的。归根到底RONA要设法改进自己的经营。一方面不让企业躺在政府身上,要鼓励市场竞争。一方面还要给予本地企业足够的扶持,使之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没顶。魁北克政府的处境其实是两难的。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干预一定是错的。至少以我了解的Videotron今天的情况来看,他们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公司。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537) |  收藏
2012年08月06日 12:27:10

从甲午海战想到魁北克的历史悲情


星期日下午在Youtube上看冯小宁导演的新作“1894甲午大海战”,热泪盈眶之余也让我想了很多。特别是正在进行的伦敦奥运会,许多人质疑中国不需要那么多金牌,更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来争取这些金牌,中国人应该将争金牌的钱花到教育,花到大众体育上面。我不知道,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在天之灵,如果看到这些讨论,会怎么去想?
我想,在邓世昌那一代中国军人的心里,一定会将国家强大放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他们毕生致力的都是这一点。奥运的奖牌,象征着中国的强盛,象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一定会乐于见到中国有今天的兴旺发达。当然,我并不是说以上那些观点就是错的。我只是想说,检验一种看法,观点正确与否,一定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诚然,中国需要更多的钱投入教育,更多的建设和开发大众体育设施,但这并不应该影响中国对于奥运奖牌的争取,特别是想到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惨痛历史。
和平年代,体育大概比电影,流行音乐等具有更大的跨国影响力,因为体育是不受语言限制的。多年以前在美国的亚特兰大街头,笔者见到好多黑人向我大喊“YAO MING”,这不是体育的影响力是什么?当下的世界,中国的软实力远不如西方强国,在思想文化上差不多可以用全线溃败来形容,唯有中国的体育,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靓丽成绩,在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积极的形象,中国积极的声音。很多人说,奥运的奖牌,获得光彩的仅仅是中国政府那些官员。这样的观点将普通的中国人同中国的官员,中国的政府对立起来。可是说这话的人忘了,奥运的奖牌,光照的还有邓世昌那样的甲午英灵,那些上诉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在历次的反侵略战争中倒下的无数先烈们。
奥运的奖牌同教育,同大众的体育不是对立的,相反,我认为是积极相关的。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提供独立自由的精神,提供自立自强的信念。奥运的奖牌从广义上来说,不正是对民众这样的教育吗?这些奖牌给了亿万中国人最需要的民族自信心,教育他们不必盲从西方的一切,教育人民看到孕育在自身的力量。有什么样的教育比这样的教育更重要呢?同样,奥运的奖牌也会极大地激发起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场地,器材的问题固然重要,精神的鼓舞难道不重要吗?刚刚富裕起来的许多中国人,现在正急不可耐地要迅速全面地同西方的生活方式接轨。他们恨不得中国立刻变成和西方一样的社会。中国过去的一切,只要和西方的不一致,便都有了问题。在我看来,这不是缺乏自信是什么?那些言必称希腊,口不离民主的人们,他们真的懂得民主自由的含义吗?
没有哪个国家不希望自己国家有更多的奖牌。没有哪个国家不尊重那些为自己国家带来荣誉的人。就在昨天,加拿大女运动员Rosannagh MacLennan在两名中国运动员的夹击中为加拿大赢得本届奥运第一枚金牌。我听CTV的解说员说,Rosannagh是从强大的中国队手中夺得这枚金牌,加拿大人深深为此骄傲。你听,只有你的强大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也是本次奥运会上,CTV转播了一次又一次为美国人奏国歌,为法国人奏国歌,为英国人奏国歌,可至少我没有看到他们一次播放为中国人奏国歌。你看,在西方社会的眼里,中国真的强大了吗?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忘记过去的不幸。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愿意想起过去那段任人宰割的历史,更不用说西方人。很多时候,人们乐于忘却历史的悲情,轻易地开始向前看。可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忘却了历史,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今天,理解中国的奥运奖牌战略。
这世界上一定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历史的悲情,我们生活的魁北克同样有很沉重的历史的悲情。这几年由于我的疏漏,忘记了帮太太的驾照每年缴费,结果那天在SAAQ,人家要求太太重新参加驾照考试。太太说她当时很气愤,她质疑凭什么要求我们看得懂驾照上用法语写的要求每年缴费的字样。太太说她很不喜欢这个地方,这里的法国人后代太爱他们的法语了,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我想我能理解魁北克人对法语的热爱,对法语的坚持,虽然法语的问题让我和太太屡次找工都不顺利。甲午海战中邓世昌说,每次大海战都会影响两个国家的命运。200多年前,法国人在圣劳伦斯河上海战失利,导致最后丢掉了新法兰西。如果不是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悲情,今天的法裔魁北克人怎么会如此坚持他们的法兰西传统?
魁北克人的历史悲情不免有矫枉过正的时候,中国今天的奥运战略大概也少不了这样的问题。可不管怎么说,你不正视这段历史悲情,你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中国,同样你也无法理解今天的魁北克。

类别: 体育 |  评论(0) |  浏览(3052)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