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1 - 1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 2011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1年01月03日 12:43:07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下)

Griffintown对于蒙特利尔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在这片地方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的事件。
1850年6月15日,在Nazareth街和渥太华街交口的地方,一场大火令三分之一的Griffintown毁于一旦。这差不多是历史上蒙特利尔最严重的火灾之一。2年后发生在蒙特利尔东区的另一场大火令当年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失去一切。
1861年4月14日,Griffintown又遭到一场大水灾。整个Griffintown差不多陷入水里。随后的几十年里这里经常遭受类似的水灾。1886年1月的一次水灾让Grand Trunk的仓库浸入三米深的水里。
1879年6月26日发生在William街242号的Mary Gallagher被朋友Susan Kennedy砍头的恶性案件至今仍为蒙特利尔的鬼故事提供着素材。据当事人的描述,杀人者足足用了十分钟砍下朋友的头,恐怖吧。Susan Kennedy被描述成一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女子,经常酗酒。有时候发起酒疯来两个男子都无法制服她。她后来在时任总理Macdonald的干涉下被判16年收监。案发时她大约在26岁。Susan Kennedy死于1916年。
1944年4月25日,一架从Dorval机场起飞的四引擎B-24轰炸机在起飞后不久就失控冲入Griffinwotn的居民区中。这是蒙特利尔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难。也是整个二战期间蒙特利尔人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次体验。
19世纪60,70年代,爱尔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争斗导致同样在Griffintown造成分裂。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作为英国国教的新教的压迫。一直到19世纪初,北美各地针对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歧视性政策才逐步取消。天主教和新教的冲突,也是爱尔兰独立和北爱尔兰多年冲突的根源之一。
Griffintown作为加拿大最早的工人区还标记着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名字。这个人叫做Herbert Brown Ames,是一位关心工人疾苦的资本家,社会活动家。他的那本“山下的城市”一书用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Griffintown工人生活的真实场景。更难得的是,Ames还身体力行改善那里工人的居住环境。他相信资本家帮助工人改善生活和获得盈利并不矛盾。1897年,他在现在William街和Colborne街交口的地方建起一幢可以提供39间房的四幢工人宿舍(Diamond Court),可惜的是没有什么资本家响应他的号召。Ames后来进入了政界,并曾担任国联的财政官员。
1929年的经济危机曾经令Griffintown陷入极度困难的时期。但是随后爆发的二战让人们重新有了工作。年轻人奔赴战场,当兵可以比他们在工厂打工赚更多的钱。战争期间许多妇女成为工人的主力。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二战的结束却让Griffintown陷入一场更严重的生存危机。
先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逐步搬离Griffintown。他们开始搬迁到西边的Point-St Charles还有Verdun地区,甚至更远。Griffintown地区的公共厕所尽管在1930年代就开始逐步消失,但是热水提供还没有普及,人们洗澡还需要到公共浴池去。许多老房子的取暖仍然是大问题,许多男人不得不在夜里经常起来给炉子填柴。冬天里人们不得不让自来水一直在流以免水管上冻。(这一切听起来多像许多北方中国人在几十年前所经历的) 在战后崇尚新潮的社会大氛围下,Griffintown的这一切显得落伍了。更重要的是,从1960年代开始,蒙特利尔市政府开始有意地让Griffintown衰败下去。
随着静静的革命上台的Jean Drapeau市长开始大兴土木,迎接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一心一意要蒙特利尔旧貌换新颜的Drepeau市长把目光瞄准了Griffintown(有谣言说他要打击他的以Griffintown为依托的竞争对手)。1963年他的政府将整个Griffintown规划为工业区,禁止当地居民维修住房。1965年为建设通向南岸的高速路,市政府征收了Griffintown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土地。这里的学校也被拆除了,学生要坐校巴到另外的地方上学。1970年,Griffintown已经只剩下1500多人口。那一年的6月15日,作为Griffintown标志的St. Ann教堂被推土机拆除了。作为一个居民区,Griffintown已经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Griffintown不仅没有居民,也没有什么大企业。对于我们这些来自日新月异建设的中国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蒙特利尔的市中心有这么一大片地方被几乎废弃。这几天坐车从那里路过,看到Griffintown开发的广告牌已经树立起来。还有多久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全新的的Griffintown呢?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320)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12:41:19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中)

1642年5月17日,de Maisonneuve最初建立Ville-Marie的地方实际上离今天的Griffintown很近。那个时候,差不多也就是今天Lachine运河的附近有一条小溪,小溪和圣劳伦斯河连接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Point Callier博物馆的地址。法国殖民者最初建设的城堡最西边是今天的Mcgill街。Mcgill街西边,也就是今天的Griffintown地区属于六大天主教会之一的圣母会。1654年8月8日,蒙特利尔的另一创建人Jean Mance修女在当时被称为Nazareth封地(今天还有Nazareth街,这应该是Griffintown的第一个地名)建设了Hotel-Dieu医院。1663年以后Sulpice修士会取代了圣母会获得这片土地。很长时间里这里都是教会控制下的一片荒地。1760年英国人统治蒙特利尔后,一些富裕的上层人士开始陆续进入Griffintown地区租赁土地,包括后来Mcgill大学创立者苏格兰人James Mcgill以及前文提到的Thomas Mccord。1792年,Mccord从教会手中获得现在Griffintown大部分土地的99年使用权,开始在这里建设他的庄园。
有意思的是Griffintown的得名和Mccord并没有关系。由于Mccord的生意失败,他在1796年回到爱尔兰,而把Griffintown这片地方交给侄女婿Patrick Langan代理。后者则试图侵占叔父的这些财产,私自把Griffintown部分土地卖给在现在的威灵顿街一带开设肥皂厂的Mary Griffin夫妇。正是这对精明的夫妇注意到Griffintown成为一个工人聚居区的潜力。1804年,教会同意了他们对Griffintown 改造计划。Griffin夫妇邀请专家对这片地方重新进行规划,今天的Prince, King Queen街等名字正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McCord在1805年回到蒙特利尔,并通过打官司重新夺回Griffintown的土地使用权,但是他已经无法改变Griffintown的命名权了。
尽管最初Griffintown地区被有钱人当做建立庄园的地方,但是差不多从18世纪末开始这里就是贫困的爱尔兰移民聚居的地方。特别是1820年代Lachine运河工程的开工,更是奠定了Griffintown未来100多年发展的雏形。我们华人常说华工修建的太平洋铁路奠定了加拿大国家的基础。如果我们看到爱尔兰工人在19世纪初一系列运河工程中的贡献,我们也许要说爱尔兰人同样对这个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想到这里,我突然在想,今天的法裔魁北克人也许不应该把魁北克只看成他们自己的。
到1825年,Griffintown地区已经拥有了包括制砖,酿酒,皮革制造,造船在内的13个工业行业。聚居在这里的爱尔兰工人越来越多。但是这里的人们生存状况也越来越糟糕。流经这里的那条小溪早已变成垃圾沟。这里不仅没有供水系统,也没有人回收垃圾。绝大部分房子都是用最便宜的木头建造的,随时都有火灾危险。为了改善生活,许多人还在房前屋后养鸡养猪,更让这里的卫生状况恶化。正由于卫生不好,经常造成恶性传染病爆发。这里还是酒类非法销售猖獗的地方,治安状况也非常不好。
恶劣的生活环境,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也激起了爱尔兰工人的愤慨。同那个年代欧美许多地方的工人抗争一样,Griffintown地区的工人也在组织抗争,罢工一场接着一场,但是多数被统治阶层镇压了下去。Sharon书中描述道,1843年6月的一天,1000多工人在示威中遇到了50多名步兵,30多骑兵的镇压。那场屠杀震惊了全蒙特利尔。
从1851年到1861年,蒙特利尔的人口从57715人增长到90323人。爱尔兰人的比例则从原来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超过一半的爱尔兰人居住在Griffintown地区。1851年,Griffintown地区有大约64家工业企业,而且工厂的数目还在迅速增长中。Griffintown地区已经成为加拿大最重要的工业区。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Griffintown地区工人的生活条件在缓慢改善着。爱尔兰人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教堂,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曲棍球俱乐部。1854年,St.Anne天主教堂开工建设,随即成为整个Griffiintown的社区中心。早在17世纪时,法国人就在差不多同样的地方建立过一座也叫St.Ann的教堂。圣Ann其实并不是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崇拜的对象,而是法国天主教徒的崇拜对象。在爱尔兰社区建立起一幢以法国的圣徒命名的天主堂也算是魁北克的特色。这座圣Ann教堂在1970年代随着Griffintown的衰败而被拆毁,现在在威灵顿桥东口还可以看到 遗址公园。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426)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12:40:34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上)

元旦假期,抽空翻译了上个学期在UQAM学法语时的阅读作业,法国作家Jean Giono的短篇小说“种树人”。小说描述了一个具有愚公精神的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阿尔卑斯山区种树,终于将一片荒凉之地改造成迦南之地的故事(参见我的博客)。尽管这只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我想无论中西文化有多大差距,关于美德的认识往往是共同的。这篇小说首尾两段,其实很有点毛泽东表扬张思德那个意味。
那天重看古天乐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最后一集郭靖守襄阳,突然在想,西方人是否能真正理解中国人讲的这种侠义精神,这种为国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忠义。上个学期在学习国际政治中的解构主义理论时,老师组织大家讨论的就是东亚人为什么这么强调舍生取义。当时很多同学就都不是很能理解。
虽然扯得远了一点,但是讲得都是中西文化的异同。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人研究中国的文章长篇累牍,中国人研究西方呢?来到加拿大以来,一直都有个想法就是,能否从加拿大,魁北克政治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实践中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的东西。
Sharon Driedger的“An Irish Heart How a Small Immigrant Community Shaped Canada”(爱尔兰心脏,一个小移民社区对加拿大的影响)一书为我的探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本书讲述的是Griffintown的前世今生。出生在Griffintown的作者曾经是麦克琳杂志编辑。她的这本书也是在麦克琳杂志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400页的内容讲述了不仅是Griffintown的发展,也是加拿大和魁北克社会的发展缩影。
Griffintown是位于蒙特利尔市老港西边,高等工科学校南边,Lachine运河两岸的一片地区。历史上这里是爱尔兰移民最早落户的地区,是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蒙特利尔的贫民窟。二战以后,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居民逐渐减少。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几乎没有居民,也没有太多工商业,一直处在半荒废的状态。2009年市政府曾经连同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准备重建这一地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这一开发计划的规模大大缩小,直到今天也没有正式动工。
讲Griffintown,离不开爱尔兰人的苦难史。爱尔兰心脏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爱尔兰人离乡背井来到北美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北美最初的艰苦生活。在北美的这么多年,我已经能分辨出很多带有爱尔兰特点的名字。直到看这本书,我才第一次真正关心这个民族。爱尔兰人虽然讲的也是英语,但是在大英帝国里长期扮演的也是被压迫者的角色。同法裔魁北克人一样,北美许多地方的爱尔兰人历史上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受到英国上层贵族,资本家的压迫。同波士顿,纽约等地一样,蒙特利尔资本主义工业的最初发展离不开爱尔兰底层劳工的贡献。
早在17世纪,爱尔兰人就随当年英国船队来到北美。他们最初主要从事捕鱼等季节性工作。新法兰西在17世纪末的25000多人口中已经有100多爱尔兰人。18世纪随着新法兰西易手,英国政府鼓励更多的爱尔兰人移民北美,北爱尔兰的新教徒尤其是移民主力。和Griffintown后来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Thomas McCord的父亲也是这个时候来到魁北克的。进入19世纪以后,尤其是1847年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更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移民来到魁北克。这个时期的爱尔兰移民许多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无法像早期移民一样获得土地分配。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只能讲爱尔兰语。在他们的家乡,由于大饥荒,早已是饿殍满地。Sharon在她的书中描述的悲惨场景就差没有人相食了。移民北美,成了那个时候许多爱尔兰人能活下去的唯一选择,而等待他们的同样是艰苦的生活。
Griffintown由于紧靠当时的市中心,又处在通向进入加拿大西部的Lachine地区的必经之路,成为爱尔兰移民最早的落脚点。聚居在Griffintown地区的爱尔兰人越来越多。1897年的一次人口调查显示当时蒙特利尔42%的人口是法裔,33%是爱尔兰裔,只有21%是英裔。当时的爱尔兰人中大部分居住在Griffintown地区,只有一小部分成功人士搬离了这个地区。(未完待续)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096)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