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11 - 11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 2011 - 11 «»

存 档

日志文章列表

2011年11月14日 12:34:06

上涨学费背后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上周五的蒙特利尔英文公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令人吃惊的结果——从低学费受益的其实是富人”的文章,作者是蒙特利尔经济研究院的两位经济学家Youri Chassin和Germain Belzile。文章认为,魁北克的低学费并没有因此提高魁北克贫困家庭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虽然本地学费只有加拿大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在家境不好和家境较好的学生比例上,全国平均是62比100,魁省只有44比100。作者因此认为,学费上涨并不会影响魁省高校的学生人数。至于因为念书带来的学生的债务问题,作者指出,加拿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一生收入要比高中毕业生的一生收入多出近百万加元。用区区一两万块钱债务去换回百万收入增加,实在是很划算的事情。那些上街抗议的学生们真正担心的是,因为经费不足,魁北克的高校正面临教育质量下降的困境。设法提高魁省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实力,比上街抗议学费上涨,对于本地学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我不能说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话没有道理。只不过他们的道理并不是学生们想听的道理。学生们要问的是,政府真的没有钱或者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收入吗?政府为什么要从穷学生这里增加收入(从学费上涨中带来的收入有三分之一将被政府挪作他用)?而我们看两位经济学家的文章,他们给出的道理无视学生的诉求。面对学费上涨,无论学生还是这些官方经济学家,其实都在自说自话。
作为正在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让我很困惑。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魁北克政府是否应该增加学费呢?或者说,站在经济学家的立场,我们该如何分析这样的问题呢?蒙特利尔经济学院两位经济学家的分析,着眼点是学费上涨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效率问题,而学生们看重的是自身感受的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大概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最不愿同时谈论的问题。从我学习经济学以来,还从来没有专门谈过公平的问题。老师们总是在说经济学追求的是效率,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是效用或者利润的最大化。
上个星期学习过一个有关移民的经济学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模型讲的是不同代移民之间的人力资本转移以及相应的移民政策问题。作者指出,由于语言文化等问题,第一代移民注定要遭受一个人力资本的损失,但是第一代移民本身的高教育背景及对子女的关心让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可以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融入。在对待第一代移民的问题上,诸如语言培训等政府扶持政策不仅帮不到第一代移民,还只能是浪费社会资源。显然,也是第一代移民的笔者,对这样的模型,对这样的结论很有意见。但意见归意见,我要知道这样的模型问题出在哪里。
我所学过的经济学模型中,基本上都是从效用或者利润公式出发,然后通过最大化条件来得出相关的结论。为了能够在数学上有解,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不可避免。我想,问题大概也正在这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简化过程中很可能将主要的因素排除了,而假设也很可能引入不相关的因素。这就为各说各话创造了条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经济学家大可以引用不同的假设对模型做出自己需要的解释。而另一方面,只要能在数学上说得通,这样的模型又总是有人买账的。这大概就是今天许多经济学家在忙的事情,而我们现实中急需得到解决的经济学问题,我们又总是看不到一个一致的观点。
回到学费上涨这个问题来,政府,社会,学生三方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让社会总效益最大化的共同因素呢?扯远一点,今天下午MPIX放映一部Denzel Washington 2002年主演的电影John Q,讲的是美国的全民健保的问题。许多自由经济学家不赞同全民健保,因为这有损效率。但是面对4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的问题,奢谈效率合适吗?同样,如果受教育的主体不能得到公平对待,这样的政策就真有效率吗?经济学研究什么时候能兼顾效率和公平呢?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897) |  收藏
2011年11月14日 12:33:23

为什么学生要示威?

11月10日星期四,是魁北克各高校学生统一罢课示威的大日子。在这一天之前,学生领袖们一直在利用各种场合在学校内向学生派发传单,反复提醒11月10日这一个日子有多么重要。耳濡目染之下,想不知道这个日子都不可能了。
学生们这次示威的目的是阻止魁北克政府提高学费。根据魁省政府的计划,未来五年内大学学费每年涨价325加元,5年累计1625加元。照现在的学费标准,五年之后的学费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涨幅实在不能说低。
魁省政府为什么要增加学费?还是因为政府缺钱。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前几年无论联邦政府还是魁省政府都在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扶持各类企业。当然,这都需要大笔的钱。钱从哪里来?魁北克政府想到了高校。说实在的,魁北克高校的学费之低,在北美实在是凤毛麟角。多年享受这一待遇的魁北克学生当然不希望丢掉这一待遇。问题是,学生们的诉求是否有道理?
学费上涨,我作为学生,也是直接受影响者。但对于同学们的抗议,一开始我并不太赞成。一方面,我以为学费上涨的幅度可以接受(我印象中上涨幅度没有这么高)。另一方面,我一贯觉得有时候民众有时候也该和政府共进退。就像很多华人现在批评欧元危机中希腊民众甘于享受,不愿意分担国家遇到的困难。改变我这一想法的是那天接到同学递过来的一张传单。传单上有这样的几句话:“政府真的除了增加学费,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收入吗?其实如果政府针对富人增加税负,很容易获得同样的收入。政府真的会把增加学费带来的收入都返还给各高校吗?否,政府只会把其中一多半返还给学校,还有三分之一多要用到其他领域。”我记得,这几句话当时令我一下子意识到,其实学生们并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学生们还是很理性,有理有据去做抗争。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有一天上课,一位男学生和老师争论能否把期中考试延期几天。他的理由就是原定考试那天她要打工挣学费。不同于中国大学生靠父母供养,这里的大学生念书的费用很多人都是自己打工挣来。学费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年轻学子们的财务负担自然增加很多,大家反对也是意想之中。而且,政府为什么一定要从学生这里来增加收入呢?不是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吗?
我现在还无法预测10日那天罢课的学生能有多大的规模。不过,印象中,魁北克的学生一贯充满斗争的热情。我第一天到蒙特利尔,就赶上学生上街游行。那个时候学生诉求的也是反对学费上涨。多年来,学生和魁省政府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博弈。每次政府要涨学费,都会激起学生的激烈反弹。
魁北克的学生,或者说魁北克的年青人,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热情去做这样的事情?就如同今天下午走过维多利亚广场,看到那些一溜排开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抗议者的帐篷,我就在想,是什么让这些人不畏寒冷去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和中国同学提起这些事情,多数人的反应就是事不关己。学校里各种抗议活动,也绝少看到中国学生的身影。其实,也不用说别人,我自己就还没有想好,是否要放弃10日那两节课?
中国的年青人,也不能说就没有政治热情。20多年前我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过多次学潮。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学潮是为了国家民族,毕竟那个时候我们上大学也没有学费的问题。这一次,学生们上街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或许,这也是中外学潮的一点不同。
即便是为了自身利益,我们也不该就否定学潮背后的理想主义。前几天,康大的一个学生组织举办一场有关巴以冲突的讲座,吸引数百人到场争相提问。而且,女生比例至少一半左右。从这来看,谁能说这里的大学生只关心自己?
在康大校园里有这样一则小广告,“当我们的政府把买F35战斗机的钱用来关心学生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更美好。”仅凭这个广告,我就没有理由不支持学生们的抗议。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2275) |  收藏