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4 - 4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 2024 - 4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 历史

2013年02月04日 10:07:13

魁北克简史之法国人来到美洲

一直有心认真了解一下魁北克的历史。正好手边有一本Jean Hamelin 和Jean Provencher合著的“魁北克简史”。这本书由Boreal公司在1997年出版。全书100多页,用词也不是很艰深。利用眼前这段比较空闲的时间,试着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序言:法国人来到美洲

16世纪初,法国正处在弗朗索瓦一世统治的年代。为了与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竞争,也是因为不满西葡两国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协调下意在瓜分新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弗朗索瓦一世讲出那句著名的“让我看看亚当圣约的条款”。这正是法国人开始经营美洲的开始。15世纪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竞相在大西洋上探险的时候,法国还在陷于争夺意大利的战争中。只有那些法国渔民,沿着意大利人John Cabot(At water电影院前有他的塑像) 在1497-1498年发现纽芬兰的航线经常到那片有着丰富鳕鱼资源的海域作业。1523年,受到麦哲伦船队环游世界归来的刺激,法国人真的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希望找到一条经过北大西洋直通亚洲的新航路。
1524年,意大利探险家Giovanni da Verrazano(纽约的发现者)的船队,以法国国王的名义,正式出航了。他是第一个造访从Cap Breton岛(今天新斯科舍省北部)到佛罗里达的北美东海岸的探险家。这片土地被以派他出海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名字命名为Francesca。4年之后,因为弗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的Pavie战役中被查理五世俘虏,没有了资助的Verrazano不得不中断了他的探险。他们的竞争对手,Esteban Gomez和Lucas Vasquez de Ayllon在Verrazano发现的北美东海岸插上了西班牙的国旗。1528年,这两人再次横跨大西洋,不过他们再也没有回来。法国人的Francesca就这样如同玫瑰花开又谢一样短暂地辉煌了一时。
不甘心失败的弗朗索瓦一世又找到了据说曾经航海到过巴西和纽芬兰的Saint-Malo的航海家Jacques Cartier,命令他继续Verrazano的工作,寻找那些能为法国带来黄金和其他财富的岛屿和陆地。1534年,Cartier出发了。他从纽芬兰北边的美丽岛(Belle-Isle)进入圣劳伦斯湾,但在Gaspe半岛和Anticosti岛,纽芬兰以及Cap Breton岛这一带没有看到陆地的迹象。又过一年,对圣劳伦斯湾有了更多了解的Cartier再次沿着Anticosti岛和今天魁北克Cote-Nord区之间的水路深入圣劳伦斯河。他们的印第安向导说这条水路可以通向加拿大王国。Cartier一直航行到了今天蒙特利尔岛所在的Hochelaga,然后折返Stadacone(今天的魁北克市)过冬,1536年他们才回到法国。
Cartier的探险并没有带来随后法国人对圣劳伦斯河谷系统性的殖民和占领。仅仅在1541-1542年Cartier最后一次航行到圣劳伦斯河时,为了争取教皇的支持,法国国王才象征性地做出准备派传教士和进行殖民的样子。法国人在这里寻找黄金和通往印度的航线,结果却只有石英和黄铁矿。于是他们转而航行去佛罗里达和巴西,在法国人眼里,那里才是孕育新法兰西的地方。加拿大就这样被忽视了。整个16世纪,只有诺曼底,巴斯克以及布列塔尼的渔民才会来到纽芬兰和圣劳伦斯湾地区,但捕捉鳕鱼,季节性的占领,绝不是殖民。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最后30年,毛皮成为法国人的新目标才改观。好多年来,海边的印第安人偶尔会同来捕鳕鱼的法国人用毛皮进行一些贸易。穿着用北美来的毛皮制作的服装开始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的时尚。带着从毛皮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目标,从1580年开始,Rouen和La Rochelle的商人开始组织专为获得毛皮的探险。毛皮贸易就这样让法国人慢慢深入北美腹地,开始同印第安的毛皮商更多联系,也让永久的殖民点开始出现。1599年,Pierre Chauvin建立的Tadoussac殖民点标志着法国和北美关系全新的一页掀开了。这是法国人在加拿大土地上建立的第一个商号。
皮毛贸易的兴起导致法国人在北美建立定居点,这也为随后的殖民打开方便之门,因为定居点需要移民,也需要进行深度开发。可是资金的缺乏限制了法国人在加拿大的开发。其实早在弗朗索瓦一世任命的第一任加拿大总督JEAN-FRANÇOIS de LA ROCQUE DE ROBERVAL跟随Cartier的最后一次加拿大之行来到北美之时,这个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对深陷国内宗教战争的法国王室来说,在北美建立殖民点是一个不可承受的重负。皮毛贸易的出现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答案。作为对政府授权独家进行皮毛贸易的回报。一些私人的公司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同时开始进行殖民活动。比如亨利四世就曾授权Pierre du Gua de Monts在北纬40度到北纬46度之间独家皮毛贸易的资格。
De Monts首先想在圣劳伦斯河边安营。1604年他首先来到Acadie, 一年后在那里建立了Port-Royal(今天新斯科舍省的Port-Royal)。不过这个地点选择得不好。一方面英国人对那里虎视眈眈,另一方面也经常遭受海盗和盗贼入侵,最重要的是那里远离供给他们皮毛的印第安猎人的活动地区。De Monts于是开始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落脚点。他派出后来被称为新法兰西之父的Samuel de Champlain向南探索一直到今天纽约的地方,向北则深入内陆腹地。1608年,他决定选择一个远离盗贼又处在印第安猎手活动中心的地方。Champlaine又被派去在圣劳伦斯河边建立一个定居点。
1608年,Champlaine开始沿圣劳伦斯河而上。他把他的大船留在Tadoussac, 用一艘小船来到了今日魁北克城所在的钻石岬角,随后建立了魁北克定居点。Champlaine为法国在加拿大扩展了领土,但是却没有想到移民。他想的更多的首先是如何开展皮毛贸易,如何和当地印第安人建立关系。没有印第安人,他根本无法深入加拿大内地。
欧洲人在圣劳伦斯河谷的突然出现,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1600年左右,北美的印第安人大约有22.5万,其中2.5万生活在今天的魁北克地区。印第安人以部落划分,其中一些是游牧的(如阿贡干人),还有一些半定居的(如休伦人,易洛魁人)。欧洲人的来到,破坏了印第安部落之间原有的平衡,破坏了他们的文化,使印第安人口大量减少,迫使他们远离一些重要地方。总之,欧洲人的殖民是以北美印第安人逐步被消灭为代价的。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898) |  收藏
2012年12月05日 04:45:26

卢蒙巴的非洲  今日的民主刚果

环球邮报最近有文章报道发生在民主刚果最新的叛乱。一个叫M23的叛军组织最近占领了民主刚果东北北基伍省的首府Goma,不久之后又主动撤出。环球邮报的文章说,就在叛军占领的当天,六辆满载“冲突矿石”的卡车从Goma开往临近的卢旺达。所谓“冲突矿石”指的是当地特产的有色金属矿石,在高科技工业里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当地盛产的钶钽铁矿石提炼的材料就是手机和手提电脑硅片上的重要材料。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地战乱一直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方都要争夺这些重要的矿产资源。环邮这篇文章说得也是这个事情。文章说卢旺达政府正是M23组织的后台。那些矿石都是通过卢旺达再进入国际矿石市场。
为了了解发生在民主刚果的这场战事,笔者上网去找相关的资料,意外地有了不少的收获。收获之一,民主刚果实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不说引发战乱的铜,钴,金,钶钽铁矿石还有钻石资源,在这个国家下刚果省境内的印加(Inga)水电站,其理论发电能力是三峡水电站的两倍还要多。民主刚果拥有水量全球第二的刚果河。这条大河奔腾辗转1700多公里后,在距大西洋近在咫尺的地方陡然收紧,集中了整条河的精华,造就了世界第一的印加水电站,理论发电能力达4400万千瓦。如发电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印加水电站所发的电可以满足整个非洲乃至欧洲南部和亚洲西部国家的用电需求。但目前印加水电站实际发电能力仅为170万千瓦,而且输出线路非常落后。收获之二,民主刚果是反殖年代的非洲英雄卢蒙巴的祖国。帕特里斯•卢蒙巴(1925年7月2日-1961年1月17日),民主刚果的缔造者之一。1960年6月23日,他当选为独立后的民主刚果首任总理。可是就在独立之初,遭遇原宗主国比利时支持下的南方省份叛乱。处在美苏争霸格局之下的1960年代,手里没有掌握独立可靠的军队,缺乏经验的卢蒙巴叠遭政变,背叛,最后被叛军抓住处死。他的学生,当时的总参谋长,后来长期统治扎伊尔(今天的民主刚果)的蒙博托就是背叛他的人之一。卢蒙巴遇害之后,中国政府曾在北京举行了数十万人的游行抗议他的遇害,并断绝与刚果(金)的外交关系。1961年2月位于苏联莫斯科的人民友谊大学被正式更名为卢蒙巴人民友谊大学。1961年3月,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卢蒙巴为非洲英雄。
如今距离卢蒙巴被害已经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是这个拥有充足自然资源的非洲第三大国仍然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她的人民至今还在饱受战火涂炭,她的资源被邻国瓜分。这是为什么?环球邮报的文章最后描述民主刚果国内贪腐的严重。文章说,在这个国家,每一场战争都被看成一场生意。一次战斗之后总是会有军官又买新房。事实上,从事矿石走私的,不仅是叛乱分子,还有很多就是这个国家自己的官员,军官。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官员贪污成风,人民流离失所,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这样的情况其实很难避免。结党营私的政客,自私自利的军阀,里通外国的买办,哪个国家也少不了。中国近代史上也曾经长时间处在这样的局面下。幸运的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伟大领袖的领导下,凭借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舍己为公,终于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走出了那样的困境。而对民主刚果这样的非洲国家来说,他们还要经历更多的困难。
卢蒙巴时代的民主刚果曾经酝酿和恩克鲁玛的加纳成立统一的联合国家。那个年代的人们,从不缺乏创造新时代的激情,可惜历史没有给他们更好的机会。随着中国的崛起,黑非洲人民也会迎来新的机会。
多年以前,一位想竞选魁省议员的女士告诉我,“你们中国人在非洲真得做得很出色,祝贺你们。”这位女士曾经在非洲从事扶贫工作十多年,她用亲身的体验看到了中国崛起给非洲带来的机会。也是因为查找民主刚果的资料,笔者访问了中国驻民主刚果使馆的网站和加拿大驻民主刚果使馆网站。中国使馆的网站满是中国对民主刚果的经贸合作介绍,前面的印加水电站资料也是在那里看到。中国为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修建了新的医院,邮电中心,为民主刚果修建新的公路,中国还在这个国家派有维和部队,中国的商人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民主刚果。记得还在上次民主刚果内战之际,笔者一个同学本来要被派到民主刚果负责当地的电信合作,可是因为战乱终止了,现在战乱稍一平息,中国的电信厂商又来到了这个国家。相比中国使馆网站,加拿大政府的使馆网站简单得多,除了提醒公民不要前往这个国家,就是一些签证信息,在经贸合作领域都是空空的。实际上,加拿大在民主刚果和刚果两个国家是共用一个使馆。
民主刚果,对于加拿大这样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差不多被遗忘的角落,除了那里的矿石。而对中国来说,是片充满希望的市场,尽管还满布风险。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在非洲大陆上体现得特别清楚。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169) |  收藏
2011年10月24日 09:35:44

魁北克的鬼故事

周六晚上搭公车。在某一地铁站,突然上来几个年轻人。每一个都是满脸满身的血迹,身上的衣服也破烂不堪。乍一看,这些人肯定是遇到什么意外。我当时在想,怎么小悦悦的事情也发生在魁北克。为什么这些人上车后司机,乘客都不问一下?难道这里的人也担心惹祸上身?在魁北克看病不要钱,也没听说谁会故意讹人吧。一连看着3个这样的人走过,我才明白过来,这些人是化了妆。他们身上还有一些铁钩子之类的装饰,明显他们是准备去参加Party的。只是距离万圣节还有一个星期,这么早就有人化上鬼妆让我意想不到。看着这些血肉模糊的假鬼,我心里在想,其实对中国人来说,不化妆这些人也是鬼子。为什么一定要化上这么丑陋的状呢?难道西方人的鬼里就没有聂小倩那样的有情有义又漂亮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网上找到加拿大作家John Robert Colombo的“加拿大的鬼故事”一书,翻译两段出来,也给万圣节增添一点气氛。

会说话的人头
Jean de Saint-Pere(1618-1657)是一个来到新法兰西帮助向印第安易洛魁人传教的法国人。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据说还是Ville-Marie 法院的第一个书记员,当地第一个公证师。因为他的出色工作,当时的总督Maisonneuve还特别慷慨地在他结婚时封了他一大块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657年10月25日,正在修建房屋的Saint-Pere被突然来袭的易洛魁人杀死,并被割下头颅。据说,印第安人那样做就是看中了他的一头金发。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颗被砍下的头突然会说话了,而且说得一口流利的易洛魁话。这可是Saint-Pere从来没有学过的。只听得Saint-Pere的头责备那些印第安人说:“你们杀了我,你们如此残忍地对待我们,你们想消灭所有的法国人,但是你们不会成功。总有一天,法国人会成为这里的主人,你们要听从他们的话。”听到这颗被砍下的人头滔滔不绝的指责,这些印第安易洛魁战士被吓坏了。他们想了各种办法让他住嘴。可是无论是扔掉它,埋在土里,那个声音还是在他们耳边响起。后来,易洛魁人把头皮割下来,只把头发留下来做胜利品,可是从头发里还是会发出微微的声音。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在Oneida印第安人中流传。

Peggy Green的故事
在风景如画的魁北克东部城镇,流传着关于Peggy Green的故事。在Cookshire镇东部一个叫做Island-Brook的地方,在老墨西哥路上,有一处爱尔兰人的坟地。在那里,有一片小土丘被人用墙围起来。当地人说那是Peggy Green的坟。大约在1880年代,当地人突然发现他们的奶牛不产奶了。人们相信这是中了什么咒语。为了破解咒语,人们用陷阱抓住一只大兔子,把这只兔子的耳朵割下来后放走了它。可是奶牛不产奶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不久之后,当地一户罗马天主教徒农夫的妻子突然死了。人们注意到她的耳朵也有那个兔子一样被割过的痕迹。她的名字叫Peggy Green。她被埋在那片爱尔兰人的坟地。人们开始怀疑是Peggy Green的鬼在诅咒当地人。于是,人们用墙把Peggy的坟围起来,以限制她的鬼跑出来。这下子,奶牛又开始产奶了。据说,这个被围起来的坟直到今天还能见到。当地人还说,在月圆之夜,到十字路口去丢几块黑鸡的骨头,你就能看到魔鬼。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2606)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12:43:07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下)

Griffintown对于蒙特利尔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在这片地方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的事件。
1850年6月15日,在Nazareth街和渥太华街交口的地方,一场大火令三分之一的Griffintown毁于一旦。这差不多是历史上蒙特利尔最严重的火灾之一。2年后发生在蒙特利尔东区的另一场大火令当年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失去一切。
1861年4月14日,Griffintown又遭到一场大水灾。整个Griffintown差不多陷入水里。随后的几十年里这里经常遭受类似的水灾。1886年1月的一次水灾让Grand Trunk的仓库浸入三米深的水里。
1879年6月26日发生在William街242号的Mary Gallagher被朋友Susan Kennedy砍头的恶性案件至今仍为蒙特利尔的鬼故事提供着素材。据当事人的描述,杀人者足足用了十分钟砍下朋友的头,恐怖吧。Susan Kennedy被描述成一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女子,经常酗酒。有时候发起酒疯来两个男子都无法制服她。她后来在时任总理Macdonald的干涉下被判16年收监。案发时她大约在26岁。Susan Kennedy死于1916年。
1944年4月25日,一架从Dorval机场起飞的四引擎B-24轰炸机在起飞后不久就失控冲入Griffinwotn的居民区中。这是蒙特利尔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难。也是整个二战期间蒙特利尔人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次体验。
19世纪60,70年代,爱尔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争斗导致同样在Griffintown造成分裂。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在历史上长期受到作为英国国教的新教的压迫。一直到19世纪初,北美各地针对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歧视性政策才逐步取消。天主教和新教的冲突,也是爱尔兰独立和北爱尔兰多年冲突的根源之一。
Griffintown作为加拿大最早的工人区还标记着一位理想主义者的名字。这个人叫做Herbert Brown Ames,是一位关心工人疾苦的资本家,社会活动家。他的那本“山下的城市”一书用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Griffintown工人生活的真实场景。更难得的是,Ames还身体力行改善那里工人的居住环境。他相信资本家帮助工人改善生活和获得盈利并不矛盾。1897年,他在现在William街和Colborne街交口的地方建起一幢可以提供39间房的四幢工人宿舍(Diamond Court),可惜的是没有什么资本家响应他的号召。Ames后来进入了政界,并曾担任国联的财政官员。
1929年的经济危机曾经令Griffintown陷入极度困难的时期。但是随后爆发的二战让人们重新有了工作。年轻人奔赴战场,当兵可以比他们在工厂打工赚更多的钱。战争期间许多妇女成为工人的主力。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二战的结束却让Griffintown陷入一场更严重的生存危机。
先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逐步搬离Griffintown。他们开始搬迁到西边的Point-St Charles还有Verdun地区,甚至更远。Griffintown地区的公共厕所尽管在1930年代就开始逐步消失,但是热水提供还没有普及,人们洗澡还需要到公共浴池去。许多老房子的取暖仍然是大问题,许多男人不得不在夜里经常起来给炉子填柴。冬天里人们不得不让自来水一直在流以免水管上冻。(这一切听起来多像许多北方中国人在几十年前所经历的) 在战后崇尚新潮的社会大氛围下,Griffintown的这一切显得落伍了。更重要的是,从1960年代开始,蒙特利尔市政府开始有意地让Griffintown衰败下去。
随着静静的革命上台的Jean Drapeau市长开始大兴土木,迎接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一心一意要蒙特利尔旧貌换新颜的Drepeau市长把目光瞄准了Griffintown(有谣言说他要打击他的以Griffintown为依托的竞争对手)。1963年他的政府将整个Griffintown规划为工业区,禁止当地居民维修住房。1965年为建设通向南岸的高速路,市政府征收了Griffintown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土地。这里的学校也被拆除了,学生要坐校巴到另外的地方上学。1970年,Griffintown已经只剩下1500多人口。那一年的6月15日,作为Griffintown标志的St. Ann教堂被推土机拆除了。作为一个居民区,Griffintown已经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Griffintown不仅没有居民,也没有什么大企业。对于我们这些来自日新月异建设的中国的人们,很难想象在蒙特利尔的市中心有这么一大片地方被几乎废弃。这几天坐车从那里路过,看到Griffintown开发的广告牌已经树立起来。还有多久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全新的的Griffintown呢?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325)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12:41:19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中)

1642年5月17日,de Maisonneuve最初建立Ville-Marie的地方实际上离今天的Griffintown很近。那个时候,差不多也就是今天Lachine运河的附近有一条小溪,小溪和圣劳伦斯河连接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Point Callier博物馆的地址。法国殖民者最初建设的城堡最西边是今天的Mcgill街。Mcgill街西边,也就是今天的Griffintown地区属于六大天主教会之一的圣母会。1654年8月8日,蒙特利尔的另一创建人Jean Mance修女在当时被称为Nazareth封地(今天还有Nazareth街,这应该是Griffintown的第一个地名)建设了Hotel-Dieu医院。1663年以后Sulpice修士会取代了圣母会获得这片土地。很长时间里这里都是教会控制下的一片荒地。1760年英国人统治蒙特利尔后,一些富裕的上层人士开始陆续进入Griffintown地区租赁土地,包括后来Mcgill大学创立者苏格兰人James Mcgill以及前文提到的Thomas Mccord。1792年,Mccord从教会手中获得现在Griffintown大部分土地的99年使用权,开始在这里建设他的庄园。
有意思的是Griffintown的得名和Mccord并没有关系。由于Mccord的生意失败,他在1796年回到爱尔兰,而把Griffintown这片地方交给侄女婿Patrick Langan代理。后者则试图侵占叔父的这些财产,私自把Griffintown部分土地卖给在现在的威灵顿街一带开设肥皂厂的Mary Griffin夫妇。正是这对精明的夫妇注意到Griffintown成为一个工人聚居区的潜力。1804年,教会同意了他们对Griffintown 改造计划。Griffin夫妇邀请专家对这片地方重新进行规划,今天的Prince, King Queen街等名字正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McCord在1805年回到蒙特利尔,并通过打官司重新夺回Griffintown的土地使用权,但是他已经无法改变Griffintown的命名权了。
尽管最初Griffintown地区被有钱人当做建立庄园的地方,但是差不多从18世纪末开始这里就是贫困的爱尔兰移民聚居的地方。特别是1820年代Lachine运河工程的开工,更是奠定了Griffintown未来100多年发展的雏形。我们华人常说华工修建的太平洋铁路奠定了加拿大国家的基础。如果我们看到爱尔兰工人在19世纪初一系列运河工程中的贡献,我们也许要说爱尔兰人同样对这个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想到这里,我突然在想,今天的法裔魁北克人也许不应该把魁北克只看成他们自己的。
到1825年,Griffintown地区已经拥有了包括制砖,酿酒,皮革制造,造船在内的13个工业行业。聚居在这里的爱尔兰工人越来越多。但是这里的人们生存状况也越来越糟糕。流经这里的那条小溪早已变成垃圾沟。这里不仅没有供水系统,也没有人回收垃圾。绝大部分房子都是用最便宜的木头建造的,随时都有火灾危险。为了改善生活,许多人还在房前屋后养鸡养猪,更让这里的卫生状况恶化。正由于卫生不好,经常造成恶性传染病爆发。这里还是酒类非法销售猖獗的地方,治安状况也非常不好。
恶劣的生活环境,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也激起了爱尔兰工人的愤慨。同那个年代欧美许多地方的工人抗争一样,Griffintown地区的工人也在组织抗争,罢工一场接着一场,但是多数被统治阶层镇压了下去。Sharon书中描述道,1843年6月的一天,1000多工人在示威中遇到了50多名步兵,30多骑兵的镇压。那场屠杀震惊了全蒙特利尔。
从1851年到1861年,蒙特利尔的人口从57715人增长到90323人。爱尔兰人的比例则从原来的五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一。超过一半的爱尔兰人居住在Griffintown地区。1851年,Griffintown地区有大约64家工业企业,而且工厂的数目还在迅速增长中。Griffintown地区已经成为加拿大最重要的工业区。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Griffintown地区工人的生活条件在缓慢改善着。爱尔兰人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教堂,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曲棍球俱乐部。1854年,St.Anne天主教堂开工建设,随即成为整个Griffiintown的社区中心。早在17世纪时,法国人就在差不多同样的地方建立过一座也叫St.Ann的教堂。圣Ann其实并不是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崇拜的对象,而是法国天主教徒的崇拜对象。在爱尔兰社区建立起一幢以法国的圣徒命名的天主堂也算是魁北克的特色。这座圣Ann教堂在1970年代随着Griffintown的衰败而被拆毁,现在在威灵顿桥东口还可以看到 遗址公园。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428) |  收藏
2011年01月03日 12:40:34

Griffintown 的前世今生(上)

元旦假期,抽空翻译了上个学期在UQAM学法语时的阅读作业,法国作家Jean Giono的短篇小说“种树人”。小说描述了一个具有愚公精神的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阿尔卑斯山区种树,终于将一片荒凉之地改造成迦南之地的故事(参见我的博客)。尽管这只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我想无论中西文化有多大差距,关于美德的认识往往是共同的。这篇小说首尾两段,其实很有点毛泽东表扬张思德那个意味。
那天重看古天乐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最后一集郭靖守襄阳,突然在想,西方人是否能真正理解中国人讲的这种侠义精神,这种为国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忠义。上个学期在学习国际政治中的解构主义理论时,老师组织大家讨论的就是东亚人为什么这么强调舍生取义。当时很多同学就都不是很能理解。
虽然扯得远了一点,但是讲得都是中西文化的异同。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人研究中国的文章长篇累牍,中国人研究西方呢?来到加拿大以来,一直都有个想法就是,能否从加拿大,魁北克政治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实践中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可以借鉴的东西。
Sharon Driedger的“An Irish Heart How a Small Immigrant Community Shaped Canada”(爱尔兰心脏,一个小移民社区对加拿大的影响)一书为我的探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本书讲述的是Griffintown的前世今生。出生在Griffintown的作者曾经是麦克琳杂志编辑。她的这本书也是在麦克琳杂志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400页的内容讲述了不仅是Griffintown的发展,也是加拿大和魁北克社会的发展缩影。
Griffintown是位于蒙特利尔市老港西边,高等工科学校南边,Lachine运河两岸的一片地区。历史上这里是爱尔兰移民最早落户的地区,是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蒙特利尔的贫民窟。二战以后,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居民逐渐减少。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几乎没有居民,也没有太多工商业,一直处在半荒废的状态。2009年市政府曾经连同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准备重建这一地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这一开发计划的规模大大缩小,直到今天也没有正式动工。
讲Griffintown,离不开爱尔兰人的苦难史。爱尔兰心脏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爱尔兰人离乡背井来到北美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北美最初的艰苦生活。在北美的这么多年,我已经能分辨出很多带有爱尔兰特点的名字。直到看这本书,我才第一次真正关心这个民族。爱尔兰人虽然讲的也是英语,但是在大英帝国里长期扮演的也是被压迫者的角色。同法裔魁北克人一样,北美许多地方的爱尔兰人历史上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受到英国上层贵族,资本家的压迫。同波士顿,纽约等地一样,蒙特利尔资本主义工业的最初发展离不开爱尔兰底层劳工的贡献。
早在17世纪,爱尔兰人就随当年英国船队来到北美。他们最初主要从事捕鱼等季节性工作。新法兰西在17世纪末的25000多人口中已经有100多爱尔兰人。18世纪随着新法兰西易手,英国政府鼓励更多的爱尔兰人移民北美,北爱尔兰的新教徒尤其是移民主力。和Griffintown后来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Thomas McCord的父亲也是这个时候来到魁北克的。进入19世纪以后,尤其是1847年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更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移民来到魁北克。这个时期的爱尔兰移民许多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无法像早期移民一样获得土地分配。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只能讲爱尔兰语。在他们的家乡,由于大饥荒,早已是饿殍满地。Sharon在她的书中描述的悲惨场景就差没有人相食了。移民北美,成了那个时候许多爱尔兰人能活下去的唯一选择,而等待他们的同样是艰苦的生活。
Griffintown由于紧靠当时的市中心,又处在通向进入加拿大西部的Lachine地区的必经之路,成为爱尔兰移民最早的落脚点。聚居在Griffintown地区的爱尔兰人越来越多。1897年的一次人口调查显示当时蒙特利尔42%的人口是法裔,33%是爱尔兰裔,只有21%是英裔。当时的爱尔兰人中大部分居住在Griffintown地区,只有一小部分成功人士搬离了这个地区。(未完待续)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099) |  收藏
2010年11月15日 13:18:44

“静静的革命”五十周年

11/14/2010, 晴,后院的树叶掉得已经差不多了。明尼苏达下大雪了。整整50年前,魁省自由党省长Jean Lesage(今天蒙特利尔有以他命名的高速公路)在魁省省议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正式揭开了魁北克历史上著名的“静静的革命”的大幕。Jean Lesage其人也被称为“静静的革命”之父。上个星期在麦基尔大学,有一场关于这场革命的研讨会。那场革命的许多当事人还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回忆与总结了这场对于魁北克今天仍在发挥巨大影响的社会变革运动。13日的英文公报对这次会议做了报道。
说起来,魁北克今天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立医疗体系,乃至UQAM,Cassie,Hydro Quebec等著名机构的成立都是那场革命的直接产物。可以这么说,这场革命奠定了今天魁北克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笔者第一次接触到静静的革命这个概念,是从一本有关魁北克经济发展历史的书上看到的。从那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了Jean Lesage, Jacques Parizeau这些人的名字。从那时起,那场革命及其发起者浓厚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理想就令笔者印象极其深刻。有着魁北克公立医疗系统之父之称的时任卫生部长Claude Castonguay回忆说,那个时候许多魁北克老人生活的困苦令他十分不安。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的他写信给Lesage省长建议建立公共退休金体制,并迅速获得了批准。今人或许可以以各种理由质疑魁北克的公共医疗体系,退休金体制,但是,任何时代,体恤底层人民疾苦的政治家总是会受到尊敬的。
在静静的革命之前,魁北克是一个英裔资本家阶层和法裔天主教体系联合统治下的社会。法裔魁北克人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正是静静的革命让法裔魁北克人开始大量进入魁北克的社会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法裔魁北克人创立的企业出现,法裔也开始更多进入政界,商界,学术界等。静静的革命另一个效果,就是妇女地位在魁北克迅速提高。今天的魁北克,可以说是一个女权主义很流行的社会。可是在静静的革命之前,女孩子能念到大学的很少。从静静的革命开始,平等的概念开始深入魁北克人的心里。不仅是魁北克法裔和英裔获得平等待遇,妇女地位提高,连整个魁北克在加拿大联邦都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加拿大其他各省的人对于在魁北克出现的可喜的变化都表示了欢迎。
在麦基尔的这场研讨会上,关于静静的革命也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与会者们说,那不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有系统,有计划要进行的一场革命,而是主政者适应时代大趋势与时俱进的结果。Jean Lesage虽然是一个老派的政治家,但是却很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拥抱新的思想。在二战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思潮影响下,魁北克传统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用麦基尔大学魁北克研究中心主任Yvan Lamonde的话说:“如果一堵墙自己倒掉,那一定是因为墙上已经满是孔洞。”他指出,实际上,魁北克是加拿大各省中最后一个成立教育部的省份,在Hydro Quebec之前,安省的省立水电公司已经成立了几十年。在他看来,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呼声加上一个开明的政府,这就是“静静的革命”应运而生的原因。
反思“静静的革命”,人们也有一些遗憾。后来当过魁省省长的当时的学生领袖Bernard Landry认为静静的革命打破了魁北克的天主教统治,但是没有信仰也造成今日魁北克堕胎率,自杀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另外,魁北克政府成了一个保姆型的政府,许多民众过于依赖这个政府。医疗体系的低效也是个大问题。社会学家Guy Rocher说魁北克的教育改革并不完善。公立学校的竞争力远落后于私立学校。魁省至今还有全国最高的中学辍学率(省长庄社理最近指责魁省的一些家长应该为子女的辍学负责。)
每当人们认为需要反思一场社会变革的时候,总意味着大概需要另一场社会变革。今天的魁北克,远谈不上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许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一场新的静静的革命。
最后说一句,白求恩医生是最早在魁北克提倡公共医疗的人之一。11月12日是他去世72周年的纪念日。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2834) |  收藏
2010年11月08日 10:54:16

那些尘封的往事

11/7/2010, 夏时制结束,和远在中国的父亲在电话中说起这里的大学生们似乎很多学习不用功。父亲说人家国家生活富裕,年轻人也不怎么需要读书就能有好生活。这学期我选上的国际关系课,教授在讲授中,在讲义里总是有一些我无法接受的关于中国的内容。其实无论外国人看中国,还是中国人看外国,都是有很多不那么准确的地方,有一些根据自己理解而发挥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身在海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座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能让这座桥梁通向那里,通向多远,这就看每个人的意愿和立场还有能力。
一天前在社区图书馆看到一本华人作者的小说“Petite fleur de Mandchourie”(中文译为满洲之花)。最初以为这又是一部以自身不幸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伤痕小说,但翻过之后却发现不是。作者徐格非很年轻,大约还是80后。她在法国出版的这部自传体小说因此没有那些老套的故事。能用外语写作是我的梦想。但是一直以来那些在国外成功的以外语写作的华人作家因为其立场却往往无法使我信服。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新一代海外的中国人作家崛起,写出来的不再是那些伤痕文学。现在我看到了这一天。其实真正让徐格非出名的可能不是她的这部小说,更是她在法国发行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漫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她的网站去了解(http://editions-fei.com/zh-hans/)。
中国好的一面需要有中国人努力向外国人推荐出去。同样,我们看西方社会,也不能只看他们光鲜的一面。西方社会光鲜的背后,他们又是如何从不那么光鲜的过去一路走过来。所有这一切对于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我们同样应该特别重要。
我们常为中国大陆那些边远地区的山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感动。可是你知道吗,几十年前,魁北克同样也有着不少这样的山村小学,法语是Ecole de rang。位于蒙特利尔西北近千公里的Abitibi地区的École du Rang II d'Authier要算是魁省最著名的一座山村小学。1981年魁省政府正式把这里设为历史遗迹。你看地图就知道这所学校能有多远,她大概位于魁北克的省级公路所能到的最北的地方。从1938年到1957年,这里是当地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孩子们每天从周围的村子到这里来上学,有的要走几公里。冬天教室里即便生着火炉也挡不住刺骨的寒冷,孩子们要全副冬装才能上课。即时这样,有的时候还会因为缺少生火的木材而停课。网上的资料没有介绍当地政府后来怎样解决那里的教育问题,反正,这些学校现在都成了历史。因此,我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山村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能有彻底解决的时候。中国现在经历的许多东西,历史上魁北克也曾在不同时段经历过。
11月6日的英文公报特别版讲述了另外一个几十年前的故事。蒙特利尔东部200公里的Thetford矿区的St. Julien医院在1940年代到1970年代曾经先后有1500多个被认为有精神疾病的孤儿被当时的魁省政府从各地送到这里。实际上许多孤儿都是被误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几十年后,一些幸存者讲述了当年他们遭受的种种恶劣的待遇。许多孩子甚至遭到了性侵犯。在魁北克,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定义这些孤儿:Duplesis孤儿。这个Maurice Duplesis是魁省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省长。他执政时期以政治反共,同时强调天主教控制而著称,是有名的“黑色时代”。
在公报的文章中,现年72岁的Alice Quinton从7岁到23岁都是住在这所医院里。她是当年被以精神疾病为由送到这所医院的几千正常孩子之一。据她的回忆,她曾经被人殴打,被连续几个星期帮到铁床上,被强迫吃一种抗精神疾病的药。她的这项经历在1991年都被写进一本名叫“Les enfants de Duplessis”的书里。2004年,她获得了政府27575元的赔偿金。但是钱能补回她失去的童年吗?
如今,政府正准备通过招标拆除这座有着某种历史意义的医院。或许,与这座医院同时被拆除的还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031) |  收藏
2010年10月03日 12:20:59

一位魁北克朝鲜战争战俘的故事

10月2日,多云,今年10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的纪念。在凤凰网最近为此推出的不少相关视频节目中,有关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蒋庆泉老人的那段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忘怀。当年在战斗中高喊向我开炮的蒋庆泉后来受伤被俘,在美军战俘营中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后最后坚决要求返回中国大陆。但是由于被俘这段在特定历史时期下政治上不那么正确的事情,归国后的蒋庆泉老人隐姓埋名在乡村度过了近60年的生活,一直到最近当年的战友找到他,家人和乡亲才知道身边这位老人的不一般的过去,昔日的英雄终于找回属于自己的光荣。
蒋庆泉老人的故事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在本地英文公报上看到的另外一个有关朝鲜战争战俘的故事。不过这一回的主人公是魁北克人,他当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1951年,17岁的魁北克市小伙子Paul Dugal随加拿大皇家陆军驻魁省Van Doos的22团赴朝参战,不过那时他冒充自己已经19岁了。1952年6月23日,上等兵Dugal率领一小队士兵参加了一次战斗。当时他携带一支美式步枪,带有2匣子弹和若干手雷。开始的时候他们进展很顺利,但是等到了志愿军战壕前不到5米的地方,突然遭到志愿军火力打击。Dugal两侧大腿,胳臂,背部和臀部,头部中弹,陷入昏迷,并暂时失明。他成了志愿军的战俘。有40名加拿大士兵参加了当天那场战斗,1名阵亡,5人受伤,2名失踪,其中一人就是Dugal。
在公报的文章中,Dugal事后对朋友说起中国人救了他的命。他在战俘营中受到了良好的对待。志愿军还和他讲起了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在战俘营中,Dugal说自己没有向对手泄漏己方的情报,还积极搜集了同在战俘营的31名其他己方被俘人员的资料,并躲过检查藏在鞋子里带回了联合国军一方。战后他为此行为获得了英帝国勋章。
Dugal也说他的战友当时没有积极寻找他的下落,其中一名担架员还谎报他已经死了。他在魁北克的母亲也接到了儿子战死的消息。不过十个月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Dugal成了战俘交换中第一位受到释放的联合国军士兵。后来成为加拿大军队最高首长的Jean V. Allard将军在板门店欢迎了Dugal的归来。被一度当做英雄的Dugal回到魁北克后只得到了区区100加元的抚恤金,还是Allard将军后来帮他在蒙特利尔一家为军方服务的电子厂找了一份工作。战后,Dugal娶了妻并生了两个儿子。但是Dugal后来的生活并不很幸福。他的太太在两个儿子只有6岁和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小儿子在14岁的时候自杀身亡。他的大儿子多年以前也同父亲脱离了联系。晚年的Dugal一个人在魁北克市的老人公寓靠退伍津贴生活,非常孤独。今年4月20日,他在医院去世,享年77岁。
关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战俘,定居蒙特利尔的著名华人导演王水泊先生(他的作品曾经入选199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2003-2005年的作品“他们选择了中国”追访了那些战后选择留在中国,后来又回到美国的20多名美军战俘的故事。相比Dugal的故事,这些曾经的“叛国者”们回国后要凄惨得多,他们至今也没有获得思想意义的解放。因为显然他们也是“政治不正确”的代表。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只有中国强调意识形态。西西河上一位朋友最近写纪念激光器诞生50年的回顾文章,开篇就提到最早获得激光器专利的GORDON GOULD当年如何因为年轻时亲近共产主义而受到美国政府的歧视待遇。
在朝鲜战争中,加拿大军队一共派出了26791人的三军部队,其中战死516人,受伤1042人,被俘32人。至今,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念碑在加拿大仍有不少。Verdun地铁站附近不就是有一座?正因为此,每年为是否也像本地人一样戴罂粟花标记纪念战死加拿大军人这件事,总让我很纠结,毕竟他们的对手曾经是我们。
Gazette的原文链接
http://www.montrealgazette.com/life/Search+Soldier/3289969/story.html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123) |  收藏
2010年08月08日 11:40:50

在多伦多体验历史

8月7日星期六,我是一个很喜欢追寻历史感的人,我喜欢徜徉在那些古城,寻找那些历史人物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在多伦多寻找历史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多伦多的正式建城是在1834年3月6日,到现在不过186年,即便算上约克城建立的1793年,到现在也不过200年多一点。相比而言,魁北克城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三河刚刚庆祝375年,蒙特利尔也已经368年。在蒙特利尔,新法兰西时代的历史遗迹还有一些,即便后来英国人统治时期,国家级的历史遗迹也有不少,毕竟这里曾经长期是加拿大的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多伦多真正超过蒙特利尔,还是20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事情。
多伦多这个名字据称来自易洛魁人的语言,是水中有树的地方的意思。在多伦多北面的Simcore湖和其北面一个小湖连接的地方,是当时印第安人捕鱼的主要地方。在水中种树正是为了捕鱼。说起来,现在多伦多许多地名还是都来自印第安语言,比如密西沙加,尼亚加拉这些。沟通安大略湖到休伦湖的重要贸易通道Trent-Severn水道也是以多伦多的名字命名,这正是多伦多名字的来源。
据说16世纪前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易洛魁人,后来休伦印第安人占据了这个地方。等到新法兰西的探险家门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主要是休伦人了。早在尚普兰建立魁北克城的时代,他就已经来到了多伦多地区。尚普兰是最早发现休伦湖的白人之一。尚普兰们还最早发现了现在多伦多西边的Humber河流域。法国人后来在安大略湖沿岸先后兴建了三座要塞。最早的一个是1688年的Fort Douville, 接下来是1750年建设的Fort Toronto,最后一个是1750-175年间建设的Fort Rouille,如今位于多伦多展览区内。这些城堡在1759年英法战争期间被法国人放弃。
接下来多伦多的历史就是英国人来书写了。1793年,当时的上加拿大总督John Graves Simcoe正是建立了约克城,并逐渐引入英国的司法系统,并率先废除了奴隶制。约克这个名字来自当时的英国王子,约克公爵弗里德里克。当时的约克,也就是今天多伦多的鼻祖,建立在现在Younger街到议会街,Front街和King街围出的一块地区,这里的圣劳伦斯市场也是多伦多最早的城市雏形,那里也就相当于蒙特利尔的老港。1834年,多伦多第一座市政厅建立在今天King街和Jarvis街交口的地方。为了保卫这座城市,英国人还在西边不远的地方建设了Fort York。
接下来的1812年英美战争,约克城被美军攻陷,多伦多老城被付之一炬,这也是后来英国人烧毁美国华盛顿城的直接原因。
1834年,多伦多正式建市的时候,这座城市有9000人,其中不少是美国逃亡来的黑人奴隶。William Lyon Mackenzie成为这所城市第一任市长。他随后领导了不成功的1837年反叛。1851年之后,爱尔兰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多伦多。
如同蒙特利尔的Lachine运河一带,多伦多的历史遗迹还有一处重要的工业遗址。1860年代,在现在的靠近湖滨的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一带,Gooderham and Worts Distillery建立了北美最大的威士忌工厂。如今这里被改建为艺术和文化中心。但是在多伦多,这样的工业遗迹并不如蒙特利尔多。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659) |  收藏
2010年06月21日 11:54:22

华人来到之前的蒙特利尔唐人街

6月20日,多云,间有雨。去Cote des Neige那边买菜,回来的路上顺便又去一次圣约瑟夫大教堂。不同于上次,这次还特别点了两根蜡烛,同时祈祷圣约瑟夫保佑太太能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有意思的是,今天还碰到一位美国越南裔的游客,向他介绍了一下蒙特利尔的旅游景点。在这位游客的眼里,蒙特利尔竟然是一座很安全的城市。对于我们来说,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观感。不过在我们身边,犯罪现象倒的确不算多见。
今天要说的是蒙特利尔唐人街的一些历史。这些天看“蒙特利尔的历史和建筑”那本书,中间提到唐人街的三栋建筑,现在的永兴隆面厂,现在的中华天主堂,还有现在华人服务中心那栋楼。
蒙特利尔的唐人街现在主要是Saint Laurent大街和La Gauchetiere街交叉那一段,中间还有Clark街,北面的Cote街。Clark这条街的街名现在还不知道来源,但是La Gauchetiere街和Cote街的名字来源都能追溯到法国人来到蒙特利尔的早期。
在Maisonneuve刚刚建立蒙特利尔的时候,现在唐人街这块地方处于远郊。1655年,Maisonneuve将这块土地分封给Jean Desroches(北边Cote街那边),还有La Gauchetiere这些人。1693年,Paul LeMoyne买下北边Desroches那块地,1707年转手卖给Constant Le Marchand Sieur Ligneris。1764年Pierre Coarand又买下这块地。1775年他将其中一块卖给Christople Sanguinent(他是Catherine Baby-Chenneville的丈夫),1784年又卖另外一块给Garibel Cotte。现在这块地方的La Gauchetiere街,Cotte街,Chenneville街,Sanguinent街的名字来历就是这些早期的地主。 1839年这块地最后被教会获得。
1764年英国人来到之后,新教徒也开始大量涌入。现在Place Guy Farveau那块地方的一部分曾经是新教徒的墓地。1834年,173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L'eglise secessionniste d'ecoss组织在现在中华天主堂的所在地建设了蒙特利尔第一栋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堂。至今在Sherbrooke 美术馆隔壁的那栋大教堂也属于这个新教教会。这座教堂在1864年后出售给圣母天主教郊区,1868年又转手给Saint sulpices修道会。1936年再售给Saint Gabriel兄弟,随后教堂受到洗劫,里面很多珍贵的壁画遭到损坏。1952年后成为天主教学校委员会的产业,1957年正式成为中华天主堂所在。
在Cote街那边的现在的永兴隆面厂大楼始建于1826年,当时是针对新来的英国人后代的英加学校。1829年开始,在现在会展中心门前的小广场那个地方还建立了一个自由市场,并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1894年后英加学校的大楼被卖给一个叫Andrew S.Ewig的人,1919年又卖给Edward Carter。1963年Fashing Reality公司获得这栋大楼。永兴隆面厂是在1971年开始租用这栋楼的。
邻近永兴隆面厂的华人服务中心所在那栋楼始建于1848年5月16日,最早是Presbyterian教徒的教堂。1884年后出售给Samuel Davis的美国烟草公司,1910年又售给Sam Lichtenhein,后来这里又作为一家纺织厂的厂房。1970年,Fashing Reality公司获得这栋房产,并将其部分改为仓库。
那本书上就讲了这么多,大概那本书本身也比较早,没有具体提到后来华人怎么进入这些物业。很可能,现在这些楼都已经是华人商家的物业了。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051) |  收藏
2010年05月26日 07:17:33

蒙特利尔岛的考古和印第安历史遗迹

5月25日,晴,酷热,读那本L'historie de Vieux Montreal, a travers son patrimone" ,书的第一章介绍的是西方殖民者之前的蒙特利尔岛上的印第安人的活动。
美洲的印第安人,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最早应该是12000年前从白令海峡跨海而来的古亚洲人,他们被称作Paléoindiens。考古学家说这些人是循不同的路径分批南下,逐渐分布到美洲全境。而具体到我们的蒙特利尔,要到大约4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才第一次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在蒙特利尔老港rue Saint-Éloi 街多年前的一次挖掘中,找到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使用的石器(采用一种叫Corneene的本地石材),兽骨工具等。他们的文化被称为Lamoka文化。这个文化广泛分布在北美的东北部地区。

关于这个部分,可以参看市政府的这个网站
http://ville.montreal.qc.ca/portal/page?_pageid=2497,3090431&_dad=portal&_schema=PORTAL

Saint-Eloi街的地点其实在一条名Petite Riviere的小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的地方。这条河的位置和现在的La Chine运河相仿,可能还要北一点。在城市的发展中,这条河如今已经大部分成了地下河,成为地下水道的一部分。可以参考这个博客文章了解更多的信息
http://www.undermontreal.com/riviere-st-pierre-part-i-start-to-finish/

接下来的1000多年间,没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在BC 400年到AD1000年的所谓Sylvicole Moyen 时期,蒙特利尔岛上唯一的考古发现是在东边一点的Notre-Dame-de Bon-Secous地区出土的一些墓葬。这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从AD1000年到Jacques Cartier登陆前的1535年,是Sylvicole Superior时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和后来的易洛魁人已经相差不多。他们种植玉米,南瓜,扁豆等植物,会制作比较高级的陶器和装饰品。也在老港的Place Royale街附近发现了他们的遗迹。不过这个时候的蒙特利尔岛上,可能还出现过休伦人。Jacques Cartier第一次来到蒙特利尔发现的那个易洛魁村庄后来神秘消失,一种解释就是受到了休伦人的攻击。
http://www.mcccf.gouv.qc.ca/index.php?id=2618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3988) |  收藏
2010年05月26日 06:52:14

蒙特利尔的国家历史遗迹(三)

5月25日,晴 Mont Royal山一带
Brother Marie-Victorin 1885-1944
原名Conard Kirouac的Brother Marie-Victorin 1885年4月3日生于魁北克东部城镇的Kingsey Falls。他最早在蒙特利尔基督学校学习园艺,1920年代他已经成为魁北克和加拿大科学运动的带头人之一。他是一名幻想家,科学家,也是一名教师。他的最著名作品 Flore Laurentienne还有就是蒙特利尔植物园,他还教出了不少著名学者。
4101 Sherbrooke东街 Pie-IX街口
George Beers 1841-1900
牙医,曲棍球运动规则的创建者,并协助这项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推广开来。他在1860年编写的曲棍球运动规则被全国曲棍球协会在1867年所采纳。
Etienne-Desmarteaux Center 3430 de Bellechasse 街, 13街街口
St. George Antiochian Orthodox教堂
由Raoul Gariepy在1939到1940年期间兴建的这座教堂是为了服务当时本地最老和最大的叙利亚黎巴嫩社区(首个来到加拿大的叙利亚人是在19世纪末)。这座教堂将拜占庭式的风格和西方建筑特点结合到一起。拜占庭的风格包括了圆顶,圆形的窗户,室内设计等。而西方建筑特点的代表则是两个钟楼,正面的台阶,正门的设计,黄砖和正面石灰台阶的对比等。
555-575 Jean-Talon Street East Lajeunesse街角  Jean-Talon地铁站
Notre-Dame-de-la-Defense教堂
1890年代,许多意大利移民来到加拿大,其中许多在蒙特利尔定居下来。1910年,当时的蒙特利尔大主教Mgr. Bruchesi在当时蒙特利尔小意大利的中心建立了这座面向意大利移民的教区。1918-1919年间,教区委员会决定采用刚刚来到蒙特利尔的意大利移民Guido Nincheri的方案在这里建立一座正式的教堂。教堂采用了意大利浪漫复兴风格结合本地特点。教堂的室内装修一直到1960年代才最后完成。如今,这座教堂仍然是蒙特利尔意大利社区的中心。
6800 Henri-Julien Avenue, Dante Street Jean Talon地铁站
Rialto剧院
建于1923-1924年间,最初的设计方案来自Joseph-Raoul Gariepy, 后来的主要设计师为Emmanuel Briffa。这座剧院仿效巴黎歌剧院的风格,其外墙设计和室内装修融为一体,是当时刚刚兴起的电影院建筑的重要代表。这座电影院已经在1992年宣布结业。
5711 du Parc Avenue Outremont地铁站
Outremont剧院
1920年代电影院建筑的另一代表,1929年首次启用。这座戏院的外墙是典型的早期Art Deco风格,内部则结合了atmospheric以及Art Deco的风格。戏院在1991年关闭的十年之后又重新开放为一个演出场所。
1240-1248 Bernard西街,Champagneur街角
Claude Champagne 1891-1965
原名 Joseph-Arthur-Adonai Champagne,1917年因为崇拜Claude Debussy而改名为Claude Champagne。他是重要的加拿大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64年也因此被宣布为Claude Champagne年。
200 Vincent-D’Indy街 蒙大音乐系
皇家山墓地
位于皇家山北坡的这座新教墓地建于1852年,是北美风景最漂亮的园林墓地之一。
1297 de la Foret 路 Edouard Montpetit地铁站
Sir Alexander Tilloch Galt 1817-1893
加拿大的开国元勋之一。1835年从苏格兰移居加拿大,主要从事土地投机,铁路建设等生意。1849年他进入当时的议会,1858年他提出了第一份加拿大联邦草案。
皇家山墓地F-11  1297 de la Foret 路 Edouard Montpetit地铁站
Hans Selye  1907-1982
原籍匈牙利的加拿大著名医生,人体压力研究的世界先驱,他长期在蒙大从事压力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在他70岁的时候还创建了国际压力学会。
2900 de la Tour路,蒙大医学院
Notre-Dame-des-Neiges墓地
落成于1855年的这所天主教墓地是当时墓地向郊区发展风格的代表。无论规模,风景还是建筑,还有安眠在此的名人数量,这座墓地的重要性都无可替代。
4601 Cote-des-Neiges 路
Sir George-Etienne Cartier 1814-1873
律师,铁路建设开创者,政治家,从1857到1862是当时加拿大的联合总理之一,他对法语加拿大的发展贡献良多。他也是加拿大开国的重要元勋。
O-1 Notre-Dame-des-Neiges墓地
Thomas D’Arcy McGee 1825-1868
记者,诗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加拿大的开国元勋之一。1857年应蒙特利尔的爱尔兰社区邀请他定居在蒙特利尔,并创办了New Era报,积极提倡创建加拿大联邦,并呼吁保护爱尔兰移民利益。他参加了1864年导致加拿大诞生的Charlottetown和魁北克会议。1868年4月7日他在渥太华被爱尔兰爱国者暗杀。
K12-32, Notre-Dame-des-Neiges墓地
Michel Bibaud 1782-1857
教师,诗人,作家,诗人,他出版了法语加拿大的第一本诗集“Epitres, Satires, Chansons, Epigrammes et Autres pieces de vers”。 他还创办了“加拿大图书馆”杂志并编写了2卷“加拿大历史”。
4505 Cote-des Neiges路,Notre-Dame-des-Neiges墓地大门附近
Trafalgar Lodge
魁北克哥特复兴风格民居的代表。建于1846-1848年间,当时的主人是蒙特利尔煤气公司的高管Albert Furniss。
3021 Trafalgar路,At Water地铁站北面
Saint-Leon de Westmount 教堂
这座教堂的内部装修是原籍意大利的加拿大艺术家Guido Nincheri的代表作,完成于1928年和1944年。1930年代,Nincheri被梵蒂冈欢呼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之一。
4311 De Maisonneuve 西街 靠近Dowson学院
La Chine运河附近
La Chine 运河
开凿于1821年-1825年间,并在1840年和1870年两次扩宽。1970年代之后完全不再用于通行。2002年5月以后该运河又作为游览和游船水道开放。La Chine运河两岸曾是蒙特利尔许多工厂所在地。
维多利亚铁桥Victoria Tubular桥
建于1854-1859年间,是当时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建筑之一,也开创了铁路桥建设的历史。1897年之后被改建为现代的钢结构大桥。
La Chine运河工厂区
这里被称为加拿大制造业的诞生地,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加拿大最重要的制造中心。这里的水资源,交通的便利,劳动力的便宜,附近的主要金融中心都帮助了这里的成功。1846年到1945年间这里有接近800多各行各业的企业在这里落户。
Saint-Gabriel Lock, Des Seigneurs街和Basin街交口处
BMO大楼
这座BMO支行大楼建于1894-1895年间,属于Queen Anne复兴风格的建筑,其代表特色是红砖墙,大型的精致天窗,壁柱等。BMO的这个支行在1979年8月31日结束营业。
1850 Notre-Dame 西街,Des Seigneurs街角
Merchants 制造公司
位于Saint-Henri地区的这座纺织工厂大楼落成于1880年,1890年代又得到扩建。大楼长115米,宽25米,不计地下室有4层高。1885年到1908年间这里的纱锭从25500个增加到11万个,纺织机从635个增加到2465个,成为当时加拿大第二大纺织厂。1905年后Merchants公司和Dominion纺织公司合并。1967年这所工厂关闭,大楼被改建为公寓楼。
3970-4200 Saint-Ambroise街
Marguerite Bourgeoys 1620-1700
她是加拿大人世世代代永远记住的女性之一。从她1653年登陆到新法兰西开始,她就一直致力于免费教育。她在1658年创建的Congregation de Notre-Dame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她在1982年被教皇封圣,成为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位加拿大妇女。
4245 Decarie 大道,Monkland街角,Villa Maria高中
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1811-1863
1847年到1849年间的加拿大总督,在加拿大期间他最为人争议的一件决策就是同意赔偿1837-1838魁北克爱国者起义的受难者。这导致了随后英语人士的抗议,当时的议会大厦也因此被付之一炬。在加拿大期间他住在现在Ville Maria高中地址的房子里。
4245 Decarie 大道,Monkland街角,Villa Maria高中
Villa Maria Convent
这座建筑最早是1794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首席法官James Monk的公馆,1844年到1849年间先后成为三任加拿大总督Charles Metcalfe, Lord Cathcart和Lord Elgin的住所。1854年后辈Congregation de Notre-Dame of Montreal买去改为学校至今。
4245 Decarie 大道,Monkland街角,Villa Maria高中
St Joseph’s Oratory
这座宏伟的大教堂的建立归功于蒙特利尔Congregation of Holy Cross的修道士Alfred Bessette (Brother Andre)。他在1904年最早在皇家山兴建了一座礼拜堂,后来不断扩建,到1917年,一座能容纳1000人的大礼拜堂落成。几年后又增加了Perdriau和O’Shea创作的花窗玻璃。1924年大教堂的建设又开始进行。1937年Brother Andre去世那一年,又开始进行外墙的最后加工,并一直持续到1966年。Brother Andre被教皇在1982年加圣。如今这座大教堂每年接待200万以上游客。
3800 Queen Mary Road
Lasalle地区
Lachine急流
正是因为这片急流,才有了今天蒙特利尔的繁荣。
Le Ber Le Moyne House
今天的Lachine博物馆的旧址,在1669到1671年间建立了一栋皮毛贸易的交易站,属于两名蒙特利尔商人Jacques Le Ber和Charles Le Moyne所有。这座交易站一直使用到1685年,随后因为失火而荒废。后来几经重修成为民居。1946年当地政府将其改建为博物馆。
110 de Lasalle Road, Lachine
The Lachine Stone Warehouse
这座建筑建于1803年,隶属于Hudson’s Bay公司和Alexander Gordon,在1859年之前一直用于储存皮毛,是当时加拿大皮毛贸易的重要见证。1977年后这里被Park Canada收购并改为纪念馆。
Saint-Joseph Bolevard和12街交口,Lachine
Lachine大屠杀纪念
1687年6月,当时的新法兰西总督Marquis de Denonville 无故抓走100多易洛魁印第安人,并把大部分送往法国当苦工。为报复殖民者,1689年8月4日到5日,1500多易洛魁人袭击了Lachine的殖民者营地,并对当地居民展开屠杀。根据当时的记载,2000多人被杀,120多人被俘。也有说法是100多人死于这次屠杀。这次事件震惊了新法兰西。
1255 Saint-Joseph Boulevard, Lachine
Sisters of Saint Anne
Marie-Esther Blondin在1850年创建的这一天主教组织在加拿大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修女们积极从事教育,医疗,照顾孤老等慈善活动,在多次呼唤社会公义,女权等活动中成为先驱。
1300 Saint-Joseph Boulevard, Lachine Sainte-Anne Convent入口
Cavelier de La Salle 1643-1687
Rene-Robert Cavelier de la Salle, 法国Rouen人,加拿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1667年他首次来到加拿大,并在今天的Lachine地区创建了Coste St Sulpice的小村子。1669年开始他前往密西西比河流域探险,他成为第一批游历大湖区的西方人之一。1675年他被授予Fort Cataracoui, 他将其改名为Fort Frontenac。1682年4月6日,他来早了密西西比河河口,4月9日,他宣布这片地区属于法国。
Monument on Promenade du Père-Marquette 17街和18街之间,Lachine
西岛
Sir William Christopher Macdonald 1831-1917
Macdonald 烟草公司的创办人,生于爱德华王子岛,1871年开始在今天的De La commune街(当时叫Water街)拥有自己的烟草公司,雇员超过500人。4年后她在蒙特利尔岛东部建设一个雇工1000人的更大的厂子。他在1898年因为乐善好施被封为骑士称号。他因为为Mcgill大学捐献了1300万加元有着Mcgill之父的称号。他还是BMO和皇家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他还船里了几所其他学校。
MacDonald 学院 21111 Lakeshore Road, Sainte-Anne-de-Bellevue
Sainte-Anne-de-Bellevue Canal
建于1840到1843年间,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交汇处,将蒙特利尔和渥太华,Kingston等连接起来。1963年以来运河已经只用于游船通行。
170 Sainte-Anne街
Voyageurs
专指1779年间受西北公司雇佣从事皮毛贸易的商人,包括Simon McTavish, James McGill等人。每年春天他们搭小船离开Lachine前往内地搜寻皮毛,这些人对加拿大的开创立下了重大功劳。
Saint-Anne-de-Bellevue Canal  170 Saint-Anne 街
Senneville Historic District
蒙特利尔的西北角,包括Senneville路边的82栋民宅以及临近的一些建筑,还包括Anse-a-l’orme自然公园,Bois-de-la-Roche农场公园,Morgan Arboretum和Braeside 高尔夫俱乐部等。这片地区因为凸显了20世纪初富有生意人的居住环境和当时的建筑风格而入选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许多大师级的建筑散落在这一地区,包括Dow, Abbott, Todd, Angbus, Meredith, Morgan和Forget的公馆,Boisbriant esate等。
The Battle of the Lake of Two Mountains
1689年10月,一队30人的殖民者巡逻队在这里遭遇22名易洛魁人,并展开战斗。18名易洛魁人被打死,3人被俘,1人游水逃走。
Senneville Road, 位于Montee de l’Anse-a-l’Orme和Senneville交口处
其他地区
The Norseman
加拿大民航业的光荣。这家Robert Noorduyn在1935年设计的飞机以其可靠性,载重力而出名,被大量用于在加拿大北方地区的飞行,也出口到许多国家。生产商Noorduyn航空公司和加拿大Car & Foundry公司还为二战中的美加军队提供了不少飞机。
Pierre Elliott Trudeau国际机场 975 Romeo-Vachon大道北,Dorval
Sister of Providence
1843年Emilie Tavernier创建了该宗教组织。她是Jean-Baptiste Gamelin的遗孀。一百多年来她们一直从事照顾病患,孤老的工作。
Emilie-Gamelin中心,5655 de Salaberry街, De Meulles街口
The Battle of Riviere-des-Prairies
1690年夏天,25名Rivere des Prairies居民在前法军军官的带领下击败了100多入侵的易洛魁人。这场战斗后来也被称为Combat de la Coulee Grou,并被和Dollard des Ormeaux成名的Long-Sault战斗齐名。
13470 Goulin 大街东 127街 Riviere-des-Prairies街口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882) |  收藏
2010年05月26日 06:51:25

蒙特利尔的国家历史遗迹(二)

5月25日,晴,Downtown区Dorchester广场周围
加拿大邮政纪念地
新法兰西时代直到1693年才有Pierre DaSilva这样的第一个皇家邮差,但是效率很差。1763年英国人统治后,从魁北克到弗吉尼亚都被划归到当时的北部邮区。1764年,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之间正式的邮政服务建立,这也是现代加拿大邮政服务的开始。
1015 Saint-Jacques Street West, De La Cathedrale街口
Windsor车站
1889年始建的这一罗马复兴式风格的典型建筑不仅是铁路枢纽站,也是当时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总部所在地。
900 Peel Street  De La Gauchetiere街街口
Sir William Van Horne 1843-1915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设的管理者,1882年成为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经理,1888年担任该公司总裁。
1160 De La Gauchetiere Street West, Peel街角
铁路工人工会纪念地
铁路工人工会在加拿大的劳工运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919年他们第一个推动承认黑人的入会资格。1950年代他们又彻底废除了铁路公司雇工的歧视制度。
900 Peel Street Sanint-Antoine街角
Howie-Morenz  1902-1937
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冰球运动员。他在NHL服役14个赛季,其中11个是在蒙特利尔国民队。作为国民队的明星,他被年度授予年度最佳得分手的荣誉,三次赢得Hart Trophy最有价值球员奖。1937年他因伤早逝。1945年他被选入冰球名人堂。
Bell Centre 1260 De La Gauchetiere街 西街, De la Montagne街口
St George’s Anglican 教堂
这座哥特复兴式风格的教堂建于1869-1870年间,设计方案是William T.Thomas提供。她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她的beam 天花板设计,是世界上同类建筑中最大的。她的内部装修没有任何立柱。
1101 Stanley Street, De La Gauchetiere街角
Marie-Reine-du-Monde Baslica-Cathedral教堂
这座巴洛克复兴风格的仿罗马St.Peter大教堂的建筑是应蒙特利尔第二任大主教Mgr. Bourget要求建立,1870-1894年间兴建。
1085 De La Cathedrale街, Rene-Levedque街口
Thomas Bassett Macaulay 1860-1942
Sun Life公司的创始人。他将这家蒙特利尔小公司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1915年他担任Sun Life的总裁。他还是一名动物饲养爱好者,并培育出一种新的Holstein奶牛。
1155 Metcalfe街 Sun Life 大楼
Sir George Stephen 1829-1921
1850年他从苏格兰来到加拿大经商。1876年他成为BMO的总裁。他还是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共同创建人之一。1885年他被加拿大政府授予联邦奖牌。1890年后他成为当时加拿大总理的英国事务顾问。
1880年兴建的他的这座公馆原设计为英国人W.T.Thomas, 承建商是蒙特利尔的J.H.Hutchison。这栋公馆建设的许多材料都是从海外运来,许多专门从欧洲来的工匠耗时3年才完成这座典型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
Mount Stephen Club  1440 Drummond街

Downtown Concordia-At Water周围
Van Horne-Shaughnessy House
这里原是Sulpicians修道士们1676年最早拥有的土地。1874年这里成为当时Rene-Levesque大街两侧众多公馆建筑的一所,建筑设计师也是W.T.Thomas。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层Duncan Mclntyre, William Van Horne和T.G.Shaughnessy先后拥有这栋公馆。1974年这里被建筑师Phyllis Lambert买下,并被扩建为今天的加拿大建筑中心博物馆。
1923 Rene Levesque 西街 靠近Saint-Marc街
皇家蒙特利尔冰壶俱乐部
史传最早打冰壶的是1759-1760年期间占领魁北克市的英军中的苏格兰人。1807年1月冰壶俱乐部正式在蒙特利尔创立。最早的20个成员是在冰冻的圣劳伦斯河上打球。直到1889年在这里建设了第一座冰壶赛场。
1850 De Maisonneuve 西街
Montreal Forum
始建于1924年的这栋建筑直到1990年代一直都是NHL蒙特利尔国民队的主赛场。1998年这里被Canderel买下并给改建为包括电影院,酒吧在内的大型娱乐场所。
2313 Saint-Catherine西街,At Water街口
Congregation de Notre-Dame
Marguerite Bourgeoys 1658年在此建立,300年来一直是学校所在。如今这里是Dawson学校。
2330 Sherbrooke Street 西街
Sulpician Towers(Fort de la Montange)
1685年由Sulpicians修道士兴建的这两座塔楼是现存蒙特利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694年失火后这里一直被修道士用作教堂和学校。
2065 Sherbrooke Street 西街 ,Du Fort街对面
Montreal Masonic Memorial Temple
建于1929-1930年间,是加拿大现存的Beaux-Arts风格建筑的最好代表。该建筑仿造古希腊神殿风格,最早为Freemasons家族所有。整个建筑深刻印有Freemasons家族的特色。
1850 Sherbrooke西街 Saint-Marc街角
John Rose 1820-1888
加拿大联邦首任财政部长。他参与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融资。他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多次参与加美谈判。他在离开政界后还参加了多次英美会谈。威尔士亲王访问加拿大期间他在自己家里接待了亲王。
Simpson 街, John Rose旧居所在地。
James Wilson Morrice 1865-1924
杰出的风景画家,特别擅长于画水边景色,善于捕捉光线的变化。
蒙特利尔美术馆 1379 Sherbrooke西街
Erskine and American United Church教堂
建于1893-1994年间,罗马复兴风格建筑的代表。三层的不同形状风格的窗户是其特色。这座教堂还拥有美国艺术家L.C.Tiffany创作的最多染色玻璃宗教画作品。
1339 Sherbrooke Street西街 Du Musee Avenue街口
Downtown Mcgill校园区
Maude Elizabeth Seymour Abbott 1869-1940
加拿大的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她是加拿大医学科研和教育的先驱,在心脏病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Mcgill校园内Mclntyre医学楼  3655 Promenade Sir-William-Osler
Edward William Archibald 1872-1945
杰出的胸外科手术专家,Mcgill医学院毕业生,长期在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工作。1935年成为全美外科医师协会会长。
Mcgill校园内Mclntyre医学楼  3655 Promenade Sir-William-Osler
Sir William Osler 1849-1919
19世纪下半叶杰出的医生和医学教育家。1876年他开始在蒙特列总医院担任病理学家。1889年他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教授。1905年他成为牛津大学Regius医学教授。他的医学原理和实践一书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医学教材之一。
Mcgill校园内Mclntyre医学楼  3655 Promenade Sir-William-Osler
Margaret Ridley Charlton  1858-1931
1858年生于邻近蒙特利尔的Laprairie,1895年她进入Mcgill大学医学图书馆工作。1898年她参与创建了医学图书馆协会。1914年她前往多伦多大学的医学学会工作。她是加拿大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她还是最早研究魁北克医学史的人之一。她还是几本儿童读物的作者,作品包括童话集“A wonder web of stories”
Mcgill校园内Mclntyre医学楼  3655 Promenade Sir-William-Osler
H.Vincent Meredith Residence
这座中世纪城堡风格的私人建筑建于1896年,原是Allan Line汽船公司合伙人Andrew Allan所有。他也是BMO银行经理H.Vincent Meredith的岳父。设计师是Edward Maxwell,采用了Queen Anne Revival风格,将许多古典建筑风格和中世纪的塔楼,尖顶很好地结合起来。
1110 des Pins Avenue West, Peel街角
Hersey Pavilion
以20世纪初护士教育先驱Mabel Hersey命名的这栋大楼建于1906年,最初是学习护士专业学生的宿舍,1932年又增设了教室。现在主要用于医学研究。
皇家维多利亚医院 687 des Pins Avenue West
Wilder Graves Penfield 1891-1976
杰出的神经外科专家,他在神经外科手术以及人类大脑研究方面贡献良多。1934年他创建了蒙特利尔神经医学学会,并担任会长一直到1960年。
蒙特利尔神经医学学会 3801 University 街
Marlborough公寓
Queen Ann复兴风格的这栋建筑是蒙特利尔最古老最漂亮的公寓楼之一,始建于1900年,建筑师是Andre Thomas Taylor和Goorge William Gordon,房子的主人是有着棉花大王称号的纺织商人Andrew Frederic Gault。这栋建筑的外墙装饰还带有一些荷兰风格。现在这里是学生宿舍。
570 Milton Street, Lorne街对面
Donald Alexander Smith 1820-1914
前Hudson’s Bay公司的高管,主要股东,总裁。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政治家,外交活动家和慈善商人。他对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贡献巨大,并亲手钉进了最好一根道钉。他还为慈善事业捐献了将近750万加元巨款。1900年他成为Strathcona公爵和Mount Royal公爵。
555 Sherbrooke西街 University街口
David Ross McCord 1844-1930
McCord历史博物馆创办人。从1878年开始他开始不懈收集与加拿大历史有关的文物。1919年他向Mcgill大学捐赠了自己的全部收集。1921年10月13日McCord历时博物馆正式开门。
McCord博物馆 690 Sherbrooke西街 Victoria街口
Hochelaga
1535年Jacques Cartier最早发现的那个易洛魁村庄所在的地点被猜测应该在今天的Mcgill大学周围。
845 Sherbrooke西街
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这位原籍新西兰的原子核物理学的先驱1898年到1907年在Mcgill大学工作。是他发现了阿尔法,贝塔和伽马射线,1919年他成功完成了首次人工原子结构的改变。1908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925到1929年他是伦敦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他成为公爵Baron。
809 Sherbrooke西街 MacDonald-Stewart图书馆
Frank Dawson Adams 1859-1942
世界知名的地理学家,先后在Mcgill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他曾担任Mcgill大学教授,应用科学系的系主任,副校长。他是加拿大地理学会会员。他的关于brittle岩石浮动的学说深刻影响了地理学界,他被认为是现代结构地理学的创建者。在Saint-Hilaire发现的一种岩石被以他的名字命名。
859 Sherbrooke西街,Redpath博物馆入口处
Downtown其他地区
Christ Church Cathedal
哥特复兴式的风格,Frank Wills和Thomas Seaton设计,建于1857到1860年间。整个建筑一方面受到14世纪英国教堂的影响,一方面也体现了英国神学教派剑桥Camden 学会新的建筑形式的追求。
1444 Unicon街 靠近Sainte-Catherine街口
St-James United Church
1889年这座教堂落成时,这里曾经是世界最大的Methodist教堂。1925年后,这座教堂成为蒙特利尔许多新教徒集会的场所。这座教堂的设计师是Alexander F.Dunlop,建于1887-1888年,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
463 Saint-Catherine 西街,Alexandre街口
耶稣会 The Society of Jesus (The Jesuits)
自从殖民时代开始,耶稣会就开始积极介入魁北克的社会生活。他们创办了多所教会学校,他们参与了多次宗教改革运动,他们还参与了后来的天主教劳工运动。
1202 Bleury 街 靠近Le Gesu教堂
Saint Patrick’s Basilica
蒙特利尔最早的英语天主教堂,落成于1847年,主要服务爱尔兰移民。这座哥特复兴风格的教堂建筑师是Pierre-Louis Morin和Felix Martin神父。它将魁北克传统建筑的简约风格和法国中世纪建筑的风格结合到一起,室内设计非常优雅。
454-460 Rene-Levesque西街,Saint-Alexandre街口
Monument-National
这座由蒙特利尔Saint-Jean-Baptiste协会建设,Perrault Mesnard et Venne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大楼是魁北克民族主义思想的反映。建于1891-1893年间,这里曾经是大学讲堂,北美最大的犹太人活动中心,魁北克女权主义的诞生地。1893年到1993年的100年间,1000多位政治家,学者在这里讲过课,举行过1万多场演出。1971年后这里是加拿大国家戏剧学校所在地。
1182 Saint-Laurent 大街
Marie Lacoste-Gerin-Lajoie 1867-1945
加拿大女权运动的先驱,她在1907年和别人一起创办了法语加拿大最重要的女权主义协会,全国Saint-Jean-Baptiste协会FNSJB。1913年她又创办了该学会的杂志La Bonne Parole。她们的努力直接促成了1931年魁北克民法的修改。FNSJB的书记处1925年之前一直位于Monument National大厦。
1182 Saint-Laurent 大街
Idola Saint-Jean 1880-1945
教师出身的她是魁北克妇女权利争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20年到1940年她积极投入到争取妇女投票权的运动中。
1182 Saint-Laurent 大街
Wilfrid Pelletier 1896-1982
魁北克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世界知名的指挥家。他对魁北克歌剧的发展贡献巨大。1936年开始他参与在蒙特利尔组织系列音乐节。1951年到1966年,他是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1967年他荣获加拿大勋章。蒙特利尔大剧院的一座音乐厅以他的名字命名。
260 De Maisonneuve 西街 大剧院 Willfrid-Pelletier厅
William Notman 1826-1891
19世纪加拿大最著名的肖像画画家。1856年他来到蒙特利尔后创作了无数的当时人物的肖像画。1880年代他的肖像画创作公司在美国,加拿大有20多个分支。
51 Sherbrooke西街,他的前住所
Emile Nelligan 1879-1941
法语加拿大深受爱戴的诗人,一生留下170多首诗作。由于有精神疾病,他的一生都在医院度过。他的最著名作品有 Rommance du vin 和Vaisseau d’or 等。1979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针对加拿大新一代年轻诗人的文学奖。
Saint-Louis 广场,Sherbrooke西北角 靠近Saint-Denis
Pavillon Mailloux
1932年建设的这栋大楼当时也是为学习护士专业的学生提供住宿用,如今这里是护士教育的历史证明。
Notre-Dame 医院 1560 Sherbrooke东街
The Accommodation号
这是加拿大第一艘蒸汽动力船,1809年投入使用,所有人是酿酒商John Molson。在她的处女航行中她用了36个小时从蒙特利尔到魁北克市。不过这条船在商业上并不成功,2年后就被废弃了。她的引擎当时由Saint-Maurice的工厂制造。
Molson Park, 1670 Notre-Dame东街
William Molson 1793-1875
1853年,他创建了Molsons银行,1925年这家银行同BMO合并。这家银行的旧址现在在Saint-Pierre和Saint-Jacques街交口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除了银行,他还是著名的酿酒商,贸易商。
Molson’s Brewery, 1500 Notre-Dame东街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6367) |  收藏
2010年05月26日 06:50:02

蒙特利尔的国家历史遗迹(一)

5月25日,酷热,晴。在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局指定的2000多个国家历史遗迹中,魁省大约占20%,而仅在蒙特利尔岛上就有113格,其中包括10个事件,51个个人,51个遗址。如果按时间划分,新法兰西时代27格,英国殖民地时期31个,其他属于加拿大建国后的时期。下面分成三篇文章根据地理区域把在蒙特利尔岛上的这些历史遗迹一一加以介绍。

老蒙特利尔
George-Etienne Cariter纪念馆
Maison Cartier  始建于1837 George-Etienne Cariter 1848年-1855年住在东楼,1862到1875年住在西楼。
456-462 Notre-Dame Street East, Berri路口

Viger车站
1886年6月28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第一辆列车从当时的Dalhousie车站出发前往卑诗省的Moody港站。在当时完成这一旅程需要5天时间,列车的时速大约38公里每小时。
417 Berri Street Notre-Dame路口

Bonsecours Market
这栋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在19世纪象征着蒙特利尔的繁荣,1844年到1860年期间兴建。设计师为William Footner和George Browne。1849年这里曾经是加拿大国会所在地,从那时一直到1878年,这里也一直是蒙特利尔的市政厅。这里还有一个3000座的音乐厅,有一所军事学校。现在这里是一个市场。
350 Saint-Paul Street East

Sir John Kennedy 1838-1921
从1875年到1907年,他是蒙特利尔港务局的总工,对于蒙特利尔港的发展,蒙特利尔到魁北克市的圣劳伦斯河道的疏浚发挥了重要作用。1892年,他成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创始会员和主席。

Saint-Laurent大街
从1825年开始就是蒙特利尔岛最主要的南北通道。从圣劳伦斯河河边到Jean-Talon大街的6公里距离上,依次有蒙特利尔的唐人街,犹太人区和小意大利。

Sir Louis-Hippolyte LaFontaine 1807-1864
在10 Saint-Antoine东街的蒙特利尔法院大楼17层法律图书馆里有一块纪念这位19世纪魁北克著名政治家,律师的铭牌。1842年,他用法语在加拿大国会的发言令他成为当时的魁北克爱国者的代表。

蒙特利尔市政厅
1872年到1878年之间兴建,是加拿大一栋典型的第二帝国风格的建筑。1922年的大火后其整个内部被重建。这里也是戴高乐喊出那句著名的“魁北克独立万岁”的场所。
275 Notre-Dame Street East, Gosford街角

Ramezay城堡
始建于1705年的这座2层建筑曾经是18,19世纪许多任蒙特利尔总督的府邸。1745年到1763年,这里是西印度公司的驻地。1895年,这里被正式改为博物馆。1903年,这座城堡被以它第一任主人Claude de Ramezay,18世纪蒙特利尔总督的名字命名。
280 Notre-Dame Street East

Louis-Joseph Papineau 1786-1871
他被认为是19世纪上半叶加拿大最伟大的政治人物,也是法语加拿大民族主义之父。1808年他从Kent选区成为当时的英属加拿大议会议员,并一直担任到1838年。作为加拿大党(1826年后成为爱国党)的领导,他在1815年成为下加拿大的议会发言人,并成为法语加拿大利益的坚定捍卫者。他被公认是1837年到1838年魁北克发生的爱国者起义的精神领袖。
Maison Cartier
始建于1812年到1813年间,是19世纪初魁北克典型民居。如今那里是一家餐馆。
407-413 Place Jacques-Cartier 靠近Nelson Hotel

Maison Papineau
始建于1785年,建设者是当时的蒙特利尔印第安事务委员John Campbell。1809年,Campbell的遗孀将此房子出售给Joseph Papineau,后者在1814年将其送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Louis-Joseph。后者在1831年前后对这栋建筑做过许多改建。
440 Bonsecours Street 老港

Pointe-a-Calliere蒙特利尔诞生地
这里是1642年Maisonneuve为Ville Marie奠基的地方。1643年这里有了第一栋城堡。1688年,当时的蒙特利尔总督Louis-Hector de Calliere因为自己在这里的房子将这里命名为Pointe-a-Calliere.

Place de la Grande-Paix
1701年8月4日法国殖民地政府和印第安易洛魁联盟签署和平协议,结束双方长期战争,为法属北美殖民地争取了几十年的和平。

Louis-Hector de Calliere 1648-1703
1684年成为蒙特利尔第三任总督,1699年成为新法兰西总督。他对1701年新法兰西和印第安部落的和平协议签署有着重大贡献。

Kondiaronk 1615-1701
印第安Wyandots部落酋长,对1701年和平协议签署有着重大贡献。在协议签署前死于蒙特利尔医院,墓地可能在今天的Place d’arms附近。
350 Place Royale

老海关
从17世纪开始到1871年,蒙特利尔海关所在地。1992年后这里是蒙特利尔考古和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
150 St-Paul Street West

Jean-Baptiste Le Moyne de Bienville 1680-1767
这位路易斯安那之父和他的哥哥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 从1701年开始的多次探险中为新法兰西大大拓展了土地。他是阿拉巴马,新奥尔良等的奠基者。他曾经担任过路易斯安娜的总督。
Pierre Le Moyne Sieur d’Iberville 1661-1706
新法兰西最杰出的探险者,皮毛贸易商。从1682年到1697年,他参加过多次对英国人的战斗,还有对Acadia和纽芬兰的突袭。他参加了对密西西比河口的探险。1706年他在袭扰英国人在西印度群岛的战斗后死于哈瓦那。如今魁北克的最高峰以他的名字命名。

402-404 Saint Paul Street West  这里是他们的出生地
Jeanne Mance 1606-1673
1645年,她创建了蒙特利尔的第一所医院Hotel-Dieu de Montreal,她有着新法兰西天使的美名。她被公认为蒙特利尔的共同创办人。
Saint-Sulpice和Saint-Didier街之间

圣母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加拿大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建于1824-1829年间,建筑师为爱尔兰人James O’Donnell。他死之后的继承者John Ostell又在教堂的东西各兴建了一座高塔,分别完成于1841年(西塔)和1843年。这座教堂还以其室内装饰闻名于世,设计师为Victor Bourgeau,完成于1872年到1884年间。
116 Notre-Dame Street West

Sulpician Seminary花园
17世纪Sulpicians教士用于冥想和种植蔬菜水果的地方,有着明显的法国和Sulpician风格。
116 Notre-Dame Street West

Paul de Chomedey de Maisonneuve 1612-1676
1642年5月17日,他受Societe de Notre-Dame de Montreal之托,来到今天的Point-a-Calliere创建了Ville Marie殖民点,这也是今天蒙特利尔的基础。他在Place d’arms的雕像由Louis-Philippe Hebert在1895年雕刻。
Augustin Cuvillier 1779-1849
1828年加拿大党的明星,他是前往伦敦介绍英属北美殖民地状况的代表之一。他的政治立场同Papineau相反。他也是1817年BMO的创始人,并在1837到1841年间担任蒙特利尔贸易委员会主席。
129 Saint-Jacques Street West BMO 博物馆

Henri Bourassa 1868-1952
记者,政治家,演讲家,作家,1910年,他创建了Le Devoir报,并领导这份报纸直到1932年。他是Louis-Joseph的孙子,1868年9月1日出生于蒙特利尔。他的一生都在为反对英国帝国主义,为争取法语加拿大的自治和文化延续而努力。
211 Saint-Sacrement Street 这里是Le Devoir曾经的办公地点
加拿大议会旧址
这里是1844年到1849年期间的上下加拿大的议会所在地。在这之前是在安省Kingston,之后在蒙特利尔的Bonsecours Market. 1849年4月25日,由于议会同意为1837-1838年间爱国者起义的牺牲者发放补偿,这里被Lord Elgin领导的英裔人士防火烧毁。1866年,加拿大的议会才正式迁往后来的首都渥太华。
Place d’Youville

Mother Marie-Marguerite d’Youville 1701-1771
她出生时的名字叫Marie-Marguerite Dufrost de la Jemmerais。她在1737年创建了今天的Grey Nuns修女会。1747年她接替Charron兄弟管理蒙特利尔总医院。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神和慈善事业。
Place d’Youville

蒙特利尔白发修女会Grey Nuns
这是一个以救济穷人为主要目的的宗教组织,她的成员绝大多数从事医疗和教育工作。
138 Saint-Pierre Street

白发修女会医院
1871年前这里一直是白发修女会的医院所在地。这栋建筑最早是1692年由Charron兄弟建立,具有18世纪建筑的典型风格。19世纪时这里曾经经历几次扩建。但是后来由于Saint-Pierre街和Normand街的扩建而部分受损。
121 Normand Street

Wilson Chambers
这是蒙特利尔一栋不可多得的建筑遗产,始建于1868年,为当时的蒙特利尔前市长,大商人Charles Wilson所有。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复兴式风格,但是屋顶又是法国第二帝国的风格,那是维多利亚时代深受欢迎的建筑风格。历史上这栋建筑曾经属于许多英裔大商户,现在她属于5B 房地产公司,被称作Karkouti楼。
502-510 McGill Street Notre Dame街角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859) |  收藏
2010年05月22日 04:12:24

蒙特利尔的高楼们

5月21日,星期五,晴,一直在看历史书,突然有兴趣了解一下20世纪的蒙特利尔。特别到Wikipedia上去找来以下的资料。

根据政府的规定,蒙特利尔岛内所有建筑不得超过皇家山的海拔高度233米。这条规定类似南京的建筑不能超过紫金山,不过现在估计执行不下去了。在上述的规定下,蒙特利尔现有21栋建筑超过122米,分别是

1 1250 René-Lévesque  La Tour IBM-Marathon

199 米高,47层,落成于1992年。原地是American Presbyterian教堂。接连Bonaventure地铁站。IBM公司至今在这里办公。如果加上上面的尖顶spire,高度为226米,则为蒙特利尔最高。

2 1000 de La Gauchetière,
205米,51层,落成于1992年,后现代建筑风格,设计思路多受临近建筑物影响。当时为贝尔加拿大和Teleglobe所有。2002年,Caisse 旗下SITQ以1.84亿加元收购此建筑。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内部的滑冰场。

3 La tour de la Bourse (Stock Exchange Tower)
800 Victoria Square, 建于1964年。190米,47层。3楼4楼为蒙特利尔股票交易所。Fasken Martineau律师行占了7层。现在大楼主人为Saputo Foods的老板Lino Saputo。

4 Place Ville-Marie
188米,47层,建于1960年代,原为皇家银行总部,现在是其分部所在。Air Canada和VIA Rail的总部现在也位于这里。Cassie旗下SITQ 2000年以4.5亿加元买下此楼。原地是铁路,整个建筑号称是蒙特利尔最抗震的建筑,最初的设计师包括了貝聿銘。其顶楼的Restaurant Club Lounge Alittude 737是蒙特利尔最著名的餐馆和酒吧之一。楼顶的巨型探照光束也是蒙城夜景之一。


5 Tour CIBC
1155 René Lévesque Boulevard ,187米,45层,1962-1963年间蒙城最高建筑。现在是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律师行Stikeman Elliott和Miller Thomson等公司办公楼。

Tour de Montreal, 奥运主体育场斜塔,175米,是世界最高的斜塔

6 1501 McGill College La Tour Mcgill
158米,36层,落成于1992年。其顶部4层金字塔每年圣诞会如同纽约帝国大厦一样点亮。

7 Complexe Desjardins南楼
落成于1974年,152米,Mouvement Desjardins总部,魁北克政府办公楼,Hyatt Regency酒店

8 Tour KPMG
600 de Maisonneuve Ouest,146米,落成于1987年,现在是KPMG,律师行Blake, Cassels&Graydon的办公楼。大楼原名Maison des Coopérants或Place de la Cathédrale,2005年改为现名。大楼前面为落成于1860年代的Christ Church Cathedral 教堂。

9 Tour Telus
630 René Lévesque Boulevard West,落成于1962年,131米,34层,最早是Canadian Industries Limited 大楼,后来成为BMO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后来皇家信托公司把总部迁到这里,直到和皇家银行合并。现在这里是Telus, Accenture, Roche, Canada Life, 花旗银行和BMO银行的办公楼。

10 Place Montreal Trust
Saint Catherine Street和 McGill College Avenue交口处,其室内喷泉高30米,是北美最高的。该栋大楼内有Indigo, Mexx, Stelexchange, Winners和Zara五家主要商场。大楼落成于1988年,楼高134米,34层。


11 Marriott Château Champlain
1050 De la Gauchetière Street West.,落成于1967年,楼高133米,38层。

500 Place D'Armes
落成于1968年,楼高133米,原为加拿大国民银行总部大楼,32层

13 Complexe Desjardins 东楼
130米高,32层,落成于1976年

14 Tour Scotia
128米高,29层,落成于1990年,1002 Sherbrooke Street West

Tour de la Banque Nationale
128米高,28层,落成于1983年,和Tour Bell一样全钢结构。600 De la Gauchetière
Toue Bell Canada
700 De la Gauchetière Street West
Centre Mont-Royal
128米高,28层,落成于1974年,1000 Sherbrooke Street West

18 Tour Terminal
800 René-Lévesque,楼高125米,落成于1966年,和Queen Elizabeth Hotel, Central Station,CN Building一起为CN所建设。

19 Sun Life 大楼
落成于1931年,122米高,24层,一度是英帝国最大的建筑。

Le Port-Royal Apartments
1455 Sherbrooke Street West ,122米,33层,豪华公寓,紧靠Mackay街和Church of St. Andrew and St. Paul。

蒙特利尔历史上的最高建筑

1829-1928, Notre Dame Basilica教堂 69米
1929-1931, 皇家银行大楼,360 Saint Jacques Street West, 121米,
1931-1962, Sun life大楼,122米,,1155 Metcalfe 街
1962 Tour CIBC
1962-1964 Place Ville-Marie
1964-1992 Tour de la Bourse
1992至今,1000 de la Gauchetiere

其他的大楼:
蒙特利尔第一栋钢结构大楼:St Jacques大街上的加拿大人寿大楼,落成于1895年

蒙特利尔第一栋摩天楼:纽约人寿大楼
位于Place d'Armes广场(511 Place d'Armes),落成于1887年,是当时最高最先进的商业大楼,高40米。大楼门前魁北克银行的标记显示这栋大楼曾经是该银行所有的资产。后来这家银行并入了皇家银行。大楼所用的红砖都是从苏格兰专门运来的。

Aldred大楼 Édifice La Prévoyance
Art deco风格的大楼,楼高96米,23层,外形模仿纽约帝国大厦,而且一样落成于1931年,所有人也是纽约的Aldred金融公司。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7518) |  收藏
2009年12月06日 13:08:49

加拿大历史上的英雄

12月6日,凌晨。朋友唐编在本地华侨新报上撰文讨论加拿大的英雄,文中提到了独腿长跑的Terry Fox, 二战英雄Ernest Smith, 前总理特鲁多,还有白求恩的名字。

就这个话题,我想补充一点。我读过一本有关加拿大历史的书。书里在介绍加拿大的英雄时提到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白求恩,当然他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个是Louis Riel。后者是19世纪时加拿大一位反抗英国人统治的起义军领袖。从这个角度说加拿大人缺乏抗暴的历史也不太准确。魁北克历史上那些爱国者,也都可以是抗暴的英雄。

说到加拿大的英雄,我还想提一个人的名字,Romeo D'Allaire 参议员。我看过那部反映他在卢旺达大屠杀中表现的电影,如果那里讲的是真实的故事,他有资格成为一位英雄。

唐编在文章中提到对加拿大人理想主义的看法,理想主义的确是加拿大一个民族特色。要不然这里也不会在北美第一个实行全民健保。 1946年,萨斯喀切温省长,后来的新民主党创办人Tommy Douglas在萨省第一个推出了公费医疗系统。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5585) |  收藏
2009年11月09日 11:57:18

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


11月8日星期日,晴,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都是300多年前的魁北克名人,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我现在在蒙特利尔住的这个地方和这两个人都恰巧很有关系。
在我家旁边,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名字就叫Jeanne Le Ber公园。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去那里跑跑步,扔扔橄榄球。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公园名字的来历,直到今天收到一份本区魁人党国会议员的有关呼吁男女同工同酬的传单,上面特别介绍了Jeanne Le Ber和Marguerite Bourgeoys两人的故事,我才对这位Jeanne Le Ber有了一点了解。
Jeanne Le Ber 1662年1月4日生于蒙特利尔的前身Ville-Marie。一生下来她的父母就给她受洗。她的家族有着浓厚的罗马天主教背景,她的姑姑Marie Le Ber就是一位修女。她的家族又很有钱。年轻的Jeanne Le Ber一度拥有5万金埃居,是整个新法兰西最富有的人之一。1679年,她的一位修女好朋友去世,这令Jeanne非常伤心,在那之后她就开始隐居,把大部分时间和钱财献给宗教事业。她在1714年去世。
Marguerite Bourgeoys生活的年代比Jeanne Le Ber 早一点。1620年她出生在一个有12个孩子的家庭,她排行第六。1652年她认识了后来成为蒙特利尔奠基者之一的Paul de Maisonneuve,并来到新法兰西,并追谁蒙城另一位创始人Jeanne Mance从事慈善医疗事业,那个时候新法兰西的儿童夭折率非常之高。1657年,她改行从事教育。当时的总督在圣劳伦斯河畔,也就是我现在住的地址很近的地方,给了她一大块地。2年之后这里接受了第一批法王路易十四派来的“国王的女儿”。这些国王的女儿对于新法兰西的建设和巩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这片地方已经成为纪念当年那段历史的纪念馆。1676年,Marguerite又在Ville Marie创建了全加拿大第一所女子寄宿学校。1700年她在80高龄去世。1950年她被教皇册封。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10875) |  收藏
2009年10月19日 11:20:26

白求恩回到加拿大人心中

10月18日星期日,周五那天一连接到几封邮件,都是法文的,开始以为是垃圾邮件,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本地历史博物馆那个承办白求恩在上海的展览那个小组发来的,讲的是15日白求恩展览在上海世纪公园开幕的事情。当初我曾参加过这个小组的一些咨询活动,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建议这个展览应该怎么去举办。如今这个展览终于成功举行,真是感到很欣慰。
Louis Dussault是蒙特利尔驻上海世博会的代表。下面是他参观了这个展览的感想,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

白求恩的展览昨天盛大开展。展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展览,显示了我们的博物馆人员杰出的工作。我将非常骄傲指引来到蒙特利尔馆的来宾。这个展览用四季以及人生的价值对比作为特色也是非常成功。
我在展览开始前几个小时就提前参观了展览并亲自体验作为一个导游向游客介绍。我很高兴能够代表你们做这个介绍。白求恩在蒙特利尔居住地方的那个明信片非常好,在这个展板前介绍白求恩就如同我写了他的传记一样,非常高效。这是Arcand部长的主意在中国举办白求恩展,魁省旅游局也希望借此机会开拓中国市场。这次展览以白求恩的父母照片开始,对于尊重长辈的中国人来说这非常好。我要向你们说,你们做得非常之好。

10月7日那一期的L'actualite杂志发表了翻译家Jean Pare的介绍白求恩医生的长文。Pare翻译的伍冰芝女士的新作“白求恩”法语版刚刚在魁北克上市。Pare先生此前也曾多次翻译过白求恩的传记。他的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医生的一生。白求恩,一个一度被认为只被中国人认可的加拿大英雄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心目中的英雄。

类别: 历史 |  评论(0) |  浏览(4978)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