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2 - 9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 2012 - 9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2年09月23日 11:29:34

我多想跳进鸭绿江游泳

我今天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跳进鸭绿江去游一次泳。徜徉在丹东的鸭绿江畔,看见许多当地人都在鸭绿江水里畅游,游完泳的人则在江边擦身,还有不少人在江边洗衣,洗地毯,擦车。这样的场景多少让我感到意外,在中国大陆的大城市里,居然还能找到这样一条干净的河流。在丹东度过童年的父亲说,他小时候小孩子们用毛巾在鸭绿江边就能捞到不少小鱼,今天当然在岸边已经看不到鱼。听在河边游泳的老丹东说,这些年鸭绿江的水还是脏了不少,但是比起游泳池的水来说,质量还是更好,因为这里的水不会放氯,不会刺激人的眼睛。去年我来丹东的时候,听游船导游介绍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鸭绿江的水曾经受过污染,因此还遭受到对岸的朝鲜政府的抗议,因为许多朝鲜人至今还在用鸭绿江水洗米洗菜。中国政府为此后来对鸭绿江采取了更多的保护措施。近距离看鸭绿江水,虽然不能说很清澈,但捧一把在手里看还是比较清。由于不远处有一个大转弯,这个位置的水也没有什么泥沙。据游泳人说,水里面没有什么会缠人的水草,也没有漩涡,非常适合游泳。唯一的缺点就是水比较深,不适合初学者。我们这一次在鸭绿江边,还看到对岸朝鲜的巡逻船开过来。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根据两国之间的协议,在鸭绿江中游泳,只要不上岸,无论靠对岸有多近,都不算过境。看着水里许许多多的游泳者,我也跃跃欲试想跳进江里游一把。不过时至中秋,水已经很凉,加上这天风比较大,这样的天气让久未运动的笔者不敢贸然下水。不过我还是心有不甘。我把鞋袜脱掉,走到水里去亲身体验鸭绿江水。刚一开始的确感到很凉,不过时间长了,脚底下却有一种难得的清凉,让我不愿意把鞋袜穿回去。
这一次原本没有计划来丹东,但是因为临时父亲在乡下抱柴的时候摔伤了肋骨,就让笔者匆匆从上海赶来丹东。由于用了当地颇有传奇色彩的一种膏药,父亲的伤已经大好了。据说现在这种药膏的拥有者一家当年救济了一位贫困潦倒的老人。老人在临死之前把这个方子留给这户人家。凭借这个方子,这家人在丹东当地已经大富大贵起来。好心人有好报,在这里倒是很好的例子。从上海飞丹东,我原本计划可能要晚几个小时,因为飞机要在青岛中转。可是,又一次出乎我的意外,飞机竟然难得的准点。从上海虹桥飞青岛是准点起飞,从青岛到丹东,受流量控制只耽搁了20分钟不到,这样的准点飞行在近一段的中国国内航线上已经不多了。这次回国,在深圳和南京上海间飞了两个来回,几乎每一次都至少晚点2个小时,晚点的理由除了有一次是天气不好,其他都是所谓的流量控制。每每坐在候机室或飞机上苦等起飞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流量控制?为什么国际航班很少延误?因中国民航的晚点问题导致的纠纷近来已经屡屡成为报纸社会版的重要新闻。同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掌握信息和权力的一方总是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把事情和另一方解释清楚。处于弱势的另一方因此就常常闹出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说起来乘客和航空公司的纠纷,一些乘客没有足够的耐心也是个原因。从加拿大回到中国,很不适应的就是国人做什么都是一拥而上。那天搭高铁,明明是人人都是对号入座,乘客们还是争先恐后的冲上火车。下车的时候也是一样,车刚一停下,就有乘客开始抢占下车的优先位置。国人的争分夺秒精神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调侃不知道会不会让读者反感,至少那天在餐桌上遭到不少老同学的抗议。他们说我去了加拿大几年,回来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他们为此说我是在脱离群众。不管怎么说,习惯了一样东西后再去面对很大不同的另一样东西,有时候真是有些不适应。我们这样的中国人如此,初到中国的外国人的反应更会强烈。或许这就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鸭绿江的存在,丹东成为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一所城市有了这样有灵性的水,这所城市也就有了灵性。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来丹东吧,亲爱的朋友们,我不妨在这里为这美丽的城市做一回广告。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130) |  收藏
2012年09月23日 11:28:14

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这个问题是我临回国前一个朋友网上向我提出来的。从感情上讲,我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可是,回国走一圈,听到看到许多朋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饭,我又忍不住心里嘀咕了,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说不会出事的朋友的观点都是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比如我在国内的朋友做的都是光通信这个行业。这两年国内的各大运营商在光通信上都投入巨资,从而带动了光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新的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对于光通信产品的需求。这样的市场需求让这些朋友对前景充满乐观。即便说到许多人诟病的房地产市场,昨天在武汉,一位自己拥有8套房子的老板跟我说,据他的调查,他的员工中只有10%有自己的房子。他问我,“你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市场需求吗?”
可是这些乐观无法打消我的顾虑,我看重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市场上结构性的需求不足。我这次回国,第一次到武汉就去走访一家行业内的上市公司。这家我们行业内的老大,根据其财报披露的情况,不仅毛利率非常低,主导产品的毛利率只有5%多一点,而且该公司的净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家的科技开发拨款。两天前在石家庄,我去走访另外一家行业内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也向我夸耀,他们每年都可以得到地方政府500万到1000万的财政支持,试问这样的优势有几家竞争对手拥有。多年以前我曾经走访过这家公司。当时他们的规模还不大,所以去年他们宣布上市的时候还颇让我吃惊,这也是这一次我不惜在石家庄特别停留一天去看看他们的理由。这一次去看可不得了,位于石家庄经济开发区的这家公司如今占到300多亩,拥有超豪华的办公大楼,多幢生产厂房,还拥有自己的职工宿舍区。可是问题是第一,无论是该公司的展示中心,还是多条生产线上,我都看不到多少员工。按该公司的介绍,不算外派的销售员工,这家公司差不多人均7分地了。走出这家公司,外面不少地方还是玉米地。据说根据石家庄市政府的规划,未来这里还将兴建占地1500多亩的新的高科技产业园。那个时候我突然在想,这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有多少地就这样被划入一家又一家企业名下,有多少农民就此要告别家乡。当然发生这样事情的不仅仅是石家庄,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发生着同样的事情。不仅仅是大城市,也包括许多中小城市。在我们这个行业,许多公司都利用政府关系到内地一些中小城市划了或大或小一块地。在武汉的光谷开发区,沿着光谷大道,创业大道,沿路已经被一家又一家中国的,外国的企业占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地是招商引资的根本。在企业老板看来,这些地的升值自然就是他们未来利润的来源,对抗市场不确定性的根本,也是这些企业老板们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的根本。可是问题是,这些地真的会如愿发展起来吗?没有了政府的补贴,没有了顺从的农民,一切还能按部就班吗?
这几天是一年一度北京通信展的日子。阔别多年,我重新去看这个展览,竟然发现参观者出奇地少。相比十年前许多国外大厂纷纷把第一流的技术介绍到展会上的盛景,几乎没有新技术出现在展会上。除了展示手机的美女模特,中国的通信第一展还究竟有哪些吸引力呢?也是在展会期间,中国的通信大厂华为在北美宣布新的路由器产品,可是这家令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公司竟然不肯在中国率先推广他们的新产品。
现在全中国都在提倡创新。许多地方政府正是打着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名义,为形形色色的高科技企业划地拨款。可是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创新从这些地,这些钱上发展出来。令人遗憾的是少之又少。对于创新,一个业内朋友说,现在市场环境让企业的利润这么薄,哪有钱去创新?还有朋友说,过去西方人抄袭了我们那么多东西,现在我们就算抄袭一点西方的技术,又能怎么样?对这些说法,我真的无言以对。我不知道中国企业,中国的经济到底能凭什么可持续发展?地也好,政府的拨款也好,都会有枯竭的那一天,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那一天才能明白过来吗?
和朋友聊天,我说我的许多思想已经被加拿大同化了,很难再适应中国人的一些习惯思维。可是,我们移民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目的又是什么?我真的不能明白中国了吗?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172)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