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4_dcf8eab2cd.jpg)
日志文章列表
近距离看墨西哥(三):墨西哥的经济发展
我是研究经济的。即便是走马观花,我也想能真正考察一下墨西哥的经济发展状况。先说坎昆,这里基本上是个国际化的城市,特别是那里的酒店区,我看和拉斯维加斯也不相上下。梅里达是尤坦卡州首府,除了主街两旁还有一些教堂,其余地方很难看见2层以上的楼房,而且街道特别窄。汽车穿梭其中,简直伸手可以进到人家家里。等到了Isamal,更是绝不见高楼。但是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开门开窗,我们从门窗望进去,可以看到屋子虽大,但是没有什么像样家电,电视机还基本都是老式14寸显像管的。在墨西哥街头,人们拿得手机智能手机还不是很多,多数是传统的小屏幕手机,而且有意思的是TCL生产的阿尔卡特品牌的手机竟然很多人用。我们去坎昆的超市观察过当地的物价,结果是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和加拿大不相上下,只有一部分本地出产的食品价格相对低一些。饮食业的价格,最廉价的快餐一份25比索,和中国的情况也不相上下。我们还去加油站看过油价,每升合不到1加元。墨西哥本身是产油国,而且石油业控制在国有的墨西哥石油公司手里。这可能是油价便宜的原因。从坎昆到梅里达,没有铁路,一般都是靠大巴通行。我们看到有很多家大巴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当然其中最出色的还是ADO公司,他们用的汽车都是奔驰公司出产的,乘坐很舒适。坎昆和梅里达之间的公路路况很好,但是公路没有封闭,有时还会遇到红绿灯。引起我兴趣的是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两边都只有一条车道新铺了柏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要比较节省的原因。 |
近距离看墨西哥(二):美食和西班牙文化
说到墨西哥的食物,第一个印象是玉米饼,第二个就是辣。其实我并不是很爱吃Taco Bell的食物。这次去墨西哥,我也没抱着能有什么好吃的念头,唯一盼想的也就是网上传说的辣冰棍。 |
近距离看墨西哥(一):天上人间
蛇年新春佳节假期,给自己放假,和太太去了在玛雅语中意味着蛇窝的墨西哥坎昆做8天游。临回来那一天,我让酒店服务员帮我用西班牙语写下“我爱墨西哥”几个字。的确,短短8天,让我喜欢上这个国家,也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
魁北克简史之法国人来到美洲
一直有心认真了解一下魁北克的历史。正好手边有一本Jean Hamelin 和Jean Provencher合著的“魁北克简史”。这本书由Boreal公司在1997年出版。全书100多页,用词也不是很艰深。利用眼前这段比较空闲的时间,试着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八)
这是这一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我们来谈谈经济学里最实用的一个方向:金融学。我的一位现在在美国当电子工程教授的朋友听说我学经济,立刻开玩笑说,能不能帮她炒股票。学经济等同于研究股票,投资,这大概是当下许多人共同的看法。这个看法虽说有点偏颇,但却不离谱。以经济学学生的就业方向来说,金融领域的确是一个大方向。这不,笔者毕业证还没拿到,就已经有保险公司邀请我去面试金融产品销售顾问。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六)
不同于研究如何确定GDP,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研究价格体系如何影响有限资源的分配,并最后从个体进展到整体,研究社会选择。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社会选择等。用我们老师的总结是3个W和3个H,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消费什么和谁来消费,市场经济下如何做出经济决策。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七)
如同发展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一样,微观经济学也有许多分支,而且在经济学的整个研究体系中处于非常活跃的地位。这些分支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拍卖理论,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在我们学校,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在本科高级阶段就有涉及,后面几项则是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程。在过往两年的学习中,我仅仅对这些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只能说有个大概的了解。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五)
这一篇文章我们要讲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笔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的思想界,许多人都成了所谓“小政府”的拥趸。可是,至少从中国的实践看来,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推动作用。笔者一直以为,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政府的努力,经济发展是没有希望的。只不过问题在于,中国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于经济过度干预带来很大的隐忧。政府干预经济的度在哪里?这应该是中国经济学家努力的方向。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四)
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经济学理论里最迷人的领域之一。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曾经说过:“一旦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发展问题,他将很难再顾及其他问题。”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三)
网络名人任志强最近说:“当国资委刚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国资委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把所有的国有企业消灭掉,因为把国有企业消灭掉就变成了市场经济。”相信这样的观点一定很容易得到附和,因为所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证明了的最有效率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说明,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一边倒支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二)
宏观经济学大概是经济学各个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分支。人们每天看报纸,看电视,总要接触大量的宏观经济学词汇,比如GDP, CPI,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等。在我初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发现这门课虽然趣味盎然,但是相比微观课程来说,要背要记的东西更多,比较费解的地方也多,很多时候不仅要计算还要分析,想真正学好更难。 |
学习经济学的一点体会(一)
从2010年9月入学学习经济学,到现在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现在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即将完成,有点时间来反思一下这两年我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想学没有学到,写下来和对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商讨。 |
卢蒙巴的非洲 今日的民主刚果
环球邮报最近有文章报道发生在民主刚果最新的叛乱。一个叫M23的叛军组织最近占领了民主刚果东北北基伍省的首府Goma,不久之后又主动撤出。环球邮报的文章说,就在叛军占领的当天,六辆满载“冲突矿石”的卡车从Goma开往临近的卢旺达。所谓“冲突矿石”指的是当地特产的有色金属矿石,在高科技工业里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当地盛产的钶钽铁矿石提炼的材料就是手机和手提电脑硅片上的重要材料。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战乱一直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方都要争夺这些重要的矿产资源。环邮这篇文章说得也是这个事情。文章说卢旺达政府正是M23组织的后台。那些矿石都是通过卢旺达再进入国际矿石市场。 |
加拿大人的宗主国情结
一天前,为赶写毕业论文忙得昏天昏地的笔者还是被一条加拿大新闻吸引。这条新闻正好为这周的专栏文章提供了素材。 |
看司马南舌战群儒
司马南在中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许多观点不仅不被时下很受宠的许多反政府人士所接受,经常受到咒骂,即便是中国政府的宣传主管部门,对他也不是很放心。他的博客,微博时不时被屏蔽。在当前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司马南选择了到美国观察美国大选,还跑到了意识形态上强烈反共反华的美国之音电视台去参加讨论节目。这段节目的视频在网上一放出来就引起了支持双方人士的激烈讨论(许多是谩骂)。在我看来,司马先生勇气可嘉,而且这也是一个观察持不同政见人士见解的好机会。 |
第35届蒙特利尔书展印象
又到一年一度的书展,又可以徜徉在图书和读书人的海洋里,唯一遗憾的就是还是只能一个人去逛书展。在蒙特利尔,法语好的华人朋友比比皆是,以往为什么看不到其他朋友关于书展的文章呢? |
NDP为什么要反对对华FIPA?
10月30日那天下午笔者参加了国际贸易部长Edward Fast有关加中促进投资和保护协定FIPA进行说明的电话会议。在此之前,笔者本来对这个协议一无所知。在会议上听到许多记者问起这个协议到底对加拿大还是对中国更有好处,也听到Fast部长问联邦反对党NDP为什么要反对这样一个协议。 |
我心中的加拿大人民
星期天一早在Tim Horton买热巧克力饮料喝的时候,一位乞讨者上来问谁能帮他买杯咖啡。站在我前面的男子直接拒绝了,乞讨者跳过我直接问我身后的人。这个时候我听到一个非常慈祥的声音,“别担心,我来帮你,你还可以要个donut圈。”过一会我注意到这是一位从里向外透着善意的老太太。在那一刻,我突然很有点感触。我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会像这位老人家一样愿意这样帮助一位乞讨者。我在想,有多少加拿大人是和这位老人家一样的? |
中国式过马路和中国式灵活
网上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习惯的讨论最近很热烈。我看到有文章说交通部门设置的绿灯通行时间太短,导致了中国很多人过马路时不愿意遵守绿灯通行的规定。这篇文章让我想起那次我在上海和同学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辩论。 |
从公共自行车系统看中国式市场经济
BIXI公共自行车系统令蒙特利尔人引以为荣,不仅是BIXI已经成为蒙特利尔旅游的一个标志,而且包括伦敦,纽约,芝加哥等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城市都已经或将会部署BIXI。正因为此,当我第一次在蒙特利尔的报纸上看到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时就动起了比较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